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现代的保甲制度是团体格局性的,但是这和传统的结构(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为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叫“街坊”。像《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里的孙少安、田润叶、王满银、金俊武等。村里有喜事要请酒,生了孩子要送红蛋,有丧事要出来助殓、抬棺材,它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可是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团体,而是一个范围。有时,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     )的两三家。这和我们的亲属圈子是一样的。像《红楼梦》中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烟,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可是势力一变,(     ),缩成一小团。到极端时,甚至像苏秦潦倒归来,“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如鲁四老爷)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改编于费孝通《乡土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格格不入   相邻   墙倒众人推
B.格格不入   比邻   树倒猢狲散
C.南辕北辙   比邻   墙倒众人推
D.南辕北辙   相邻   树倒猢狲散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B.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C.正因为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颇有想法。
D.这种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正因为会随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很多中国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十分颇有想法。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贾谊西汉政论文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红楼梦》曹雪芹明代章回体小说
C我们可以平凡,但绝对不可以平庸《平凡的世界》巴金当代长篇小说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祝福》鲁迅现代散文

A.AB.BC.CD.D
2 .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2020-01-13更新 | 1124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学试题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是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改编于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B.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C.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D.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发展、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即指“风”“雅”“颂”“赋”“比”“兴”。
B.《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曰《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的作品集还有很多,比如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2024-01-10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典籍里中国》这一电视节目聚焦流传千古的历史文化典籍,以“文化访谈+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对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和传奇故事进行情景化呈现、通俗化解读,牢牢地“圈住”了亿万粉丝,赢得社会不同观众群体__________。优秀典籍中蕴含的深邃的中华文化为电视综艺节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工开物》《史记》《本草纲目》等诸多__________的典籍,成为《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创作__________的精神宝藏。这类文化综艺节目注重内容思想深度的挖掘,其艺术呈现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创新。例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采用AR等现代科技、穿越古今的“双向互动”等诸多艺术手法,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天工开物》篇中宋应星“贵五谷而贱金玉”的心愿与今日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__________,观众仿佛置身于“袁隆平、宋应星跨越300多年的握手”的场景,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交口称赞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交相辉映
B.拍手称快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交相辉映
C.拍手称快     流传千古     取之不尽     相映成趣
D.交口称赞     彪炳史册     取之无禁     相映成趣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B.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
C.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以上。
D.历史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融合,让《典籍里的中国》走向世界,该节目在海外视频网站的观看点击量逾2.5亿次左右。
3.下列与古代典籍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浪漫主义诗集——氓之蚩蚩
B.《论语》——春秋末期——语录体散文——恐年岁之不吾与
C.《南华经》——战国中期——寓言体散文——依乎天理《齐物论》
D.《史记》——东汉——纪传体通史——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从“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湄”,到“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的“洲”,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      。近年来,受自然及人类活动影响,我国湿地面积总体上呈现减少趋势。很多湿地因保护管理不到位,甚至产生缺水、无水的情况,周围生态环境也产生负面变化,许多生物失去生存环境。湿地      成为了      的问题。

20226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中国是全球第二个对湿地保护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在国际湿地保护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湿地生态恢复是一个社会化、长期性的任务,保护湿地既非一隅一域之事,也非一时一事之功,湿地保护既要      ,又要久久为功。相信湿地终会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恢复生态、重焕生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休戚相关            蜕化             急于星火                 吹糠见米
B.休戚相关            退化             急于星火                 行之有效
C.息息相关            退化             迫在眉睫                 吹糠见米
D.息息相关            蜕化             迫在眉睫                 行之有效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构建起法律屏障。
B.《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C.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保障生态安全,加强湿地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加强湿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起法律屏障。
3.下列与湿地与海洋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隰则有泮以湿地有界喻爱情终结《诗经》西周至春秋现实主义
B夕揽洲之宿莽借草木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屈原战国浪漫主义
C渺沧海之一粟以沧海之大喻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苏轼北宋骈赋
D海不厌深借大海之宽容表达作者求贤若渴曹操东汉四言绝句
A.AB.BC.CD.D
2024-01-19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市是都市人的休闲领地,新鲜有趣,但考证起来,它也拥有悠长的历史。可以说,夜市是古代商业文明的“引领者”。古代夜市充盈着不少趣事,很多人会认为唐代的夜市是最兴盛的,其实不然,宋朝才是夜市最流行的时代。当时已取消了夜禁制,夜间交易便__________地发展起来。当时的夜市上,游人__________,叫卖声此起彼伏。《东京梦华录》中,“一天灯雾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尘”的描绘,既笼罩着迷离诗情,又衬托出“车马阗拥”的繁华。人们在夜色给予的欢乐中,释放疲惫,偶遇一个个惊喜。从不同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也能领略当时__________的生活状态。《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的典型,各种酒肆、小吃店、南北杂货、西域货物……数不胜数。虽然此画没有直接描摹夜市,但其中出现的人、事、物,也是对当时夜市的某种“再现”,因为在当时,这些“节目”还会__________至后半夜,令城市成为壮观的不夜城。不论哪个时代,美食肯定是市集上的抢手货。按照不同时令,夜市的美味也不断变换花样。夏季人流最旺,所以消暑食物便格外引人注目。比如细索凉粉、砂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等,(             )。其他季节的美食也相当丰富,滴酥水晶鲙、煎夹子、香辣素粉羹等佳肴,兼具美味与形式感,成为宋朝文化的结晶,映现出当时生活美学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连绵不绝       富余       持续
B.顺理成章       络绎不绝       富裕       延续
C.顺理成章       连绵不绝       富裕       持续
D.水到渠成       络绎不绝       富余       延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美食在“内容”和名号上,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B.无论“内容”还是名号,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C.无论名号还是“内容”,均能做到表里如一,令人垂涎
D.这些美食在名号和“内容”上,均能做到令人垂涎,表里如一
3.宋朝不仅有繁华的市民生活,更有不朽的文学成就,下列诗文名句均产生于北宋时期的一项是(       
①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⑦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A.②④⑤⑦B.①③④⑦C.①⑤⑥⑧D.②③⑥⑧
2022-01-12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不假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到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写得(     ),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通”,大半是这样来的。也有一些人则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就像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中所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铺纸濡毫,(     )。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但实际上很不易做到。

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方八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再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仔细衡量一番,把无关重要的、(     )说明的一齐丢开,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

元好问在《与张仲杰论文》中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于此可见。所谓“灵感”大半都要先苦心经营,到了适当的时机便自然(     )。________________。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斋与陶渊明的分别。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境。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明所以             一蹴而就             无需             体现
B.不知所云             一挥而就             无须             涌现
C.不知所云             一蹴而就             无需             涌现
D.不明所以             一挥而就             无须             体现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
B.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C.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
D.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明允,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六国论》均为其代表作。
B.记,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盛,可叙事、写景、状物,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C.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王介甫,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一文是其写给司马光的回信,表明了坚持变法的决心。
2023-01-07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融融的暖意,阵阵的酒香,弥漫开来……这美酒、炉火与友情(     )在一起。友情,如冬日暖阳,寒冷中,孤寂的心彼此温暖着。“红泥小火炉”也成了友情的文化符号。从前慢,古人在这遥远的慢生活里自在(     ),诗意而又风雅。风雅,是一种情致,也是一种格调。

“踏雪寻梅”就是古代文人冬天里的一件雅事。关于“踏雪寻梅”,明末张岱在《夜航船》中有所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明代于谦有《题孟浩然踏雪寻梅》一诗:“满头风雪路欹斜,杖屦行寻卖酒家。万里溪山同一色,不知何处是梅花。”大诗人孟浩然归隐山林,踏雪寻梅,寻的是诗情,更是一种品格。就这样,梅、雪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__________。我们(     )的有宋代王安石的《梅花》。还有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取材于《古代文人的冬日雅趣》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交融       徜徉       耳熟能详
B.交织       徜徉       耳濡目染
C.交融       徘徊       耳濡目染
D.交织       徘徊       耳熟能详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B.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
C.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
D.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成为一种古典美学传统,历代“踏雪寻梅”的诗画不计其数
3.雪与梅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下面表格中和这两个意象相关的文学常识,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罗贯中,《水浒传》
C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D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曹雪芹《红楼梦》

A.AB.BC.CD.D
2023-05-23更新 | 3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二模(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小杰要为上海新修的一座红色革命纪念馆撰写楹联,以下合适的一项是(     
A.仰高山牢记使命,行景行不忘初心。
B.日暮烟霞尤绚烂,岁晚橙桔更芳馨。
C.清襟吞吐卷大海,妙笔纵横挽昆仑。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这章中,引用了“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两种文化模式来帮助读者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

“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再创在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是无穷止的,因为最后的统一是永远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不但这样,男女的共同生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阻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更需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浮士德式)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它是阿波罗式的。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男女有别”是认定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这隔离非但是有形的,所谓男女授受不亲,而且还是在心理上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


(1)请结合材料所给的内容,概括一下在《乡土中国》中情感定向的“浮士德式”的含义。
(2)请结合材料所给的内容,谈谈在《红楼梦》中,“金玉良缘”战胜“木石同盟”的必然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