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南门坛上

①一条蜿蜒曲折的青石铺就的街道,在叙述着她往日的辉煌,临水而筑,白墙黛瓦的古屋鳞次栉比,仿佛一条条小船,只要一伸手,你就能触摸到那碧波荡漾的河水;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布局,让身处闹市的你,顿时有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清净与舒畅,她就是常熟人的记忆——南门坛上。

②“南门坛上”始建于明洪武三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因此处建有城隍庙祭坛而得名,她见证了常熟几百年的沧海桑田。

③“南门坛上”是旧时常熟南门的重要水道,南来北往的各类载货船只,云集于此,铸就了其商业的辉煌。四丈湾、上塘街、总马桥、平桥街、君子弄、进河桥弄、东仓街,这些耳孰能详的名字就像一根根柔丝带,把往昔的梦,从记忆的洞穴里一点点地掏出。巷口冒着热气的豆浆油条,花式各样的本地糕点,还有醇香甘甜的糯米酒,无不勾起你早已乏味的食欲。

④我不是常熟人,却与坛上有着不解情缘,坛上曾留给了我抹不去的童年回忆。我的姑父家就在坛上的君子弄,弄内曾有明代清官吴寅的宅第,吴寅有功不言功,亦不争功,有“君子”之称。小时候,过年总会去姑父家住上几天,在摇曳的煤油灯下,倚在姑父怀里,听他说坛上的故事,是我最享受的时光。姑父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坛上,坛上的故事对他来说如数家珍,姑父说,坛上以前可热闹呢!青石板路溜光发亮,两旁店面林立,茶馆、饭馆、腊肉店、浴室一应俱全。这南门坛上为什么这么旺呢?据说,朱元璋得了天下,想为自己父母建皇陵,可惜啊,当年自己穷困潦倒,父母死掉,胡乱埋了,如今天下大定,父母的坟头早已不知所踪。这位朱皇帝啊,孝心还是可嘉的——为他父母造了好多的衣冠冢,好让他父母的亡灵安息,常熟的衣冠冢就在南门坛上,所以啊,坛上才如此兴旺!当然,后来我知道,坛上如此兴旺,绝不仅仅是沾了“皇气”。卖菜的、卖粮的、织毛衣的、带小孩儿的,所有这些密密麻麻编织着自己的生活的寻常百姓才真正造就了坛上的兴旺。

耳濡目染之下,关于旧时的坛上,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这样一幅动态的水墨画。春日清晨,瑰丽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坛上,青石板上的露水,在朝阳的折射下仿佛晶莹剔透闪着红光的珍珠,转眼又成了一面面墨绿底子的镜子,异彩纷呈。码头边,船工们蹙着眉,抽着烟,在拥挤的河道中,为寻一靠岸处发着愁。茶馆里的谈笑声,卖菜的吆喝声,孩子们的嬉笑声,船工们上货时的号子声,犹似一曲浑然天成的民间交响乐,响彻于坛上的天空,让烦躁的您,有种迷醉的快感。

⑥“南门坛上”与很多文人雅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出名的,莫过于“得意楼”了。得意楼为砖混结构的茶楼,在其它古建筑的掩映下甚是显眼,镂空绘饰的朱漆门窗,雕刻精美的木制转角楼梯,古色古香的桌凳,样式古拙的茶具,让你有种似曾相识的归属感。古时,“得意楼”是常熟城里最高的建筑,楼分三层:最上面一层是专门给商会的会长及某些有身份的贵人设置的,第二层是接待谈生意的商人的雅座,底层是脚夫喝茶听书的地方。坐在楼上靠窗处,沏一壶新茶,邀一缕清风,约一二好友,不远处虞山尽收眼底,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美景中侃侃畅谈,岂不是人生得意之乐事?金尊招牌上“得意楼”三字是两朝帝师翁同龢亲书。变法失败后,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的翁老先生被罢官,回到了常熟老家,过着半隐的闲云野鹤生活,坛上自然是其闲暇之时必去之地,他也自然成了这座古老茶楼的常客。看着“得意楼”三个遒劲大字,我很难想象他书写此三字时,内心真的“得意”,却仿佛看到了夕阳中一位苍苒老者,朝着帝京的方向凭栏北眺的身影。“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一首临终绝笔诗道尽了悲凉。

⑦除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南门坛上”还是常熟特产博物馆。蕈油面、酒酿饼、盘香饼、叫花鸡、走油肉……随便一样就能让你垂涎三尺。小时候,徜徉在坛上的街道,总会觉得大人给的零花钱太少,在众多地方特色浓郁的美味中,我最钟爱的要属走油肉。走油肉是将上好的五花肉切成规则的大方块,然后焯水,冲冷,晾干,再放入油温适合的油锅里小火慢炸,待肉表面金黄起泡,方大功告成。过年时把它切成薄薄的大片,让它与鲍鱼、白菜、蛋饺、鸭蛋一起在蒸汽的作用下,相互渗透,裹胁,十几分钟后,一盆香气四溢的蒸菜,便在我们的口中肆意了。

⑧然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由于商圈的变迁,坛上渐渐失去了往昔的热闹。年轻人外迁打工,只余老人寂寞地留守在青石街上。老屋年久失修,巷弄乏人管理,小商小贩占道经营,“脏乱差”几乎成了坛上的代名词,让很多依恋她的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⑨2018年10月1日,“南门坛上”经过整修,重新开街,千年熙攘又徐徐展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场景又出现在了坛上的巷陌间。得意楼化身“得意楼茶艺蒸菜馆”,以蒸菜为主,辅以茶艺,评弹的经营模式在常熟日益兴盛的餐饮界抢占了一席之地。五芳斋、状元楼等老字号也重焕青春,与时尚的咖啡馆、西餐厅交相辉映,人来人往,车履不停。后轮压过前轮的印记,后人踏上前人的脚步,老去的在这里安详老去,年轻的生命在这里蓬勃生长,“历史”的意义也许就在于提醒我们不断向前。

⑩在一个夏日傍晚,我又一次来到了“南门坛上”。一抹殷红的晚霞横斜于西山,湛蓝的天空中浮动着的大块云朵在夕阳的辉映下如火焰一般,映红了河面。“东里”、“西里”相对而立,细腻的小青砖,穹形的门洞,整整齐齐地镌刻了近百年的光阴。历史不过一瞬,人间已是辗转几重岁月。坛上虽是新的,但精髓没有变;人生也一样,如白驹过隙,刹那十年,人虽然老了,但心气儿还是一样的。看着那恢弘典雅、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迷人的新“得意楼”,我仿佛又看到了翁同龢老先生凭栏远眺的身影。

(取材于徐志俊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第②段中,作者写到南门坛上见证了常熟几百年的沧海桑田,“沧海桑田”这个词语写出了作者身为常熟人的真实感受,抒发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B.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清新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展现了热闹淳朴的市井生活。
C.历史掌故、传说和古诗词信手拈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和文学色彩,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D.第⑦段详述走油肉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目的在于说明坛上人生活富裕,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E.文章追忆童年往事,描写风物特产,叙述街区变迁……饱含热爱之情,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
2.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鳞次比(zhì)          空(lóu)        (rán)                  (rǎng)
B.耳能详(shú)        (zhuó)       徜徉(cháng yáng)       刻(juān)
C.耳目染(rú)          香(chún)       水(chāo)                 转(zhǎn)
D.垂三尺(xián)       肉(là)            遒劲(qiú jìn)             (xié)
3.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语句。
4.第⑩段写道:“坛上虽是新的,但精髓没有变;人生也一样,如白驹过隙,刹那十年,人虽然老了,但心气儿还是一样的。”结合语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在第⑥段和第⑩段两次写到,仿佛看到了翁同龢先生凭栏眺望“身影”,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两处“身影”的含义,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避暑纳凉

钱起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

初晴草蔓缘新笋,频雨苔衣染旧墙。

十旬河朔应虚醉,八柱天台好纳凉。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注】①十旬:此指酒。②河朔:夏日避暑之饮或酣饮。③沧浪指沧浪歌,《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盛夏纳凉的缘由,木槿花开,白日天长,写出了夏日的特点。
B.颔联描写纳凉时所观景色,借草蔓、苔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之景。
C.颈联描写避暑,天台上凉风习习,借酒浇愁,心中的愁与暑热都消退了。
D.这首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对仗工整,用词妥帖,清新婉丽,凝练隽永。

(2)诗歌讲究炼字,请赏析颔联“缘”“染”二字的妙处。
(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联系全诗,对尾联作简要分析。
2023-11-26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文学社拟从《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不超过100字。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写出了洞庭水的境界宏阔。
B.颔联写景渗透着诗人的胸怀,也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不安。
C.颔联境界极大,颈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包孕着诗人无限感慨。
D.尾联诗人涕泗横流,只因为自己与亲朋音信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2021-11-03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道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B.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太卫·科波菲尔》是美国作家狄更斯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主线。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为“米考伯主义”。
D.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浪漫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②苏轼的家乡在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块巨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宦游直送江入海”写“人送江水”,笔调新奇。江水波浪迭起,正是诗人经历的写照。
B.五、六两句,诗人看到巨大的盘陀山出没水中,追随浪涛,想到自己的仕途遭遇惊涛骇浪的冲击。
C.七、八两句呼应首句“我家”,诗人登上山顶遥望家乡,看见青山密布,诗人赞叹景色之美。
D.这首诗以“江”贯穿首尾,“乡思”是诗人极力渲染的内容,诗歌将写景、咏怀融为一体。
2.这首诗三、四两句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 填空题。

(1)甄士隐住在_________旁。元宵之夜,他的女儿_________被拐走,不久又遭遇失火,甄士隐便去投奔岳父。一日,甄士隐听到了《_________》,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2)“通灵宝玉”上刻的铭文是_________,宝钗项圈上的铭文是_________

(3)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中;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一客题名“泻玉”,宝玉题名为“_________”,并对联,上联是“绕堤柳借三篙翠”,下联是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回答。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京山。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东山再起后,时时不忘归隐,但终究还是病逝于西州门。羊昙素为谢所重,谢死后,一次醉中无意走过西州门,觉而大哭而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起势不凡,以钱塘江喻人世的聚散离合,充分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B.“斜晖”一句,一则承上“潮归”,二则此景与离情相结合,以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无情,衬托人之有情。
C.“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既写出了作者泯灭机心,无意功名,达到达观超旷、淡泊宁静的心境,也表达了作者无人理解的苦闷之情。
D.从上片写钱塘江景,到下片写西湖湖景,南江北湖,记述了他与参寥在杭州的游赏活动。
(2)“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请简要概括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2021-11-16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统练(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雪野里的精灵

东坡居士面对邈远天昊,曾浩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真正体会出这两句话的奥义,是在多次晋谒了一棵巨树之后。

那是莒县城西定林寺中的银杏树。它苍劲葱郁,主枝周逸旁出,状若硕大无朋的莲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时,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它那腾游时空的气魄,吐纳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黄谢绿的顽强,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来,我又多次拜谒它,每每都会对苏轼的话产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暂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沧海一粟。人类虽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这棵古树前,仰望着无涯无际的时空,我们便会感到:在宇宙间,地球仅是一粒微尘,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过俄尓一瞬,稍纵即逝。

博大与渺小,久远与短暂,都是相对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银杏树无疑是一支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后来我在雪野中两次偶然所见,则又领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礼赞。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所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扶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当我走至巨石下,呈现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儿稍大,白的、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丝……

前年元宵节前夕,我应长白山林场友人之邀,曾到雪国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地,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

这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火热的心律终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是这漫漫雪国里生命的精灵!友人告诉我,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定林寺里的银杏树,崂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还有这雪国中的“白头翁”,都是造物主无与伦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观……

人们惯常喜爱吟咏参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是春的预告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谁也没有权利去有意或无意地践踏它们……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远(miǎo)   (yè)     (càn)     而不舍(qì)
B.永(jùn)     地(mò)     强(jué)     木直绳(zhōng)
C.弱(chán)   (zài)     (zhào)   蓊郁郁(wěng)
D.脚(biè)     帖(yùn)     (hè)       体裁衣(liàng)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银杏树以其在时空中的伟大,谱写了巍峨峥嵘的生命进行曲,“我”从第一次见到它开始,就一直感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
B.文章虽然提到人们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的话,然而渺小与博大、短暂与永恒都是相对而言的。
C.“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仅指小花的外观,也指它们的精神。
D.本文以苏轼的话开篇,然后用生活中的三个场景,从三个角度说明小生命的力量,最后收束全文,含意深远。
E.结尾一段的意思是,我们应像天地公平地对待万物一样,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3.文章把小花称作“雪野里的精灵”,意在表现小花的哪些特点?
4.请赏析划波浪线的句子。
5.文章说“浩歌是一种境界,寂寞也是一种境界”。两种“境界”分别指什么?二者有何相同点?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画像记

欧阳修

太师王公,讳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事梁,为宣义军节度使,以身死国,葬于郑州之管城。晋天福二年,始赠太师。

公在梁以智勇闻。梁晋之争数百战,其为勇将多矣,而晋人独畏彦章。自乾化后常与晋战,屡困庄宗于河上。及梁末年,小人赵岩等用事,梁之大臣老将谗不见信,皆怒而有怠心;而梁亦尽失河北,事势已去,诸将多怀顾望,独公奋然自必,不屈懈,志虽不就,卒死以忠。公既死而梁亦亡矣。悲夫!

五代终始才五十年,而更十有三君,五易国而八姓。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公本武人,不知书,其语质,平生尝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予于《五代书》,窃有善善恶恶之志。至于公传,未尝不感愤叹息。惜乎旧史残略,不能公之事。

康定元年,予以节度判官来此。求于滑人,得公之孙睿所录家传,颇多旧史,其记德胜之战尤详。又言敬翔怒末帝不肯用公,欲自经于帝前。公因用笏画山川,御史弹而见废。又言公五子,其二同公死节。此皆旧史无之。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史云召之。是时梁兵尽属段凝,京师羸兵不满数千,公得保銮五百人之郓州,以力寡败于中都,而史云将五千以往者,亦皆非也。公之攻德胜也,被受命于帝前,以三日破敌。梁之将相闻者皆窃笑。及破南城,果三日。是时庄宗在魏,闻公复用,料公必速攻,自魏驰马来救,已不及矣。庄宗之善料,公之善出奇,何其神哉!

今国家罢兵四十年,一旦元昊反,败军杀将,连四五年,而攻守之计,至今未决。予尝独持用奇取胜之议,而叹边将屡失其机。时人闻予说者,或笑以为狂,或忽若不闻;虽予亦惑,不能自信。及读公《家传》,至于德胜之捷,乃知古之名将必出奇然后能胜。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奇在速,速在果,此天下伟男子之所为,非拘牵常算之士可到也。每读其传,未尝不想见其人。

后二年,予复来通判州事。岁之正月,过俗所谓铁枪寺者,又得公画像而拜焉。岁久磨灭,隐隐可见,亟命工完理之,而不敢有加焉,惧失其真也。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完之,复可百年。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而予犹区区如此者,盖其希幕之至焉耳。读其书,尚想乎其人,况得拜其像,识其面目,不忍见其坏也。画既完,因书予所得者于后,而归其人,使藏之。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①拘牵常算:思维受束缚,只会按常规来考虑问题。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屈懈            少:稍微B.不能公之事                    备:完备,详尽
C.以三日破敌     期:期望D.然非于为计者不能出奇   审:详细,周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梁之大臣老将谗不见信     愚黔首
B.颇多旧史                         不拘
C.史云召之                            顺风
D.御史弹而见废                      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
B.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
C.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
D.一枪之勇/同时岂无/而公独不朽者/岂其忠义之节/使然欤画已百馀年矣
4.下列六句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出作者推崇王彦章的一组是(     
①公在梁以智勇闻   ②公因用笏画山川,为御史弹而见废   ③盖其义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④又云公在滑,以谗自归于京师,而史云召之   ⑤然公之不泯者,不系乎画之存不存也   ⑥公尤善用枪,当时号王铁枪
A.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朝末年,小人当道,朝臣们多心怀怨恨且懈怠于国事,军中将领对时局也都抱观望态度,这与王彦章的坚毅、不退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欧阳修在滑州找到了王彦章的孙子王睿记录的《家传》,内容丰富,甚至记录了宰相敬翔因怒梁末帝不肯用王彦章而欲自杀一事。
C.欧阳修认为,出奇才能制胜,所以他坚持以出奇制胜来反制元昊,即使边防将领屡次失掉机会,他也始终不改自己的主张。
D.欧阳修在通常所说的铁枪寺找到了王彦章的画像。当时画像损毁严重,他赶紧安排工匠进行修复保全,因担心画像失真,而没有在上面增加内容。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不幸而出乎其时,能不污其身,得全其节者,鲜矣!
(2)公死已百年,至今俗犹以名其寺,童儿牧竖皆知王铁枪之为良将也。
7.请用两个词语概括王彦章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