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918 道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1 . 请在《红楼梦》中选择一处居所,用80个字左右,写一写这一居所的特点,及这一居所与其主人性格或命运有何契合之处。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春节,曾经的生活样板

东西

①离春节月余,母亲揣上平时积攒的现金,背上农产品或家禽去八腊赶街,出货后便到供销社买数尺新布,请表姐缝制三套新衣。其中一套是我的,往往做得比身体宽松,以便来年长个头后还能继续穿。在我的记忆里,春节就这样开始了,它包括漫长的等待。

②父母认真打量被忽略了近一年的房子,发现屋顶好多瓦片都移动了,长期漏雨而顾不上检修的地方,现在由父亲带着我对其一一修复。我在屋内用竹竿往漏光的地方轻轻捅,蹲在屋顶的父亲便把瓦片挪过来,直到那里变黑我再收回竿子,继续寻找下一个漏光点。厢房的门板松了,墙角被路过的驮马刮陷了,门槛两边的地面踩出了凹坑,后阳沟的草长高了长密了……关于房子以及环境的所有问题,都会在春节将近时争先恐后地暴露,它们仿佛也要在节日里一回娇,享受一下主人的伺候。修补房屋的过程中,父母一边修补一边争论,虽然声音和往时的吵架一样大,但细听却明白这样的争论不伤感情,就像提前放炮仗,为节日增加一点气氛。

③外出工作的人回来了。他们穿着耀眼的服装,肩扛手提,大包小包,刚一出现在坳口就呼喊亲人或被亲人呼喊。顿时,他们的重逢变成了大家的重逢,整个村庄都欢喜起来,莫名地浮起暖意。回到家,他们就脱下干净漂亮的外套,或挑水或挑粪,或做饭或劈柴,用最快的速度融入乡村生活,以弥补一年来不能为家里干农活的疚。到了年关,再远的人都要回来团聚,放出去的牲口也必须找回来。有的牲口秋收后就没回过家,它们浪迹山间,完全忘了平时饲养和驾驭它们的主人,但主人在过年前会惦记它们。所谓的团聚,也包括跟牲口的团聚。

④某年年底,我家的母牛走丢了,父母和亲人们翻山越岭找了几天都找不见,母亲没有放弃,在一个大雪茫茫的午后终于找到了它。它横卧在一条沟上,身体堆着厚厚的积雪,身下护着一头出生不久的牛犊。母亲喜极而泣,扒掉它身上的积雪,呼喊它的名字。它醒了,艰难地爬起来,一痛一拐地朝家的方向走去。牛犊走不动,姐夫就一路抱着,雪地上留下动物与人类深浅不一的脚印。假如当时能对此加以俯拍,那一定是一幅绝美的画面。也有一些年底,牛自己回来了,马也自己回来了,它们仿佛有感应,知道要过年似的。这时,母亲会为它们倒上最好的饲料,一边抹眼泪一边表扬它们聪明。它们似乎听得懂,一边吃一边竖耳朵摇尾巴。在未来的日子里,母亲会一直表扬它们,直到把它们夸成天才。人有人的榜样,树有树的模范,牲口也有牲口的样板。

⑤然后就是备年货,做腊肉,做米花糖以及各种小吃,贴春联,大家在不知不觉中放慢速度,让日子显得不再那么匆忙,走路也不再那么着急,就连说话也不再那么飞快。到腊月二十七八,母亲吩咐给家里来一次彻底的清扫。父亲砍来竹枝,扎成一大一小两个扫帚。大的用来扫门前的台阶,小的用来扫阳尘。腊月二十九,我们把楼板和板壁上聚积的阳尘扫下,把屋角床底蚊帐顶的垃圾清理出来,然后用背篓背到不远处的菜地,堆成一堆放火烧。由于垃圾夹杂尘土,所以烧得很慢,整个村庄都飘荡着复杂的气味,那是破布、树叶、草根、泥土、牛屎猪粪以及鸡毛蛋壳等等的综合,是一种好日子马上就要到来的美好味道。

⑥除夕这天一大早,父亲早早地拉开家门,让呼啸的北风灌进来,把贴在柱头的春联吹得哗哗地响。我摇着几粒偷拆下来的鞭炮,奔跑在冷硬了的土地上。很快,村头村尾便响起零星的鞭炮声。玩累了,我们就站在山头朝自己的屋檐望,那里有一柱比平时要油腻一百倍的炊烟腾空而起,好像它就是我们放心玩耍的理由。我们在玩,父母则在那一柱炊烟下准备吃食。虽然我家才三口人,但父母要做够二十来人的饭菜,以备亲戚串门。厨房火铺上的火塘里,柴火在毕毕剥剥地燃烧,三角架上的铁锅里煮着上好的肉、腊肠,水汽从锅盖里冒出来,满屋都是肉香。火塘边煨着几个鼎罐,里面分别煮着萝卜、竹笋、白切鸡。红艳艳的塘火烤着鼎罐,鼎罐的缝隙间出白汽,父母不时把盖子打开,用锅铲翻一翻里面的食物,香味直冲鼻孔。我们在肉香里穿梭,脸上提前洋溢着吃饱喝足的满足。

⑦傍晚,父亲叫我把家里最长的那挂鞭炮放了,向全村宣告我们家开始吃团圆饭了。有一种说法,谁家吃团圆饭越早,来年的活计就做得越快。所以,各家各户都在暗暗竞争,希望自家的鞭炮早一点响起来。烧完鞭炮,我们围坐在桌前吃饭,说一些吉利的话,选最好吃的来吃,父亲可以纵情地多喝几杯,哪怕喝醉也不会被母亲责怪。也是从这天开始,我们做事轻手轻脚,不能打破碗碟酒杯,孩子突然被尊重,父母不会打骂呵斥,夫妻不能吵架,邻里不能争执,谁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家一团和气,一边拉家常一边守岁,等到凌晨,各家各户又响起新年的鞭炮声。

⑧大年初一,再困难的家庭也会让孩子们穿上新衣,家境好一些的,全家都换上新装。母亲怕我弄脏衣服,把我的衣袖挽了一圈又一圈。这一天不能生火做饭,不能杀生。人们三三两两地出行,说是走得越远来年越有搞头,进门吃的是糖果糕点。肚里有了油水,身上穿得崭新暖和,每个人的脸上都流淌着笑意,他们一年又一年地证明物质决定意识,精神面貌必须以物质为基础。但那时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春节一过,特别是正月十五一过,人们又开始过起节俭的生活。不看一时多,就怕吃不匀。精明的家庭主妇们都在计算如何让日子天天都有油水。

⑨这是四十多年前我家乡春节的情景,和劳累节俭以素食为主的大多数日子比起来,和鸡飞狗跳争吵不休呵斥声不断的大多数日子比起来,春节的生活有点梦幻,仿佛是对生活的演绎,但我却从演绎中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样貌,即看到了我们所憧憬的生活样板。我们期盼这样的生活,相信终会过上天天都像过年的生活。表面上我们是在继承着春节的传统,但深层里却是我们聪明的祖先用这个节日为后代描绘出一幅蓝图并让他们为之奋斗,不仅物质要丰富,精神也要文明起来。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不就是夫妻以不争吵的方式修复一年来的感情,父母以不呵斥子女的方式进行教育,邻里以不争执的方式构建和谐吗?

⑩今天,我们早已过上了像过年那样的物质生活,如何让精神生活饱满且升华,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问题。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作者的记忆里,儿时的春节是从离春节月余就开始了的,它包含“漫长的等待”,表现了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我们在肉香里穿梭,脸上提前洋溢着吃饱喝足的满足”使用通感、夸张、虚实结合等手法,烘托了过年和乐温馨的氛围。
C.将“鸡飞狗跳争吵不休呵斥声不断的大多数日子”和春节“一团和气”的生活做对比,表明物质生活富足才会使精神世界丰裕。
D.母亲过年时为“我”添置新衣“往往做得比身体宽松”,“怕我弄脏衣服,把我的衣袖挽了一圈又一圈”,这样的细节描写,真实又富有情感。
E.本文在叙写过年场景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过年的传统风俗,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并引发读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2.阅读①~③段,概括作者叙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本文画波浪线的部分可否删掉,为什么?
5.“四十多年前我家乡春节的情景”让“我”“看到了我们所憧憬的生活样板”。这种“生活样板”蕴含着人们怎样的期待?对当下“如何让精神生活饱满且升华”,你有何见解?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沁园春·泉南作

[元]张埜

自入闽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心无那,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

区区仕宦谁怜?道有志、从来铁石坚。但长存一片,忠肝义胆;何愁半点,瘴雨蛮烟。尽卷南滨,不供杯杓,得遂斯游岂偶然。天公意,要淋漓醉墨,海外流传。

[注释]①此词为作者自北方到南方做官,途径福建泉州南浦所作。②闽关:福建泉州南蒲城北有梨关。③无那,无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自入闽关”直点泉州南浦的梨关,“形势山川,天开两边”概写初见时对梨关的印象。
B.“恰鹧鸪声里,又听啼鹃”,鹧鸪声和杜鹃声连用,以重叠加倍的办法,抒发作者在艰险旅途中的哀伤心情。
C.“道有志、从来铁石坚”,表明有志者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心坚如铁,一往无前。
D.“尽卷南溟,不供杯杓”,尽取南海之水,尚不足以装满杯杓,词人难掩赴远地做小官的无奈。
(2)“见长溪漱玉,千瓴倒建;群峰泼黛,万马回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自选一个角度鉴赏“石磴盘空,天梯架壑,驿骑蹒跚鞭不前”。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房兵曹胡马诗

[唐]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②房星:星宿名。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首联点出房兵曹的胡马的出处并不寻常,紧接着勾勒出胡马神清骨峻的形象。
B.第一首诗颈联写出了骏马纵横驰骋无可抵挡,值得人生死相托,盛赞马的才能和品德。
C.第二首诗前两句语言较直白,在强调马非同凡俗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D.这两首诗虽同为咏马,但风格特征大为不同,第一首诗沉郁顿挫,第二首诗浑厚凝重。
2.好的咏物诗,既能在物之内,又能出物之外,善于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对此加以分析。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学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怒目金刚

韩少功

老邱会砌墙,一把砌刀敲得当当响;他又会打猎,一枪放倒野猪。身手不凡,加上全乡在他整治下粮食增产,他这两年臭脾气见长,你小子”“我老子”“他妈的”“老子崩了你一类行伍京骂,动不动就遍地开花,大戳乡亲们的耳朵。

这一天,吴家村的玉和倒霉了。刚过大年初五,老邱召集村干部们学习。玉和来迟了,拍拍身上的雪花,笼着袖子往墙角里蛇行鼠窜。书记铁青着脸,站住!怎么又迟到?你猪娘养的啊?要是在战场上,迟到半分钟也不行。妈的,贻误战机,军法从事,老子一枪崩了你!

玉和读过私塾,算是知书识礼之士,还被尊为吴先生,吃酒席总是入上座,祭先人总是跪前排。堂堂君子今天成了茅厕板子说踩就踩?不就是迟到吗?他姓邱的凭什么狼心狗肺当众打脸?玉和抹了把脸,端坐着一声不吭,休会时在门口拦住了邱书记,你骂我对,骂我娘不对。你左一句‘猪娘养的’,右一句‘妈的’,这事与我娘到底有什么关系?你同我说清楚。书记左看一眼,右看一眼,说不出话来,最后憋出了一个大红脸,呼啦啦甩下烟头拂袖而去。

他姓邱的是树上结的?是土里长的?大年初六得讲个喜庆和睦,他指着鼻子骂娘,是不是欺人太甚?出门要尊贤,入门要敬长,他连这个道理也不懂?去年他来我们队蹲点,我娘为他煮过饭,烧过茶,洗过衣,做过鞋垫,亏了他吗?他不记恩也就算了,为何一转脸恩将仇报?我娘快七十的人了,一辈子没做过恶事。我要他到我家去坐一下,给我娘赔礼说声对不起。老邱的行伍脾气我也知道,只是士可杀不可辱也。不愧是吴先生,果然条理分明,情理并茂,大义凛然,气壮山河。

几天过去了,玉和一心一意等着,等着老邱上门来的那一刻。谁知邱天保没多久接到调令,脚板下抹了油,已经去县里上任,你八抬大轿也接他不来了。天啊天,那家伙肇事逃逸,欠债不还,杀人不偿命,拉完臭屎屁股一撅就溜了?他邱天保得听好了:躲得了初一但躲不过十五,他就是躲进了蛇洞,吴玉和这辈子也要挖洞灌水凿洞灌烟;他就是逃到了台湾,中国人民也一定要解放台湾!

十多年的日子就这样过着,有晴有雨有暖有寒地过着。

又一年冬天到来了。村里遭遇一次山火。那天风太大,烈焰横窜,火团远跳。玉和的儿子在火场差点丢了小命,清创、消炎、植皮等费用两三万,女人几天来以泪洗面。玉和赶到医院时,女人告诉他邱天保都来看过了,还批了一张条子,要县民政局特事特办,给伤者家庭补助一万元。玉和愣了一下,接过纸条顺手撕成碎片。女人大惊,忙不迭地捡起碎片,不就是一句话吗?那句话能吃?能穿?能生金子?玉和气歪了脑袋,我没得到这一句话,还算个人?还算我娘的儿?没有钱,我去卖血总可以吧?吴玉和翻了翻医院账单,果然出门去卖血。

儿子出院后,身上虽有几块疤,但行走已无大碍。君子不吃嗟来之食,饿死了吗?饿死了吗?玉和对这种结局兴高采烈,冲着儿子问一句,冲着老婆问一句。不过从这天起,家里不开电灯,也不用肥皂。玉和戒了酒,不买烟,在务农之外寻找一切挣钱的生计。最后,他还跟着后生们上山倒树。年过半百的老汉,在陡坡上和密林里蹿上蹿下钻来钻去,被马蜂刺,被树刺扎,被毒草割,被风雨淋,一张沾有青苔和泥沙的脸落在水潭里,他手捧清水洗了几把,随口吟出:人面兽心方可恨,兽面人心又何妨?

他那干瘦如钉的两条腿越来越哆嗦晃荡了。终于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肩头重量消失,膝盖和腰身忽然舒坦,阳光明亮耀眼,山风鼓荡爽身,整个身体飘起来——他在村民们的大声惊呼中,一失足连人带树坠下山崖。在谷底找到他的时候,发现他嘴巴、鼻孔、眼眶、耳穴里都流血,手腕已无脉跳,全身正在变冷。

遵照他以前有过的交代,丧事一切从简。但有些规矩则不得马虎:儿孙晚辈一定要跪着守灵,白豆腐和白粉条一定要上丧席,香烛一定要买花桥镇刘家的——那一家的质量最好;祭文一定要出自桃子湾彭先生的手笔——那是死者生前最为知心的文友;出殡的队伍还一定要绕行以前的两个老屋旧址——死者在那里度过几十年,必须向熟悉的土地和各类生灵最后一别。

入殓前,儿子发现父亲大睁双眼,目注苍天,让人想起佛庙门前的怒目金刚。家人最明白他的心事,赶忙到村部去打电话。邱天保在省城办事,从吱吱喳喳的电流声中知道事情原委,不免大吃一惊,依稀想起了十多年前。他连夜赶火车,换汽车,把慢腾腾的火车汽车骂了个狗血喷头,连跑带蹄赶到死者面前,已是天亮时分了。他跌跌撞撞扑向床前,一把抓住死者的手放声大叫:玉和大哥,对不起对不起,我邱天保,在这里给你赔礼,给你娘赔礼!

人们真真切切听清了这一句。这时,天上突然劈下一个惊雷,震得灵堂烛火慌慌地跳荡,在山谷里激起隆隆回声。顷刻之间大雨也狂泻而至,在门外拍过白花花的一浪浪雨雾,又把一团团雨雾送入门内。据说死者就是在这一刻牙关松弛,欣然闭目,隐隐呼出最后一丝气息,眼角还神奇地挂上了一滴泪。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邱书记身兼数艺治乡有方但脾气不佳,他当众教训迟到的吴玉和,粗暴的话语侮辱了吴母,二人的矛盾由此产生。
B.吴玉和知道邱天保的行伍脾气,只是老邱的行为太失礼,必须要登门道歉,这成了他绵延十多年的心结。
C.吴玉和撕掉邱天保批给民政局的条子,坚持不要补助,是因为他认为邱天保虚情假意,故宁可卖血筹钱来救儿子。
D.“被马蜂刺,被树刺扎,被毒草割,被风雨淋,一张沾有青苔和泥沙的脸落在水潭里”,写出了倒树环境的恶劣。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全知视角”叙事,叙述人对所发生的故事、各个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时还跳到前台对人物评头论足。
B.吴玉和生前交代丧事从简,但有些规矩不得马虎等细节,突出了吴玉和守礼的人物形象,也呼应了前文情节。
C.小说结尾惊雷炸响大雨狂泻,与关汉卿《窦娥冤》中雪飞六月一样,都以超现实情节表现对恶势力的反抗。
D.小说意蕴丰富深厚,作者未直接表达用意,却让故事自己说话,趣从容地娓娓道来,举重若轻,引人深思。
3.怒目金刚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通常被描绘为威猛且具有愤怒表情的形象,本文为何以“怒目金刚”为题?
4.读书小组认为韩少功的小说语言别具特色,邀请你结合本文中的实例,精选角度,写出你语言鉴赏札记的要点。
今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鄂东南省级学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斜阳外

聂鑫森

《百家姓》里有这个姓“钭”,但在生活中却很少碰到姓“钭”的人。而在湘楚市远郊外的盘龙镇卧龙村,有一位退休的乡村教师叫钭阳外。

他曾在一所乡村中学教语文,为人谦和,说话还风趣,又腹笥丰盈,深受学生爱戴、同事崇敬。为新生上第一课,他的开场白必是:“我叫钭阳外,‘钭’与量具的‘斗’谐音,两字形状有点相似,千万别念成斜阳外!”其实,父母给他起的姓名是钭阳生,他后来改为钭阳外,就因为“钭”乍一见像“斜”,而古诗词里关于“斜阳外”之类的句子很多,如“斜阳外,流水绕芳村”,就很美。同事们就干脆叫他斜阳外,还说这可以作他的号,古人有这个例证。

钭阳外退休五年了。

钭家小院很安静。出出进进就两个人:斜阳外和他的妻子张定珠。一儿一女大学毕业后,工作、安家于湘楚市,又有了自己的儿女,都成了城里人。老两口很闲,水田、山地流转入股了村办合作社,年终可以大大方方分红,他们也没有去什么专业组上班领工资,除了侍弄自家的菜园子就没别的事了。

张定珠觉得一身的力气可惜了。钭阳外说:“我有退休金,儿女们也不缺钱,再说各个专业组都基本满意了,你还去和乡邻们争食?我们可以栽花种草,轻轻松松过日子呀。”

“就是太冷清了。唉!”

“儿孙们不是隔一段日子就开车来了?好饭好菜地款待他们,然后他们把我们准备好的蔬菜、水果带回去,这多开心!”

“他们一人一部手机,眼珠子都掉进屏幕里了,连跟我们说话的时间都要节约,这是得的什么病?”

“无手机恐惧症!”

“他们有手机呀。”

“西班牙的一位学者费尔兰德斯·安杜哈尔说,无手机恐惧症是指一个人因没有手机而担心与社会、他人或工作、生活断开联系的非理性恐惧心理,于是,拿着手机没完没了地看。据这位洋人用大数据推算,人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查询信息五十次到一百次,有的晚上睡觉也不关手机,早上醒来的头等大事就是看手机。”

“唉——”张定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因卧龙村的各家小院,散立在风光秀丽的卧龙岗各处,村委会又号召兴办乡村假日休闲的旅游项目,让各家的院子变成旅馆、饭店。村委会建起网站,介绍卧龙岗的风景、物产及各个农家院的情况,游客可在网上预订食宿和购物。

张定珠说:“老钭,这个活计,我们不能放过。”

“行。院名为‘斜阳院’,广告词是‘斜阳外,流水绕芳村’。我家门前,不是有一条渠水吗?”

“要得!”

“来我家食宿的客人,先与我在网上交谈。我有条件,不是人人都可以来的。”

“明码标价,不赊账,不跑单?”

“俗!来此不仅是食宿,是息心养气。先交手机代为保管,临走时再归还。”

“儿孙们来呢?”

“也是这个条件,否则——可以不来!”

……

仲秋的钭家小院真的很漂亮。院门上方嵌着一块横额,没有上漆,用毛笔写了三个隶字“斜阳院”,是钭阳外的手迹。院子里左右各有一株粗壮的桂树,各自开着朱砂色和金黄色的花,香气很浓郁。墙角的一个水池里,浮着几片睡莲叶,立着几朵粉红色的花。斜靠着围墙的是一排竹篱架,一篷一篷的三齿绿叶间,拥拥挤挤开着猩红、湛蓝的牵牛花。院子后端的主屋是一栋两层的砖木楼房,中有堂屋、卧室、书房、厨房、杂物间之属。堂屋两边各有一座厢房,内有卧室、卫生间,是供客人住的。其实主屋楼上还有房间,可做客人的卧室。钭阳外对妻子说:“一次只接待两个或两家客人,多了就不安静了。”

夕阳西斜时,钭家小院来的第一个客人是夏芒,一个三十岁还没成家的年轻人,人长得很帅,是一家私营日用瓷厂的厂长,预订在这里住五天。

夏芒期期艾艾地交出手机,很不舍的样子。

“小夏,我把你的手机关了,收存好,放心吧。你的小车停在村口的停车坪,绝对安全。有什么大事,你的办公室主任会打我的手机。”

“你的手机号是我告诉他的。这段日子,手机总追着我响,烦死了。仓库里的存货,但愿部下能很快找到买主。欠供应原材料的单位的钱,暂时还不了了。申请低利息贷款,还在走程序,唉。”

“小夏,你先去洗个澡,过会儿就晚餐了。白天你可以去看风景,可以到堂屋里喝茶聊天,或者在卧室里看书。书架上摆的是我的一些藏书。”

夏芒忽然发现主屋塘下的横木上拴着一根尺把长的绳子,绳子尾端系着一块小木板,在细微的风里不停地转动。他问:“钭老师,这是做什么用的?”

“这是一句佛家的话:‘绳未断,自打转’。”

夏芒茫然地望着斜阳外,不知是什么意思。

一眨眼就过去了三天。

夏芒觉得每个白天、每个夜晚都过得很长很慢。他想问钭老师,厂办主任是否有消息发到钭阳外的手机上,但又强忍着把话咽进肚里。

夏芒发现天刚破晓,钭老师就静静地坐在牵牛花篱架前了。他也悄悄地站在旁边,看一个一个的细管状的花苞,迎着曙光缓缓地绽开。钭阳外忽然说:“你静下心听,花开是有声音的。”夏芒听了又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夜晚的月光下,他们坐在水池边聊天,看池中的几尾小鲫鱼,戏耍落在水面的桂花瓣。夏芒问:“它们在嚼桂花吗?”钭阳外怡然一笑,说:“水清鱼嚼月,五脏六腑都通明透亮了。”夏芒弯下腰去细看,又马上下意识地去摸口袋,生怕手机滑溜出来掉进水里。钭阳外说:“你心里还有一台手机,忘不了啊。”

第四天的早餐后,夏芒鼓足勇气对两位老人说:“我得回去了,厂里事多哩。每天的食宿费是三十元,我按五天缴满。谢谢你们。”

钭阳外哈哈一笑,说:“你已经很有耐心了,你陪了我三天,又没用手机,这次就免单。我相信你还会来的。手机完璧归赵,开车回去别性急,祝一路平安。”

夏芒的脸蓦地红了。

六天后,钭阳外的手机响了,是夏芒打来的。

“钭老师,厂里的贷款到账了。欠的债还了,原料也马上来了。仓库的积货因工商联牵线,都卖空了。其实,我住完五天回厂,也同样是这结果,与手机有什么关系?你屋檐下绳系的小木板,现在我明白它的意思了!过几天是双休日,我再来斜阳院!”

“欢迎!欢迎!”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钭阳外欣赏牵牛花,能听见花开的声音,欣赏池中的几尾小鲫鱼,能感受到水清鱼嚼月的境界,而一起观赏的夏芒却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B.退休的乡村教师钭阳外和妻子张定珠在乡下过着悠闲的日子,妻子有力气无处用,又感觉家里太冷清,但他却非常满意自己的退休生活。
C.钭阳外是一个为人谦和、被学生爱戴,被同事尊敬、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富有闲情逸致、做生意追求经济效益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D.日用瓷厂厂长夏芒被仓库的存货卖不出去、欠供应商的钱还不上等事情所烦,来到钭阳院过了三天慢节奏的生活,才回到厂里解决这些问题。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钭阳外向妻子介绍有关“无手机恐惧症”的知识,暗示了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为下文写夏芒心中放不下手机作铺垫。
B.小说用《百家姓》中独特的姓氏开头引出主人公钭阳外,还讲述与其姓氏有关的故事,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张定珠作为次要人物,对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起重要作用,若不是她坚决要求开民宿,就不会有后面夏芒住宿等情节。
D.小说详细介绍了钭家小院的风景和布局,并从香气和色彩两个方面描写桂花、睡莲花和牵牛花,来衬托钭阳外的雅趣。
3.文中“斜阳外,流水绕芳村”出现两次,请分别说明其不同作用。
4.伏笔和照应是小说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它们共同作用于文章的谋篇布局,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在文中找出一例加以分析。
今日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九师大联考高三4月(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注】①这首词写于作者南渡后的最初几年。②人胜:剪成人形的首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一写外景,一写内景,前者凄清冷落,后者狭小静寂,渲染了范围。
B.炉火映照在头上的凤钗上,凤钗显得更加明亮,词人观察敏锐,抓住了细节。
C.“催”字富有表现力,号角声似乎催促着曙色的到来,反映词人盼望天明出游。
D.凄冷的西风留着旧年的寒意,春意迟迟不到,缺少花信,此处和上阕的雪呼应。
2.在李清照的《菩萨蛮》和《声声慢》两首词中,季节变化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请简要分析。
昨日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3-2024学年该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

——对理想作家的比喻

李敬泽

一代一代的北京人都曾抬头看见天上那些鸟——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①它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它的四趾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它日复一日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如果让我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就是北京雨燕。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他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他的根性和天命。他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他拘禁在此时此地、此心此身。这让我想起另一个飞行家,就是齐天大圣、行者悟空。《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在玉真观歇脚,第二天启程上灵山,金顶大仙要给他们指路,悟空嘴快,说:不必你送,老孙认得路。大仙道:你认得的是云路,当从本路行。

小时候读《西游记》,总有一个大疑惑,既然目的就是取经,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过去,把经书拎回来交给师父不就得了吗?看到第九十八回,作者才作出了回答,②飞在天上、走云路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人之为人的问题是,他必须走本路,他无法直接抵达终极,人总是要死的,但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人是在向死而去的一天一天里,在本路、在地上的路获得他活着的意义。所以,云路上取的经不是真经,在大地上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去,在人世的苦、人生的难中走过去,这才算得了真经。

孙悟空,这伟大的行者,他的本性是飞,他也终于学会了落地,学会了在地上一步一步走,走过万里长路而成佛。现在,我心里马上就有了一个像行者那样的作家,他就是杜甫。

年轻时的杜甫是凤凰,心高万仞,壮志凌云,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杜甫二十四岁,壮游山东、河北,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遥望泰山,他的目光随飞鸟而上,他的心凌绝顶而小天下。

这样的速度和激情,这样的一往无前、万里横行的豪气,不是杜甫了,是李白了。杜甫在天宝三载遇到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四,杜甫三十三。第二年,他们同游齐赵,杜甫写下了《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写的是李白,也是自己。

李白才是真正的、纯粹的北京雨燕。他毕生不落地,他是无脚鸟、他是谪仙人,他只活在他自己那空阔无边的尺度里。他的伟大,让杜甫、让后来人身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高格,就在于他真是不累,真是不牵挂,真是在飞,他在人世、在红尘中如此一意孤行、如此飞扬跋扈放浪轻狂。李白走的一直是云路,他一生都在飞。③杜甫一生都深情地遥望着怀想着李白,他那么爱李白,放不下李白,他爱的其实是他心中那个曾经的自己,那个青春勃发飞在云路上的自己。

但一定有一个时刻,生命里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国诗歌和中国精神的一个关键时刻,杜甫忽然想明白了,他不是李白,他做不成李白,他注定要在这泥泞的人间踽踽独行,他的路就是人的本路,历经横逆、失败、劳苦,艰辛地为一餐饭、一瓢饮而奔忙,为夜雨中的一把春韭、为人和人的一点温情而感动,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他卑微到了泥土里。但也就是在泥土与泥泞中,在漫漫长路上,他才看得见三吏、看得见三别,在生命和生活的根部、底部,在寒冷、逼仄中,他的心贴向别人的心,他的妻子、他的孩子、他的朋友、路上那些陌生的受苦的人们。他成了负重前行的行者,背负起人世的沉重,成了诗歌中的圣人。哪里有什么飞扬跋扈,而是一步一步、步步惊心,战栗着喘息着,流淌汗水和泪水,从极度劳顿的身体中提炼出来句子。那是一个行者一个登山者的顿挫喘息,那就是生命之累之艰难苦恨。

杜甫之伟大就在于,他竟能把一切提炼为精悍的韵律、提炼为诗。他是中国文学中最伟大的行者,他是第一个走过并且写出本路的诗人,第一个直接面对累和喘息的诗人,第一个在累和喘息中为生命唱出意义的诗人。

李白是纯粹的雨燕,他的持久魅力也正在这份常人没法模仿、不可企及的纯粹。而杜甫曾经是雨燕,后来落了地,他竟在地上长出了脚,一步一步走过去,这何其难啊,李白和王维那样绝顶的心智都做不到。杜甫身体里的那只雨燕真的飞走了吗?没有,还在,他翱翔于天之高、地之阔、江河万古,然后,他缓缓地落下,落到此时此刻、此人此心。④杜甫也是雨燕,在绝对的重中依然能轻,在石头缝里望见了明月,他是悲、他是欢,他是穷途末路、他是通达安泰,他能收能放能屈能伸能快能慢,由此,他才能把艰难苦累炼成诗。

当这么谈论杜甫时,我重新想到了曹雪芹。曹雪芹,我说他是雨燕,但他其实同时也是行者。这个人作为作家的横绝古今,正在于他既飞在云路上、又走在本路上,他的路既是本路又是云路。《红楼梦》没有写完,实在是一大恨事,我甚至大逆不道地怀疑,《红楼梦》写不完,其实是真的写不下去了,云路本路越走越合不到一起,雪芹之死是把自己活活难死。

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留给你们去想吧,记起你们见过的雨燕、你们遭遇的行者。这些伟大的灵魂,在往昔的日子、现在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我们,他们是我们的理想作家天上地下的路,他们替我们走过,他们将一直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雨燕”“行者”比喻他心目中的理想作家,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B.“云路”与“本路”分别对应着“雨燕”和“行者”,贯穿了全文,内涵丰富,颇具启发意味。
C.作者认为曹雪芹横绝古今,是因为他既走“云路”又走“本路”,这也是《红楼梦》没有写完的原因。
D.文章多用整句、短句,使文章语言生动灵活、富有表现力;多处引用诗歌,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无脚鸟”“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等写出了北京雨燕的特点,为下文写作者心中的作家张本。
B.第②处,在此可以看出作者否定作家走“云路”,肯定走“本路”,认为走“本路”才有意义。
C.第③处,杜甫对李白的遥望怀想,其实是在怀念当年那个青春勃发、壮志凌云的自己。
D.第④处,作者认为杜甫既是“行者”,心中也有“雨燕”,这也是杜甫能把苦难炼成诗的原因。
3.请用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
4.作者说“当我这么谈论杜甫和曹雪芹时,我心里想的其实是苏东坡”,可见在作者心里,苏轼既是“行者”也是“雨燕”。请结合文本以及苏轼的人生经历或文学创作进行分析,说一说你对“行者”苏轼和“雨燕”苏轼的理解。
昨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宜昌、荆州、荆门高三五月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金上京镜像

2005年夏天,在距哈尔滨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博物馆,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集中陈列的铜镜。一眼望去,似有无数个被乌云遮蔽的月亮,闪烁着幽暗的微光,在日出前的晨曦里一起庄严沉落。

铜镜的皮色呈灰绿、草绿、墨绿、银灰多种,历时八百余年,仍完好如初,不裂不腐,从宁静而迷蒙的绿晕中,透出岁月的悲凉和沧桑。工艺略显粗糙、犹如浮雕般简约的图饰,明朗而流畅地刻录了女真民族的文化特征,以及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这些铜镜,已成为金史的形象补遗和金源文化的生动例证。

金人好镜?那样一个生猛骁勇的民族,竟然也是爱美的吗?

从绥滨县出土的铭文镜上,那些朴素而美丽的铜镜纹饰,全都铸刻在铜镜的背面,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沉默无语地背对观者,展出的是铜镜背面的纹饰。自从清代玻璃镜自西方传入后,铜镜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古人用以梳妆整容的铜镜,失去了当初的实用功能,被今人之手转化为审美和文化研究的对象。

究竟是铜镜变成了历史的证物,还是历史物化成了铜镜?

史载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畔。他骁勇善战,创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今阿城区)。完颜阿骨打认为世上只有金子不会变也不会坏,金子色白,完颜部又崇尚白色,按出虎水恰为女真语的意思,故以为国号。至完颜合剌继位,正式命名会宁府为上京都城。金王朝在金上京历经四帝,南下灭辽、宋两大王朝,成为北中国最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公元1149年,由于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以及旧朝民心难服等诸多原因,海陵王完颜亮在即位后不久,毅然决定废黜上京称号,南下迁都华北燕京。他撤离故土,走得如此决绝。海陵王毁城南迁,自绝后路,是要从根上断了女真人思恋故土的念想。铜镜辗转南北,亦是要把关内关外的阳光都一并收拢其中。此后金上京一度衰落。

直至金世宗即位后,为维护女真旧俗赢得民心,曾重修上京宫室作为陪都。至金末,元军攻克金上京,皇城内仅剩下一片残垣焦土,繁华落尽,灯灭星稀。时历几百年风雨,女真后裔满族再次入关,建都燕京,女真人的祖地金上京,从此被彻底废弃。如今的东北人,都知道阿城会宁府城墙遗址内种植的大蒜,个大味浓,辛辣甘甜;而百米之遥城墙外的农地,种植的蒜头则其味寡淡,比之会宁府的蒜头大大逊色。有人说,金上京遗址出产的蒜头,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可在咀嚼中重温金人开疆拓土的艰辛。

燕京作为都城,始自海陵王,历经元明清三朝。海陵王毁了金上京,却创造了新燕京。古旧的铜镜,映照了一座城池的毁灭,伴生着另一座城郭的诞生。目光穿透镜面,遥远喧嚣的影像,由模糊渐渐趋于清晰:有疾驰的马队从镜中奔来,那一条从金上京到燕京的漫漫迁徙之途,恰是一条各民族融合之路。

我在一面海东青鸾兽镜前驻足,海东青三个字,让我倏然心惊。镜子背面的图饰中心内区是一头神兽,外区周边一圈为蹲守的数只鸾鸟——海东青。海东青形如隼却性猛,善捕天鹅。据《辽史拾遗》记载,海东青,大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天鹅惊鸣,相持殒地。海东青的体积仅有天鹅的五六分之一,一次却可击落三四只天鹅,然后扬长而去……海东青恰恰产于女真人肇兴之地,也许正是为了证明一个崛起的弱小民族,敢于挑战强国的勇气和实力。时隔近千年,如今被誉为东方之鹰的海东青,已成为满族祖先的精神象征。

图纹逐渐变得凝重,我惊讶这平面的镜子,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

展厅柔和的光线,在几百面铜镜上折射出幽幽绿莹,交错辉映,竟让人生出几分幻觉。想象着当年金上京鼎盛时期的酒宴上,善骑射喜渔猎的女真人的萨满乐舞,曾是何等率性、欢快、狂野和虔诚。曾有文字记载萨满舞……五六妇人,涂丹粉,艳衣,立于百戏后,各持两镜,高下其手,镜光闪烁,如祠庙所画电母——可有人见过持镜跳跃的舞者?日光、月光、星光、火光,均在镜中旋转,犹如火炬与闪电的亲吻……那该是怎样奇妙的创意和画面啊!

查阅相关史料,发现金代铜镜的兴盛,竟是源于缺铜。金国禁铜极严,不允许私人生产,铸出铜镜,须由官方检验镜背边缘的刻款和押记。铜镜一时成为紧俏升值的硬通货,百枚小铜钱即可铸成十厘米的铜镜转卖官府,因此造成民间私自销钱铸镜之风流行,也因此为金上京博物馆留下了如此丰厚的铜镜艺术馆藏。

恍然明白何谓背景一词:墨绿的铜镜背面,潜隐着推动历史发展的经济动力。历史的真相和岁月掩藏的所有密码,有时,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

(取材自张抗抗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展馆将那光滑透亮的镜面悄悄敛藏              敛藏:收起
B.浓缩了金源文化几百年的精华                      浓缩:凝聚
C.竟然可以看到如此粲然的立体影像               粲然:鲜明
D.却藏在镜子背面沉寂的暗角里                      沉寂:沉稳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铜镜是女真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B.金王朝以“金”为国号,与金子的特质、颜色相关。
C.作者对满族入关建都燕京而废弃了金上京痛惜哀叹。
D.本文想象与联想丰富,语言深邃,读来有沧桑之感。
3.文章引用了“海东青”和“萨满舞”的相关史料,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标题中的“镜像”包含了哪几层含义。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10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柳

薛能

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

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

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

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

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轻”有轻浮之意。
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的“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
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
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
2.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
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
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
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
3.两首诗同样咏“柳”,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昨日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