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乡土中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他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撰写了______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2)下列对“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结构的格局决定了中国人有“私”的毛病。
B.中国人提倡的伦理就包含着差序格局的内涵。
C.孔子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这个中心。
D.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只会在公众利益中发生意义。
(3)贾府鼎盛时,大观园里住着姑表姨表等许多亲属,而被抄家后,宝玉宝钗身边只剩下麝月一个奴婢。这表明了差序格局的什么特点?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列传》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编年体通史
B.《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       北宋       欧阳修       二十四史之一
C.《复活》       米考伯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批判现实主义
D.《五石之瓠》       《庄子》       道家       战国       致知在格物
2023-03-05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20-10-15更新 | 595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于4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     )的历史风貌建筑中,(     )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     )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曹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     )的起士林餐厅,品尝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播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D.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D.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3.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C.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等,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D.“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语出《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2023-09-19更新 | 2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

材料二: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其言辞物采之眇陋之,吾不谓然也。

(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注】①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②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其志之尚未   笃:坚定B.亦有于孝友之道   薄:轻视
C.诸生不至于此   殆:大概D.素无师友之讲习规   饬:谨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立志   皭然泥不滓者也
B.凡学不勤   夫子谓也
C.而习类尚其故   蒙故业,遗策
D.世徒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足音辨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B.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C.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D.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同的观点的一组是(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②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③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④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   ⑤自当从事于学   ⑥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⑤⑥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一段王阳明谈立志,主要谈到了三个内容:立志的重要性、立志的方法、不立志的危害。
B.王阳明谈勤学,更看重学生们的勤奋真诚谦逊退让;谈改过,他教育学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反躬自问,有错必改。
C.材料二中作者命名“何陋轩”的原因和孔子有关,他以亲身经历赞扬少数民族质直纯朴的品格,批驳了人们称之为“陋”的说法。
D.材料二中王阳明认为龙场有着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2)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7.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2023-02-23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6 . 判断题
(1)贾雨村考中进士,升为知府,来找甄士隐。甄士隐却早已不知去向。不久,贾雨村因恃才侮上,被参劾革职。他游览天下胜迹,后到林如海家给他女儿林黛玉当老师。这层关系成为贾雨村日后进身的门路,得到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后得任金陵应天府一职。(      )
(2)贾府姐妹中,迎春的父亲是贾政,探春的父亲是贾赦,惜春的父亲是贾敬。(       )
(3)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谈及宝玉时说他将来必是色鬼无疑。对此,贾雨村也深表赞同。(      )
2023-09-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层面,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和工具。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选择、运用和创造,表明了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仅就其指向性的特点来讨论一下。

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因此,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文学从本来的意义上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叙述,它是作家创作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这种创造物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上看,完全是一种幻觉。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就像历史性小说或是描写某一地区风貌的小说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一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却是一种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的自由创造物。”(苏珊·朗格《艺术问题》)这样,普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是不同的。艺术世界尽管最终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又完全不同于客观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种幻象,它的逻辑另是一样。在艺术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反之,在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艺术世界未必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两个世界的叉道上,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也就分道扬镳了。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普通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譬如,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见面时问你:“你现在住哪?”你必须回答说:“我住在北京西长安街甲40号”之类,你不能回答说:“我住在天堂”或“我住在地狱”。文学语言则是具有“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只须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和鸟,不是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鸟,自然界中的花不会“溅泪”,鸟也不会“惊心”,这里的花和鸟属于杜甫的诗的世界,它在这诗的世界中合乎情感逻辑就可以了,不必经过动物学家去检验。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为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因此在诗的世界里它不但说得通,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思念故乡的真实感情。

概而言之,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自主符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是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的真实表现。
B.文学作品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来看,那完全是一种幻觉。
C.文学作品创造的幻象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又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有的还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
D.自然的真实在文学的真实里不合乎逻辑。
2.下列对“外指性”“内指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外指性”语言必须遵守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B.“外指性”语言强调语言的单纯媒介和工具作用,因为艺术世界来源于客观世界。
C.“内指性”的文学语言只表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不表现客观世界。
D.“内指性”的文学语言,无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它在艺术世界里未必合乎逻辑。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家住天堂”或“家住地狱”的表述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是诗人的自我代入,“花”和“鸟”把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相衔接了。
C.“月是故乡明”表述的是诗人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它不是指向实际的外部世界的。
D.文学语言是“自主符号”,作家运用它时,只要能符合文学作品自身的情感逻辑即可。
8 . 下列对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古代干支纪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两两相配,也可用于纪年纪月。
B.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此外,“解佩”“解绶”“解褐”都有辞去官职的意思。
C.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也代指太子。
D.,中国古代称皇帝或皇太后的死亡。《礼记·曲礼》中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2023-02-10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文本一

孟子称“人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文本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文本三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指牵引                                 目:眼睛
B.吠者犬耳                                 顾:不过
C.疑质理                                 援:提出
D.吾南矣                                 道:学说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人患在好为人师                    师道不传也久矣
B.又挈挈                                 吾尝终日思矣
C.以是人多书假余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则又请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下列选项中行为全体现好学、上进的一项是(     
①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②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③余因得遍观群书 ④未尝稍降辞色 ⑤稍长,潜心经史 ⑥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B.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C.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D.数州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不畏时俗,敢为人师。他顶着世俗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宣扬从师之道。
B.柳宗元痛恨流俗,心存顾虑。他对为人师者遭受谩骂而深感不满,又担心自己和韦中立被人诟骂而生病。
C.宋濂现身说法,勉励后学,他在给马生的文章中,用自己早年勤苦学习和虚心求教的经历勉励他潜心向学。
D.杨时求学心诚,尊师重道。他曾特意到颍昌向程颢学习,一天拜见程颐时,久立雪中,以免打扰他休息。
6.把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7.“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两个成语出自文本一,柳宗元讲述这两个故事有何用意?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北塘避暑【注】

[宋]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扣题,交代避暑的时间、地点,次句表现诗人在幽静环境中的飘逸超尘之感。
B.颔联写诗人并不借助管弦消遣,而沐浴清风,悠然自得,摆脱了尘寰的炎热和烦恼。
C.颈联借“水鸟得鱼”“岭云含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一近一远,情理兼备。
D.尾联诗人因酒已喝尽,酣然入梦;梦中醒来,感时伤怀,眼前无限江山,徒惹伤感。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是(       
A.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
B.诗人以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
C.诗人借酒消愁,抒怀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家国的强烈责任感。
D.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