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老子》有语: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不事事争先、应顺其自然的思想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孙中山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敢为天下先的口号,这一口号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民族而前赴后继。

②《史记·项羽本纪》有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言做大事不拘小节;而古语又有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警示。

③《孟子》有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句中的浩然之气和脊梁精神成为千百年来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而《易·系辞下》存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之警语,言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2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一条浅溪萦绕万康村,平添了几分灵气:清泉山中来,淙淙溪流,鱼虾嬉戏水(zǎo)间;远处,奇峰、怪石、绿植层(xiàn)叠出。
B.对个体而言,根除沽名钩誉之心,(bìnɡ)弃急功近利之意,(dí)荡冒进浮躁之气,才能凝神静气、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C.龙湾街道“最美回家路”沿江慢跑活动4月17日全面拉开了帏幕。春风十里,一起去奔跑吧,站在高堤上(liáo)望,江面波光,江岸碧草繁花,一切皆是醉人的春色。
D.听着街头辘辘的马车声,他望着朦胧月光下的花园和房顶,望着(chǎnɡ)院里纵横交错的树杈阴影,望着树枝掩映下的黑(xū)魆的矮墙,一时浮想联篇。
2023-09-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为什么要读经典?(节选)

卡尔维诺

①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②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③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他们接触世界和接触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典作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初接触。

④代表反复的“重”,放在动词“读”之前,对某些耻于承认未读过某部名著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小小的虚伪。为了让他们放心,只要指出这点就够了,也即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形成期阅读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的重要作品未读。任何人如果读过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全部作品,请举手。圣西门又如何?还有雷斯枢机主教?即使是十九世纪那些伟大的系列小说,通常也是提及多于读过。在法国,他们开始在学校读巴尔扎克,而从各种版本的销量来判断,人们显然在学生时代结束后还在继续读他。但是,如果在意大利对巴尔扎克的受欢迎程度作一次正式调查,他的排名恐怕会很低。狄更斯在意大利的崇拜者是一小撮精英,他们一见面就开始回忆各种人物和片断,仿佛在谈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人。米歇尔·布托多年前在美国教书时,人们老是向他问起左拉,令他烦不胜烦,因为他从未读过左拉,于是他下决心读整个《鲁贡玛卡家族》系列。他发现,它与他想像中的完全是两回事:它竟是寓言般的、神话学式的系谱学和天体演化学,他后来曾在一篇精彩的文章中描述这个体系。

⑤上述例子表明,在一个人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这种乐趣跟青少年时代非常不同(至于是否有更大乐趣则很难说)。在青少年时代,每一次阅读就像每一次经验,都会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而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因此,我们不妨尝试以其他方式:

⑥二、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它们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

⑦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耐性、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例: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当我们在成熟时期重读这本书,我们就会重新发现那些现已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尽管我们已回忆不起它们从哪里来。这种作品有一个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籽留在我们身上。我们现在可以给出这样的定义:

⑧三、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⑨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⑩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事实上我们可以说:

⑪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五、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⑬上述第四个定义可视为如下定义的必然结果:

⑭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而第五个定义则隐含如下更复杂的方程式:

⑮七、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

⑯这同时适用于古代和现代经典。如果我读《奥德赛》,我是在读荷马的文本,但我也不能忘记尤利西斯的历险在几个世纪以来所意味的一切事情,而我不能不怀疑这些意味究竟是隐含于原著文本中,还是后来逐渐增添、变形或扩充的。如果我读卡夫卡,我就会一边认可一边抗拒“卡夫卡式的”这个形容词的合法性,因为我们老是听见它被用于指称可以说任何事情。如果我读屠格涅夫的《父与子》或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恶魔》我就不能不思索这些书中的人物是如何继续一路转世投胎,一直到我们这个时代。

⑰读一部经典作品还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像的它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想法,也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他们竭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的,事实上恰恰相反。这里存在一种流行很广的价值的逆转,即是说,导言、批评机器和书目被用得像烟幕,遮蔽了文本在没有中间人的情况下必须说和只能说的东西——而中间人总是宣称他们所知比文本自身还多。因此,我们可以总结:

⑱八、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

⑲一部经典作品不一定要教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有时候我们在一部经典作品中发现我们已知道或总以为我们已知道的东西,却没有料到那个经典文本早就说了(或那个想法与那个文本有一种特殊联系)。这种发现同时也是非常令人满足的意外,例如当我们弄清楚一个想法的来源,或它与某个文本的联系,或谁先说了,我们总会有这种感觉。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定义:

⑳九、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提及巴尔扎克、狄更斯、左拉是为了说明很多经典小说存在被人提及多但真正阅读少的境遇。
B.作者认为当我们阅读经典时既要关注经典中关涉过去时代的东西,也要读出其指向当下与未来的东西。
C.作者对不阅读经典而去阅读关于经典的评论或解释著作持否定态度。因为这一类著作往往会遮蔽经典真正要表达的东西。
D.经典作品需要重读是因为青年时期的阅读不如成年时期更懂得欣赏细节、层次、含义。
2.结合上下文将段划线空白处补充完整。(30字以内)
3.解释段划线词语“尘雾”在文中的含义。
4.本文诠释“经典”本质内涵的方式极为独特,请加以分析。
5.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尝试给出经典的第十条定义(定义内容不得与原文已有定义雷同),并以《大卫·科波菲尔》《复活》《红楼梦》等经典为据加以佐证阐发。
2023-08-2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觉醒年代》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与艺术深度的优秀电视剧。它第一次全景呈现了对现代中国产生划时代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次生动______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以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一代新文化巨人的群体风采,第一次在______的历史大背景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逻辑和中国共产党出现的必然性,第一次将五四新文化摧枯拉朽、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表现得历历在目、酣畅淋漓,第一次将五四青年追求祖国新生、追求民主科学、追求自由解放的初心表现得青春激荡、热血沸腾。

电视剧用两代人的选择告诉我们,在那个中国即将被开除出地球球籍的时代,(     )《觉醒年代》虽然______地带有特定时代、特定创作方式的时代影响,但它无疑是向拉开现代中国大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次崇高致敬,是对新文化仪态万千的思想遗产的慎重继承,剧中所谓中国三千年之大变局,第一代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用不同的方式对中国向何处去的追问,作为世纪考卷,至今依然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塑造       风雨飘摇       不可否认       震耳欲聋
B.创造       风起云涌       不可否认       振聋发聩
C.塑造       风起云涌       不可避免       振聋发聩
D.创造       风雨飘摇       不可避免       震耳欲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有了壮士断腕、革故鼎新,才有了中国的出路
B.中国的出路是壮士断腕、革故鼎新
C.唯有壮士断腕、革故鼎新才是中国的出路
D.只有革故鼎新、壮士断腕才是中国的出路
3.以下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球籍”一处引号用法一致的是(     
A.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B.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一氧化碳中毒,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煤气中毒”。
D.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2023-08-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笈,字懋学,别号龙冈先生,龆年卓荦不群,读书过目辄成诵。及壮,博览群书,下笔成千言,率藻丽奇瑰。丁未登二甲进士第,授南京户部主事。

丙辰冬,贼犯朔、应诸郡县,至明年夏,弗去。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力荐于上,拜佥都御史。闻报,单车莅任,越信宿,提兵下高山。众疑轻敌,公毅然直前。选勇士八百,授以方略,直薄贼营。又与总督杨公顺,总戎赵君卿等会兵右卫城下,大破之。

大同自镇兵三变之后,豪宗土著,骄悍成习。公振立纲纪,整肃文武百官事,权宜本折,充实行伍,制豪宗以礼,驯强暴以德,信赏必罚,吏畏民怀。未三阅月,百废改观。第云中孤悬,贼时窃窥窬,公备御不少懈,颇有功绩。会言官以地方事概论公,奉旨回籍,听调候。代间贼又蹂躏西卫,公不以去国废公务,委参将尚表,遗之蜡书,设谋生擒贼首二十余,贼惧潜遁。

甲戌春,升北户部右侍郎。暑月,冒炎巡历诸边,月余回,即遘痰火疾。虽卧榻,犹综理互市事。久不愈,连疏乞归,蒙旨俞允。入淮境,诸父老子弟迎慰之。公曰:“疾何足问?我,逐臣也,先帝拔之废弃,即捐糜不能报。昔武侯罚二十以上必亲览,盖酬昭烈之殊遇耳。我虽不敢妄拟,然国尔忘家,君尔忘身,亦欲无愧斯言也。”

开府三镇,军政严明,赏罚不爽毫发,善御将循卒,以故乐为之用。识马芳于降敌,拔胡镇于行阵,边境攸赖,为时名将云。居家睦宗族,厚乡党,展贫窭,素相知者无论远近,遇之必温问周恤。

公自奉甚约,衣无重帛,食无兼味,有同寒畯。不治田产,居宅湫隘,不以宠辱介意,自遘疾来,语言神气,无异始终,数千里舆疾抵家,终于正寝。人咸谓“天祜忠义”云。

(选自 明·章礼《章学士文集》,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B.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C.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D.关南宣传/右卫陷矣/朝野震惊/适中丞员缺大司马/默斋许公抗言/逐贼解围/非朱君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号,常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别称,简称号。多为自己所起,常表达某种意趣与情志,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B.户部,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也指有权开府的官员。文中指朱笈担任大同等三镇的军政长官。
D.乡党,指乡里、家乡,邻里、乡亲。占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乡党。文中是指乡里、家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笈才能出众,大司马许默斋力荐他出任要职,认为只有他才能逐贼解围。
B.朱笈奉旨回籍听候调遣期间,仍不忘国事,积极出谋划策并前去帮忙破敌。
C.朱笈冒着酷暑巡视边防,患上丁痰火疾病,久治不愈,上疏请求告老还乡。
D.朱笈衣食简单,不治田产,住宅地势低洼,房屋狭小,一生不以宠辱为意。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制豪宗以礼,驯强暴以德,信赏必罚,吏畏民怀。
(2)我虽不敢妄拟。然国尔忘家,君尔忘身,亦欲无愧斯言也。
5.从二、三两段看,朱笈每战必胜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6 . 下列对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起笔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B.《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空间之无际衬托出离愁之无限。
C.《望海潮》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D.《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整,情韵悠扬。白天吹笛子,夜晩唱菱歌,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蓬姑娘都很快乐。
2023-08-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7 . 翻译句子。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023-07-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石之瓠》中,惠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庄子的理论比作大瓠,认为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毫无用处,否定了庄子的学说。
B.《兼爱》中墨子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治病,要找准根源,这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作者用语浅显,反复论说,这与墨家的受众群体有关。
C.《苏武传》有“于序事中寓论断”的特点:“卫律劝降”多用贬抑之语,表达对卫律的不齿;“李陵劝降”多用委婉之语,表达对李陵的同情。
D.《五代史伶官传序》由“伶官”这一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盛衰之理;作者在开篇否认了天命的因素,认为国家盛衰的道理全在于人事。
2023-07-31更新 | 2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战中的插曲》中,聂荣臻元帅给日本方面写信,主要是出于对敌人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这就是毛泽东曾说的“长征是宣传队”传统的延续。
B.《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是总结性综合报道,作者没有多着笔墨记叙具体的事件或讲述人物事迹,而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
C.《复活(节选)》中聂赫留朵夫面对玛丝洛娃讨要钱财时窘相毕露,是因为他不想跟玛丝洛娃有任何牵扯,而现在玛丝洛娃直言要钱,令他意想不到。
D.《百年孤独(节选)》借助魔幻手法来表现社会现实,文中“骨殖、失眠症”等描写,反映了拉美民族保守的思想观念和容易健忘的精神特质。
2023-07-2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选择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认出来探监的聂赫留朵夫之后,对于他请求饶恕的话,并不理会。她想起了以前痛苦的遭通,不再把他看成爱过的那个青年,而只是可以利用的为自己谋好处的男人,想着该如何利用他,并向他要了十卢布。
B.看着聂赫留朵夫为自己的案子四处奔波,玛丝洛娃深受感动,已重新爱上了他。不知不觉间她戒了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去医院做看护,完全依照他希望她做的去做了;只是每次对于他的求婚,她都断然拒绝了。
C.在天气火热的七月,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刚开始玛丝洛娃坐火车、坐轮船都与刑事犯在一起,处境很不好。在聂赫留朵夫的帮助下,玛丝洛娃被调到政治犯行列中,跟着他们坐车,在这个队伍里既安静又和平。
D.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在狱中他注意到玛丝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西伯利亚服刑的途中爱上了她,决定与她结婚。但玛丝洛娃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苦役犯不配做人家的老婆,甚至会毁了西蒙松。
2023-07-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