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0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注]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舞刘琨:即刘琨舞剑。刘琨:西晋人,少有志气,与祖逖为友,二人夜闻鸡起舞互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交代泊船湘江的特定处境:滚滚湘江,阴云笼罩,暮雨将临,孤舟受阻。“锁梦魂”,巧点一个“宿”字。
B.首联透露诗人因行游受阻而有怅然之感,内心郁闷,志向颓废,选用刘琨舞剑的典故,正是反衬怅惘情绪。
C.颔联写湘江沿岸长满木芙蓉,铺天盖地,绵延万里;辽阔的原野上,丛生着薜荔,经过秋雨一洗,摇曳生姿。
D.颔联用“国”“村”写芙蓉之盛,薜荔之多,又兼以“万里”“千家”等夸张之词加以渲染,更烘托出气象的高远。
2.本诗的三、四两联“叹息声、笛声组成一曲交响乐,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请简要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2024-05-1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孙犁

赵庄村南有三间土坯房,一圈篱笆墙,面临着滹沱河,那是赵老金的家。

自从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老人整天到河边去,有鱼没鱼,就在这里呆一天。看看天边的山影,看看滹沱河从天的边缘那里白茫茫地流下来,像一条银带,在赵庄的村南曲敛了一下,就又奔到远远的东方去了。

五一以后,这里一向是常住八路军和工作人员的。这些日子,每逢赵老金睡下了,母亲和女儿小菊到了东间,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一盏小小的菜油灯挂在机子的栏杆上,女儿登上机子,母亲就纺起线来。

现在是九月底的天气,夜深了,河滩上起了风,听见沙子飞扬的声音,窗户也呼打呼打的响。屋里是纺车嗡嗡和机子挺拍挺拍的合奏。

母亲忽然听见窗户上啪啪地响了两下,她停了一下纺车,以为是风吹的,就又纺起来。立时又是啪啪啪的三下,这回是这么清楚,连机子上的女儿也听见了,转眼望着这里。

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去,外面就有这么一声非常清楚、熟悉又亲热的声音:大娘!

唉呀!李连长来了!母亲一下就出溜下炕来,把纺车也带翻了。女儿又惊又喜地把机子停止,两手接着柱板,嘱咐着母亲:你看你,小心点。母亲摘下灯来,到外间去开了门,老李一闪进来,随手又关了门,说:大伯在家吗?

在家里。干什么呀,这么急?

我们有十几个人要过河,河里涨了水,天气又凉不好浮。看见河边有一只小船,我们又不会驶,叫起大伯来帮帮忙。

小菊听着,连忙从机子上下来到西间去了。十几个人?他们哩?大娘问。

在外边。我是跳墙进来的。老李说。那你就快点吧!大娘向着西间喊了一声。

来了。走吧,同志。老金已经穿好衣服,在外间等候了。

大娘掩好门,回到屋里,和女儿坐在炕上。她听着,河滩里的风更大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风杀了,一股寒气从窗子里透进来。

老金回来,他的胡子和鬓角上挂着一层霜雪。他很忧愁地说:变天了,赶上了这么个坏天气!要是今黑间封了河,他们就不好过来了。

一家三口,惦记着那十几个人,放心不下。

早晨,天没亮,大娘就去开了门。满天满地霜雪,草垛上、树枝上全挂满了。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

当大娘正要转身回到屋里的时候,在河南边响起一梭机枪。这是一个信号,平原上的一次残酷战斗开始了。

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一家人三步两步跑到堤埝上,朝南望着。

赵老金忘记了那飞蝗一样的子弹,探着身子望着河那边。他看见那一小队人退到了河边。当他们一看出河里已经结了冰,中间的水又是那么凶的时候,微微踌躇了一下。但是立刻就又转过身去了,他们用河岸作掩护,开始向三面的敌人疯狂地射击。老金看见就在那烟火里面,这一小队人钻了出来,先后跳到河里去了。

他们跳进结冰的河里,用枪托敲打着前面的冰,想快些扑到河中间去。但是腿上一阵麻木,心脏一收缩,他们失去了知觉,沉下去了。

老金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跑到河边,也只能救回来两个战士。他们那被水湿透的衣裳,叫冷风一吹,立时就结成了冰。

你们昨晚上过去了多少人?

二十个。就剩我们两个人了!战士们说。老李呢?

李连长死在河里了。

这样过了两天,天气又暖和了些。太阳很好,赵老金吃过午饭,一句话也不说,就到河边去了。他把网放在一边,坐在沙滩上抽一袋烟。河边的冰,叫太阳一照,乒乓地响,反射着太阳光,射得人眼花。老金往河那边望过去,小麦地直展到看不清楚的远地方,才是一抹黑色的树林,一个村庄,村庄边上露出黄色的炮楼。老金把眼光收回来。他好像又看见那一小队人从这铺满小麦的田地里滚过来,纵身到这奔流不息的水里。

他站立起来,站到自己修好的一个小坝上去。他记得很清楚,那两个战士是从这个地方爬上岸来的。他撒下网去,他一网又一网地撒下去,慢慢地拉上来,每次都是叹一口气。他在心里祝告着,能把老李他们的尸首打捞上来就好了,哪怕打捞上一支枪来呢!几天来只打上一只军鞋和一条空的子弹袋。就这点东西吧,他也很珍重地把它们铺展开晒在河滩上。

这些日子,大娘哭得两只眼睛通红。小菊却是一刻不停地织着自己的布,她用力推送着机子,两只眼狠狠地跟着那来往穿送的梭转。她用力踏着蹬板,用力卷着布。

有时她到河岸上去叫爹吃饭,在傍晚的阳光里,她望着水发一会呆,她觉得她的心里也有一股东西流走了。

老头固执得要命,每天到那个地方去撒网。一直到冬天,要封河了,他还是每天早晨携带一把长柄的木锤,把那个小鱼场砸开,你在别处结冰可以,这地方得开着!于是,在冰底下憋闷一夜的水,一下就冒了上来,然后就又听见那奔腾号叫的流水的声音了。这声音使老人的心平静一些。他轻轻地撒着网。他不是打鱼,他是打捞一种力量,打捞那些英雄们的灵魂。

那浑黄的水,那卷走白沙又铺下肥土的河,长年不息地流,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站立在河边的老人,就是平原上的一幢纪念碑。

一九四六年春于冀中(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了赵庄村普通村民赵老金帮助八路军战士渡河,战士们被敌军围堵,大多命丧冰河,赵老金执著打捞战士遗体遗物的故事。
B.小说精心穿插多处环境描写,比如“树枝垂下来,霜花沙沙地飘落”就既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也表露出大娘担忧战士的沉重心情。
C.小说写到多种声音,“机枪一梭连一梭,响成一个声音。中间是清脆沉着的步枪声”表明两军力量悬殊,揭示八路军此次战败的必然性。
D.小说写母女俩夜间纺线前“把窗户密密地遮起来”,母亲“把耳朵贴到窗纸上”等细节照应上文“敌人在河南岸安上炮楼”,暗示形势紧张。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构思和表达上都有“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李连长只出场一次,他与赵老金一家的亲厚已然传递出来。
B.小说两次写战士们跳进冰河的场景,皆为赵老金真实所见,八路军战斗的艰苦和牺牲的悲壮,表现了赵老金的悲痛之情。
C.滹沱河是贯穿小说的物象,结尾处“永远叫的是一个声音,固执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声音”寄寓了战士们的牺牲精神永垂不朽。
D.小说独具匠心地运用了方言词语,比如“出溜”“风杀了”“黑间”“立时”等等,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
3.文中塑造了一对积极支持抗战的母女形象,但性格却有所不同。结合战士牺牲后,母女的表现,分别加以概括说明。
4.和孙犁的其他白洋淀系列小说不同,本文展现出一种符合战争残酷性的凝重悲壮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2024-05-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插秋歌

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观田家

韦应物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①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注:①劬;劳苦,勤劳,

两首诗歌都写劳作,但是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费孝通

①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②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了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躲开。转过头去,这才看到有名年轻男子正盯着她,张婶越加困窘。她知道可能是出了什么事,而年轻人正等着她解释。但她舌头打结,不知怎么称呼他。在老家,她可以叫他“小叔子”,可她意识到,此时此地这么称呼他是不妥的。她突然想到可以叫他“先生”。“先生,”她说,“我来找我的儿媳的,她在哪儿呢?”

③“儿媳”是个多么令人愉悦的鲜活词语啊,工人们听见了张婶说的,笑着,起哄着。“去那里问问,这儿可没人知道你儿媳在哪儿。”张婶不太相信自己问错了地方。这不就是工厂吗,不就是儿媳来上班的地方吗。没错啊。她之前已经问过好几个人,他们都说镇上没有其他工厂。但是,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阻碍她进厂子,可她说不清。她站着,笑话起自己:“我个戆度,宝珠在这个洋工厂里上班,肯定忙得很,不像乡下的女人,缫丝的时候随时都能停下来搭话。”自责了一番,她冷静了下来。

④“呜——”“呜——”,航船驶入了村庄,宝珠站在船头。这是她第一次从工厂回家。她离开村子时还是初夏,那时荷花开得正盛,而现在转眼已是隆冬,时光飞逝,宝珠似乎已经忘记了乡村的生活。

⑤张婶已等了宝珠许久。宝珠下了船,提着行李,跃向张婶。张婶想帮她提行李,被宝珠拽住了,她只好叨叨:“好,好,你可回来了。”随后她们一起往家的方向走去。

⑥宝珠走进屋里,“妈,您猜我挣了多少钱?”宝珠从她的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在婆婆面前打开,这是她六个月的工作所得。张婶四周张望了下,门如往常一样开着,但没人在那里。她转身背对着门。“嘘嘘——,小声点。别让人看到——”这么一大沓崭新的钞票,张婶都看花了眼。“妈,我还给您做了一件新的棉毛线外套,您正月就穿上它吧。”宝珠音调很高,就像长辈从集市回来给孩子们发糖果一般。

⑦宝珠让婆婆坐在凳子上,拿出衣服来,“妈,这料子人家叫羊毛,又结实又舒服。”这是宝珠第一次能够送礼物给婆婆。以前,她能做的就是取悦婆婆,而现在可以议论好坏了。她变了,这变化使张婶感到害怕。这时,她注意到宝珠还穿着旧裙子,这令她感动,“哦不,不要给我这么好的料子,会浪费的,拿去给自己做件裙子吧。”“妈,我不需要新裙子,我们穿制服。”“——看,我给妈织了一条围巾,您戴上,让我看看怎么样。”她拿出围巾,给张婶围上。“您觉得暖和不?您再也不会害神经痛了。我还给三福买了件毛衣。”

⑧宝珠折好衣服,做了个鬼脸。“妈,我还当选了自治会的主席呢。您晓得的,主席的意思是头儿,自治意思是我们自己管理自己。”张婶吃了一惊。“什么?主席,头儿——我这么信任你,是因为你少言少语,只管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你要当头儿?宝珠,不要干那事,枪打出头鸟,还有,自己管理自己是什么意思?你还年轻,从人家那里挣钱,一定要顺人家的意。我不明白女孩子怎么管理自己。不要开玩笑了。”她换了副声调,因为她发现宝珠有些失望。“宝珠,好孩子,你也不想我担心你吧。跟我保证,回厂子后就辞了。当头儿什么好处都没有,就只有惹麻烦,这是千真万确的,老话就是这么说的。”宝珠完全没料到婆婆会有这种反应,她原以为婆婆得知此事会为她骄傲。婆婆却又唠叨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年末回来和我待在家里。”

⑨宝珠还记得自己如何走向讲台、当选主席的情景,千百双眼睛追随着她。这是一种荣耀。当选那刻,她为自己的丈夫三福和婆婆不在现场而遗憾。若是他们在,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她真心热爱这一切,但此刻似乎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她的短发,她麻利的动作,充满活力的清亮噪音,都与周遭格格不入。在她和这个家之间有什么正暗自滋长。别工作,别说话,顺从,接受一切,做命运的奴隶,重演婆婆的人生轨迹——她做不到。一切已无法逆转。她记得经理李义浦的声音,他说:“你有你的责任,通过你,村里人将会实现现代化。”

⑩桑蚕吐丝作茧,蚕蛹破茧成蝶。蚕茧本身有何用呢?

【注】①《茧》是费孝通的中篇小说,主要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丝织工厂的故事。童养媳宝珠为帮助当学徒的丈夫三福凑齐出师费,征得婆婆张婶同意后到丝厂工作。

②李义浦:丝厂经理,城市来的知识青年。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婶初到小镇有些不知所措,这是因为她习惯了乡里的生活,对现代化的生产环境不熟悉。
B.宝珠给家人购置了新衣,而自己穿的还是旧裙子,这说明宝珠是一个孝顺、爱家的人。
C.张婶说“做个好姑娘,不要出头”,这说明在乡里人张婶的眼里,循规蹈矩是常态。
D.宝珠觉得“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将她往外推”,这说明当下的环境不接受宝珠的行为。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对工厂环境的描写,可以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这个江南小镇的忙碌与生机。
B.小说中穿插的人物对话,既暗示了人物之间隐藏的矛盾,也让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C.文末插入了一段宝珠当选主席的回忆,将宝珠内心的犹豫不决刻画得十分传神。
D.本篇小说展现了家庭手工业转向工厂加工业的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
3.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4.请联系《乡土中国》中有关家族、乡土社会特性的说法,阐释⑧段张婶的心理成因。
2024-05-1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县西北。张许二公庙:张巡,许远,唐代著名爱国将领。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叛乱,张巡、许远在睢阳(今河南商丘),死拒叛兵。张巡城破被俘后,大骂贼人;许远任睢阳太守,至死不降。②光岳气分:指国土分裂,即亡国。③邮亭:古代设在沿途、供给公家送文书及旅客歇宿的会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三句从容论死,达观凛然,让人直觉有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
B.上阕运用对比手法,赞扬张、许二公名彪青史,抨击南宋蝇营狗苟之辈。
C.古庙幽邃深沉,夕阳西下,寒鸦在枯木间哀啼,传达了词人的消极情绪。
D.全词以议论立意,笔笔精锐,又与抒情结合,蕴含从容娴雅和刚健之美。
2.有人认为本词体现了浓厚的儒家思想,请简要分析。
2024-05-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傍黑时分,人们已经爬过了两座大山,穿过一条狭长的山谷,来到靠近平原的丘陵地带。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队伍休息了一阵,喝了老乡送来的开水,吃了干粮,换了向导,又继续前进。

天已大黑了,队伍在清冷的朦胧月色中继续疾行着——①走过绵延的山岗,走过冰冻的小河,走过起伏的沙丘……

“平原!平原!”“平原!我们到了平原!……”人们都仿佛第一次看见平原似的低声惊呼着。有几个确实从未到过平原的人则左瞻右顾,好奇地打量着这一望无际的广漠原野。

月亮隐没了,灰蒙蒙的天宇上,有几颗寒星在闪烁。已经是半夜时分。岩烽虽有马,却步行着,他总是把马让给因腿脚扭伤而行走困难的战士骑。

……

在朦胧的夜色中,已经望见高高的路基了。忽然,前面的人把头一扭,一个接一个地悄声传下话来:“原地卧倒——向后传!”那压低了的严肃、紧张的语调,使得苗虹、柳明惊慌起来。她俩大气不出地随着队伍一下子卧倒在冰冷的土地上。

天空中的闪闪寒星,大地上的模糊人影,黑黢黢的无边原野上,静悄悄躺着的雪亮铁轨,全使第一次过铁路的柳明和苗虹抑制不住地突突心跳着。卧倒了一会儿,仍不见动静,苗虹忍不住了,附在柳明耳边悄声说:“铁路上连个人影也没有,怎么还不赶快跑过去?趴在这凉地上等什么呀?”柳明用手捅了她一下,叫她不要出声。

就在这时,铁道上忽然亮起了四只有如野兽眼睛一般的大探照灯,射出炫人眼目的白光,从高高的路基上向两旁的野地里扫射过来——射得柳明、苗虹都赶紧低下头、闭上眼睛。接着,急促、尖利、震耳欲聋的轧轧响声,也从路基上由远而近地轰响过来。

不知是谁低呼了一句:“铁甲车!”柳明和苗虹惊奇地睁开眼睛——果然,两个全身虎皮似的涂着斑斓色彩的怪物,正在铁轨上缓缓地驰过来。③车头上那四只大灯,像饿兽搜寻食物般地转来转去,照得黑暗的原野一片惨白。

铁甲车好像发现了什么目标,那炫目的灯光忽然停在一片伏卧在地的战士身上不动了。柳明和苗虹的手互相紧紧握住——不知是因为内心的紧张和惊惧,还是彼此关切的深情……民运队的其他同志,此刻也感到了情况的紧张,屏住气息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当然,也有像高雍雅那样胆小的,不由自主地浑身微微颤抖……而前边距离他们不远的路基下面,八路军的战士们,却镇定地把枪口瞄准着敌人的铁甲车,仿佛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铁甲车还停在路轨上,车灯发出炽白的光还在不停地扫射着。从车身两边探出头来的机关枪,正虎视眈眈地对准了过路的人。

忘掉了严寒,人们没有咳嗽,没有一点声息

支队长岩烽伏在最前边靠近路基的土坎下,他的脑子里敏捷地闪动着、思考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打起来呢……也许过不了路还得返回去……但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同志们的安全!”

敌人的铁甲车还在铁轨上往返巡逻着。这支奔赴平原去开辟根据地的队伍,忍受着刺骨的严寒,伏在冰冻的土地上,一动不动。

(节选自杨沫《芳菲之歌》)

文本二:

过了蒋家村,已经进了敌人的封锁区域。这里有汉奸维持会,离开敌人驻了兵的旧关又只有八里。我们的非战斗员很多,牲口也不少。我们的目的只在通过。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敌人的炮火,我们计划在天黑以后,在半夜的月亮出山以前,横过井平公路,通过桃水,同时横过正太路。

麻烦有两处:井平公路到正太路之间,有十五里路远,而且是敌人的坦克大炮便于活动的平地。如果我们过公路的时候被发觉,敌人可能从旧关和娘子关两地出兵,截断我们的归路和去路,在井平公路与正太路之间,夹攻我们。这是第一个可虑的麻烦。第二个麻烦是通过那七十米的桃水,虽然有桥,却是容易守,不容易过的。

但是我们的人都不惧怕。战士们是常常通过铁路的,非常的镇静,把艰险当成了家常。有一个十四岁的四川“小鬼”,参加红军已经六年了,经过了草地雪山的长征艰苦,他当然不怕。他是无线电台工人,为了不忘记他学得的电码,那天晚上,和平常一样,在小声的念诵:“的的的,达达。达达达,的的。”他的微小的声音,在这深更静夜里,很远都可以听到。他叫鲜才文,他的参加红军,是得到了母亲同意的。有一次,我问他:“你想家吗了?”“不想。”“你为什么参加红军?”“第一,为了救中国;第二,为了救自己。”第八路军里的“小鬼”是可爱的人物。他们大部分是做勤务员工作。他们一边做事,一边学习。今天的勤务,就是明天的干部。因为他们是在军队里长大的,能忍耐一切劳苦,也有无数战斗的经验,他们都很活泼而且很伶俐,都清楚地了解中国的现实和他们的义务。

(节选自周立波《娘子关前》)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的开头用简明的文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了抗日队伍是从山里开拔前往平原地区开展工作的,这样处理为后文内容描述张本。
B.文本一中有多处描写队伍在邻近铁路时卧倒在冰冷的地上的细节,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更严谨,同时在这一部分放慢了叙事节奏,增加了紧张感。
C.文本一与茹志娟的《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小说,两篇小说都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而是从一个侧面,以抒情的笔调来表现战争的一个方面。
D.文本二多次提到“井平公路”“正太路”等,客观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用公路、铁路交通线分割我根据地的牢笼政策,写出了抗日斗争的艰难。
2.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三个“走过”构成排比句式,写出了抗日队伍征途的艰辛和行军的紧急。
B.句子②连用了四个“平原”,写出人们从山地走来,第一次看到平原后的新奇感。
C.句子③用比喻手法将大灯扫射说成“像饿兽搜寻食物”,表现了敌人的狡猾凶残。
D.句子④表现了铁甲车停在铁道上带来的危急感,也体现了抗日队伍严明的纪律性。
3.文本一有多处环境描写,请简析其作用。
4.抗战初期,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中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人士来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多起来。他们看到边区的生活和八路军的精神风貌,一致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八路军。请结合这两则文本,分析他们确立认识的理由。
2024-05-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蹲野猪

七里老塞

他有个习惯,每天傍晚要去村口蹲上一个钟头。什么也不干,只是蹲着,死死地盯着路口。

书记经过路口,抱起双手问,钉锤,又来蹲野猪啊?①钉锤面无表情,不看书记也不回话,只瞟一眼那棵老椿树篼。某日,钉锤又蹲在这里。突然,从山里窜出一头野猪,嘭的一声,撞椿树篼上,死了。钉锤捡了野猪回去。女人问,哪来的野猪?

捡的。他干巴巴地回道。

烧水,烫猪,刮毛,剖肚,清肠,开骨,砍腿,剁头,分肉。一头七八十斤的野猪,他只留了半边猪头、五斤肉,其他的挑镇上卖了。回来时,他给女人买了一身新衣服和一部收音机,他说,给你听听外面的世界。

女人说,崽啊,你不去外头打工,天天帮我种田,何苦呢? 我又没得工钱给你!

每当这时,②钉锤就盯着女人看半天,不说话。有时说,种田,有饭呷,知足哩。书记听了就会接话,婶娘,你有福啊,丢了个亲崽,捡个不要钱的崽,前世肯定是个好人。女人瞪眼回一句,嗯,我这世是坏人!

说钉锤是捡来的崽,也不准确。其实是他自己寻来的。那是1995年冬的一个傍晚,当时,钉锤手里拄一根棒棒,打狗用的,背着一个布包,里面包着一把杀猪刀和一条长长的白布。他穿着单薄,冻得浑身打哆嗦,嘴唇都乌青了。他立在门口,一边朝屋里张望一边问,是万刚家吗? 女人听见声响就摸出来,是是,你是哪个?

我找万刚,他在屋里吗? 钉锤哆嗦着问。

找刚子啊,这个天杀的一年到头四处游荡,一回来还要打劫我这个半瞎子娘。我卖辣子卖花生的钱都被他摸走了。

钉锤没接话,继续张望,浑身颤得更厉害了。

小刚娘又问,你是他同事吧,快进屋,外头冻死人哩。

钉锤打量着半瞎子,缓缓地把包拉进怀里抱紧,拳头也不自觉地攥紧又松开。他面无表情地咬紧下嘴唇,似乎怕嘴里的话杀出来。他的心跳跟寒风中的枯草一样。良久,他才说,嗯,他讲他过一阵子就回来过年,叫我过来看看你。

这一看就是三年。这三年来,小刚从没回过家。有人就讲,肯定是被人贩子骗走了。也有人讲,讲不好是去做传销了。还有人讲,被人打死了也难讲。女人也不生气,天杀的,死在外头更好!

当时钉锤只想着住一晚,过阵子再来会小刚。但没想到那晚小刚家失火了,小刚娘和他都差点儿葬身火海。他觉得这场火灾是他带来的,他必须负责。他就留了下来。耕田种地是日常事务。得闲了,他就踩土砖,挖地基,打石头,给小刚娘重新修了两间屋。上梁那天,又出了事,小刚娘被一根椽砸中了腰。他原想等修好屋就回去,毕竟家里还有两位老人。再恨,也要回去。但这事一出,他又走不脱了。他得负责到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人晓得他为什么去村口蹲着。书记的玩笑开了之后,就有了理由:蹲野猪。

女人时不时地说,崽,你回去吧。

钉锤就说,等小刚回来,我就回去。

女人就摇头,心想,公安都找不到,你能等到?

钉锤还有一个祖传的手艺:杀猪。这个手艺不挣钱,只挣肉。杀一头猪,二斤肉。当天还有好酒好菜招待。他把肉都交给半瞎子,偶尔回家也带一点儿给娘。

事情就出在这门手艺上。说起这事,钉锤就恨他爹。事并不大。那人就偷了一个西瓜,被他爹抓了个现行,骂了几句。偷瓜贼上来就拳打脚踢。老头儿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屋里摸出杀猪刀。偷瓜贼也不跑,当时就夺下刀,一顿乱舞,结果误杀了老头儿的孙女,也就是钉锤唯一的女儿。

女人跟钉锤讲,崽啊,你还是回去吧,再讨个婆娘。钉锤不吭声。

他不是不想讨,是讨不到。当年,要不是有门手艺在身,他根本讨不到婆娘。但到最后,婆娘还是跑了。

女人给钉锤做媒。来一个黄一个。钉锤就讲,你就莫操心哩,我不想害人。

第六年,钉锤攒了些钱,就带半瞎子去城里治眼睛。钱花得不少,女人的眼睛还是没治好。女人就讲,崽啊,算哩,瞎了更好,天杀的要是回来,我不想看到他。周围的人看钉锤对半瞎子这么好,就开始猜测,钉锤肯定是半瞎子的私生子。

书记动员村里人把荒田荒地重新翻开,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荒,政府有补助。钉锤把荒地包下来种猪血李,荒田种水稻。他说,打工打不得一世,还是要耕田种地,这是祖祖辈辈的事业。书记佩服钉锤能干,帮他挂了一个猪血李生产基地的牌子。有了这个牌子,申请专项款就更容易了。挂牌那天,书记偷偷问他,半瞎子真是你娘吗?③钉锤面如死灰,也不看书记也不答话。书记又问,你到底跟刚子是什么关系?钉锤咬咬牙说,要命的关系。

书记并不晓得,钉锤是去找万刚报仇的。他要万刚偿他女儿的命。但他一直在问自己,杀猪你敢,杀人你敢吗?

第十一年,半瞎子病逝。闭眼前,她拉着钉锤说,崽啊,刚子有天收他,你千万莫犯错啊。出山那天,万刚仍未现身。

钉锤回到自己家,他爹鼻子哼哼:仇没报成,替别人当孝子,真能干啊!④钉锤面无表情,也不回话,拿了户口本就回他的基地去了。

(选自《2022 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钉锤初到万刚家时几次哆嗦颤抖,既是因为天气寒冷,也是因为他准备报仇,内心感到快意与激动。
B.钉锤对刚子的称呼由一开始的“万刚”变成了后来的“小刚”,这暗示着钉锤复仇心理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C.钉锤最初执意报仇,最后却替仇人当了孝子,这种极致的反差源于钉锤内心的善良不忍,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D.从钉锤在小刚娘出事后说“再恨,也要回去”,以及他咬牙说“要命的关系”等可知钉锤并没有原谅小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以及侧面描写等方式刻画钉锤的复仇者形象,使其生动鲜活,特点突出。
B.文章大量运用“崽”“有饭呷”“天杀的”“你莫操心哩”等方言口语,真实地再现了农村的生活风貌。
C.小说以钉锤复仇为主线展开情节,又通过“报不报仇”“去还是留”等复杂的两难矛盾丰满了钉锤的形象。
D.以“蹲野猪”为题,既关联了情节,也巧妙地联系了钉锤的身份,还起到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3.全文有多次对钉锤面部表情的描写,请结合前后文,分析画线处几次描写背后的人物心理活动。
4.有人说,小说的艺术就是讲故事的艺术,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在讲述故事时有何特点及作用。
2024-05-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怀不少舒。

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

朱黄参错鸡鸣後,签帙从横月堕初。

抚几欣然时有得,此翁作计未全疏。

[注]①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②朱黄:朱黄两色笔墨,古人校点书籍时用之以示区别。③签帙:标签和书套。此处泛指书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为全文线索,全诗围绕“读书”展开,中心明确、主题突出。
B.诗人读书明志,一生抱有建功立业之志,希望能让唐虞盛世再现。
C.颈联描写诗人因通宵为书本作校点批注而使书籍纵横堆叠在地上。
D.尾联谈及作者把读书作为一生之考虑也算是周到,与颔联相照应。
2.荀子曰:学不可以已。结合全诗,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4-05-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9 . 2023年是长征胜利87周年。回望长征,那是一段光辉的革命历程,一条绵长的精神矿脉,一面鲜艳的文化旗帜。学校举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活动,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走近领袖,完成人物资料卡。

人物资料卡

姓名外貌相关情节形象
_____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面孔。对父亲积累资本,买进许多别人田地的行为不满,父子经常辩论。反抗精神
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___________
他的财产只有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伙食也同其他人一样。生活简朴
______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细心、热情
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肩上,走过乡间田埂。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一中创新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巨翅老人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大雨连续下了三天,贝拉约夫妇在房子里打死了许多螃蟹。刚出生的婴儿整夜都在发烧,大家认为这是由于死蟹带来的瘟疫,因此贝拉约不得不穿过水汪汪的庭院,把它们扔到海里去。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海滩的细沙在三月的夜晚还像燃烧的灰烬一样闪闪发光,而今却变成了混着腐臭海产的烂泥场。连中午时的光线都显得那么暗淡,使得贝拉约扔完螃蟹回来时,费了很大力气才看清有个东西在院子深处蠕动,并发出阵阵呻吟。贝拉约一直走到很近的地方,才看清那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俯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贝拉约被这恶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他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夫妻二人同他说起话来,他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水手般的好嗓音回答他们。贝拉约夫妇请来一位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看,她只消一眼,便揭开了谜底:“这是一位天使,只不过他太老了,连续的大雨把他打落在了地上。”贝拉约临睡觉前把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并给他放上一些淡水和食物,等涨潮的时候再把他赶走。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在贝拉约家抓住了一个活生生的天使。天刚拂晓,夫妇二人就看见邻居在鸡笼前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从铁丝网的小孔向他投些吃的东西,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马戏团的动物。贡萨加神父也被这奇异的消息惊动了,当他来到铁丝网前,想凑近看一看那个可怜的老人,在惊慌的鸡群中老人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他躺在一个角落里,四围满是围观者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老人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

俘获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小时以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埃丽森达想出一个好主意,堵住院门,向每个观看天使的人收取门票五个生太伏。形形色色的人从远方怀着不同的目的来了:一个妇女从儿时开始累计自己的心跳,其数字已达到不够使用的程度;一个终夜无法睡眠的葡萄牙人受到了星星噪音的折磨;一个梦游病者总是夜里起来毁掉他自己醒时做好的东西……在这场动乱中,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因为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屋子里装满了银钱,而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边。

这位天使唯一拥有的超自然能力就是他的忍耐力。母鸡们在他翅膀里啄来啄去找虫子吃,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碰触自己的缺陷,就连那些最虔诚的人都会朝他扔石子,想让他站起来,看看他的全貌。唯一使他不安的一次是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因为他好长时间一动不动,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没人能听懂的语言咆哮着,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狂风简直世间少见。尽管如此,很多人还是认为他的反抗不是由于愤怒,而是由于痛苦。再过些天,小镇上的人很快就被一个由于不听父母亲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的流动展览所吸引,于是贝拉约的院子又恢复了阴雨连绵,螃蟹满地时的孤寂。

贝拉约夫妇用这些收入盖了有阳台和花园的两层楼住宅,窗子上也安上了铁条免得天使再进来,还在市镇附近建了养兔场,埃丽森达买了光亮的高跟皮鞋和很多色泽鲜艳的丝绸衣服,这种衣服都是令人羡慕的贵妇们在星期天时才穿的。只有那个鸡笼没有引起注意,有时他们也用水冲刷一下,在里面撒些药水,这倒并不是为了优待那位天使,而是为了防止像幽灵一样在家里到处游荡的瘟疫。几年后鸡笼朽烂了,一片一片脱落下来,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最后一年冬天,天使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整宿地发出呻吟声。尽管如此,这位天使不但活过了这可恶的冬天,而且随着天气变暖,身体又恢复了过来。他的眼睛重新又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曲。

一天上午,埃丽森达正在切洋葱块准备午饭,一阵风从阳台窗子外刮进屋来,她以为是海风,若无其事地朝外边探视一下,惊奇地看到天使正在试着起飞。他的两只翅膀显得不太灵活,他的指甲好像一把铁犁,把地里的蔬菜打坏不少。阳光下,他那对不停扇动的大翅膀几乎把棚屋撞翻。但是他终于飞起来了。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她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有删改)

【注】小说写于1968年,当时在拉美人民信仰中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已开始衰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蜘蛛女孩的流动展览,说明大家不忍心再看到巨翅老人的惨状。
B.贝拉约夫妇靠门票收入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内心对巨翅老人充满感激。
C.随着天气变暖,巨翅老人身体逐渐恢复,这为他最后飞离小镇提供了条件。
D.埃丽森达切完洋葱还在望着巨翅老人,直到他飞到消失不见,可见她对其离去很是不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降大雨,螃蟹满地,瘟疫横行,小说开头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不祥、令人感到压抑的氛围。
B.拔下他的羽毛、向他投掷石头、用滚烫的铁铲去烫他,文中这样的场景体现了大家对巨翅老人的态度与反应。
C.“蠕动”“呻吟”“挣扎”等动词的使用,使一个有别于大家惯常想象、落难的巨翅老人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D.巨翅老人蛰伏数年最终展翅飞翔,一反前文落魄潦倒的形象,两相对比,更能凸显文章蓬勃、昂扬的感情基调。
3.马尔克斯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提及,“《百年孤独》等作品混糅着魔幻与现实”,请简要分析本文的“魔幻”与“现实”各体现在哪些地方。
4.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的“孤独”主题。
2024-05-0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