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1 .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是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仪之邦的华夏文化。
C.朔望:当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都城。
2019-1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00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小题组合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2 . 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3 . 《红楼梦》中有一个人物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        说的。
2019-03-13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七单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过关检测
现代文阅读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2019-01-30更新 | 1154次组卷 | 30卷引用: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知我哀  莫:没有人       家来贵门        谢:谢绝
B.车帷裳   渐:渐渐        何方圜之能     周:合
C.其黄而   陨:落          同心而离居        同心:感情深厚
D.对酒   当:应当        规矩而改错       偭:违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雪霏霏B.瑟吹笙
C.岂不戒,狁孔棘D.交广鲑珍
2018-09-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人教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二)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长乐王回深父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2018-03-19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8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胜负之,存亡之理                    见不鲜(成语)
B.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秦之欲无厌
C.①六国互,率赂秦耶                           ②不赂者以赂者,盖失强援
D.①则吾恐秦人之不得不咽也                    ②谨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2017-05-21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鲁人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
文言文阅读 | 容易(0.94) |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
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
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节选自《宋史·李昭述传》)
【注】①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愈旬而就/
B.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C.河决澶渊/久未塞脍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D.河决澶渊/久未塞侩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斋,指精致的书斋学舍,内涵文房四宝,琴棋书画,茗香绕竹,无不精致,文化韵味浓厚。
B.学士院,官署名,掌起草任免将相、号令征伐等机密诏令,并备皇帝顾问,宋称翰林学士院。
C.转运使,主管运输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宋时该职曾为一个地区实际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D.遮道,又称“拦路”“借留”,典出东汉寇恂,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不顾疲劳日行百里,劝谕父老,安定众心,后被举荐,深受朝廷重用。
A.李昭述恪尽职守,关注民生。他在担任群牧制置使属下判官时,郓州官员随意扩大官官邸用地。
B.李昭述子承父荫,累迁高官。他先承父辈官爵出仕,后经皇帝召试赐进士出身,凭借自己的才华和不懈努力,最终升至尚书右丞,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邸用地,侵占当地百姓良田,李昭述把这些占地全部返还给百姓。
C.李昭述德才兼备,深孚众望。他巧妙处理江陵屯兵因库粮陈腐打算闹事的事件,凭借自身的长者威望消除了潭州戍卒的暴乱计划,离任时戍卒罗拜相送。
D.李昭述善掌大局,政绩显著。朝廷刚设置义勇军时,人心动荡不安,他换乘驿站马匹,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2)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现代文阅读 | 容易(0.9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秀 才 驱 怪
蒲松龄
长山徐远公,故明诸生也。鼎革后,弃儒访道,稍稍学敕勒之术,远近多耳其名。某邑一巨公,具币,致诚款书,招之以骑。徐问:“召某何意?”仆辞以:“不知。但嘱小人:‘务屈临降’耳。”徐乃行。
至,则中亭宴馔,礼遇甚恭;然终不道其所以致迎之旨。徐不耐,因问曰:“实欲何为?幸祛疑抱。”主人辄言:“无何也。”但劝杯酒。言辞闪烁,殊所不解。言话之间,不觉向暮。邀徐饮园中。园构造颇佳胜,而竹树蒙翳,景物阴森,杂花丛丛,半没草菜。抵一阁,覆板上悬蛛错缀,大小上下,不可以数。酒数行,天色曛暗,命烛复饮。徐辞不胜酒,主人即罢酒呼茶。诸仆仓皇撤肴器,尽纳阁之左室几上。茶啜未半,主人托故竟去。仆人便持烛引宿左室。烛置案上,遽返身去,颇甚草草。徐疑或携襆被来伴,久之,人声殊杳。乃自起扃户就寝。
窗外皎月,入室侵床;夜鸟秋虫,一时啾唧。心中怛然,不成梦寝。顷之,板上橐橐,似踏蹴声,甚厉。俄下护梯,俄近寝门。徐骇,毛发蝟立,急引被覆首,而门已豁然顿开,徐展被角微伺之,见一物,兽首人身;毛周其体,长如马鬐,深黑色;牙粲群峰,目炯双炬。及几,伏器中剩肴;舌一过,连数器辄净如扫。已而,趋近榻嗅徐被。徐骤起翻被幂怪头按之狂喊。怪出不意惊脱启外户窜去。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厩人惊,徐告以故,即就乞宿。
将旦,主人使伺徐,失所在,大骇。已而得之厩中。徐出,大恨,怒曰:“我不惯作驱怪术;君遣我,又秘不一言;我橐中蓄如意钩一,又不送达寝所;是死我也!”主人谢曰:“拟即相告,虑君难之。初亦不知橐有藏钩。幸宥十死!”徐终怏怏,索骑归。自是而怪遂绝。主人宴集园中,辄笑向客曰:“我不忘徐生功也。”
异史氏曰:“‘遂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假令翻被狂喊之后,隐其所骇惧,而公然以怪之遁为己能,则人将谓徐生真神人不可及矣。”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祛疑抱 幸:希望
B.不觉暮 向:临近
C.徐展被角微之 伺:等待
D.即相告 拟:打算
2.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
B.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
C.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
D.徐披衣/起遁则园门外扃/不可得出/缘墙而走/择短垣逾/则主人马厩也。
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远公,长山人,原来是明朝的一名生员,改朝换代后,他放弃儒业寻仙访道,稍稍学了一些道士符法术,远近多知道他的名字。
B.徐远公到达主人家以后,主人对他十分恭敬,但始终不说明专程接他的意图,只是敬酒陪茶,徐远公心中的疑问迟迟不能排解。
C.鬼怪被徐远公赶走以后,徐远公也不敢安然入睡,他就在园中找到一位马夫,向他说明事情的原委,请求马夫陪他过夜。
D.天快亮时,主人派人来探望徐远公,徐远公很生气,责怪主人不告诉自己实情,主人向徐远公道歉,请求徐远公宽恕。
4.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骤起,翻被幂怪头,按之狂喊。怪出不意,惊脱,启外户窜去。
②我不惯作驱怪术;君遣我,又秘不一言。
(2)结合作者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对徐远公做简单评价。
2016-11-18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人教版高一必修1单元质量考查练习题3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