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5 道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 .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5-15更新 | 4186次组卷 | 26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平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②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不仅是一种崇高唯美的个人精神享受,而且是凸显人的力量的动力源泉,如培根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同时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冒险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

③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1638年,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出版,伽利略用数学的定量方法从经验现象中导出物理规律。这种追求实证化和数学精确化的研究方法成为近代以来科学的基本特征。

④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但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基本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近似。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这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质疑和批判,由此带来认识的多元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⑤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哥白尼、伽利略对托勒密体系和亚里士多德力学的质疑,建立起了新的天体力学;拉瓦锡在对传统燃素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创立了氧化说;达尔文对上帝创世说进行批判,创立了进化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进行理性的反思与批判,建立起了相对论学说;等等。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摘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精神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其发展与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
B.崇尚理智,就是既要对任何东西都加以审慎地思考,也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
C.实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也可提供这些知识更精确的形式。
D.批判态度保障了科学真理客观性,能使任何人都无法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总—分”的结构,阐述了科学精神极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辩证的科学态度。
B.第④段从科学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论证了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C.文章从理性信念、实验方法、批判态度、试错模式四个方面对科学精神展开了论述。
D.第⑤段引用哥白尼、拉瓦锡等例是为了证明科学上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试错模式获得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体现了科学精神中理性信念所具备的理性的旨趣。
B.理性信念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C.现代物理学正是在对经典物理学的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D.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意味着错误不可避免,正是错误在推动科学的发展。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018-06-09更新 | 497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并借用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勉励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的豪情。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虚写了扬州长街的繁华。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历经沧桑,中国共产党       的革命史、惊天动地的建设史、披荆斩棘的改革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构筑起绵延不断的精神谱系。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的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迎来第四季。节目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将华夏文明中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陪伴观众沿着诗词的灿烂长河,重走英雄的       之路,追寻他们伟大的足迹。

已播出的两期节目呈现了10首诗词的旋律新编,从《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呼唤英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英雄气概,到李大钊百余年前创作的唤醒无数青年志士之作《青春》、陈辉烈士于战火硝烟中写下的《为祖国而歌》,再到《春日偶成》展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心、《蝶恋花·答李淑一》追忆革命伉俪的血色浪漫……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英雄是民族闪亮的坐标,二者共同出我们精神的原乡,交融激荡出深情的礼赞。

除了       的音乐高水准外,本季《经典咏流传》进一步强化了对经典的故事解读和意义延伸,流程上增设“康震解读诗词”环节,同时由主持人撒贝宁与康震、廖昌永共同担任访谈嘉宾,与经典传唱人和故事讲述者一起深入交流、分享感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波澜壮阔     磨练     映照     始终如一
B.声势浩大     磨练     衬托     一以贯之
C.声势浩大     淬炼     衬托     始终如一
D.波澜壮阔     淬炼     映照     一以贯之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目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将华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
B.节目以“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这一主题,将华夏文明中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
C.节目以“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为主题,将华夏文明中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
D.节目围绕“献礼建党百年,唱响英雄之歌”这一主题,将华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怀的岁月经典“和诗以歌”
3.下列是对上述材料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礼赞华夏英雄,奏出动人旋律
B.沿着诗词长河,高唱英雄赞歌
C.诗词连接中外,英雄激荡未来
D.学党史颂英雄,诗词歌咏青春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都告诉了我们吸取教训的重要性。
(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君主用严酷的刑法和威风怒气震慑百姓造成的后果,以此来劝谏唐太宗“竭诚以待下”。
(3)“管”“弦”连用,常用来代指音乐,这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08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二中、柳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调研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
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
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提出了“___________”的问题。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刘裕统率大军横扫敌兵的英勇气概。
(3)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踮起脚后跟极目远望,也“_____”。
(4)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5)《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容易(0.94)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讲理于一体,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体现出人世变化、江月永恒的哲理。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一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当;“___________”一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落,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韵律。
(3)《〈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
2023-09-07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6高三·浙江·学业考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10 .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电话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2019-01-30更新 | 131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7届广西桂林十八中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