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861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帝内经》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不治已病也是中医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些年流行的“佛系青年”,最近爆火的“淡人”,虽然概念不同,却折射着类似的精神内核——他们都主打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眼睛一睁一闭,这一天就算过去了。

每一段路,都会留下印记。但路可回头看,不可回头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这部古典作品。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

以上语句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联系自身和社会实际,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在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位,但受资源所限,会出现物种间的生态位竞争。是坚守生态位,还是寻求生态位的新发展,这是每个物种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以上材料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请以“生态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人习惯于点赞,也有人不吝惜批评。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去的事不可改变,可人们面对过往却总喜欢说如果我当初……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呼伦贝尔的冬天很冷,也滚烫;安静,也澎湃;孤独,也勇敢。冰与水、风与草、雪与土,以及生长在草原上的芸芸生灵,在冬季漫长的等待中,蛰伏着强韧的生命力!

新疆玛依塔斯风区风源地的执勤点,在这里值守的护边员们说,守边防就要耐得住寂寞,守不住寂寞、熬不住孤独就守不住安宁。

独处,不是孤独,而是懂得打磨自我、关心生活。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远见。愿你收获开阔的心境。

品读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一种有趣的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我们上车,大家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当大家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极不情愿地挪动位置。

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室内到户外,从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到地铁、公园、商场,。人头攒动的地铁车厢,可能变身穿行在地下的流动艺术展;熙熙攘攘的商场中庭,也能举办一场小而美的展览活动;历经沧桑的历史街区,在艺术的装点下,碰撞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别样韵味。如今,漫步城市街头,或许就能在下一个转角与艺术不期而遇。

让艺术进驻生活场景,在城市改造中,艺术空间的拓展,既要继承城市的历史文脉,。过去,深圳的拓荒牛雕像凝聚了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兰州的黄河母亲雕像讲述了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故事。现在,艺术与城市的融合,也需要在彰显城市独特品格、涵养城市精神上下功夫。最近,西安地铁举办地铁遇见博物馆展览,通过文物复刻品、文创产品等形式,展示周秦汉唐文物,尽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激荡着人们的文化自信。

_____③____。让城市成为开放的艺术馆,让文化流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用艺术滋养城市的神经末梢,将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一座座充盈着文化韵味的城市,也必将收获更多的认可认同,释放更多的自信活力。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上文画横线句中“小而美”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为国尽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亿万人民一条心,上下铆足一股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
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忧心,电视的流行让人越来越不愿阅读,越来越不愿思考,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隔绝。如果说电视因其直观性、娱乐性而弱化了思考力,那么互联网信息的碎片化、芜杂化,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同样的影响。波兹曼的思考,是向时代的发问:当技术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做了一个减法,我们如何给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加法?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