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①,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②?”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③。其有放牛者,辄云属稚子,终无侵犯④。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正部郡,风威大行⑤。后考妖言不实论⑥。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⑦。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⑧。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以千数。⑨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⑩,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阅读示范
1.读懂文意——依据传主生平,分层梳理文脉
2.读懂句意——回扣所学知识,突破障碍词句
①宠风声大行                                      大行:
②在郡何以为                                   理:
③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清夷
④辄云属稚子,终无侵犯                  以:
正部郡,风威大行                           绳:
3.⑥后考妖言不实论                              坐:
⑦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压塞:
⑧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咨嗟:
⑨致奠以千数                                        醊:
⑩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旋踵:
真题演练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考查审美鉴赏之文化常识)(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2020-02-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核心素养探究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庖丁文惠君解牛
A.长者折枝B.吾见其难
C.视止,行为迟D.北冥有鱼,其名
2020-02-13更新 | 1605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01 第一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永恒的文赤壁

曹矞

熟悉文史的人皆知,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别。武赤壁,自然指的是史上曾发生赤壁之战的武昌赤壁;文赤壁,指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误把黄州赤壁当作赤壁之战古战场,曾于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写下不朽的诗赋名篇“一词二赋”的地方。

文赤壁自古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至于为何称之为赤壁,说法不一。或许因其山崖陡峭,壁如刀削,犹如城壁一般,且呈赭红色,故称之。或许当年苏轼见当地人把黄州的赤鼻矶叫作“赤鼻”,误把“赤鼻”当“赤壁”,再观其地形酷似,就不曾深究,误认为它是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于是,他排遣愁绪,赤壁怀古,寄情于山水之间,撰妙文于笔端,方有了后人击节赞叹不已的千古绝唱。这真是黄州百姓之荣光,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

如今,慕名而来游览文赤壁的观光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驱车到武汉,向东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湖北黄州的文赤壁。一下车,就可远远望见儒雅文豪苏东坡,那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为他铸造这么一尊高大石雕,是应该的,苏东坡理所应当是这里的主角。大家纷纷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彪炳千古的大文豪,高兴地和苏东坡合影存照。

我凝视苏东坡良久,他英俊洒脱,气宇轩昂,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无不溢出文人雅士的睿智和大度,仿佛他正在拂袖挪步,缓缓走来。正欲上前与之搭讪时,不禁一愣,哑然失笑。

迎面一座山,不高,随同众游人拾级而上。居高临下,山壁下面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在宋代,长江就在这座山脚下拍壁奔流的啊,几百年后已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已盖满了密密麻麻的房子。遥想当年,苏轼就在此地与友人一起两度泛舟游玩,怡情山水,饮酒作乐,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试想,他第一次秋游之后,写下《赤壁赋》;仅仅三个月后的冬天,重游赤壁再写《赤壁赋》时,就曾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何况他去世九百多年后的今天呢?早已星转斗移,时过境迁,江山易改矣。而今虽依然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去,古时东坡赤壁以及泛舟游览情景,唯有梦里再现了。

黄州之于苏轼,简直太重要了。黄州是苏轼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有四年零两个月之久。他大体上做了四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他自身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谪居黄州期间,苏轼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开拓意义的新的生活和新的艺术形象,冲破了艺术樊篱,开拓了诗词歌赋反映现实生活的新路子。他一生中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他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据悉,在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在质量上,文学上的代表作有“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是《寒食帖》。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乃至饮食上的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等名菜也都是他在黄州时发明的。这些都是黄州一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啊。

哦,对了,包括苏轼的号“东坡居士”,也是他躬耕于黄州东坡之时取的。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的苏轼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但是他仍然很乐观,很豁达。一个月夜,苏轼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间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小诗《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反而为他营造了创作名篇佳作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这真是逆境出成果,逆境造就人才的典范。苏轼个人之不幸,命运的阴差阳错,反而成就了黄州赤壁之大幸,更是中国文学之大幸!

苏轼遭遇贬谪,遇厄运而不悲观消沉,失意而不失志,胸襟开阔大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怎不让人敬佩万分?他文如其人,直抒心灵,率直本真,赤壁怀古之赋、之词,皆于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

永远的苏东坡,永恒的文赤壁。《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曾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作为后人的我们,崇敬仰慕苏东坡如此。我们这些后人的后人,自然还会如我们一般敬仰于他,甚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苏东坡千古流芳,文赤壁亦随之而名垂千古。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把黄州的赤鼻矶称作赤壁,是因为苏轼见当地人把赤鼻矶叫作赤鼻,再看它的地形酷似城壁,于是将错就错,把赤鼻矶当成赤壁之战的古战场。
B.作者说苏轼误把黄州赤壁当武昌赤壁是个美丽的错误,是因为苏轼为此写下不朽的诗赋,并使本来默默无闻的黄州赤壁成了游览胜地。
C.文章叙议结合,叙述了作者游览文赤壁的经过,又叙写了苏轼被贬黄州的生活场景,时空转换自然,使得文章事、理、情融为一体。
D.苏轼个人之不幸成就了黄州赤壁和中国文学之大幸:使黄州名扬天下,并写下了许多在苏轼一生中最有影响且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极重的作品。
2.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苏轼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3.余秋雨说:“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01-13更新 | 864次组卷 | 2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上册第一单元检测卷2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①吾道也       学于师       ③孔子郯子       学而       ⑤非能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益圣,益愚       ⑦吾从而       ⑧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2019-12-28更新 | 1722次组卷 | 22卷引用:专题07 第六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5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 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2019-12-28更新 | 120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7 第六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有学问的人             君子非异也       生:生命
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小学:小的方面要学习     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识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寄托:容身,安身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普通人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学问广博精深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受:同“授”,传授
2019-12-28更新 | 124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7 第六单元(A卷基础篇)-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单元AB卷(统编版)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同步单元AB卷
7 .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外艰“,母亲去世曰“内艰”。
B.“谪”即“贬谪“,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而被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黜”也指革职免官,但与“谪”略有区别:“黜”是出自皇帝的诏令,而“谪”有时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
C.“三公”是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和司空。
D.“采邑”指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盛行于周。封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2019-12-28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题组合训练
8 . 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D.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亲长。
2019-12-28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小题组合训练
10-11高一上·安徽蚌埠·期中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计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选自《汉书·司马迁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B.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2019-12-20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卷3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