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木牌儿

肖复兴

进天鹅岛农场不远,路边立着一块水曲柳的木牌儿。常年风雨的剥噬,牌牌上面的油漆早已斑驳脱落,木质纹也磨平、发白,失去了光泽。上面刻有几行字,要仔细辨认,才可以依稀看清:“天鹅岛上的第一个小公民梁月鹅生于此地。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

章理,站在木牌牌前,眯缝起眼睛仔细地望着它。纵横的鱼尾纹,象木牌牌的木纹,紧紧包围着他的眼角。啊!木牌牌还在!还在!二十多年了,它还立在天鹅岛的路口,象个路标,指着进岛的方向。章理的心中注入一股激动的心绪。

二十多年前,这块木牌牌,是章理亲手把它立在这里的!那时候,十万转业官兵由王震将军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北大荒。那时这个岛的四周被几条河环环围住,仿佛象岛,其实,不过是一片荒草甸子,哪里有个名字?队伍刚进岛时,唿啦啦,从草甸子里飞出一群天鹅,拍着洁白的翅膀,遮住了半边蓝天。那景象,煞是壮观!再看草甸子里,一个个晶亮晶亮的天鹅蛋,象一颗颗闪亮的白珍珠,镶嵌在湛绿湛绿的乌拉草、七节草和芦苇之中。“场长!我给咱们这个岛起个名字咋样?”开着一百马力拖拉机的梁立山脱下军装,包起一大包天鹅蛋,笑呵呵地跑到章理跟前说。

“好呀!”“就叫天鹅岛怎么样?”天鹅岛,就是这么叫起来的。就在这一年春天,梁立山开荒探路时,连人带拖拉机一起掉进草甸子中的“大酱缸”里,常年积聚在一起的淤泥和烂草毫不留情地吞没了他。他的身后是两排履带刻下的凹凸不平的辙印。这就是通往天鹅岛深处的第一条路。也是这时候,梁立山的妻子拖着怀孕的身子,从家乡湖南来了。住在岛外面的家属接待站里。没人敢把这消息告诉给她,只是劝她暂时先不要进岛。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一辆拖拉机拉着一爬犁面粉和青菜进岛时,她悄悄地爬上爬犁。

北大荒的春天好漂亮哟!草在迎风摇曳,一层层绿色的波浪,一直滚向遥远的地平线,草尖上升起淡淡的水雾,朦朦胧胧,影影绰绰,象披上一面透明的轻纱。一轮桔黄色的月亮,象一盏辉煌的大灯笼,永远在爬犁前面晃动着,洒下柔媚的清辉,轻轻地抚摸着她和腹中一个劲踢蹬的小家伙。也许是环境太美了吧?也许是她太激动了吧?怀中的孩子急不可耐了。拖拉机刚刚驶进天鹅岛不远,小家伙就在“路”上呱呱坠地了。一听到消息,章理提前散了党委扩大会,带上卫生员,抱着被子、毯子,急忙赶来了。

孩子、大人双双平安。是个小女孩,大大的眼睛,还长着一对小酒窝哩。蛮漂亮!这时,天已经亮了,玫瑰色的晨曦飘散在天边。从晨曦中飞来一群洁白的天鹅,绕着拖拉机顶翩翩飞舞着,飞去了。仿佛也在庆贺天鹅岛的第一个小公民的诞生。这真是一个吉祥的征兆。大月亮地生下来的,这是天鹅岛几千名转业官兵中第一个出生在岛上的后代呀!就叫小月鹅吧!章理给起的名字。梁立山的爱人知道了丈夫牺牲的消息后,要求带着小月鹅留在天鹅岛。章理的眼睛里蓄满泪水,点了点头,他说不出一句话。就在小月鹅出生的地方,章理亲手树起了这块木牌牌。

“让天鹅岛的后来人看看,这是我们天鹅岛上诞生的第一个小公民!我们要作为永远的纪念!等小月鹅长大后,我们一定让她生活得更幸福!”

吉普车开到场部。恢复了副局长工作的章理,第一件事就回老家天鹅岛看看。当章理问起梁月鹅时,新场长竟然不知道她是谁。章理心里不是滋味,他的脑子里装的全是那块木牌牌,全是小月鹅。二十多年前,她父亲是个英雄,她是天鹅岛上的一颗明星。眼下呢,人们竟忘却了她。

场长很快查到梁月鹅在六队开拖拉机,是个拖拉机手,同她父亲一样。

梁月鹅和章理一起来到垦区总局,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先被安排到妇联工作。歇了两天,梁月鹅走马上任了。她坐在桌前的一把椅子上,一切,都挺舒适,唯独这椅子不大舒服。木头的,硬硬的,远不如拖拉机驾驶室里的皮座椅软乎。倚着靠背,踩着离合器,扶着操纵杆,望着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原野,那滋味儿……

梁月鹅坐在椅子上,真不舒服。她想让章叔叔给自己换换工作。可是,又觉得说不出口,人家章叔叔也是好心。好不容易才把自己调到局里来。天鹅岛上多少小姐妹吐着舌头,咋着牙花子,羡慕不够呢!

局里要召开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大会,章理让小月鹅上台发言,讲讲她父亲的牺牲,讲讲她这个天鹅岛第一个小公民的诞生,以激励青年们。梁月鹅犯难了。她在台底下还说不出几句囫囵话呢!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妇联主任足足帮她熬了一个通宵,发言稿终于准备出来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足有五大页纸。梁月鹅捧着它们,象捧着沉甸甸的石头。二十多年了,她第一次尝到了天鹅岛上诞生的第一个小公民的滋味。现在,她才觉出了路口那块木牌牌的意义。虽然,木牌牌被风雨冲刷破旧了。但是,一旦人们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它便又重新焕发出光彩。她马上意识到,这份光彩不属于她,仅仅属于父亲,属于天鹅岛,属于北大荒。

这一宿,梁月鹅翻来覆去,久久没有睡着,她觉得对不起章叔叔。更觉得这份工作对她太不合适了。第一个小公民,可以是一种荣誉,一种骄傲,却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坐大机关,上台演讲呀!她更愿意开着拖拉机在甩手无边的原野上尽情地奔驰,泥浪在身后翻滚,豆香在身边飘溢。二十来年,她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中生长过来的。一到收获时节,她都会有一种溢满全身的愉快。一想起天鹅岛,她感到充实。她感到激动。她感到有了底气和信心。

第二天一清早,刚刚上班,她扣响了章理办公室的房门。

“章叔叔,我想回去了。”

“回去?回哪儿?”章理有些莫名其妙。

“回天鹅岛。”

“为什么?”章理惊异了。

为什么?她一时说不清。她只知道木牌儿是可以树起来的,人却不可以。至少她不行。她还是愿意回到那块坚实的土地上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中木牌儿的油漆脱落、失去光彩、字迹辨认不清,与后文人们遗忘了当年的拓荒英雄的遗孤相照应。
B.即使陈旧,木牌牌依然挺立,象个路标在道口,暗示了虽时过境迁,但拓荒英雄们的精神力量依然还在指引人们的主题。
C.来到局机关的梁月鹅并不满意章理给她安排的工作,她觉得这个工作不能发挥她的才能,她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D.章理让梁月鹅在全局青年新长征突击手大会上发言,目的是想用梁立山的事迹激励一下当时的青年人。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通过对木牌牌的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及故事发生的时间。标题“木牌儿”是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B.文中将天鹅蛋比喻作了一颗颗闪亮的白珍珠,象征着天鹅的纯洁美好,也象征着北大荒精神的纯洁。
C.梁月鹅回忆驾驶拖拉机时,连用了“倚”“踩”“扶”“望”几个动词,写出了其驾驶拖拉机的熟练。
D.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细腻生动。语言既富有生活气息,地域特点,亲切自然,又运用散文化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景色的优美。
3.试分析本文描写的北大荒春天的夜景,与《荷塘月色》里的景色描写有何异同。
4.你是否支持梁月鹅放弃局机关的舒适的工作,回到北大荒继续开拓种地呢?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牵手

范小青

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

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

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凡事总有个道理。

扯不上,工资又不挂钩……

曾明再没有说话。晚上回家听电台节目,曾明打了一个热线电话,把事情说了,主持人告诉他,这算是一种病态心理,解除的最好办法,就是找人倾诉。主持人告诉曾明,曾明住处不远的另一条街上,有一位在街道办事处做调解的刘主任,建议曾明找那位刘主任说说,刘主任是调解战线的先进。

曾明在某一天果真找到那地方去,人们把他引到主任的办公室时,曾明听到刘主任正在调解民事纠纷,他听主任说得在情在理,很快就把当事双方说通了,高兴而去。曾明听到喝水的声音,接着刘主任问他:你是不是我们这个街道的?

是,是电台的主持人叫我来的。

是小丁吧,他常常介绍人来我这里。

曾明就把事情说了,说罢却有好一阵没有听到刘主任的声音,只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曾明还以为刘主任出去了呢,忍不住问道:你在吗?

刘主任说:我在……停顿一下,问道:你是盲人?

曾明心下有些奇怪,但并没有往深里想,只是点头道:是的,得了一种奇怪的眼病,医不好。

这么说来,你失明的时间不很长?在曾明的感觉中,刘主任的声音好像离得很远。

半年吧。

你……刘主任又停顿了一下,问道:你失明以后,做梦吗?曾明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刘主任又问一遍:你失明以后,做梦吗?

没,好像没有梦见过什么。他不明白刘主任问他这个做什么,或许是一种心理治疗。

盲人做梦,若能看见东西,古时候称作天眼开。

曾明想了想,说:那恐怕说的是先天的盲人吧,像我们这样,应该是能做梦的,人若盲了,已经够痛苦,若连梦也做不起来,那就更惨,不能这么不公平吧。

我想也是,只是盲人不做梦,这是事实呀。

你怎么知道?

刘主任没有回答曾明的这个问题,却回到了曾明的主题上,说:你心中的这股气,其实不是对着老陶的,你说是不是?从根本上说你对于自己的失明一直郁闷不平,看起来你已经适应了失明以后的生活,其实你并没有适应,你还需要继续适应……

曾明打断刘主任的话:没有失明的人,怎么能够体验失明人的滋味,就像你,怕是不能体谅我的心情吧。

刘主任笑了一下,说:也许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说,在盲人中,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

曾明一时回答不出来。

刘主任说:这个问题我总是想不明白,我总是在想……下面的话被一阵人声打断,有人进来说道:刘主任,又来人了。

曾明知道刘主任有工作了,便站起来道:刘主任,你忙,我先走了,过日我再过来就是。

刘主任说:好,我领你出去。就有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一路过来,刘主任没有和曾明说话,曾明再一次感受到在刘主任办公室里感觉到的那种沉静压抑。

曾明继续到福利厂上班,大家和他仍像以前一样亲切,好像谁都不记得曾经有过一丝不愉快的事情。一天夜里,曾明做了一个梦,梦见刘主任对他说:你怎么不来了?我很想你。醒来后,曾明的心里有些不宁。过了几天,他又到刘主任那里去,这一回曾明只让人把他引到走廊端头,他自己沿着走廊,很快摸到了刘主任的办公室,进去,刘主任说:我已经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曾明说:你的耳朵真好。

刘主任说:你来得正好,今天是我的休息日,我们一起出去走走好吗?

到哪里?

到那地方你就知道。

一只热乎乎的手伸过来,曾明的手被那只手牵着,他们一起往外走,以曾明的感觉,好像到了一个类似公园的地方。

你听到了什么?

鸟叫,很多很多的鸟。

刘主任笑了,说:是的,他们都在这里遛鸟,今天比赛。

曾明说:比什么?

比鸟的叫声。

在一片叽喳的鸟鸣声中,曾明突然感觉到自己内心一片明亮,刘主任的热乎乎的手又伸过来牵住了他的手,说:走,我们上那边看看去。

他们牵着手走了几步,曾明听到身边有人在说话,他们说,瞧,两个瞎子手牵着手在走路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曾明主动给电台的主持人打热线电话,不仅是为了发发牢骚,实际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B.知道曾明是个盲人后,刘主任并没有改变自己调解纠纷时的惯常做法,这说明刘主任对人一视同仁,维护他人尊严。
C.“是先天的盲人更痛苦呢,还是后天的失明更痛苦?”这个问题的提出与引发的思考,构成了小说的基调与主题。
D.相比于盲人生活的不便,小说更侧重于描写他们精神上面临的困惑,也体现出对残疾人心理问题的理解与关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人经常给电台打热线电话,写出了福利工厂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B.小说通过曾明与老陶口角这个偶发事件,具体展现了“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现实问题,由小及大,构思自然。
C.第一次见刘主任时,曾明“觉得周围有一种沉静压抑的气氛”,这写出了盲人心理上的敏感。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这种语言风格体现着作者对盲人世界的认识,看似平淡,实则很有韵味。
3.小说直至最后才交待刘主任是个盲人,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
4.小说从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2024-01-08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所反映的思想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
2024-01-0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名校
5 . 日本古都奈良仿照唐都长安城修建而成,不仅其皇宫、寺庙类似于长安城内的建筑,而且其城内也有一条朱雀大街。那么奈良城的朱雀大街处于奈良城的(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2024-01-0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6 . 《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材料中的“元旦”指的是(  )
A.公历元月一日B.阴历正月一日C.阴历正月十五D.阴历三月一日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一年七月,越王复悉国中士卒伐吴。会楚使申包胥于越,越王乃问包胥曰:吴为不道,残我社稷,吾宗庙,以为平原,使不得血食。吾欲与之徼天之中,惟是兵革卒伍既具无以行之诚闻于战何以为可?申包胥曰:夫战之道知为之始,以仁次之,以勇之。君、将不知,即无权变之谋,以别众寡之数;不仁,则不得与三军同饥寒之节,齐苦乐之喜;不勇,则不能断去就之疑,决可否之议。于是越王曰:敬从命矣。冬十月,越王乃请八大夫,曰:‘吾问于申包胥,即已命孤矣。敢告诸大夫,如何?大夫曳庸曰:审赏则可战也。审其赏,明其信,无功不及,有功必加,则士卒不怠。王曰:圣哉!大夫苦成曰:审罚则可战。审罚,则士卒望而畏之,不敢违命。王曰:勇哉!大夫文种曰:审物则可战。审物,则别是非;是非明察,人莫能惑。王曰:辨哉!大夫范蠡曰:审备则可战。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王曰:慎哉!大夫皋如曰:审声则可战。审于声音,以别清浊。清浊者,谓吾国君名闻于周室,令诸侯不怨于外。王曰:得哉!

(节选自《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第十》)

材料二:

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之。御者曰:何为式?王曰:蛙有气如此,可无为式乎?士人闻之曰:蛙有气,王犹为式,况士人有勇者乎!是岁,人有自到死以其头献者。故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临江而鼓之,使人赴水者,赏在水也;临战而使人绝头刳腹而无顾心者,赏在兵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注】①怒蛙:肚子鼓胀起来的蛙,像发怒的样子,故称怒蛙。②式:通。此处为动词,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惟是A兵革卒伍B既具C无以D行之E诚闻F于战G何以H为可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聘,在文中指诸侯派大夫出访其他诸侯;现在常用来指聘请、女子出嫁等。
B.夷,指拉平、铲平,与李斯《谏逐客书》“包九夷”中的“夷”意思不相同。
C.断,指决断、决定,与《短歌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中的“断”意思相同。
D.何为,为什么,“大王来何操”中的“何操”表示拿着什么,两者句式结构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二十一年七月,勾践与楚国使者申包胥就战事进行了探讨;冬十月,勾践又与八位大夫讨论战前准备,勾践灭掉吴国的迫切心情跃然于纸上。
B.申包胥认为战争之道在于智慧、仁爱和勇敢。没有了智慧,无法根据敌我力量的悬殊来采取不同的策略;没有了仁爱,不能和全军将士同甘共苦。
C.大夫苦成认为严明刑罚,士兵就会望而生畏,不敢违抗命令;大夫文种认为明察事物能分辨是非,别人就无法迷惑他。越王对两者的说法褒贬不一。
D.韩非子认为越王勾践把他的台榭放火焚烧而击鼓令人前进,和在江边击鼓令人前进,人们听命是因为奖赏;到战争时人们无反顾之心,也是因为奖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问于申包胥,即已命孤矣。敢告诸大夫,如何?
(2)审备慎守,以待不虞。备设守固,必可应难。
5.越王勾践见怒蛙而式(指伏轼致敬)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讲讲我怎样研究中国的文字学和中国文化,我开始研究汉语是在1945年,在法国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校。研究中国的学问,我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精神,而不是文学,也不是文献学。我的方法是通过中国文字开展研究。我想知道,中国文化怎样从甲骨文开始,走上一条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殊道路。

下面我使用两个汉字说明我的研究方法。

怎样研究汉字的本意?用我的方法得出来的结论,与《说文解字》有所不同。比方说,汉字中的字,它的意思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按《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的笔画中有个字,是占卜的,在这里是部首,在右半部分。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声符,是圭(龟)的声音,所以按许慎的说法,是个形声字。但我不赞成这种讲法。我认为,字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系统中,《易经》十分重要,字是《易经》中的重要文字,它应该有特别的讲法,不可能只是比较简单的形声字。我的看法是,本来不是形声字,应该是会意字。会意字是最有力量的表意文字。你们看,如果是形声字,就会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它的部首在这个字的结构的右边。按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一般都在字的左边或上边,那里是汉字起笔的地方。字的右边是汉字运笔的最后一部分,人们不会从最后的部分去倒写一个字。这么看,《说文解字》对的解释就显得不合常理了。再看这个字的结构,一方面有占卜的;另一方面有声符的。按《说文解字》的逻辑,声符也是表意的一部分。但在这里怎么表意呢?

我认为这个声符的意义是从数学来。你们用古代的写法就可以明白,的声符,是由七一七一的数字构成的。那么为什么用数字可以代表?我们知道,在《易经》的之前,中国已有数字卦,这是张政烺先生最早解释的。在殷朝末年,占卜专家把龟甲放到火上烧,用数字表示龟甲灼烧的裂纹。我个人认为,对字的解释,可以用张政烺的讲法。

为什么选择七一七一这组数字?在我看来,很可能是古时创造字的人,他们选择这组数字的意义,并不是从数学角度选择的,而是从书写的角度选择的。你看它只有两种笔画:一种笔画是水平的,另一种笔画是垂直的,这就构成了一种很好的平衡。这个平衡也可以代表阴阳的平衡。中国古人关心世界万物的阴阳五行,在数字卦上就会去关注奇数和偶数,于是这就与阴和阳的概念产生了联系。

再比方说,国王的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国王的字是三个水平的笔画,再用一个垂直的笔画,就创造了三个水平笔画的关系。三个水平的笔画,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一个代表人;垂直的笔画就代表王。王可以创造天、地和人的关系。董仲舒也有这种讲法。而我的看法是,字的来源不是这样的,看甲骨文就明白了。

(摘编自〔法〕汪德迈《我的中国文字学研究方法》)

材料二:

以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时代,掌握政治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王。王权虽是种颇为抽象的概念,却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或国家所必须有的制度。在有文字的社会,人们一定要想办法用文字去表达其权威与地位。如此抽象的概念,中国是用什么具体事物去创造的呢?

的甲骨文字形很简略,较早字形作高窄的三角形上有一短横,很难看出其创意。或以为它像火焰形、斧钺形、君王端坐或冠冕形。它们都可以与王的权威取得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果不以之与其他字形和字义相近的字进行比较,就很难确定何种说法较接近原来的创意。甲骨文及金文的,不论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和字相近,宜于进行比较的研究。商代的字作等形。创意是什么呢?晚商一块骨板上的图案可以帮助我们。骨上的图案表现出一位戴高帽的神祇或贵族,其帽上装饰着角状东西和高翘的羽毛,羽毛上端有孔雀眼花纹及三簇分歧的羽梢。它正是字所表现的形象:下半部分是头戴的帽子本体,上半部分是孔雀眼花纹羽毛的特写。字着重于事物的羽毛装饰,故古籍中字被用为五彩染羽装饰的帽子或舞具。本义为有羽毛装饰的美丽东西,故在铜器铭文被引申为伟大、壮美、崇高等形容词。而甲骨文的字就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黄帝时代已有帽子,但到了有国家组织的多阶层社会,才以帽子代表最高权位的统治者。冠冕可能在衣制中最不具实际效用,但却是很多民族的权威象征。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就晓得借用他种东西来装扮自己,时代越晚,花样也越多。到了贫富有差距、阶级有区别的时代,人们就以罕见、难得的饰物来表现其高人一等的身份,帽子也自然演变为地位的表征之一。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许慎造字六书的说法,形声字的形部往往是书写起笔的第一部分,而形声字的声符不仅要表音,也要表意。
B.如果把“卦”字的声符理解为数字“七一七一”,这既与古时的占卜之法吻合,也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文化精神。
C.“王”字创意有多种说法,其中“冠冕说”借助形近字“皇”去理解,其他说法则需借助与王权的关联去推断。
D.“皇”字与有羽毛装饰的帽子有关联,而“王”字是去掉羽毛的帽子形,二者象征权威和地位与帽子形象有关。
2.根据本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分析“卦”字看出,汪德迈的研究更注重中国文化精神,结合“占卜与表意”揣度古人思维。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关注了甲骨文的字形和书写特点,通过构型来分析汉字的创意,探究中国文化。
C.《说文解字》在解释“王”字内涵时,基于垂直笔画和水平笔画之间的逻辑关系,推出其本原义。
D.中国文字因受文化影响,走上与西方不同的道路;西方文字因其表音的特点则不受本土文化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汉字可以用具象的事物创造抽象的概念”的一项是(     
A.“车”字,在《甲骨文编》里有20多种写法,有繁有简,相差很大,繁体的车有车轮、车厢等,而简体的车就只有车轮。
B.“畜”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着肠子的形状,古时人们常以动物的胃袋作为天然容器,故以其表达储藏的意义。
C.大禹曾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从而象征九州,从此青铜鼎被视为国家及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的意义。
D.“易”字金文写作,是有脚有尾的爬虫的样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蜥蜴,后假借为容易的“易”,另加虫旁表示本义。
4.材料一作者反驳许慎关于“卦”字的造字解释的理由有哪些?
5.两则材料中文字学的研究过程,对我们的学习探究有何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而言,民族风格既是起点,也是高峰,同时还是整个行业的一大执念,各个时期评价动画电影的标准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一标尺。尤其是21世纪之交,面对好莱坞狼来了的生死冲击,中国动画电影在《宝莲灯》之后就陷入了长期的低迷。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前,中国动画电影甚至没有一部可以达到这一基本考核标准的作品。对于出品方追光动画而言,在《长安三万里》之前也创作了《白蛇:缘起》《新神榜:杨戬》等作品,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其小切口实践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第一阶段,《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等相对中小成本影片,就呈现出了非常清晰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融会贯通的尝试,并且在现代动画技术上完成了多维度的经验积累。在完成创意表达、技术实现等初步积累进入到第二阶段之后,《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呈现出了重工业化的样貌,除了动画视效上接近世界主流动画电影的水平,在类型上也非常大胆地尝试了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和废土朋克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这种整体性突进的尝试,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还是首次。所以在经过第二阶段类型、风格等极限式探索之后,到了第三阶段,《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等影片尽管作为各自系列影片前作的延续,但在题材和类型上都已经呈现出相对回撤的艺术上的均衡性,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度和完成度,特别是《新神榜:杨戬》在动画的视觉特效上又默默将行业标尺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白蛇》系列、《新神榜》系列,不仅有着稳定的票房表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并且登陆奈飞等知名流媒体平台。

据此,我们再回看《长安三万里》,其意义就不仅仅是合家欢、全年龄向等所能简单概括的。因为在历史巅峰的《大闹天宫》系列的周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潜在对话对象都是以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的以米老鼠和唐老鸭为代表的迪士尼动画。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动画电影在那之后,就没有再紧跟世界动画电影的发展步伐。而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经过新好莱坞电影发展阶段的美国动画电影,则积攒了丰富的题材和类型,在顶住了电视普及所带来的电视动画的全方位冲击的同时,也在世界电影市场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地位,并在20世纪末依靠《玩具总动员》《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等背后的数字技术革命浪潮,一举奠定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基本格局。

在这个意义上,《长安三万里》的节点意义也就格外清晰。在充分消化、吸收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漫威宇宙、DC宇宙动画电影为代表的通俗类型文艺经验之后,其以更为有机、平衡和稳定的艺术形态正面直击唐诗背后的盛唐诗人群像,唐诗宇宙这样的当代动漫的主流形态既使新一代电影观众顺畅接受和广泛共情,又高度还原了唐朝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同时还完整地表达出了气韵生动的中国美学精神。《长安三万里》以这样的完成度不仅直接回答了20世纪末《宝莲灯》之后的民族风格之问,也终于为并非本质化概念的民族风格开辟了新的艺术想象力和新的艺术表意空间。这早已不只是中国动画电影的内部问题,对于整个中国当代电影而言都太过意味深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经过近30年的电影市场化、产业化改革,中国动画电影如今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秉承民族风格守正的基础上,中国动画电影更应进一步大胆创新,既应充分消化、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通俗类型文化经验,也应积极应用、推广以虚拟拍摄、虚拟制作为代表的新一轮迭代周期的世界最新影像技术,进而形成属于我们中国自身的影像艺术语言和影像行业标准。无疑,《长安三万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到了这一大周期性的临界点,正在释放新的想象力的民族风格实践,也势必将产生不亚于中国动画电影在20世纪中叶那样的长期历史影响。以唐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唐诗宇宙等当代动漫的主流形态,必将以更为灵动、鲜活的方式,烛照不断奋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节选自孙佳山《<长安三万里>:唐诗宇宙烛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各个时期评价动画电影都离不开民族风格这个标尺,但这方面做得始终不尽如人意,直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才达到了这一考核标准。
B.《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影片在中国动画电影史上首次尝试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美的通俗流行文化类型,从诸多方面进行了“极限”式的探索。
C.在充分消化、吸收以漫威宇宙、DC宇宙动画电影为代表的通俗类型文艺经验之后,《长安三万里》以更为有机、平衡和稳定的艺术形态创造了“唐诗宇宙”。
D.最后一段说:“《长安三万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来到了这一大周期性的临界点。”其中的“大周期”指的是以虚拟拍摄、虚拟制作为代表的新一轮迭代周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光动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间不断尝试、突破,最终实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不俗成就。
B.处于历史巅峰的《大闹天宫》系列周期,中国动画电影对话的对象是迪士尼动画,这个事实表明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早期便有兼收并蓄的优良传统。
C.《长安三万里》不仅直接回答了《宝莲灯》之后的民族风格之问,也为民族风格开辟了新的艺术想象力和新的艺术表意空间,这对于整个中国当代电影而言都意味深长。
D.《长安三万里》通过“唐诗宇宙”这种当代动漫的主流形态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灵动、鲜活的方式,烛照不断奋进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令人振奋。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相关观点的一项是(     
A.《长安三万里》根植于中华文化,将相应元素融入到故事中,还紧贴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在剧情和角色设计上进行了突破。
B.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以剪纸、3D等贯通古今的艺术形式演绎了八个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C.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9年推出动画电影《狐狸列那》,该影片根据歌德长诗《列那狐》改编,表现了在距离我国遥远的欧洲中世纪动物王国的宫廷斗争。
D.追光动画、彩条屋和玄机科技等公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形势喜人,如能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必将像大鹏一样乘风而起,扶摇万里。
4.请结合文本概括《长安三万里》的节点意义。
5.近期将在浙江开展“中国动漫发展研讨会”假如让你作为代表发言,谈谈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如何才能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请写下你围绕这个内容的发言提纲。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两只鸡

蔡雨艳

板桥先生生性淡泊,又喜欢游戏风尘。晚年辞官以后,除了在扬州和兴化两地居住,经常到各处游历。

心有所想便成诗,心有所动便成画。那一年,他来到江南水乡一个古镇,便住下不走了。

他喜欢这里的竹子和婉约而又不媚俗的情调,一壶酒一支笔一轮清清凉凉的月色,把先生的生活勾勒得有滋有味。

小院不大,但因有几十棵竹子,在先生看来自然显得也就宽绰多了。每当清风起处,竹影摇曳,好像一群丽人在婆娑起舞,先生为此获得了很多的审美启示。他觉得每一棵竹子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有很多的话要对自己说;他觉得人世间每一种植物都是通灵的,你只有理解它,才能更好地欣赏它。

所以先生才能做到诗里有画,画里有诗,而连接诗画纽带的正好是他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理解。

本篇故事,是从一个母亲为儿子申冤开始的。她也不知受了谁的指点找到板桥先生。先生听了她的哭诉,认为这果然是一起冤案,便把自己新成的《竹风图》拿出来让她送给县官。

县官受了板桥先生的大礼,当天便把她的儿子释放了。这位母亲为了感谢板桥先生,送了先生一只母鸡。

板桥先生当时正在画画,便把鸡放在了厨房,等他把画画好去杀鸡的时候,这只母鸡却下了一个蛋,而且还咯咯地叫着。

先生动了恻隐之心,又觉得吃鸡没有吃蛋长久,就把这只鸡养了起来。

也许,这只母鸡是为了报答板桥先生的不杀之恩,接下来一天一个蛋。板桥先生看着这只勤奋的鸡又动了心思,他觉得这蛋不能吃,应该攒起来孵化一窝小鸡,那样他就有吃不完的蛋了。

板桥先生想得确实很好。他长这么大岁数除了当官入仕写诗作画外,还真没孵过鸡雏,所以真的孵化起来他觉得也很有意思。特别到最后一道程序,看着幼小的鸡雏破壳而出,他激动地赶紧在第一时间把这个画面画了下来。然后是看着母鸡咯咯地叫着在院子里缓缓地走,一群鹅黄色的鸡雏跟在老母鸡后面……

板桥先生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自己的杰作,他觉得这比写诗和作画有意思多了,他不断地把谷物撒在院子里,撒进竹丛,他喜欢看老母鸡带着鸡雏在竹丛寻寻觅觅的样子,悠闲而又恬静地透着强烈的人间烟火气。

很长的一段时间,板桥先生的心思都在鸡上,这一群鲜活的生灵和竹子相比带给他的感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觉得自己在欣赏竹子的时候,眼睛是要望向天空的,整个人都在云端里,而小鸡就不一样了。③他必须低下头,把自己的一双眼睛低到尘埃里,才能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小鸡渐渐长大了,板桥先生只好给它们垒了一个鸡窝。

鸡窝紧挨着竹丛,白天板桥先生写字作画,鸡们便围着竹丛咯咯叫,开始,先生还觉得有点儿聒噪,可时间久了如果听不到叫声,他的心反而静不下来了。

一群自己动手孵化的小鸡,给板桥先生的游历生活添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④他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鸡窝,把谷物撒到院子里,然后泡一盏清茶看小鸡争先恐后地啄食,再然后便是一个劲儿地呵呵笑。

小鸡开始下蛋了,板桥先生一个人吃不完,便捡了一些大个儿的送给左邻右舍,他是想告诉世人,他不仅会写诗作画,还会养鸡。

但想不到的是,入冬以后小鸡接二连三地失踪。板桥先生开始以为是黄鼠狼干的,便加固了鸡窝。可小鸡还是不断消失,到最后只剩下两只了。

板桥只好借了一个大号铁夹子准备惩罚黄鼠狼。

那天半夜,板桥先生迷迷糊糊地刚要入睡,忽然听到外面有响动,他赶紧披衣起床。

他还没等来到鸡窝跟前,却发现一条人影趔趄着从竹丛跟前消失了。这时,板桥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黄鼠狼是一个小偷。

原来,这个小偷是吃上瘾了,但他没想到板桥先生会下夹子。

小偷把伤口包好后,越想越气,便在第二天夜里去报复板桥。当他从地上摸起一块石头正要砸窗户的时候,忽然发现窗台上放着两只鸡,还有一张纸条。

他拿起纸条一看,上面写着:

过路君子别生气,

我本无心去伤你。

天黑路滑慢慢走,

最后送你两只鸡。

(有删改)

文本二:

志人小说专门记述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人物的言谈举止、轶闻琐事,故又称轶事小说。其一,以真人为描写对象。志人小说重在写人,且主要是记述魏晋之际士族名流的逸闻轶事、清言异行。其二,以丛残小语、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志人小说写人记事不像史传文学那样写人物一生的生平事造、文治武功,而是只写人物的某些片段。其三,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等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虽大都为丛残小语、篇幅短小之作,但许多人物却写得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许多作品中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某一侧面、某一性格特征进行生动典型的细节描写。其四,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传神、优美含蓄、言约旨丰。志人小说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尤以《世说新语》成就较高。明人胡应麟就曾称赞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

(摘编自庞金殿《魏晋志人小说艺术特点新论》)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对郑板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突出了他的品性及辞官后的行迹,引出了下文,写他住在江南古镇的生活。
B.文本一中的小偷接二连三地偷郑板桥的鸡,并最终被夹伤。由此可知,当时百姓生活的窘迫,以至于沦落为盗贼。
C.小鸡给郑板桥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乐趣,养鸡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他想方设法要保护好这些鸡。
D.文本一结尾只写偷鸡贼看到郑板桥留给他的一首诗,并没有更多的交代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写出原本不大的小院因竹子的存在显得宽绰,可见郑板桥眼中竹子的重要。
B.句子②承上启下,由上文的打算引出下文郑板桥对母鸡领着小鸡的温馨画面的想象。
C.句子③中“低下头”与前面的“望向天空”形成鲜明对比,“尘埃”是指平凡的生活。
D.句子④使用“第一件事”“然后”“再然后”这些词语,有条理地写出了郑板桥的乐趣。
3.郑板桥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有同学在阅读了文本二后发现,文本一有“轶事小说”的影子。请结合两则文本为其阐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