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还未展开的状态的植物,一个写在早春寒意中卷缩不舒的芭蕉,一个写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均以“芳心”一词表达诗人的怜爱之情。
B.蜡烛通常是红亮、温暖的形象,《未展芭蕉》首句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让人感受到诗人秉烛夜游的寒意。
C.第二首诗诗人忠告海棠“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吐露花蕾,就暂且让应时的桃花李蕊,闹腾在和煦春风中。诗人借未开海棠的矜持高洁,不与群芳争艳,寄托了自己洁身自爱,甘于清净的品性。
D.第二首诗文字浅易,含意隽永,构思精巧,耐人寻味。诗中描写海棠含苞待放时清新可人的风姿, 既显示了诗人观察和体物的精细,又带有哲理意味,借花喻世晓理,告诫儿辈,语重情长意切。
2.试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异同。
2020-09-14更新 | 39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威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

孝文帝从代来, 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联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联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孝景皇帝②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③然后仁。善人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廩廪④乡改⑤正服⑥思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孝景皇帝:即汉景帝,谥号孝景。孝文皇帝,即汉文帝,谥号孝文。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③世:三十年。④廩廩:犹庶几, 渐进。⑤乡改:更改历法。⑥正服:更改服色。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得金银铜锡为饰        良有
B.召匠计之,百金            走咸阳
C.不私利也                      无忘乃父之志
D.善人治国百年               世言晋王将终也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B.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C.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D.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以安民为本。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 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以便利百姓。
B.文帝躬行节俭。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不准宠爱的慎夫人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以此表示节俭。
C.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世间的常理;对待丧葬也极力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文帝去世以后,孝景帝、司马迁和司马贞都给予了他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同汉文帝相比较。
4.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下吏:低级官吏,属吏;交付司法官吏审问。本文指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B.释服: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除去丧服谓除丧。这里指脱去朝服。
C.通关梁:文帝十二年废除禁止人们自由出入关隘的法令,开放关卡桥梁,使处处畅通无阻。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浅谈诗歌的懂与不懂

现代主义诗歌最为人诟病的是读不懂。我们怎么看待懂与不懂呢?这对我们诗歌创作和诗歌欣赏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朦胧诗发轫之初,首先大家普遍感觉到的是读不懂,甚至就连有些专业的诗人和诗评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但是到现在呢,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相反,那些高举现代主义大旗的现代主义诗人们丝毫不理会这些,比之于朦胧诗人,他们走得更远、更坚决、更彻底。各种主义,各种流派应时而生,冲击着人们的审美视觉,调动着人们的审美感官。

时至今日,可以说现代主义诗歌已经成为诗歌的主流,占据了诗歌创作的主阵地。人们普遍的接受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也许正是这样,大量的模仿之作一拥而上,使得现代主义诗歌现出一片过于繁荣的景象。但是任何事物有好也有坏。诗歌的模仿也使得诗歌缺乏先期创作者的那种创作冲动,更多的诗人只在词句上、手法上下功夫,在语言的陌生化上下功夫,在意象上翻新出奇,却忘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真情实感,就是与时代与人民的贴近,使得作品显得苍白无力,来自灵魂深处的、大气的、有骨肉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

同时,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也使得诗歌失去了它开创期的那种轰动效应。一种创作手法的长期使用,必然出现审美疲劳综合症。读者看到的大多是似曾相识的诗歌,一样的面孔,一样的模样,焉有不厌之理!

诗人为了超越,就想出各种方法,尽量用一些生僻的怪异的意象,甚至诗人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意象的意义,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意象究竟用来表达什么,只要自己觉得新奇,就拿来用上。模糊是模糊了,但是对阅读的人则是一种伤害。读者以为自己的审美出了问题,在那儿千方百计地猜测,最后还是不得要领,我们从现在的许多留言评论也可以看出来,许多留言的人根本就没有看懂诗歌,觉得哪种意象新奇,便觉得哪种好,但究竟诗歌表达了什么,他们却说不出所以然来,草草地加“欣赏”二字了结。

其次,现代主义诗歌的口语化、日常生活化也是造成诗歌读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语言是家常话,不高深莫测,情景也很简单,但是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我们和诗歌之间的一种疏离。有许多诗歌我们看起来懂了,明白如话,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懂。诗歌的内涵,意蕴等,我们一下子看不出来,这需要我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全身心地投入,去体验,去感受。这些诗歌没有了押韵,没有了激情澎湃的宣泄,有的只是一种客观、冷静的叙述。诗人或者摄取一个生活镜头,抓住瞬时的感受;或者以一种特有的心态来叙述事件,平淡的语言下面,蕴含着一种荒诞的感情。读者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用心体验感受,是很难得到这种认识的。看似懂了,实则真未读懂。

另外,看不懂还与人们的心态有关。随着经济社会对人类生活的渗透,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个人利益,心态浮躁,很难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阅读诗歌。对诗歌这样一种更为高深的文学体裁,如果没有沉静的心态,没有仔细地去玩味文字,其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厚意蕴是难以体验到的。或许,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人们根本无暇来体验玩味诗歌,他们需要的是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功利文化,看不懂只不过是他们懒惰思想的一种赖词而已。

其实,作为一种潮流,现代主义诗歌无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现代主义诗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大旗下,有许多支流。民间写作和精英写作一起撑起诗歌的蓝天,平民意识和精英意识一起构筑诗歌的大厦。我们说诗歌的手法可以多元化,但是诗歌的精神不能丢失,诗歌的人文情怀不能丢失,这是诗歌立命的根本。我们不提倡诗歌作为政治的工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诗歌是时代的产儿。

——选自《中国诗歌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主义诗歌大家普遍感觉读不懂,甚至就连那些专业的诗人和诗评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可见,读不懂是自然的。“但是到现在呢,这已经不是个问题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理解欣赏能力提高了,大家读懂现代主义诗歌已经完全没有问题。
B.大量的模仿之作一拥而上,占据了诗歌创作的主阵地,使得现代主义诗歌现出一片过于繁荣的景象,因而人们普遍接受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
C.现代主义所模仿创作的诗歌全都只在词句上、手法上下功夫,在语言的陌生化上下功夫,在意象上翻新出奇,使得诗歌失去了它开创期的那种轰动效应。读者到处看到的都是似曾相识的诗歌,必然出现审美疲劳综合症。
D.现代主义诗歌模仿作品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是创作者忘记了诗歌创作最本质的东西,没有真情实感,远离时代和人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现代主义诗歌为人诟病读不懂”开篇,针对“读不懂”的现象,由主到次地挖掘了现代主义诗歌为人诟病读不懂的原因。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提出论题,中间分析成因,最后总结全文。
C.文章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对人类生活的渗透,较好地分析了人们阅读诗歌的浮躁心态。纵观全文,文章更偏向于事例论证。
D.文章第一段举出朦胧诗发轫之初,大家普遍感觉读不懂,甚至就连那些专业的诗人和诗评家都有这样的感觉。这说明人们普遍接受一种新的诗歌创作手法是有一定过程的。
3.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现代主义诗歌为人诟病看不懂”原因的一项是(   
A.现代主义诗歌为人诟病看不懂首先是那些专业的诗人和诗评家高喊看不懂,带了个不好的头。其次,大量模仿作品的出现,也使得诗歌失去了它开创期的那种轰动效应。一种创作手法的长期使用,必然出现审美疲劳综合症。
B.诗人为了超越,就想出各种方法,尽量用一些生僻的怪异的意象,甚至诗人自己都不知道那些意象的意义,也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意象究竟用来表达什么,只要自己觉得新奇,就拿来用上。
C.现代主义诗歌的口语化,日常生活化,有许多诗歌我们看起来懂了,明白如话,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懂。
D.随着经济社会对人类生活的渗透,快餐文化、消费文化、功利文化盛行,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心态浮躁,很难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阅读诗歌,看不懂只不过这些人懒惰思想的一种赖词而已。
2020-01-0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重庆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2-13高二下·重庆·期末
其他 | 适中(0.65) |
4 .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 知 有 性 情 便 有 格 律 格 律 不 在 性 情 外 《诗 三 百》 半 是 劳 人 思 妇 率 真 言 情 之 事 谁 为 之 格 谁 为 之 律 而 今 之 谈 格 调 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节选自《随园诗话》)
2016-11-17更新 | 70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级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9-10高三·重庆·阶段练习
其他 | 容易(0.94) |
5 .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 下列各句中所写的文学家分别是:
①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等等,_________。
②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著述颇丰,《四世同堂》是其抗日题材的作品_______。
③“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写的是___________。④“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陈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010-09-08更新 | 10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9-10高三下·重庆·阶段练习
其他 | 较易(0.85) |
6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
(2)     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
2010-05-12更新 | 7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三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
2010·重庆·高考模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在全词中有哪些作用?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
2010-04-15更新 | 585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八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