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刚(节选)

陆颖墨

凌晨三点,礁长钟金泽准时起床,猫腰悄悄出了礁堡的门洞,到了平台。说平台,也就相当于半个篮球场,整个礁堡矗立在茫茫南沙海面,底盘也不过一个篮球场大

钟金泽快步走到礁堡的西侧,见军犬金钢正在呼呼大睡,百感交集。昨天傍晚,钟金泽喂了它两片安眠药,它终于踏实地趴下了。

钟金泽眯起眼睛,看了看平静的海面,又仰望满天的星星。这南沙的海面像镜子一样,一轮明月带着满天繁星映在上面,晶莹剔透。放眼望去,上下两个星空在天边无垠处相连,分不出哪儿是天、哪儿是海。钟金泽恍惚间,礁堡也变成了一颗星星,进入了太空

这里是中国海的最南端,乘军舰到海南岛至少要五十个小时,到西沙永兴岛要三十多个小时。去最近的兄弟礁堡,也要坐上五六个小时的舰艇。

三点半了,指导员也悄悄来到了平台。班长刘岩带着两个老兵抬出了橡皮筏子。钟金泽走过去,拽了拽筏子上的绳子,有些走神。腿是不怎么痛了,心里却痛得厉害:半小时后,金钢就要乘着这个筏子,在茫茫大海上独自漂流……

万万没想到,军舰离开后的第三天,出事了。

第三天上午有点儿闷,下午三点多突然起了凉风。大家看到旗杆上的国旗飘起来了,都到平台上乘乘凉。说乘凉,也都是穿得严严实实。要不戴上护膝,凉风带着湿气会悄悄地钻进骨缝;要不穿长袖,南沙的紫外线两小时就会让你脱层皮。全礁十二名战士,除了在机房值班和夜班补觉的,来了七八个。主角又是小周,这天,小周扯得有点儿远。他说自己属马,世界上带马的国家,他上中学时都去过。

马上有人问:哪几个带马的?

马来西亚、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马赛、马德里……马上有人截住:等等,这马赛、马德里是国家吗?

小周根本不接话茬儿,话题一转:我就说这个马尔代夫呀,就像我们南沙。对方又追上来了:哪儿像啊,是海水像吧?大家都笑了。

小周就像没听到,接着说,说等他退伍了,就到南沙礁盘上来建个五星级酒店,再建个度假村,马尔代夫也没这儿漂亮。到时候,和他一起守南沙的一人给一套房。

大家又都哄笑了:那金钢有没有一套?

听到战士们开怀大笑,钟金泽心里也舒坦了许多。守礁兵在这茫茫大海、海天一色中,待太久容易抑郁,这大笑一次,起码管三天。

钟金泽坐在门洞口,没戴太阳镜,眯着眼睛仰看猎猎作响的国旗。上午湿度太大,都超过了百分之百,国旗湿漉漉地紧挨着旗杆,像要滴下水来。下午来风了,国旗飘扬起来,能看出旗面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痕,那是湿布面被紫外线照射的结果。正面对阳光的,红色褪了不少,藏在皱褶里的,颜色还很深。再细看,还能看见旗面上一圈圈不规则的白细线,那是空气中的盐分留下的痕迹。

小周说得兴起,站起来了,走到趴着喘气的金钢面前:你能不能守三个月?守够三个月我就给你整一套,咱俩做邻居。见金钢光喘气不理他,有些没面子,就用右脚尖拨开它的前爪。

金钢忽然抱住他的右脚,一口咬了下去。

钟金泽正冲着国旗凝神,听叫声吓了一大跳。钟金泽跳起来冲过去,要吼住还朝前扑的金钢。没想到,金钢张着大口朝自己扑了过来。好在钟金泽经验丰富,和刘岩一道把金钢按住。匆忙赶来的军医,给金钢打了一针麻醉药才将它稳定住。钟金泽赶紧去看小周的脚,还好,靴子结实,留了两排牙印,没有咬破。

小周连说没事没事,可钟金泽怎能认为没事?直觉告诉他,这环境,金钢挺不下去了!

情况马上向上级报告了,同时申请上级派艘船来把金钢接走。上级很快答复:台风快来了,船不可能派;为了守礁官兵的安全,需要对金钢尽快就地处理。

支委开会,研究处理的方式。

小周听到要处理金钢的消息,发疯似的冲到队里:是我惹的金钢,要处理就处理我!

钟金泽和指导员都劝他,这不关他的事,是金钢自己扛不住这恶劣环境的高温、高湿、高盐,特别是长时间的水天一色让它大脑紊乱。

处理这两个字,像刀片一样扎在钟金泽的心头。他太了解金钢了,作为一名老战士,金钢是不会惧怕死亡的,它牢记的就是生命的最后一瞬,向战士们发出呼叫警报。

而现在,就这样窝囊地离去,金钢自己肯定是万万不能接受的。看着被打了麻药趴在那儿一动不动的金钢,痛苦和内疚像潮水一样把钟金泽覆盖、吞噬。这次任务,是他请缨,付出的竟是金钢的生命。他从来没有如此深切地想过,和他朝夕相处的金钢,立下一次次战功的金钢,也是血肉之躯。

支委会会议开了一个多小时,争来争去没有结论。

刘岩提出趁着台风还没到,给自己一条筏子,他带着金钢划到西沙去。在西沙,他们都受过训练,从一个小岛漂流到另一个小岛。

上级立即同意了这个方案:让金钢独自漂流。上级还说,三天后,西沙那边舰艇、渔船都会加强搜救,气象如果允许,直升机也可以帮助寻找定位。听到这个消息,在场的官兵都流下了眼泪。

刘岩坚决要求和金钢一起漂流,钟金泽说:要是能去,我还不自己去?不要给金钢添乱了。

1.分析画线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围绕情节运行和人物形象塑造,赏析小说《金刚》(节选)构思的独特之处。
3.在下列(1)(2)两小题中选做一题。
(1)以《金刚》《乡土中国》为例,介绍小说阅读与学术著作阅读的一个不同方法,并加以阐释。
(2)以《金刚》《红楼梦》为例,简要阐释“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2023-09-16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马石山上(节选)

峻青

篝火,一堆连着一堆,在山脚下燃烧着。

熊熊的火光,撕破了夜的黑幕,照见了篝火后面敌人的影子。他们有的端着枪在篝火的旁边走来走去,有的在烤火,有的在东倒西歪地睡大觉。熊熊的火光,也照见了山脚下面的乱石纵横的山路、光秃秃的枯树、冻了冰的发光的小溪。

一个正在来回走动的鬼子哨兵,突然停住了脚步,侧起耳朵听了一下,山坡上面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在狂风怒吼的树下,他断不定这是一种什么声音,像洪水冲破了堤岸,又像暴雨横扫着山野。他眯起眼睛,竭力地向那响着声音的地方望去。可是,火光晃着他的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他端起枪来,砰砰地向山上打了两枪,山上没有响枪,可是,那声音却还在响着。

当鬼子打枪的时候,宫班长和战士们已经冲到了离火堆不远的地方,他们在水沟沿上的一堆岩石后面停了下来。紧随在他们后面的人群,也都在离火堆稍远一点的地方停了下来。当这些怀着紧张的心情的人们气喘吁吁地收住了脚步的时候,他们感到了一种深沉的寂静。在这深沉的寂静中,他们听见了篝火燃烧的毕剥声,寒风吹着松树的呜呜声,溪水在冰下奔流的叮咚声,饥饿了的战马的嘶鸣声,鬼子们叽哩哇啦的说话声。这寂静在继续地深沉着,扩大着,变成了一种难耐的紧张,在叩击着人们的心。

宫班长伏在潮湿的沟沿上,用力地紧贴着地面,把头从枯草中探出来,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他面前的火堆,他看见了隐在火堆后面的密集的敌人和那无数黑洞洞的枪口,铁似的下颚又剧烈地蠕动起来了。他知道,火光照耀,是非常不利于突围的,他要设法弄熄几处篝火,把这个火网撕破。突然,他的眉毛一扬,迅速地把棉大衣脱了下来,轻轻地砸开了小溪里的薄冰,把棉大衣放在水里浸了一浸,向着大老矫把手一挥,就向火堆那面猛扑过去。大老矫会意地把机枪在岩石上架好,他看见班长像一道闪电似的窜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湿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扑灭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机枪,就向着敌人猛烈地扫射起来。紧接着,南面和北面的战士,也都用手榴弹炸熄了山头上的几堆篝火,杀开了一条血路,立刻,寂静的山谷,突然震天动地地沸腾起来了。滚滚的人群,就像一道冲破了堤坝的洪水似的,顺着黑黝黝的山谷,猛烈地倾泻出来了。

敌人被这意外的打击弄昏了,他们慌乱地怪叫着,谩骂着,跌跌撞撞地奔跑着,乱成了一片。

大老矫冲出火网,把机枪架在一个小山岗上,猛烈地扫射着慌乱的敌人,几天来积压在心底的怒火,此刻总算爆发了。黑洞洞的枪口,在漆黑的夜间,吐出了一串串耀眼的火花,照亮了他因激动而变红的脸。

人群潮水似的在汹涌地倾泻着。

这里是被累年的山洪冲刷成的一道长而深的山谷,它从半山腰里,弯弯曲曲地一直通到山脚下。靠着马石店村的一个放牛老人的指引,班长选择了这样一个好的突围地点。敌人的火网在这里被撕破了一个缺口,潮水似的人群,就像一股汹涌的山洪,顺着弯弯曲曲的深谷,从山腰间直冲下来。深谷两旁高地上的篝火被扑灭了,谷口周围是一片黑暗,虽然在这浓密的黑暗中,仍然闪烁着机枪、步枪射击的火光,但是深谷仍然保障了大部分突围群众的安全。

这时候,敌人已经从突然震惊中清醒过来了,但是,他们的兵力来不及集中,一时间又弄不清突围的确切地点,只有盲目地乱打枪。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砰砰叭叭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呜哩哇啦的喊叫声。

一片大骚动,大喧嚷,好像天要塌下来一般。

然而,在突围的人群中,却是一片坚毅的沉默。除去杂沓而紧张的脚步声和急促的呼吸声,什么声音都听不见。老头子们咬着牙忍住咳嗽不声不响地往外冲,母亲们用奶头塞住婴儿的嘴不声不响地往外冲,前面的一个倒下了后面的立刻把他背起来不声不响地往外冲。

大老矫继续在射击着,和他在一起是小张,他们不断地变换着阵地,敌人始终弄不清他们有多少人,有几挺机枪。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不断地回头向山谷里张望,山谷里乌沉沉的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千万只脚踏着乱石的一片巨大的轰鸣,这声音把大地都震动起来了。从这巨大的脚步声中,他们觉得似乎是他们两人用两双有力的手,在撑住了这个网口,于是,他们感到了一种特别的兴奋。现在,在他身旁的只有小张一个人,然而,他们并不感到孤单,他们继续在射击着,撑住了网口。

人群,继续从撕破了的网口里,汹涌地向外倾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山脚下敌人的篝火“一堆连着一堆”,意味着我方军民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也表现出了敌人封锁的严密、形势的紧张。
B.听到狂风怒吼的声音,鬼子哨兵产生了错觉,突然停下脚步,向山上打了两枪,这一系列动作,反映了敌人惊慌疑惧的心理。
C.宫班长伏在潮湿的沟沿上,先是“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火堆,后来突然“眉毛一扬”,暗示着他想出了办法,并决定采取行动。
D.敌人虽然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依然陷入“一片大骚动,大喧嚷”,这主要是因为我方突围时选择了恰当的时机、地点,行动果敢坚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宫班长、战士大老矫的英勇形象刻画与对群众突围的描写均为场面描写,突出军民的同心协力。
B.突围的人群中“一片坚毅的沉默”,与后文“这声音把大地都震动起来了”前后矛盾,形成巨大的张力。
C.小说以突围过程为序,记述了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掩护群众冲破日军包围的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
D.本文从正面描写与敌人战斗的激烈,《百合花》从侧面描写表现战事的紧张,都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3.小说从鬼子和抗日军民两个角度反复更替交织来展开情节,这种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小说中有多处划线的句子,都用潮(洪)水似的汹涌倾泄来描写突围的人群,这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析。
2023-04-10更新 | 8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燕子

席慕容

①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②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到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从头再来好好地唱一次:“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③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想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听了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④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⑤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遵从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⑥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⑦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⑧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⑨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很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安静的黑色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⑩一直到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以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的确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1.对第⑨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使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B.文段使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
C.“朦胧的欢喜”是因作者想到了和亲人在一起的快乐。
D.“朦胧的忧伤”是因作者心怀对故土的思念。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表达他因粗心大意而听错了歌词的懊悔之情。
B.第⑦段连用了四个问句,能很好增强文章的语气。
C.第⑦段突出了作者在南国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其中暗含者对故乡的思念。
D.作者想保有那些“美丽的错误”,是因为它们与人无害,还能排解作者远在他乡的孤寂,缓解她的思乡之苦。
3.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的含意。
4.本文以“燕子”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困难(0.1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浮空(节选)

蒋一谈

“飞蛾扑向烛火,扑向死亡,愚笨和勇敢,原来可以这样融为一体。看到眼前的情景,我想到这些,你呢?你不要哭,修行之人不要轻易哭,你把眼泪留下来,滴在苦海里。”

月球上有澄海、静海、冷海、云海……没有苦海。望着一轮明月,一灯想到师兄一蝉的临终话别,深深吸了一口气。接替一蝉成为禅院住持,是他的心愿。师父慧然法师年事已高,两年前搬进半山腰的木屋居位。初秋的夜已有凉意,一灯走进屋,取出炭炉放在桌上,用抹布擦拭干净。

“一然回来了吗?”

一灯直起身,说道:“师父,一然的语音箔片坏了,需要更换新的。鲁格说,一然上山下山,膝关节的伸缩连杆和气动管也需要保养一下。”

慧然法师缓缓点头:“昨晚,我梦见一蝉了……”

一灯告下眼帘,说道:“师父,我前两天也梦见师兄了。”

慧然法师后半生收过三位弟子——大弟子一蝉,半年前失足坠崖离世,一然是一灯的师弟,慧然法师的关门弟子,禅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机器人禅师。一年前,慧然法师偶遇机器人公司工程师鲁格测试机器人整体能力后深感震惊,决定收机器人为徒:一灯不喜欢现代科技,不理解师父的决定,甚至觉得脸上无光。

慧然法师当时是这样说的:“佛学知因缘而不知阴阳,西学知物而不知无,中国禅学知阴阳,所以识机,机器人何尝不是千载难逢的机?所有的大文化,即使是同道间,都经历过血雨腥风,捍卫者和挑战者都不会手下留情。这个年代,仅仅做好自己是不够的,你们要知危机,要看得见未来。”

一然回到禅院当晚,师徒三人站在山顶凝视月亮,眺望星空,这是他们的最后一次相聚。

“月中有兔,好啊。”慧然法师说道。

一然正想开口,发觉一灯也要说话,忙低下头。

“师弟,你说。”一灯说道。

一然说道:“师父,月中有兔,是不是说美是可爱的,也必是虚幻的?我其实很想养一只兔子。”

慧然法师舒心地笑了。师父的笑声让一灯很不舒服,师父说过,一然温和有礼,如果他的性情硬朗一些就更好了,并让一灯询问鲁格,有没有办法实现这一点。一灯不想过问此事,但师父的交代不能不照办,因此也在有意无意间问过鲁格。

鲁格告诉他,卸载一然硬盘里的机器人三定律,能改变他的性情,不过这样做有风险,如果有一天一然厌倦了人类的管束,很可能做出出格的事。听完鲁格的话,一灯暗自欢喜,他压根不喜欢一然,如果能用这个方法制造事端,赶走一然,当然是期盼已久的好事。鲁格补充说,机器人禅师是公司与禅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不能出现纰漏和意外。听完鲁格的话,一灯很是失望。

“师兄,该你说了。”一然愉快地说。

一灯醒过神,说道:“师父最喜欢月亮了,多年前师父曾教诲,凡天成的没有不美好的,月亮是一个天成。”

一然望着月亮,陷入沉思。

慧然法师缓缓坐下,说道:“人间的很多事,是多事多出来的,有时多出美意,有时多出恶端,月亮上多出的这只兔子就是美意,你们要通过体会美意来体会恶端的真面目,否则美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随后,慧然法师看着一然,说道:“一然,你随我学禅一年,典籍接触了不少,禅师言行录也能铭记于心,你跟师父说一说,你现在有什么体会?”

一然看着师父,欢快地说:“师父,我羡慕师兄可以独立办讲座,我也想试一试呢。”慧然法师捋着胡子笑起来,一灯感到一阵恶心,夜色遮盖了他的神情。

护送师父回木屋的路上,月光下的花朵颤颤悠悠。

所有的颜色变成了深色和浅色,那是异化了的黑色和白色。

第二天清晨,慧然法师留下字条,借口下山访友,实则云游他方,消失踪迹。

一灯知晓师父的性情,他此次下山,再也不会回来了。阳光灿烂,一灯的心情一会儿灿烂一会儿晦暗。师父的离去,在他身上卸去了一个莫名的包袱,他忍不住思考禅院的未来。

窗外,一然正和一只母鸡及几只小鸡玩耍,他举起一小块圆石,对着阳光照了又照,接着举起一只小鸡,对着阳光照了又照。之后,他每下手臂,安静地思考母鸡、小鸡和禅机的关系,他眨了眨眼,恍惚悟到了这一点:母鸡感觉到小鸡要破壳了,开始啄蛋壳,小鸡想出来了,在蛋壳里面啄啊啄,母子俩寻找着彼此的声音啄啊啄,啄啊啄,蛋是破开的瞬间,母鸡和小鸡的喙尖恰巧触碰在了一起,那个触碰的瞬间就是禅机。

就是这样的,太好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然还有其他的感受:高树上焰焰的阳光,近在眼前又恍若悠远,邪是火海之光,也是仙境之光,全在自己的选择。而每时每刻的光即是永远,永远不会眷恋任何人,但会提醒每一个人留意自己的瞬间。

谁能多留意瞬间,谁就离禅机更近。

光之瞬间,让一然想到光速,想到星球之间的距离和宇宙万物,他的思维神经和记忆单元,好像长出了五颜六色的翅膀,而那个夜晚,师父的一席话,又让他感觉到神经电流像一条条飞升的焰火。

可是,那个时间太短暂了,太短暂了……

一然低下头,他很想念师父。

(有删改)

文本二:

年轻的当代科幻创作者有热爱、有激情、有强大的吸收能力,还有对中国文化的体认和理解,几方面相互作用,孕育出中国科幻文艺的独特气质,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土壤、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中国科幻一定有对人类命运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书写。电影《流浪地球》里“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情节设定就非常有中国文化特色,危急时别不是坐着飞船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而是怀着故土情怀将地球一起带走。中国科幻里类似这样的文化因子还有很多。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科幻与世界对话,不仅要在主题上具有探索性,要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科学前沿保持敏感,还要挖掘和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拥有对科幻类型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作自觉。作为一种类型文艺,科幻创作需要熟练掌握类型程式,但是最好的作品一定是超越类型的。许多科幻经典都是如此,写出中国科幻独特风格和突破科幻既有类型程式,是一体两面、相辅相成。

(摘自阿来《充满活力的文艺领域》)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呈现了对现代科技的两种态度——接受与排斥,表达了对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思考,启示人们学会识别、顺应与把握新事物。
B.愚笨和勇敢、危机与未来、可爱与虚幻、美意与恶端,禅师们对世界的感知是理性辨证的,洞察到事物的对立统一、变化互联。
C.作品笔法细腻,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揭露内心、暗示性格,单纯的一然、睿智的一灯形象皆跃然纸上。
D.在禅学的影响下,机器人一然的神经系统的自我生成能力有了改变,在顿悟禅机的同时,他的思维神经和记忆单元得到了发展。
2.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然发现了大师兄的死亡与一灯有关,其实选文对此结果已有多处伏笔,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
3.请结合文本二分析这篇科幻小说的创作特点。
2023-04-03更新 | 4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玛丝洛娃一看见聂赫留朵夫,脸刷地红起来,迟疑不决地站住,然后皱起眉头,垂下眼睛,踏着走廊里的长地毯快步向他走来。她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本想不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她的脸涨得越发红了。自从上次他们谈话时她发了脾气又道了歉以后,聂赫留朵夫还没有见到过她。他料想她今天的心情同上次一样。但今天她完全不同,脸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表情:拘谨,羞怯,而且聂赫留朵夫觉得她对他很反感。他告诉她他将去彼得堡,并且把装着他从巴诺伏带来的照片的信封交给她。她默默地接过信封,把它插在围裙里。

“您在这儿好吗?”聂赫留朵夫问。

“没什么,挺好。”她说。

“我很替您高兴。总比那边好一些。”

“‘那边’指什么地方?”她问,顿时脸上泛起了红晕。

“那边就是牢里。”聂赫留朵夫赶快回答。

“好什么呀?”她问。

“我想这里的人好些,不像那边的人。”

“那边好人多得很。”她说。

“明肖夫母子的事我奔走过了,但愿他们能得到释放。”聂赫留朵夫说。

“但愿上帝保佑,那老太婆人真好。”她说,接着微微一笑。

“我今天要上彼得堡去。您的案子很快就会受理。我希望能撤销原判。”

“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如今对我都一样。”她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您都一样,不过对我来说,您无罪释放也好,不释放也好,倒真的都一样。不管情况怎样,我都将照我说过的话去做。”他坚决地说。

她抬起头来。她那双斜睨的黑眼睛又象瞅着他的脸,又象瞅着别的地方。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同她眼睛所说的截然不同。

“您何必说这种话呢!”她说。

“我说这话是要让您明白我的心意。”

“这事您已经说够了,用不着再说了。”她好容易忍住笑说。

病房里不知怎的喧闹起来。传来孩子的哭声。

“他们好象在叫我。”她不安地回头望望说。

“好吧,那么再见了。”他说。

她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竭力掩饰她的得意神气,沿着走廊的长地毯快步走去。

“她身上起了什么变化?她在想些什么?她有什么感受?她是要考验我,还是真的不能原谅我?她是没法把她的思想和感受说出来,还是不愿说?她的心肠变软了,还是怀恨在心?”聂赫留朵夫问自己,却怎么也无法回答。他只知道一点,那就是她变了,她的心灵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使他同她联结起来,而且使他同促成这变化的上帝联结起来。这样的联结使他欢欣鼓舞,心里充满温暖。

玛丝洛娃回到放有八张童床的病房里开始铺床。她铺床单的时候腰弯得太低,脚底一滑,差点儿跌一跤。一个脖子上扎着绷带的男孩,正在休养,看见她差点儿跌一跤,笑起来,玛丝洛娃也忍不住,在床边上一坐,发出响亮而富有感染性的笑声,逗得几个孩子都哈哈大笑。

这天白天,当房间里没有人时,玛丝洛娃几次从信封里取出照片,欣赏一下。晚上下班以后,她回到同另一个助理护士合住的房间里,又把照片从信封里取出来,含情脉脉地一动不动仔细察看着照片上的那几个人、他们的服装、阳台的台阶、灌木丛,以及灌木丛前面他的脸、她的脸和两位姑妈的脸,看了好半天。她看着这张发黄的褪色照片,怎么也看不够,特别是对她自己,对她那张额上鬈发飘飞的年轻美丽的脸看得出了神。她看得这样专心致志,连那个跟她同住的助理护士走进屋子,她都没有发觉。

“这是什么?是他给你的吗?”身体肥胖、心地善良的助理护士弯下腰来看照片,问道。“难道这是你吗?”

“不是我又是谁?”玛丝洛娃笑吟吟地瞧着同伴的脸说。

“那么这是谁?就是他?这是他母亲吗?”

“是姑妈。难道你认不出来?”玛丝洛娃问。

“怎么认得出来?整个模样都变了。我看离现在都有十年了吧!”

“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说。她的活泼样儿顿时消失,脸色变得阴郁,眉毛之间凹进去一条皱纹。

“怎么样?那边的生活一定很轻松吧?”

“哼,轻松,”玛丝洛娃闭上眼睛,摇摇头说,“比服苦役还要苦。”

“那为什么不抛下这种生活呢?”

“抛是想抛的,可是办不到。说这些做什么!”玛丝洛娃说着,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好容易忍住愤怒的眼泪,砰地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同伴的话使地想起她现在的处境,也使她想起当年在那边的生活,那些痛苦的夜晚,特别是谢肉节的夜晚。她想起那天她穿着一件酒迹斑斑的袒胸红绸连衣裙,蓬乱的头发上系着一个大红蝴蝶结,精疲力竭,浑身虚弱,喝得醉醺醺的,直到深夜两点才把客人们送走。她在那个瘦得皮包骨头的弹钢琴女人旁边坐下,向她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弹钢琴女人也诉说她处境的苦恼。她们立刻决定抛弃这种生活。她们以为这个夜晚已经过去,刚要走散,忽然听见有几个喝醉酒的客人在前厅喧闹。一个穿燕尾服、系白领带的矮小男人,满头大汗,酒气熏天,打着饱嗝,走过来一把搂住她的腰。他们旋转,跳舞,叫嚷,喝酒……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过着同样的日子。一个人怎么能不变!归根结蒂这一切都是他造成的。对他的旧恨顿时又涌上她的心头。她真想把他训斥一番,痛骂一顿。她后悔今天错过机会没有再对他说:她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她决不受他欺骗,不让他在精神上利用她,就象从前在肉体上利用她那样,也不让他借她来显示他的宽宏大量。她在走廊长凳上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到小屋子里,为自己饱经沧桑的身世哭了好半天。

(选自《复活》第二部第13章,有删改)


【注释】①节选部分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医院去看望任助理护士的玛丝洛娃。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玛丝洛娃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时,本不想同他握手,但后来还是向他伸出手,说明她对聂赫留朵夫的行为内心有所触动。
B.玛丝洛娃离开聂赫留朵夫时假装没有看见他伸出手来,没有跟他握手就转过身,反映出她此时的拘谨与羞怯。
C.“不是十年,是隔了一辈子。”玛丝洛娃的话道出了内心的痛苦与愤恨:就是在“那个地方”,就是“那个人”,把她的一生毁掉了。
D.最后一段表明,玛丝洛娃当时受生活逼迫,根本没有办法与那种墮落的生活决裂,也没有勇气真正摆脱那种生活。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这些对话真实细腻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同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文中对玛丝洛娃晚上回到房间独自一人看照片时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玛丝洛娃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C.教材中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在“你”“您”之间转换,表现出他内心的矛盾;本文一直称“您”,表现他对她的亲昵与尊重。
D.“霍地站起来,拿起照片往抽屉里一扔,……砰地一声带上门,跑到走廊里”,这一连串动作生动地展现出玛丝洛娃内心的痛苦。
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处“都一样”各有怎样的内涵。
4.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橘色的鱼

[加]卡·希尔兹

我已经和律师洛伊斯·安不幸结婚十二年了。最近洛伊斯·安给我看一篇文章,说一个著名女明星已经“深陷于三十多岁的年纪”。

“这说的就是我们,”安泪眼婆娑地看着我,“深陷于我们的三十多岁。”

我和她固然不合,却明白彼此。几年前,二十五岁的安决定到温哥华岛上去种大丽花。可就在买好飞机票的那一天,她收到封信说她被法学院录取了。“我们谁也书写不了自己人生的剧本。”她有次对我说,她当然是对的。我也依然——我老有个开观光农场的异想,老想着那些擦得锃明瓦亮的马鞍和马具,和那个闻起来似乎有股甜蜜皮革味的才露出了尖尖角的可能性。

星期六早晨,安和我又作了一次关于价值的长时间的讨论。早餐的气氛是严厉的、分析的。

“也许我们过分推崇商业精神,过分崇拜青春年华。”我说。

“被我们的时代精神所构陷。”安说。

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我从喝完的咖啡杯上抬起眼,想到过不了几个星期我就要四十岁了,一阵恐惧感突然袭击我腹部的上方,那疼痛既可怕又熟悉。我于是集中注意力在餐桌上方白墙上的一点,这面光滑石膏板上的空白一片明显在谴责我。

“我们需要的,”我说,对着空空的白墙做了个手势,“是一幅画。”

“也许可以是一张名画的复制品。”安说,并且马上就去取她的外套。

三个小时以后我们拥有了一张标题为《橘色的鱼》的石版画。画的背景是一片微微发光的绿色,那橘黄色的鱼就悬浮在这片空间里。鱼占据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画图,它好像停止了游弋,正靠着一墙的绿水在休息。一串气泡在它周围飘浮,把它跟它离不开的水联系在一起。它让人看见的是它的侧面。它心脏的部位是漂亮的橘色,这橘色流向鱼翅和圆圈的成脊状的嘴,逐渐变淡,但我最喜欢的是它的眼睛,那种用来凝视世界的、大大的、不贪婪的眼睛。

我们很快取得少有的一致意见,画放在早饭餐桌的上方很合适。挂好后我们退后欣赏它,然后洛伊斯·安用新鲜茴香做了西班牙煎蛋。我的健康从挂上画的第一天起就有所改善,没过多久安和我的关系也有好转。早上,我们在饭桌边喝着咖啡,抬头欣赏我们的橘色的鱼,彼此微笑对视。

我们这一条鱼是现存的十份复制画中的第八张,我想到,那散落在别处的九条鱼兄弟,悬浮在完全一样的绿色的水里,每一条都冷静地向着同一个左前方,就很高兴。

不久我们收到了一封信,是个正式的通知。它建议我们十个《橘色的鱼》的所有者在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晚上聚会。

那天我们迟到了。我们进屋时有人正在讲话。“这永远是一种愉快,”那人说,“大家聚在一起,谈谈我们关心的事情,交流一下我们的经验。谁想第一个发言?”

前面一个人站起来,报了他的名字,那名字发出钱和权这对双重支柱所具有的深沉回响。他有一头保养得很好的浓密白发,他谈了一些问题,关于“在荒野里徘徊”,还有关于西方传统中鱼的历史的象征意义,“我的生活改变了,”那声音说,“我的生活有了方向。”

第二个发言人很年轻。那扎眼的染过的头发,梳理的角度很怪,风格很朋克。“《橘色的鱼》是父母送给我的毕业礼物。我端详这幅画好几个月,然后启示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橘色的鱼翅和嘲弄的嘴巴对‘社会硬塞进你头脑的一切垃圾’说不。”他说完了,在热烈的掌声中坐了下去。

一个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紫红色套装的女人,谈她在投资中总是高价收进,又总是在市价落入低谷抛出。一直到她发现了《橘色的鱼》。现在,她肯定,她正处于上升的趋势。

下一位发言人刚一站起来就受到大家的欢呼。他是大老远从日本神户赶来的。他的口音有点生硬,他说在他居住的小屋里,他把《橘色的鱼》挂在传统的陈列艺术品的壁龛里,就在那用黑色的漆器木板托着的一盘花瓣的上方,橘色的鱼鳞和超自然白色的花瓣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天天都想到工业化世界里多如牛毛的矛盾。他说这句话时我的鼓掌比谁都响亮。

“鱼是不会说反话的,”又有一个人用欢快的嗓音说,“因此提醒我们想到我们失去的纯真,想到在双重含义和试探性声明以前的时代。”

“我们在水里开始我们的生命,”后排传来一个粗声粗气的带酒意的嚷嚷声,“我们一年到头从早到晚都盼望着能回到我们的自然的生存环境去。在水里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自由活动,可以成为我们最最真实的自我。”

“鱼的内心生活是不可知的,”又一个发言人——洛伊斯·安——说,“它连续不断地游着,跟一朵大丽花一样不说话,也没有声音。她是以眼睛和姿势作话语,解读并重新安排这无语的世界。”

“橘色的鱼,”有个嗓音响了起来,那竟然是我自己,“永远不会衰老。”

那天晚上,我们由于难得的意气相投,也由于我们表达了内心最深处的忧虑而感到快乐。

就在那天晚上,在城市的另一部分,一万张橘色的鱼的招贴画从印刷机上滚滚而下。它们将装饰十多岁孩子的乱七八糟的卧室、加油站和啤酒店的公共厕所。一年之内会发行一张邮票,上面印着橘色的鱼的形象,但是这条鱼的眼睛被缩小了,显得有些困惑,橘色的鱼将摆上百货公司广告的封面,加上一对降低尊严的眉毛,还会被印在物品上的词语拦腰斩成两段。橘色的鱼在西服翻领的胸针上眨巴眼睛,被印上了运动衫和领带,随意地涂抹在笔记本和情书的空白处。

橘色的鱼没有回头一瞥,它将开始死亡。

(陶洁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和“我”都处在中年忧虑之中,对年龄恐慌焦虑,对梦想念念不忘,这表明安和“我”的处境、思想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
B.开头写“我”和安的梦想、担忧和讨论等内容,通过层层铺垫,《橘色的鱼》才正式登场,凸显其对“我”和安的重要意义。
C.十个《橘色的鱼》的买家来自不同地区,男女老少皆有,生活状态各异,但都受到了橘色的鱼的影响,开始积极生活。
D.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中往往会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比如文中划线句子,既生动机敏又蕴含了作者辛辣的讽刺。
2.画作《橘色的鱼》被大量印刷传播,为什么结尾处反而说“它将开始死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为了引发读者对当今时代精神进行深入思考,作者在表现手法和情节构思上巧用匠心,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2022-10-26更新 | 4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北面长江,为登临圣地。②强对:强敌。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打破俗套,不写登临感怀之作常写的望中景物,而是直抒胸臆;而心中所感又不止一端,故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B.“一水横陈”三句写镇江的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转而批判统治者的苟安政策,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C.“因笑”三句,既承上片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又引出下文要“学英雄”祖逖中流击水、谢玄“破贼”,收复中原。
D.本词笔力纵横驰骋,时而激愤沉郁、怒陈笔端,时而慷慨激昂、抱负满怀,亦讽亦慨之中,显示出词人非凡的才气和胸襟气度。
2.刘熙载曾在《艺概》中评价陈亮“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具体分析二人的词作有哪些相似之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争吵

周立波

村里组织互助组时,刘雨生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时常误工,就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

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呢,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会要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

“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节的宣誓,你忘记了吗?”

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

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这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做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就忍饥挨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

“你呀,哼,心上还有家?”

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牵着他走到邻舍家,借了三升米,回来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鸡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刘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饭。刘雨生心里有一点诧异:“她今天为什么这样好了,不声不响地,还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张桂贞露出有话要说,不好启齿的样子,隔了一阵才说:

“今天是我妈妈的阴生,我要回家去看看。”

“阴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刘雨生抬起眼睛,看着她,本本真真地说道。

“不,我要回去,”张桂贞凄怆地说,低下脑壳,扯起抹胸子的边边,擦擦眼睛,又说:“我要抱住老人家的灵牌子,告诉老人家,她女儿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声。

刘雨生晓得她回家的意思了,竭力地忍住眼泪。他晓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对于他这样的共产党员,退坡是办不到的。隔了一阵,他问:

“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孩子我先带回去。”

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的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只不过眼睛里含着沉郁凄楚的神色。

讨论办社时,符贱庚站起身来说:

“据我看,这社是办不好的。”

“何以见得呢?”邓秀梅偏起脑壳问。

“一娘生九子,九子连娘十条心,如今要把几十户人家绞到一起,不吵场合,不打破脑壳,找我的来回。”

“我们有领导。”陈大春说,用劲按住心头的激动。

“你这领导,我见识过了。你办的那个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癞子冷笑着说,看了秋丝瓜一眼,后者躲在灯光暗淡的地方,低着头抽烟,装作不理会他的样子。秋丝瓜是刘雨生大舅子张桂秋的小名,不喜欢刘雨生。

“如今不同了,领导加强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两样了。”刘雨生插进来说明。

“你说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请问刘组长,你这一组搞好了没有?还不是天天扯皮,连你组长自己的家里也闹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

陈大春接过来说:

“你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

“好吧,不提私事,就讲公事。”符癞子流流赖赖地说,“我看既然明明晓得搞不好,小组也散场算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组长你也免得操心了。要这样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们大家的炉罐锅火尽都提到一起来,有朝一日,烂了场合,没得饭吃,你们有堂客好卖,我呢,对不起,还没得这一笔本钱,组长,你的本钱也丢了。”“符贱庚,你这个家伙,这是人讲的话么?”陈大春憋一肚子的气,再也忍不住。

“我又没讲你,你争什么气?啊,你也和我一样,还是打单身,没得办社的老本。”符贱庚嬉皮笑脸地说着。

“你再讲混账的话,老子打死你。”陈大春鼓起眼睛,右手捏个大拳头,往桌子上一摆。

刘雨生看见吵得这样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丢开了,他沉静地,但也蛮有斤两地说道:

“你们都不怕丢丑?都是互助组员,先进分子,这算什么先进呀?吵场合也叫先进吗?”

有人笑了。陈大春的忿怒也逐渐平息,他的火气容易上来,也不难熄灭。他坐下来了。符癞子一边吵,一边拿眼睛瞅着门边,随时随刻,准备逃跑。如今,他多骂了一句粗话子,占了便宜,也坐下来了。

(节选自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决定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刘雨生“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
B.张桂贞说:“哼,心上还有家?”表达的是怨意。《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说:“你总是很积极的。”这是自豪的赞赏。
C.刘雨生一开始的摇摆与家庭矛盾为后面情节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劝说工作将是艰难的。
D.小说表现了不同认识的农民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冲突,并且在乡村人情、血缘、伦理等关系上进行了描述和处理。
2.关于文中符癞子跟陈大春的争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癞子跳出来反对合作社,是听了刘雨生的小舅子张桂秋挑唆,他本人实际上是没有什么主张的。
B.陈大春认为符癞子讲的不是人话,不仅粗俗,还嘲笑刘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来说服别人。
C.符癞子与陈大春对垒,又随时随地准备逃跑,这些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外强中干的性格。
D.陈符二人争吵中的种种行为使故事显得生气勃勃、幽默风趣,喜剧效果强烈,叙事节奏张弛有致。
3.有人认为,《山乡巨变》的语言可分为三种类型:“会上的话”“口头的话”“心里的话”。“会上的话”是相对官方和正式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口头的话”和“心里的话”各自的特点。
4.选文部分描写的多重“争吵”有哪些表达效果?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韩幹牧马图(节选)

苏轼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首句“舐笔”写画工惨淡经营的情态;“先生曹霸”写韩幹的师承,写出韩幹系出名门。
B.苏诗第五句,描写画中之马华美照人的配饰;接着,以“自然”赞美了韩幹笔下马的形象。
C.“玉花”,玄宗所乘马名,诗中指画中之马。“庭前”指庭阶上真马,“屹”表现二者的神貌。
D.玄宗看到画十分满意,故“含笑赐金”;掌管马匹的官员的反应,侧面表现了曹画的神韵。
2.两首诗都写到了曹霸、韩幹,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困难(0.1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跑南海       蒋冬梅

他在南海打鱼的时候,大马哈鱼正肥美,它们满满地铺在海底,像扯着一面色彩鲜艳的旗。鱼像听到什么召唤一样,迎着浪头逆水而行,向乌苏里江洄游。打鱼人并不急着下网,他们只等在河口,把白色的渔网撒成半开的花朵,网住的鱼一个人就已经拉不动了。产卵后死去的鱼漂满河面,连它们红色的尸身都是美的。他知道所有的大马哈鱼攒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才能把它们送回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畔的男人,顺着大马哈鱼的来路,坐一条杨木船去跑南海。那里有肥美的海参和森林一样的海菜。他们把自己给渔头,预支了银线交给女人,打着单薄的背包去搏命。他也在一张薄薄的的契约上,像他的父亲那样,按下半只手掌的印子,把自己交给了大海。

母亲穿着棕色的袍子在江边送他,站成一块风化的石头。从送走父亲的那一年开始,这块石头就伫立在江边。十几年的江风吹过,把石头吹矮了,终有一天会变成一颗石子,等着父亲回来握在手里。

坐上杨木雕下海时,他穿着一件鱼褂子,持一柄钢叉,扎水底白沙上黑宝石一样的海参。人们看到他手臂上凸起石头一样的肌肉,就喊他石头。南海上的人,都忘记了本来的名字,看着近旁的物什,随口喊一个人,就当作名号了。他们渔帮里有一个老头,年老打不动鱼了,人家可怜他,让他蹲在杨木雕里绑海菜,一喊他就叫绑菜绑菜沉默寡言,好像他不会说话一样。不只是绑菜,打鱼的人互相也不常说话。

母亲说过,南海码头上的女人,是缠人的绳子,缠住了父亲的腿。有时候母亲又说,是南海的海菜缠住了父亲的腿。他刚一到南海,就急着向人打听父亲,可他又说不清父亲的样子。他用力回想幼年时父亲的样貌,眼睛、鼻子、嘴巴全都模糊一团。他才发现,父亲就像一幅洇了水的画,色彩和线条全被冲毁,只剩下一个斑驳的影子。这让他想起那些死去的大马哈鱼,用面目全非的样子,把自己交回故乡。

他向人描述着父亲,酱色的脸庞,山石一样的身体,一顿能喝下一坛烧锅酒,用一只手就能拉上来一网大马哈鱼。人们听了指着绑菜说,他当年就是那样子啊。绑菜蹲在船头,像什么也没有听见,木然得像块石头,一双粗黑的大手,加紧在绑着海菜。那些海菜长得能绑住这片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绑完。绑菜站起身来,弯曲的身体像一只青虾,常年漂在海上的人,骨头都被海里的湿气弄变形了。不只是绑菜,打鱼的人个个都被蚀成海边的断崖。那时的绑菜踩着船像踩着一片树叶,吹着哨子,举着手里的鱼叉,有海豚涌过来敲击船帮,一齐引来硕大的海狗。绑菜会握紧鱼叉猛刺向海狗,胳膊上的肌肉凸起,像坚硬的石块。

没有人见过他的父亲,打鱼人都不打听别人的事,譬如问他的家乡,问他的女人,问他的儿女。他们只说受了一天的海风,于是晚上点起火,围着喝酒。

从前,父亲教他唱渔歌调子跑南海时就唱过:东道走来,西道往来,海参崴[注]呀,撒大网呀。打好鱼来,大马哈来,叉海参呀,拧海菜。父亲说,大马哈鱼群里,能游回乌苏里江的都是最勇猛的鱼。千万条鱼里,只有数十条能回去。大马哈鱼能跳过瀑布,跃过桥栏,隔着山海,也能闻到淡水的气味。它们回到出生的那片淡水,在一片沙砾里安静下来,产卵之后慢慢死在那里,像秋天的落叶。他无数次地想,父亲为什么不是最勇猛的大马哈鱼呢,是不是他忘记淡水的气息了。

有一天他路过出海口,看见大马哈鱼正在洄游,它们逆水冲浪,聚成一团,像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嘶鸣。绑菜很少见地居然没有绑海菜,他蹲在船头,望着碧青色的海水,突然说了一句:一条鱼都知道回家。听他说这话,杨木雕上的人都停了手里的活,望着海口的浪头。谁也不知道,从前和绑菜一起打鱼的人都去了哪,他们只知道,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成为绑菜

石头踩着杨木雕靠过来,他突然对绑菜说了一句:乌苏里江抚远来过一个林绍春,一顿能喝一坛烧锅酒,一只手能拎上一网大马哈鱼。

绑菜垂着头,俯身又开始从船帮往上拉海菜。他背朝着石头,背朝着出海口,背朝着大马哈鱼群,踩着杨木雕,在灰黑的大海上渐渐漂远了。

(有删改)


[注]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他”到南海打鱼写起,再介绍“他”的家庭情况,然后写“他”前来南海的目的,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父亲”和其他奔赴南海打鱼的人一样,有着类似的经历,他们为生活所迫,先从渔头那里预支银钱给家人,其实就是把命交给渔头,难以翻身了。
C.母亲对父亲是十分惦念的,文中“站成一块风化的石头”一句生动形象地将母亲眺望父亲归来的深情期盼表达了出来。
D.尾段写“绑菜”踩着杨木雕在海上消逝的场景,极富有画面感,使读者从和“绑菜”类似的打鱼人的灰暗人生中看到了一丝光亮。
2.关于文中父亲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自离家外出跑南海打鱼后,十多年来从没有回过乌苏里江畔的故乡。
B.父亲见“他”来寻找自己,觉得自己没有脸面见儿子,于是他躲了起来。
C.父亲久不归家让母亲心生怨言,由此便引起了母亲对父亲未回家原因的猜测。
D.父亲在南海打鱼的生活状态与“绑菜”的很相似,但“绑菜”不是父亲。
3.文中多次提到了“大马哈鱼洄游”之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称《跑南海》为“散文化小说”,请结合文章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2022-10-13更新 | 4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百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