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603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梁石头城

罗邺

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

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

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

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承题意,写诗人春天眺望古城金陵,于残阳微雨中见柳碧桑黄,荒城残迹。
B.颔联两句中“江山不改”与“冠盖前后”对举,引发对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喟叹。
C.“浪声吹岸”与“惊涛拍岸”,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绘就急浪翻涌的壮阔景象。
D.吊古之作多借景、事抒发感慨。本诗写景时感情色彩浓郁,抒情时笔调深沉悲凉。
2.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属怀古之作,但诗中尾联与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运用的抒情方式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①畴,泛指田野。②甑,盛物的瓦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
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
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实乐。
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2.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中“立鹭自惊”的艺术效果。
2024-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年一次

契诃夫

公爵小姐那幢有三个窗户的小房子露出一派节日气象。它似乎年轻了。房子四周已经仔细打扫过,大门敞开,带格子的窗板从窗户上却下来。新擦亮的窗玻璃迎着春天的太阳胆怯地发着光。

看门人玛尔克在大门口站着,年老衰迈,身穿一套虫蛀的号衣。玛尔克不是平白无故从他的小房间里钻出来的。今天是公爵小姐的命名日,他要给客人们开门,大声通报他们的姓名。

门厅里已经没有平时那种咖啡渣的气味,也没有素菜汤气味,却有那么一种类似香皂的香水味。各个房间都精心地收拾好。窗帘已经挂起来,罩在画片上的薄纱已经取下,布满木刺的破旧地板涂上了蜡

公爵小姐本人,也就是这幢有三个窗户的小房子的女主人,是个背脊伛偻和满面皱纹的老太婆,正坐在大圈椅里,不时理一理她那件白色薄纱连衣裙的皱褶。她胸前戴着玫瑰花,只有那朵花才说明这个世界上还有青春!

公爵小姐等着贺客登门。应当到她家里来的客人,有特朗勃男爵和他的儿子,有哈拉哈德节公爵,有宫中高级侍从布尔拉斯托夫,有她的表哥比特科夫将军和许多其他的人……一共不下二十名!

时间已经是中午。公爵小姐理一下地的连衣裙和玫瑰花。她侧耳倾听:有人拉门铃吗?一辆轻便马车隆隆响地奔驰着,停住。五分钟过去了。

不是到我们这儿来的!公爵小姐暗想。

对了,不是到您这儿来的,公爵小姐!过去那些年的历史又在重演。无情的历史啊!下午两点钟,如同往年一样,公爵小姐回到她的卧室里,哭了。

一个人也没来!一个也没来!

老玛尔克在公爵小姐身旁忙这忙那。他也一样伤心:人们都变坏了!从前,人们像苍蝇似地拥进客厅里来,可是现在……

一个人也没来!公爵小姐哭着说,男爵也没来,哈拉哈德节公爵也没来,乔治·布堆茨基也没来。……他们都丢开我了!可是没有我,他们哪会有今天?他们有今天的幸福,有今天的前程,都得感激我,全亏我出力!缺了我,他们就会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小姐!玛尔克附和说。

我倒不是要他们报恩。我不需要这个!我要的是感情!我的上帝,这多么气人!就连我的侄子冉也没来。为什么他不来?我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他?他欠的债我全给他还清了,我还把他姐姐达尼雅嫁给一个上流人。这个冉叫我破费不少啊!我始终信守我对我哥哥,也就是他父亲,许下的诺言。我为他花过不少钱,这你也知道·····。

您,小姐,可以说,就是他的父母,顶得上他的亲生父母。

可是现在——你瞧,这就叫报恩!唉,这些人啊!

三点钟,如同往年一样,公爵小姐歇斯底里发作了。惊慌不安的玛尔克戴上他那顶镶着饰绦的帽子,同街头马车的车夫讲了很久的价钱,然后坐上车去找公爵小姐的侄子冉。

幸好,冉公爵居住的公寓不算太远。玛尔克碰见公爵正躺在床上。冉刚从昨天的酒宴上回来,他那起了皱纹的大脸红得发紫,额头上冒汗。他很想睡觉,可是不行:他恶心,要呕吐。他烦闷的眼睛盯住洗脸盆,其中装满垃圾和肥皂水,快要溢出来了。

玛尔克走进肮脏的房间,带着厌恶的神情耸起肩膀,迟疑地走到床前。

这不好,伊凡·米哈雷奇!他带着责备的口吻说。

什么事不好?

今天您为什么没到您姑姑家里去庆贺地的命名日呢?莫非这样好吗?

滚出去!冉说,眼睛没离开肥皂水。

莫非这不伤姑姑的心?……唉,伊凡米哈雷奇,少爷!您一点感情也没有!

我不干拜客的事,你就这么对她说吧。这种风气早已过时了。……我没有工夫坐着马车四处乱跑。不要来缠我。滚开!我想睡觉。

接下去好一阵子两人都不说话。

您,少爷,就去一趟,庆贺一下吧!玛尔克堆着笑脸说,她老人家在哭,……您务必发发善心,对地表一下敬意。……您去一趟吧,少爷!

我不去。我用不着去,而且也没有工夫去。

您去一趟吧,公爵!您给地个面子,少爷!您多费心!她老人家伤心透了,……因为您,可以说是忘恩负义,……。玛尔克举起柚子擦眼睛。

那么,有白兰地喝吗?冉说。

有,少爷,公爵!

哦,那么有一百卢布可拿吗?他问。

这说什么也办不到!您自己也知道,公爵,我们手上已经不像从前那么有钱了。……亲戚们已经害得我们倾家荡产,伊凡·米哈雷奇。当初我们有钱,大家不断地来,可是现在……。

我去年因为拜望她而拿到——拿到多少钱来着?拿到二百。那么这回连一百也没有了?你倒真会开玩笑,滚开!我想睡觉。

求您发一发慈悲吧,公爵!她老人家年纪大,身子弱。……她活不长了。……您可怜可怜她老人家吧,伊凡·米哈雷奇,公爵!

冉却无动于衷。玛尔克就开始讲价钱。四点多钟,冉同意了,穿上礼服,坐车到公爵小姐家里去。

我的姑姑。他低下头去吻她的手,说道。

然后他在沙发上坐下,把去年已经谈过的话再从头说一遍。

我的姑姑,您知道吗?玛丽雅·克雷斯金娜接到从尼斯寄来的一封信。……她丈夫可了不得!嘿!原来他为一个歌女同一个英国人决斗,他在信上满不在乎地描写一番……

真的吗?公爵小姐把眼珠往上一翻,举起两只手来合在一起,惊讶中带着点恐惧。

是啊。他在那儿决斗,追逐歌女,可是在此地,他的妻子呢,却让他害得憔悴,消瘦。这样的人我真不懂,我的姑姑!

幸福的公爵小姐把座位向冉那边移近点,他们就滔滔不绝地谈下去。茶和白兰地端上来了。

这边,幸福的公爵小姐听冉讲话,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心惊胆战;那边,老玛尔克却在翻那些小箱子,把一张张钞票收拢来。冉公爵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只要给他五十卢布就成了。可是为了付出五十卢布,就得翻不止一口箱子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②描写公爵小姐等待贺客的情形。“侧耳倾听”这一细节,写出了她从期盼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B.公爵小姐等待的贺客都是她曾经帮助过的人,她为这些人付出精力和钱财,但其内心并不需要报恩。
C.玛尔克不断变换对冉公爵的称谓,主要是因为冉公爵的拒绝使他无可奈何,不得不变着法劝说。
D.从姑姑那里尽可能多地搜刮好处,这才是冉公爵答应“每年一次”庆贺姑姑命名日的真正原因。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胆怯”用拟人手法,写昏暗已久的窗玻璃被擦亮后乍见太阳的状态,也暗示公爵小姐的心理。
B.画线③以对白方式将叙述者的态度和观点自然带出,这一横插的议论提示了叙述者在小说中的存在。
C.玛尔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他既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见证人,也是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D.在玛尔克与冉公爵的对话描写中,作者大量使用省略号,是为了省去多余的话,使小说语言精练。
3.有译本删掉了第三段(画线①处)的内容,你是否认同?请阐述理由。
4.契诃夫小说把对生活的感受溶解到“冷眼旁观”中,耐人寻味。请结合公爵小姐的“哭”和“笑”,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2024-05-28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敬亭山

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迴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①南朝齐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由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该诗作于宣城太守任上。②纡组:系佩官印。③丹梯:指寻仙访道之路。④睽:违背。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诗开头两句写远眺敬亭山,采用简笔勾勒,总写其貌:随后两句采用虚笔,写神仙灵怪安居于此山,—实景—虚境,笔触多变。
B.谢诗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敬亭山蔓藤交错、独鹤鸣叫、饥鼠夜啼等自然景象,烘托了内心的迷茫和痛苦,与“兼得寻幽蹊”蕴含的情感呼应。
C.李诗写众鸟高飞远去,孤云悠闲自在地飘走,暗示诗人观望敬亭山时间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D.谢诗和李诗写法不同:谢诗对敬亭山作了全方位的“逼真”描写,李诗则并未着力于此,而是将景物拟人化,以抒写自己的精神世界。
2.谢诗末句的“无睽”和李诗末句的“只有”都流露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情感态度,请结合全诗作出理解。
2024-05-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鲁先生传

蔡骏

1991年,深秋的某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不辞而别,听说是去深圳下海做生意了。我对她的印象,永久性停留在浓密茂盛的波浪卷发上。顶替她的是一头衰败的地中海,周围一圈灰白的毛笔头,头顶心如同十六瓦电灯泡,黑框眼镜下荡了深厚的眼袋,矮胖身躯披了蓝大褂,略有点跛脚,几乎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走上讲台,捏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鲁”。

午后头一堂课,秋阳晒了窗台,中午食堂伙食蛮好,我的肚皮盛满油水,看到一只只瞌睡虫飞过。鲁先生又在黑板上写一个“迅”,跟在“鲁”的后面,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便让我们翻开这一篇课文。

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像一根濒临死亡的心电图,一路拉平进了太平间。我打一个哈欠,偷瞄最后一排,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提高调门念课文:“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到最后一个,等到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相片,背后写上“惜别”,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七荤八素去了日暮里驿站。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

鲁先生布置写作文,标题《记我的老师》。隔日交了作文,鲁先生就从几十篇中独独选出我的。催眠大法施到最末一句:“当我在语文课堂上睡着的时候,鲁先生从不叫醒我,更不用教鞭打我,也没有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很感激他。”我低了头准备被惩罚,却听到鲁先生说,蔡骏同学,文章写得蛮好,蛮好。后来鲁先生说,蔡骏同学,你不大跟人讲话,但你在心里头响,在作文里响,好像闷在搪瓷杯里的炮仗,有朝一日放出来,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自从鲁先生当了我们的代课老师,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要么放学乘电车到十三路终点站,要么礼拜天逛曹家渡新华书店,兜兜转转,我总是爬上先生二楼的斗室。每趟来还一本书,又要借走一本书。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彷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

鲁迅有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

第三遍读罢《祝福》的夜里,我先是梦到了鲁镇的冬天,落了头皮屑似的大雪,又梦到了一个头发雪雪白的老太婆,她一把揪着我的红领巾,像一台英语复读机,呜里哇啦讲不停,我是半句都没听懂,后来隐隐听出“魂灵”“地狱”还有“死掉的一家人”。我晓得自己在做梦,却没法从梦里逃出去,只好一路奔啊奔。我到了白茫茫一片野地,迎面碰着一匹狼,露出两排白森森牙齿,喷着腐臭气味,流着闪光的哈喇子扑上来。我变成几岁的小毛,被狼拖到山埃的草窠里,锯齿一样的牙齿撕开肚皮,吃干净我的五脏六腑,剩下一具小小的躯壳,手上还捏着小篮子。“我真傻,真的。”我睁开眼乌珠,心肝脾肺肾同时痛起来。

我去借《鲁迅全集》,鲁先生却摇头说,你还是回去吧。我说,你讲过你房间里的书都可以借给我。鲁先生说,《鲁迅全集》例外,一来呢,这是我的宝贝,当初是省吃俭用好几年,方才存得一点积蓄,集齐了这一套书;二来呢,鲁迅绝大多数文章,并不适合你这样年纪的小囡,就连《野草》也得慎读。我心想,小气鬼。我说,你是觉着我读不懂?鲁先生摇头不响,敞开房门,这是要赶我走了。我急了说,等我十八岁成人可以读了吧?鲁先生说,十八岁,勉强可以读茅盾、读巴金、读老舍,但不可以读鲁迅。我哼一声说,那要几岁?鲁先生说,等你结婚娶了媳妇。鲁先生又说,就算是《呐喊》《彷徨》还有《野草》,你也根本没读懂,等到三十年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才能从字里看出字来。

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

鲁先生留给我一本《死魂灵》——封面上不但印了“果戈理著”,还有“鲁迅译”。我轻轻翻开黄兮兮的书页,却滑出一张黑白相片。相片里是一个中国男人,穿着深颜色长衫,坐一张圈背藤椅,背景是虚的,但是堆满了书。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悍,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凝望你的双眼。夕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春风习习吹皱酱油色苏州河水,马达轰鸣的船队逆流而上穿过三官堂桥。有个男人立在窗框之中,观赏一台盛大的社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我”在作文里说,“我”很感激鲁先生,并不是真心感激,而是在用反语讽刺老师。
B.鲁先生不肯借给“我”《鲁迅全集》,但称呼“我”为“小囡”,充满了亲昵和期待。
C.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说明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
D.“我”从照片里觉出鲁迅先生的眼神“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感受到了温暖和指引。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篇写辞职的女老师,一方面交代鲁先生代课的原因,另一方面反衬鲁先生的外貌特点。
B.“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以抽象写具体,表达出“我”与鲁迅笔下人物的共情。
C.作者先写了鲁先生其貌不扬,又写了鲁先生其言乏味,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D.鲁先生的故事平淡无奇,读来却妙趣横生,得益于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口语化的表达。
3.文章两次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所在语段一繁一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次称呼涵义的不同。
4.小说中,“我”对鲁先生和对鲁迅先生的情感交织展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2024-05-28更新 | 27次组卷

6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赠王介甫

欧阳修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

常恨闻名不相识,相逢罇酒盍留连?

奉酬永叔见赠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注】欧阳修反对当时浮艳的文风,大力提倡诗文革新。他欣赏王安石的才华,希望王安石能够接过古文运动的大旗,于是写下了《赠王介甫》一诗。罇,通抠衣,提起衣服前襟,这是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倒屣,急于出迎,把鞋倒穿。kuàng,赠、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翰林,借指李白;吏部,借指韩愈(一说谢朓)。欧诗中将王安石比作二人,足见对其才华的推重。
B.王安石的奉酬之作,既是对欧阳修赠诗的答复,也抒写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感情深挚,口吻谦谨。
C.欧诗后四句批判统治者的荒淫腐败,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流露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D.王诗后四句写出了对欧阳修的尊敬及受到隆遇的感戴之意,也写出得到赠诗而过蒙宠信的惶恐。
2.两首诗中,欧阳修的“心尚在”,王安石的“心犹在”。请结合诗歌,谈谈对两人之“心”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本来是她的男人抱着婴儿。逃跑时,男人腿部中了一枪,肩膀又中了一枪。他跌倒,爬起,继续跑,用着一种怪异并且滑稽的姿势。他们躲进地下室的时候,男人已经冲进院子,然后,他的后背中了一枪,又一枪,又一枪。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那时地下室的盖口尚未关上,他看着女人,冲她挤挤眼睛,然后目光转向别处。他不想让追赶他的士兵觉察到屋子里还有一个地下室。女人甚至认为,他也许是故意挨上子弹。

女人中,她是婴儿的母亲。

女人试图冲出去,可是她被别人强行拖下去。盖口合拢的瞬间,士兵冲进院子。士兵在男人的脑袋上补了一枪,却留下婴儿。

他知道村子里还有人。

一天前,有村里人帮助游击队攻击了他们的队伍。战斗中他失去两个兄弟——真正的兄弟——父亲将他们兄弟三人,一起送上了战场。

他在等待有人自投落网。他相信这件事终会发生,因为他有一个婴儿。

婴儿哭着,喊着,也许是饿了。婴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士兵盯着婴儿,心中泛起波澜。然后,士兵对自己说,战争早一天结束,他就能早一天回到家乡。

杀光隐藏在暗处的村人,就会距战争结束更近一步。这是长官的想法,也是他的想法。

婴儿一直在哭,一直在哭。

两个女人将地下室里的女人紧紧箍住。女人想不顾一切地冲出去,抱起她的孩子,扯起她的衣衫,让孩子含住她的乳头,狠狠地吸,狠狠地吸……她想喊出来,可是声音卡在喉咙,将她噎出眼泪。她薅着自己的头发,浓密结实的头发,此时弱不禁风。

士兵就在他们的头顶。他们甚至可以听到士兵的呼吸。然后婴儿变得安静,女人感觉到婴儿的体温。

地下室里漆黑一片。不能说话,不能动,不能哭泣,不能点亮任何可以照明的东西。黑暗里的女人认为自己并不重要——是死是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身边还有两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婴儿的嚎哭声再一次挤进地下室,每一声都像刀子,一下一下剜着女人的心。女人听到她的牙齿发出奇怪的声音,张开嘴,伸手去接,她的手心里,多出一颗带血的牙齿。

附近教堂的钟声响起,女人知道,他们躲进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一天。

有那么几个瞬间,女人真的想冲出去。冲出去,求士兵放过她的孩子,为此她可以付出一切——她的身体,她的生命,甚至,地下室里其他人的生命。后来她终于决定这样去做,却既动不了,也不能说话。他们将她绑起,衣服堵住了嘴。

他们知道,女人随时可能疯狂。

女人感觉她的身体在抖。女人感觉每个人的身体都在抖。她恨他们,又不敢恨。她怕他们,又不敢怕。后来她想,就算她真的冲出去,又能做什么呢?她相信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士兵都会将她射杀,将他们射杀,然后,将她的孩子射杀。

婴儿再一次变得安静。士兵的脚步声有节奏地在头顶上响起。她听到士兵划一根火柴,点燃香烟。然后,一声重重的叹息。

女人静静地倚着墙壁,不动。她的手指将坚硬的墙壁犁开一条深深的沟渠,沟渠里,渗出鲜血。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或许,她已经放弃。

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却那么无力,那么微弱。教堂的钟声再一次传来,此时,他们躲在地下室里,已经整整两天。两天里,孩子没吃一点东西,没喝一点水,她躺在冰凉的地板上,任寒风将她的脸蛋冻伤,将她的四肢冻僵,任士兵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将她打量。

女人知道,她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死去。

她再一次有了冲出去的冲动。却不是去救孩子,而是让自己死去——死去,便再不必理会孩子的死活,也不必理会别人的死活。

她相信,让她在孩子死去以前死去,她会好受很多。

可是她终没有动。她闭着眼睛,十指深深地嵌进墙壁。她感觉不到疼痛。

她是在孩子死去之前死去的。她因痛而死,因绝望而死。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

剩下的人们,安静地等在地下室里,或者等待士兵离开,或者等待被士兵发现。等待活着,或者等待死亡。

士兵是在三天以后离开的。那个婴儿顽强地撑过三天,终因饥饿而死。

士兵希望战争结束,他用了他认为正确的方式。当战争结束,士兵就会回到家乡。家乡有他的妻子,还有他五个月大的女儿。女儿有着黄色的头发,圆圆的鼻子,眼珠就像褐色的水晶球。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绑住女人的绳子早已松动,女人随时可以推开其他人,叫喊着冲出去。可是她没有。”说明她不是一位深爱孩子的母亲。
B.“宽容的上帝给了她提前死去的机会”,女人在痛苦和绝望中死去,这里说上帝“宽容”,使用了反语。
C.“男人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却用了一种极舒服的姿势抱着他的婴儿”,“痛苦”与“极舒服”这对自相矛盾的词语,充分表现了男人无私伟大的父爱。
D.为了避免女人随时可能发疯,暴露藏身之处而引来杀戮,地下室里的其他人将女人绑起来,用衣服堵住她的嘴,显示出他们的冷漠麻木和自私自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人物没有姓名,作者有意识地使用男人、女人、婴儿、士兵这种类型化称谓,并非为了消除人物身上的个性色彩,而意在突显每类人物身上的共性和普遍性。
B.小说开头两段采用倒叙方式,一入笔直接描写地下室内外紧张恐怖的情势,然后再交代事情由来,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C.小说呈现出明显的虚化时空的倾向,战争的年代、地点和具体背景都是模糊的,这种写法增强了作品内涵的普遍意义和对战争的批判、反省力度。
D.小说多处运用反复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如“嚎哭声再一次挤进来”反复出现,突出了婴儿的哭声之大,从而表现身处地下室里的母亲内心的痛苦。
3.“蝼蚁”作为本文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士兵和女人身上体现出深刻的矛盾,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饲养员赵大叔

马烽

①赵大叔是个老庄户人,从小就喜爱牲口,可是他自己并没有专门喂养过。那时穷得不要说买牲口,连张皮子也买不起。老实说,赵大叔对喂牲口并不怎么内行。他初担任饲养员的时候,连他二儿赵树义都担心他喂不了。赵大叔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不用心。”

②赵大叔自当了饲养员,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这一工作上了。他经常去向喂养过牲口的人们请教,社里也特意为他召开了几次老农座谈会,专门座谈喂牲口的经验。有时县上“兽疫防治站”的刘大夫来检查牲口,赵大叔就跟在人家后边,问这问那,刘大夫也耐心地告诉他。他每次碰到刘大夫,总是用双手敬礼,用唱戏道白的声调说:“刘老师在上,弟子有礼!”其实刘大夫顶多不过三十岁。后来刘大夫送了他几本《怎样把牲口喂好》《牲口疾病常识》等小册子。赵大叔像得了宝贝一样。每天一有空闲,就拿上这些书本,去找识字的人读给他听。去年冬季,他又参加了村里的“速成识字班”,学了三个月,认下一千多生字。这以后,他就不再找别人读了。每天把杂务事情处理完,就戴上老花眼镜,拿着书本,一字一句的读。遇到“拦路虎”就去问别人,学到一点好的办法,马上就试验。

③赵大叔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饲养方法。现在真算是甄家庄农业社的饲养专家了。

④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赵家沟的第三天中午。

⑤那天我一进东院的大门,就看见他端着一簸箕料往槽跟前走。牲口见了他直叫唤。他对牲口说:“大家静一点儿,守点儿规矩嘛!反正都有份,叫唤也不多给。”       

⑥我忍着笑,轻轻走过去。

⑦赵大叔顺着槽挨个给牲口添料。他走到一头大犍牛跟前,这头牛又高又大,左角断了。他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一上午耕了三亩地,真是好样的!大家都像你,就好了!”

⑧他只顾跟牛说话,冷不防旁边一头驴伸过嘴来抢吃簸箕里的料。赵大叔推开它,用一个指头指着它的脑门说:“你呀,就爱占便宜!批评你多少次了,一点儿也不改。”

⑨我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⑩赵大叔回过头来看了看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家伙是个‘二流子’,今年夏天才买来。你别看它样子长得不错,可奸猾哩,耕地拉车不出力,拉磨净偷吃。栓到槽上,缰绳也得挽得短点儿,要不,吃完自己的,就要抢吃邻居的了。”

⑪赵大叔添完料,拿着空簸箕回西屋去了。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每头牲口槽前都贴着一张小纸条,上边写着什么“二捣蛋”“独角龙”……我正看着,赵大叔又端来一簸箕料。我指着纸条问他:“这是你给牲口起的名字?”

⑫他一边给牲口添料,一边回答说:“是啊!牲口多了,没个名字不好认。再说,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脾胃。你就说‘老好人’吧,”他指着一头黑骡子,“性情老实极了,抱它后腿也不踢,驾辕、拉套,都行,妇女小孩也能使唤。‘火神爷’可就完全两样——就是边上那头灰骡子,干活倒挺起劲,力气也大,就是脾气太坏,又踢又咬,一不小心,咬断缰绳就跑了。”

⑬正说到这里,那头灰骡子叫了几声。赵太叔笑着对我说:“看,它不高兴了,嫌我说它的缺点呢!”

⑭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每头牲口的特点,讲得津津有味。他对这群牲口都很关心,细心喂它们,而他最关心的是那匹马“金皇后”。

⑮“金皇后”又肥又壮,全身一片金黄,亮得像一匹黄缎子。赵大叔特别优待“金皇后”,让它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因为“金皇后”怀马驹了,赵大叔不让它干重活儿,每次下地,都要嘱咐赶牲口的人小心在意。“金皇后”从地里回来,赵大叔总要给它把全身刷干净,用梳子把鬃毛梳好。

⑯听说今年夏天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下午,“金皇后”耕麦茬地去了。忽然刮起一阵东南风,天上布满乌云,雷声紧跟着闪电,震得窗户都发抖,大雨像从天上倒下来似的。当时赵大叔正在剃头,刚剃了半个脑袋,一看暴雨来了,赶紧跑回屋里,从炕上揭起一条毯子,拔腿就往外跑。他一口气跑到地里,把毯子给“金皇后”搭在身上,拉了它回来。回到家里,他自己淋得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了。       

⑰我离开赵家沟的前两天下午,听人说“金皇后”要下驹子了,就赶紧跑到东院。只见赵大叔除了一头汗水,忙得跑来跑去。一时拿来剪刀、一时又去取扎脐带的布;一时又吩咐王根锁热米汤……而“金皇后”的槽跟前早已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说着笑着。看样子“金皇后”快生产了,可是一直等到上灯的时候还没有动静。人们都有些焦急。又等了两三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人们逐渐走散了,牲口圈前面只留下赵大叔和社长几个人。

⑱人越着急,越觉得时间长。又等了两个钟头,还是没有动静。后来我就回去睡了。

⑲半夜里,我忽然醒来了,起来又到东院里看了看。只见“金皇后”卧下了,赵大叔把着盏风雨灯蹲在眼前。我问道:

⑳“还没有生下来?”赵大叔愁眉不展地抬头看了看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也不知道再说什么好,站了一阵,就又回去睡了。

㉑天明的时候,我睡得正甜,忽然听见有人推开门闯进来,“呼”一下揭开了我的被子。我睁眼一看,原来是赵大叔。他大声嚷着说:“快起来,快起来,生下来了!”

㉒他话没说完就跑出去了。我急忙穿好衣服跑到东院。院子里已经站着好多人,围着牲口圈兴高采烈地谈论着。“金皇后”安闲地喝着米汤,旁边卧着一匹红色的小马驹,身上搭着赵大叔的棉袄,瞪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望着众人。

赵大叔像个孩子一样,嘴里唱着,欢喜得满脸放着红光。

(1954年春写于京郊有删改)

【注】本文写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当时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应时而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大叔当初穷得根本买不起牲口,喂牲口并不内行,暗示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境遇随着农村生产合作社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而有了转变。
B.根据赵大叔给不同牲口起的名字,不仅看出牲口的不同性格和特点,还可以推断出赵大叔的喜恶褒贬,其中他最厌恶“二流子”,后悔买了它。
C.赵大叔让“金皇后”单独在一个槽上吃料,不让它干重活,梳理鬃毛,雨天淋雨拉回,都可以看出他对这匹马无微不至的照顾。
D.“金皇后”要下驹子了,槽前围了很多人,个个喜气洋洋。“金皇后”生下驹子了,院子里站了好多人,个个兴高采烈。足见人们善良质朴,团结互助。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为叙述者,从“我”的视角讲述饲养员赵大叔的故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小说语言朴实,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贴近生活,符合“山药蛋派”风格特点。
C.小说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线索单纯,层次分明,有“行云流水之势”,自然顺当,娓娓道来。
D.小说结尾画横线部分与前文中的“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相照应,一个与众不同的饲养员形象呼之欲出。
3.第17自然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作为一名饲养员,赵大叔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有事总不免麻烦(节选)

沈从文

会长想起亲家长顺委托的事情,转到下河街伏波宫保安队去拜会队长。

队长见来客是会长,便说:“会长,你这个忙人,忙得真紧,我昨天请你吃狗肉也不来!我们一共六个人,一人喝了十二两汾酒,见底干。”队长一面形容一面说,不由得为过去的事捧起腹来。

会长虽别有心事,却装作满有兴致的神气,随声附和打哈哈。

队长又说:“会长,我听说你买了一船橘子,是不是预备运到武汉去发财?橘子在这里不值钱,到了武汉可就是宝贝!”

会长笑着说:“哪里发什么财?我看今年我们这里橘子格外好,跟萝卜溪姓滕的打商量,匀了半船,趁顺水船带下去送亲戚朋友湿湿口!这东西吕家坪要多少有多少,不值钱的,带下去恐怕也不值钱吧。”

队长说:“可不是!橘子这东西值多少钱,有多少赚头?有件事我正要同你说说,萝卜溪姓滕的,听说是你干亲家,有几个钱,颈板硬硬的像个水牛一样。人太不识相,惹我生气!我上回也想送点礼给下河朋友,想不出送什么好。师爷说萝卜溪橘子好,因此特意到那里去看看,办个交涉,要他卖一船橘子把我。现钱买现货,公平交易,谁知老家伙要理不理,好像我是要抢他橘子神气。先问我要多少,告他一船,又说大船小船得明白,不明白不好下橘子。告他大船小船总之要一船。一百石三百石价钱照算。又说不用买,我派人送十挑来吧。还当我姓宗的是划干龙船的,只图打发我出门了事。惹得我生了气,就告他:‘姓滕的,放清楚些!你不卖橘子吧,好,我明天派人来砍了你的树,你到南京告我去。’……”

队长说的正是会长要说的,既自己先提起这问题,就顺猫毛理了一理:“队长,这是乡愚无知,你不要多心,不必在意!我这干亲家上了年纪,耳朵有点背,吃生米饭长大的,话说得生硬,得罪了队长,自己还不明白!这人真像你说的颈板硬硬的,人可是个好人。肠子笔直,不会转弯。”

队长说:“不相信,你们这地方人都差不多——会长,除你在外——剩下这些人,找了几个钱,有点小势力,成了土豪,动不动就说凡事有个理字,用理压人,可是对我们武装同志,就真不大讲理了。以为我们是外来人,不敢怎么样。这种土豪劣绅,也是在这个小地方能够听他称王作霸,若到省里去……不打倒才怪!什么理?蚌壳李,珍珠李,酸得多久!”

会长听过这种不三不四的议论后,依然按捺住性子,做成和颜悦色:“大人不见小人过,我知道你说的是笑话。乡下人懂什么理不理?哪有资格做土豪,来让队长打倒他?姓滕的已明白他的过错了,话说得不大接榫,得罪了队长,所以特意要我来这里说句好话。我和他说:‘亲家,这是你的不是。可是不用急,不用怕,队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革命军人,(说到这里时两人都笑笑,笑的意思却不大相同。)气量大,宰相肚中好撑船,决不会这样子摧残我们地方风水的!我去说一声看,队长不看金面看佛面,会一笑置之。’队长,你不知道,大家都说萝卜溪的风水,就全靠那一片橘子树撑住。”

会长提起风水,却触动了队长一点心事,想起夭夭那个黑而俏的后影子,不禁微笑起来。会长不明白就里,还说:“队长看我巴掌大的脸,体恤这个乡下人,饶了他吧。”

队长说:“是的,是的,就看会长的面子,这事不用提了。”等等又说:“会长,我且问你,那姓滕的有几个女儿?”

问话比较轻,会长虽听得分明却装作不曾听到,还继续谈原来那件事情。因为“得罪官长”事虽不用提,橘子是要一船还是要几担,终得讲个清楚。委实说,队长自从打听明白一只小船两个舱装橘子送下常德去,得花个四百块钱左右时,就对于这种事不大发生兴趣,以为师爷出的计策并不十分高明了。只因为和长顺闹僵了,话转不过口,如今会长一来,做好做歹,总说乡下人不敢有意得罪官长,错处出于无心。队长也乐得借此收帆转舵,以为这事既由会长来解释,就算过去了。

会长因队长说买橘子只是送礼,就说长顺已摘下十挑老树“大开刀”,要队长肯赏脸收下,才敢送来。

这么一来,队长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了,聊以解嘲地说:“他不肯卖把我,我们革命军人自然不能强买民间东西。卖十挑把我也成,要多少钱开个数目来,我一定照价付款。”

会长说:“队长,你真是……这值几个钱?”并说曾将干亲家骂了一回,以为不懂是非好坏。且在这件事上把队长身份品性绰掇得高高的,等于用言语当成一把梳子,在这个官长心头上痒处一一梳去,使他无话可说。

谈到末了,队长不能不承认十担橘子送礼已足够用。会长见交涉办成功,就说号上来了几只船,要去照看照看,预备抽身走路。队长这时节却拉住了会长,眯笑眯笑,像有什么话待说,却有点碍于习惯,不便开口。许久方迟迟疑疑地问:“会长,我有句话问你,萝卜溪那滕家小姑娘,有了对手没有?”

会长体会得出这个问话的意思,却把问题岔开,故意相左:“队长,是不是你有什么好朋友看中了那个小毛丫头?可惜早有了人,在省里第三中学读书!”

队长心有所愿,不大好意思,便随口说:“喔,那真可惜。我有个好朋友,军校老同学,是你们湘西人,父亲做过三任知事,家道富有,人材出众,托我做个媒,看一房亲事。我那天无意中看到你亲家那个女儿,心想和那朋友配在一处,真是郎才女貌……”

会长明白这不过是谈白话,信口乱说,就对队长应酬了几句不相干的闲话,不再耽延,走出了伏波宫。这一来总算解决了一件事情,心里觉得还痛快。到正街上碰着了号上一个小伙计,就要那人下萝卜溪,传语给长顺亲家,砍橘子树破风水事情,调停结果已解决了,不用再担心。明天一早送十担橘子到伏波宫来,一切了当。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长与保安队长比较熟悉,所以在亲家长顺得罪了保安队长后,才能替他去说情。
B.队长口说买一船橘子是为给朋友送礼,其实另有所图,长顺对他的意图有所觉察。
C.队长认为乡民动辄以理压人,可自己是“武装同志”,只相信武力,而不大讲理。
D.经会长调解,队长同意接受十挑橘子,表示愿“照价付款”,但这话并非发自真心。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虽为节选,但从二人的对话中可以推测出事情的来龙去脉,人物语言的某些“潜台词”则需仔细品味方知其意。
B.会长劝说队长接受十担橘子、放弃一船橘子的内容,与开头会长说橘子“带下去恐怕也不值钱吧”形成呼应。
C.文本运用了不少湘西方言,如“划干龙船”“大开刀”“对手”等,虽古拙朴讷却新鲜别致,较好地凸显了地域色彩。
D.“依然按捺住性子,做成和颜悦色”,运用了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表现出作为说客的会长的克制和无奈。
3.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曾说:“在短短的语言中,藏有丰富的智慧。”请据此赏析画横线段落中会长的语言之妙。
4.文本刻画了保安队长丑恶的嘴脸,其丑恶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4-05-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海口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10 . 《红楼梦》写人突破了传统叙事文学类型化的写法,塑造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充分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复杂。请从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这个特点。
2024-05-2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北辰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