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1 . 诗歌鉴赏。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8.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9.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2016-06-0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临江仙   暮春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索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本诗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因其意蕴别致被誉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2.本诗题目《咸阳城西楼晚眺》还有另一种版本《咸阳城东楼》,但编者大多选用了前者,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15-16高三上·山东枣庄·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4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①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①嚬,也作“颦”。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2.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
2015-12-18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二上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卷
15-16高三上·湖北襄阳·阶段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①。
尽日沉烟香一缕②,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③。飞燕又将归信误,小屏风上西江路④。
【注释】
①止:犹“只”。②沉烟:点燃的沉香。③ 宿酒:昨蜍所饮的酒。 恼:撩惹。恼破:恼煞,极尽烦恼。④ 西江:古诗词中常泛称江河为西江。
1.结合词意,简要赏析“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两句。
2.全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15-12-15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15-2016学年重庆第四十二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4-15高三·山西临汾·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015-12-14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10高三·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科学究竟能否被真正普及

钮卫星

①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他的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②这样一部有点令人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虽然“崇尚科学,破除迷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是由于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至今走在居住区内和附近的马路上,还经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一种无害的民俗——至少在污染环境这个层面上是有害的,它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③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譬如原本比较复杂的古代术数系统,现在退化为只通过某种方言对数字的发音来附会吉凶宜忌,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于是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某省甚至把认为是不吉利的车牌号人为地删除,以便避免用得起小车的富人们花钱买不吉利。而把某些重要活动的举办时间定在“8月8日8时”之类,显然也是出于同样的心理。这些行为,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④在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这种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媒体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点科学的味道——实际上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徽、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是毫无理性基础和科学意义的。

⑤在美国科学普及史上出现过一些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他们一般从文化和社会的层面用较宽的视野看待科学,他们出版科普书籍,为杂志撰写科普文章,把理性带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到了二十世纪这样的科学家从科普阵地上撤退了。反观中国的情形,似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群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现在有人呼吁,前沿科学工作者应该参与科学的普及,但应者寥寥,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

⑥“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只交给科学家们去做。”这句话便是在强调公众应该更多更深入地参与到科学中去。同时科学也需要在更广泛的公众层面上被理解。因此,政府、科研机构组织者等应通过科学普及来让公众理解科学,做这件事尽管有很多困难,但还是值得和应该首先做的。


(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下列有关“中国科学普及的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将一团团药渣泼洒到路上,以乞求药“倒”病除;人们选择电话号码、车牌号码时以数字区分凶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在大众层面上的普及。
B.从中国民众在日常行为中对迷信的延续,到目前中国的媒体对航天飞行的神秘性、尊贵性和神圣性的倾心,作者认为目前社会已由传统的迷信步入新的迷信,科学启蒙任重道远。
C.作者认为中国的航天活动应该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而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新闻媒体在宣传上更应该注重对公众的科学启蒙。
D.前沿科学工作者参与科学普及的力度不够,响应者不多,是导致中国学术界远离科普的现状没有改观的原因之一。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学与迷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学起先以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冲破迷信的阻碍,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又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将被迷信击败。
B.本文将中国科普现状与美国科普现状进行了对比,从而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科普现状的问题本质,并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
C.对于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张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标语,报纸和电视节目强调孤立的科学事实等做法,作者认为这不足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破除迷信。
D.正是因为美国有既从事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又热心科学普及的科学家致力于科学知识和理性精神的普及,从而形成了目前的这种科学意识与理性精神深入美国公众心灵深处的局面。
3.要实现“科学在中国真正普及”的目标,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请联系全文简要作答。
答:                                                                       
                                                                                
                                                                        
                                                                        
                                                                        
2016-11-18更新 | 3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重庆高考语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语言文本阅读练习卷21
10-11高一上·重庆·期中
名篇名句默写-句子默写 | 容易(0.94) |
8 . 诗文默写与文学常识。
(1)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 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7) 新月派的三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__(填编写体例)史著作。
2010-12-09更新 | 4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9-10高三·湖北荆州·阶段练习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计。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B.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C.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 陈述事实
D.女觉遽反遽:急忙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杳不知其所之也                              未可以为信也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项王瞋目而叱之C.母所生女认之D.一夕,为海潮所沦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A.膳其肉,味倍常鱼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B.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D.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5.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2010-08-27更新 | 874次组卷 | 9卷引用:2010-2011学年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9-10高三·重庆·阶段练习
其他 | 容易(0.94) |
10 . 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
(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3)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 下列各句中所写的文学家分别是:
①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等等,_________。
②他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一生著述颇丰,《四世同堂》是其抗日题材的作品_______。
③“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写的是___________。④“陈王昔日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陈王”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010-09-08更新 | 10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重庆西南师大附中高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