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回廊的曲折,拂去尘埃满身,静听婉转的水磨调,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     )自华清池边,寻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化作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中的爱恨情愁;自秦淮河畔,写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桃花扇》中李香君的扇上桃花。世遗昆曲,到底美在何处,让古往今来的人________?

昆曲的美学追求,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追求;昆曲制造意趣神色的手段,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手段;昆曲的意境和神韵,就是中国古典诗文的意境和神韵。昆曲常常以最简单朴素的舞台,表现出最繁复的情感意象来。试看看张继青表演《寻梦》一折中的忒忒令,一把扇子就________了满台的花花草草,这是象征艺术最高的境界。

聆听昆曲,似乎尘世的烦恼、急于求成的焦灼都被________了,洗涤了,释放了,似乎只有一颗洁净的初心。昆曲映照艺术,也映照生命,也许有一天当人们逐渐懂得会俯首,会侧身,终将与世遗昆曲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梦寐以求        扇成        溶化        萍水相逢
B.魂牵梦绕        扇活        融化        不期而遇
C.梦寐以求        扇活        融化        萍水相逢
D.魂牵梦绕        扇成        溶化        不期而遇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自落日楼头,记一段末路英雄的漫漫长叹,化作《夜奔》中林冲的英雄泪;
B.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西厢记》的一往情深;自落日楼头,记一段末路英雄的漫漫长叹,化作《夜奔》中林冲的英雄泪;
C.觅一段末路英雄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夜奔》的一往情深;自落日楼头,记一段锦屏人的漫漫长叹,化作《牡丹亭》中林冲的英雄泪;
D.觅一段末路英雄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水磨调,演绎了《西厢记》的一往情深;自落日楼头,记一段锦屏人的漫漫长叹,化作《牡丹亭》中林冲的英雄泪;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有是四端也——《墨子》——战国——墨子
B.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唐——白居易
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清——姚鼐
D.娜拉——《玩偶之家》——小说——易卜生
2022-05-27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统练(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新绮丽   珠联璧合   时弊
B.器大声宏   珠联璧合   肯綮
C.清新绮丽   异曲同工   时弊
D.器大声宏   异曲同工   肯綮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方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B.宋词两大词派分别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C.现代诗往往也从古诗词中汲取经典意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闻一多《红烛》,引言“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的别称有“乐府”“诗余”“长短句”等等。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       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       。对联与我们语文的学习密切相关。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学习对对子,教师出上句,学生作虚实平仄对应的下句,以练习对仗。鲁迅少年时,曾以“比目鱼”巧对先生所出的“独角兽”,颇受夸赞。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好的对联却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       ,宛若天成。对联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等皆可入对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包罗万象             信手拈来             息息相关
B.演化             兼容并包             信手拈来             休戚相关
C.演变             兼容并包             唾手可得             休戚相关
D.演化             包罗万象             唾手可得             息息相关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对联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B.通过对联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C.学习对联,我们可以学到一些运用、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
D.学习对联,可以使我们学到一些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方法。
3.下列对联与所描述的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孔子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曹雪芹
2023-01-10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国家相册”,纪录片        着传承文化、传播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大批        各异、形式不同的优秀纪录片,生动深入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字”从遇见你》单集5分钟,聚焦汉字,节奏明快,以说唱、动画等方式讲述汉字的独特性、延续性;《如果国宝会说话》基于对一件件文物细致独到的观察,让文物“自我表达”,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敦煌》全方位展现100年来敦煌学者对这座沙漠宝库        的探索;《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镜头,记录了与人们生活        的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鲜生史》通过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与美食的渊源,展示美食里的中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纪录片创作的元穷宝藏。用纪录片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拥有无限可能,令人期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承继     题材     废寝忘食     休戚相关B.承载     体裁     废寝忘食     息息相关
C.承继     体裁     孜孜不倦     休戚相关D.承载     题材     孜孜不倦     息息相关
2.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于常处出新,于新处见常”,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B.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于常处出新,于新处见常”,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C.这些优秀纪录片虽然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于常处出新,于新处见常”,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呈现。
D.虽然这些优秀纪录片千姿百态,却拥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即“于常处出新,于新处见常”,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守正创新的方式呈现。
3.选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月派”代表人物;“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B.苏轼,字明允,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其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
C.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文学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柳宗元共同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
2024-05-02更新 | 3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查语文学科试卷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如果说中国的诗坛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诗无疑属于这片高原最为辉煌的高峰。有唐一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李白咏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杜甫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慨叹“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因此唐代的诗,无论境界之阔大,还是风格之奇伟,都远在前代同类作品之上。

盛唐最杰出的代表首推李白。他的诗中洋溢着冲破      的自由意志。他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局限于某家某派。李白对儒家尊崇但不迷信,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正是儒学的核心内容。李白对道家的崇尚不逊于儒家,道家____万物、高蹈尘外的超越态度以及摆脱传统的解放精神都非常符合他的性格。除了儒、道之外,李白对纵横家、佛教等思想也都有所汲取。他不盲从任何权威,始终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向往      、超越时空局限的理想境界一一这就是李白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唐诗成就的最显著标志,是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杰出诗人。不但他们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羁绊       睥睨       遗世独立
B.辖制       遥望       离群索居
C.辖制       睥睨       离群索居
D.羁绊       遥望       遗世独立

(2)下列对画波浪线处的句子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他们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B.不但他们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C.他们不但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而且是唐诗中的最高峰。
D.他们不但是唐诗中的最高峰,而且是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都是古乐府旧题,也都属于记梦诗。分别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祖国山河雄伟壮丽的赞美。
B.“无边落木萧萧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意思不同,前者指干枯的落叶,后者指润泽的落叶。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和姜夔《扬州慢》中“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都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萧索落寞之感。
D.先秦时期,百家争鸣,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涌现出了大批文化典籍,《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同属于语录体散文。
2023-11-17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就反映了我们的先民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挥自然服从人的愿望。《周易》说:“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与“自强”思想(       )了依赖上天拯救的奴化观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它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       ),壮怀激越,无畏进取。《论语》有云:“刚毅木纳近仁。”孟子把“刚健”思想(       )为一种“大丈夫”精神。____          __ 。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在躬行实践并“游于艺”中获得身心自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走进民族精神天地,饱汲精神甘露,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驳斥       前赴后继       衍化
B.驳斥       前仆后继       演化
C.痛斥       前赴后继       演化
D.痛斥       前仆后继       衍化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
B.虽然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多悲剧,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
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虽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
D.司马迁笔下的英雄人物虽多悲剧,但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的精神。
3.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出于《礼记》。
B.《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全书20篇,与《孟子》《大学》《中庸》并列为“四书”。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
D.孟子,名轲,与孔子并称“孔孟”,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认为人皆有“四心”,其主张与荀子的注重后天学习不同。
2024-04-23更新 | 2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八校联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泳的起源虽无法考证,但我们可以略为窥探。在战国时代,游泳运动(             )。《论语》中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记述,大意为鲁人沂水游泳后迎风歌唱。有的史料记载,在一些地方,婴儿刚降世,便需要学习游泳的技能。那远古时候,人们怎样渡过宽阔的河流呢?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人们把抓着葫芦过河这种创举算在他的身上,按照古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情结来看,倒也是(     )的。“匏”,就是葫芦之类的飘浮工具,《庄子》中有载,“今子有五石之匏,何不虑以为樽而浮于江湖”,说明当时这样的“装备”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了。

类似于这种借简易的“救生圈”泅渡,在急流之中是行不通的,环境是促使人们提高游泳能力的一个条件,在中国,水网(            ),仅《水经注》记载的大小水道应有一千二百余条,我们的老祖宗学习游泳的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

(取材于煮酒君《中国古代的游泳运动》)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崭露头角   无可厚非   交错
B.蔚然成风   无可厚非   密布
C.蔚然成风   毋庸置疑   交错
D.崭露头角   毋庸置疑   密布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B.据《事物纪原》记载:“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
C.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
D.据《事物纪原》记载显示:“燧人以匏济水。”燧人氏是第一位华夏有文字记载、可以考证的祖先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选自《论语·先进》篇,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起畅谈理想的情形。
B.“燧人以匏济水”中的“匏”和苏轼在《赤壁赋》中的“举匏樽以相属”的“匏”不是同一种器物。
C.《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
D.《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著作。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描绘的这幅(    )的早春雪景图,传达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盼雪喜雪的悠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自有《诗经》开始,冰雪就成了中国人表达自己心灵情感的媒介,雪似人生,雪花的轻灵飘逸,消融诗人的闲适意趣。陆游欲极图书乐,少须冰雪天(《堂东小室深丈袤半之戏作》)、白居易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晚起》),雪中读书品茗,(    );而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抒写人生(    )。

(选自《一阕冰雪诗 千秋家国心》,有删改)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新隽永  情愫  旷达洒脱  从容淡定
B.清爽秀美  情感  旷达洒脱  从容淡定
C.清新隽永  情愫  从容淡定  旷达洒脱
D.清爽秀美  情感  从容淡定  旷达洒脱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B.冰雪不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而是寒冷的代名词,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C.冰雪不但是寒冷的代名词,而且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D.冰雪不但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而且是寒冷的代名词,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被苏轼称赞“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照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氓》属于“雅”的一部分。
C.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代表作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其诗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忆江南》《卖炭翁》等。
2022-05-14更新 | 3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果林黛玉穿越到现代,最适合的职业是什么,在一项调查中大多数人给出的答案是语文教师,你觉得她能胜任语文教师工作吗?请结合林黛玉的人物形象阐述理由。要求:150字左右。
2024-04-28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的生产、生活智慧。很多节日都与特定的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可被视为推动节日起源的“文化英雄”,如介子推之于寒食节,屈原、伍子胥、曹娥之于端午节;有的则是人们对浪漫瑰丽神话的想象,如牛郎织女之于七夕节,嫦娥之于中秋节,等等。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春节的核心人物是谁呢?(     ),就要从春节的原初意义说起。所谓春节,其基本寓意是除旧迎新。这便(     )中国人对自然更替周期的认识了,也就是说,春节作为一个岁时节令,是以历法为基础的。从夏、商、周到秦朝,每年的第一个月,即元月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朝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元月与春节并非同时。真正从历法上规定“元月即春节”,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直接联系、统一起来的人,是汉武帝刘彻和天文学家落下闳,因此,汉武帝被称为“春节皇帝”,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

(改编自游红霞《春节符号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叙事》)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反应   追本溯源   涉及B.反映   追根究底   关涉
C.反映   追本溯源   涉及D.反应   追根究底   关涉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B.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围绕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C.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D.通过对节日的核心人物的了解,使人们找到了节日文化谱系的抓手,并以这个抓手为基础进行文化叙事。
3.下列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②③①⑤④B.②③①④⑤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