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悒郁

汪曾祺

秋天生长在淡淡的稻花香里,成熟于戟指的稻芒上。秋天总不免有些悒郁,成熟的稻穗也低垂了头!

时近黄昏,夕阳在西天烧起篝火,地面上的一切都镀了一层薄薄的金。卷发似的常青树树梢上升起一道金边,蓬松松的,静静的。

银子像是刚醒来,醒在重露的四更的枕上,飘飘的有点异样的安适,然而又似有点失悔,失悔蓦然丢舍了那些未圆的梦;甚么梦?没有的,只不过是些不可捕捉的迷离的幻想影子罢了。

青青的远树后冉冉的暮霭。

银子漫不经心地走着,沿着恬静的溪流,轻轻地叫唤着自己名字:银子,银子……痴丫头!要真是宝贝,为甚么你娘不叫你做金子?她心里藏着一点秘密的喜悦,不愿意给人知道,并且像连自己都不给知道似的。一涡浅笑镶上她的脸。

她走着,眼睛跟着自己的脚尖。这脚尖,小小的,可以把她带得多远!究竟能走多远?她想问问自己,但是她不愿意自己回答,默默地,她又笑了。说了她怕人知道,也怕自己知道。还不是走到——那个坪里!

脚下是带绿的浅草,这些浅草有的也已经红了心,茸茸的,被西风剪得很平齐,被朝露洗得很干净。

她很耐心地寻找,看看有没有马齿咬过的印子。她仿佛觉得有一匹浑身柔润如天鹅绒的长脚俊物,嚼着草,踢着前蹄,悠然拂着修齐的尾巴。马在哪儿呢?她乐意有那么一匹马。

陌头躺着一头倦刍的牛,她心里想:笨东西,我不欢喜看见你哕,你太笨,太懒,太……让你早上自己走出来,晚上再自己走进栏里去。她甚至还想拾一块青鹅卵石扎它一下,因为牛角上正栖了两只八哥儿,它那么从容自在,那么得意,竟想甜甜地做一个梦,但是她没有这么做。这草里一片坦平,一般不会有石卵儿。也许有吧,可是她不想找,多费事。

草坪四近都没有人影,洗净了泥腿的人早给高挑的酒旗儿招去了。咦,连马号的声音都听不见了。世界这样清静,究竟是甚么意思?

这已经出了庄了,银子左手在前,勒住缰辔,右手在后,抓住鞭儿,嘴里一声哈——嘟马来了,嘚嘚嘚……一口气跑了不知多远。她停住了。唉,不像!怎么两脚总不腾空?

马累了后得歇歇,饮点儿水,于是她大步走下土坡,坐到最下面。今儿这坡忽然像是嫌宽了些,比往常宽,也比往常静。

河水清极。水里一处有两只黑晶晶的大眼睛,怔怔地对着她。

嗨,这心脏为甚么跳得这么剧烈?跳甚么?春天的花过去了,夏天的云过去了,秋天的一把白了头的狗尾草在风中摇。谁家的葡萄园不采摘葡萄酿酒?无意又似有意的,她的手触到自己的胸前,忽然无端地红起脸来。心一下子飞到甚么天上去?人都说有三十三重天!飞去了怎么回来,多远的路!

嗯,银子很害羞地往坡上的草里一伏。

嚇,嚇,一只青桩鸟儿飞过去了,它笑银子。有甚么可笑的?银子知道。

银子回去了,她听得妈妈叫银子,银子,——回——来——啵!的声音渐渐远去了。妈妈也晓得银子一定会听见的,她只是不答应罢了。其实银子心中正想到好笑的地方:一天到晚银子银子的叫,应当发一百万财!可是连仅有的一个金戒指还当掉了。

隔山有人吹着芦管,把声音拉长,把人的心也好像拉长了,她痴了一会儿,很想唱唱歌,就慢慢地唱起来了:

第一香櫞第二莲,

第三槟榔个个圆,

第四芙蓉五桂子,

送郎都要得郎怜。

门外场上被风儿扫得平平的,除了一两片落叶掠过留下的线条外,只有几个脚印,那是妈妈的。银子将撷来的一把狗尾草,不高兴似的恨恨地一撒。她高兴?她怎么不高兴?快吃饭了。

饭已经摆到矮桌上,爸爸喝着一小杯酒,银子坐在矮桌边,呆呆地注视着爸爸喝一口酒,吮一吮胡子。

银子成人了。爸爸妈妈看看银子,默默地笑笑,妈妈还微微地攒一攒眉。若在往常,银子非得往爸爸怀里一扑,问他笑些甚么不可,但是今天她不想问。她心里想:你们笑我,我不回来了,明儿,我会跑,跑到远远的天边,看妈妈会不会再叫‘银子——回——来——啵!’银子一走,你们找金子去。

突然,银子把筷子往下一放,飞奔地跑出门外去了。外面的天宽宽的,罩着大地,地面上的一切都在成熟。

嘚嘚嘚……明明听见的呣?

银子向林子里跑去,今天好像甚么都欺负她。她要去林子里哭一会儿。她要看看那匹马。

19411121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悒郁”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幸福的心理,是银子对异性的好奇,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文中写银子嫌弃牛太笨太懒,甚至想拾起鹅卵石扎它,是为了表现银子不喜欢牛,及其任性的性格。
C.银子和《边城》中的翠翠一样,都是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翠翠是外向灵动的,而银子则是内向文静的。
D.“银子一走,你们找金子去”,表现银子因父母嘲笑她并对她产生不满,而产生离家出走的奇怪想法。
2.文中银子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具有散文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9-3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瓜步:即瓜步山。与建康隔长江相对。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由回忆引出,写了自己外放四川、陕南,备尝艰辛,度过了不平常的岁月,以及奉召东行见孝宗,为自己将有再进忠言的机会而喜。
B.颔联中的一个“稳”,一个“醉”,呈现出诗人经险如夷、平安归来的心境。诗人因安然乘舟渡过黄牛峡,而深感幸运,故饮至半醉半醒。
C.颈联写诗人眼前所见为一派肃杀凄凉的秋景,面对的又是“瓜步”和“石城”这两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景此地,使诗人忧从中来。
D.本诗前四句由“兴”字点出,后四句为“忧”字包孕。“兴”为诗人赴阙召对,或宿愿得偿;“忧”则是诗人面对现实,希望渺茫的表现。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皆写了“涕流”的情状。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不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月

晏 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偶。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诗和苏诗都写出了月亮清寒的特点,以月夜清辉之景衬托出诗人的形象。
B.晏诗和苏轼都以“转”字赋予了景物动态感,以动衬静,增添了诗歌意趣。
C.晏诗由月亮联想到“素娥”有“玉蟾”“桂花”的陪伴,来反衬诗人的孤独。
D.苏诗把月比作“玉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中秋时节圆月冰清玉洁的美感。
2.这两首诗中,诗人借“月”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昔日仰慕洞庭名胜,暮年终于登上岳阳楼,实现了目睹名湖的愿望。“昔闻”“今上”表达了登楼的感慨。
B.颔联实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壮阔之景,体现出了洞庭湖广袤无边、气势磅礴的特点。
C.颈联诗人由登楼观景转写个人处境,意境由开阔变为压抑,在个人沧桑中蕴含着无限感慨。
D.全诗从大处着笔,将复杂的情感与洞庭水势融合,将江山的壮阔与个人胸襟的博大相映衬,吐纳天地,悲怆苍凉,催人泪下。
2.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同为洞庭湖观景抒怀之作,但所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节选)

王维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海鸥咏

顾况

万里飞来为客鸟,曾蒙丹凤借枝柯。

一朝凤去梧桐死,满目鸱鸢奈尔何。


【注】①露葵:一种水生蔬菜。②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舍客人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③顾况:唐代诗人,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被贬。④鸱鸢:鸱鸟、鹞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前两句写诗人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坐在松下吃着蔬食素菜。
B.王诗后两句意为诗人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海鸥却不知为何对此事表示猜疑。
C.顾诗中的“客鸟”即题中之“海鸥”,失去依托后只能战战兢兢地面对身边的奸人。
D.王诗中的“槿”“松”与顾诗中的“梧桐”都是特定意象,但其文化意蕴并不相同。
2.这两首诗中,海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3-03-17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6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杂兴

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注】①此诗的写作年代大致为元朝至正二十年(1360)左右。当时,刘基对元朝的腐败昏庸感到不满,辞官归乡隐居。②语出屈原《九章·悲回风》:“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③铩羽,翅膀伤残,不能高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出句写夏至以后,景色由明转暗,树木高耸,绿树成荫,犹如被催着变换。
B.颔联化用楚辞典故,是为了表现燕雀这类普通鸟雀对飞龙和鸿鹄的不能理解。
C.颈联观察细腻,描写细微精致,“粘”“出”二字把夏至景色刻画得生动传神。
D.整首诗表面描写“夏日景色”,其实落脚于“杂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保卫延安(节选)

杜鹏程

四月的后十天,白天黑夜都下着雨。山野间,雾气腾腾的。天,越来越低,快压到人头上了。

这一天,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将军,冒雨在蟠龙镇周围的山头上观察了敌人的主要阵地以后,回到野战军司令部——彭总住在一家老乡的窑洞里。窑洞的门窗都让敌人烧掉了。进了窑洞,右首有一片门板支起的一张床。床上放着很简单的铺盖。窑后头的墙上挂满作战地图。

野战军司令部通知:下午召开旅以上的干部会议。可是旅长陈兴允奉彭总指示,上午十点钟就赶来了。因为陈兴允的那个旅,是担任主攻蟠龙镇制高点——积玉峁这个重要任务的。

陈兴允走到彭总住的窑洞门口,把帽子上的水拧了拧又戴上,喊了声:“报告!”窑里没有回答声。陈兴允伸头往窑里看,原来彭总正在那里凝神专注地思考什么。

彭总坐在火堆旁边的一块石头上。他的衣服透湿,身边的柴火堆上放一顶军帽,帽檐上流下点点的水滴。他仰起头,微闭着眼,两手抱住膝盖,肩膀左右微微摇动。

“报告!”陈兴允轻轻地走进窑洞,低声喊。

“哦,你来咯!把湿衣服脱掉。”彭总走到床边,提起一件破旧的棉衣,说:“披上。”彭总,中等以上的身材,普通工人的脸相,两道又粗又黑的浓眉下一对不大的眼睛闪着严肃刚毅的光芒。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他和陈兴允谈了几句话以后,又注视着作战地图,扳住手指头在计算什么。有时,他来回轻轻地踱着步子。看来,他总是把全副精力都贯注在某一点上,冷静地深思着。

我们部队接连打了几次胜仗,把敌人进攻延安时的那股凶劲挫下去了。现在又把敌人主力部队指挥着向绥德地区爬去了拿下蟠龙镇这个孤立据点,他一定也心里有数。可是陈兴允明显地感觉到彭总不但没有兴奋情绪,反而更谨慎,更沉入深思。

彭总让陈旅长走到地图边,要他看其他战场敌我态势以及敌人在陕北的分布情况和动向。有时候,他回头看陈兴允的眼睛。陈兴允觉得彭总那严肃深沉的眼光,直射到人心里。在这样的眼光下,软弱、犹豫、自私都无法隐藏,正像眼睛里不能有针尖大的灰尘一样。

彭总沉静地站在地图面前,使人感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并不使你感到冷淡,相反的,这是耐心的启发、等待和父兄般的关怀。

陈兴允正寻思,只见三个小娃娃,连跳带蹦地闯到彭总住的窑洞中去了。彭总弯下腰,轻轻摩着娃娃们的头,问:“噢,你们有什么军国大事要来讨论?”娃娃们傻呵呵地互相瞧瞧,一对对的黑眼珠,像那荷花叶上的水珠一样滚转。他们憨溜溜地笑了。接着,他们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一起拥上去抱住彭总的腿,有的向彭总要子弹壳,有的向彭总要一支很小很小的手枪。

彭总给一个小娃绑好鞋带,给另外一个小娃擦了擦鼻涕,然后又跟他们有趣地谈了一阵,最后说:“这里不需要你们发言!”娃娃们跳着往外走,彭总用手照护着他们,一面走,一面说:“好,到外面去玩。小心,不要跌跤!”走远了的娃娃们,故意踏着泥水,倒退着、跳着向他招小手。

彭总笑着转过身,向陈兴允问了战士们对最近战局的看法和议论以后,又非常简明地把全国战争情况讲了一番。然后,背着手,站在窑洞门口,眯着眼睛望向远处雾沉沉的高山头。望了一阵,他转身问:“拿下蟠龙镇,你有没有信心。”陈兴允说:“我还需要充分地了解情况。”

彭总指着地图,扳住手指头冷静地讲着,计算着。敌人在蟠龙镇周围几十里的山头上,除了强大的野战工事以外,还有三十多个重要碉堡。拿下这些重要阵地,需要多少时间。并讲到敌人的兵力、火器、士气、战斗力,敌人的优点和弱点;我们的兵力、火器、士气、战斗力、我们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末了,彭总说:“这样看来,最少,最少我们有四天的攻击时间。”

陈兴允觉得脑子里千头万绪的想法,现在非常明确了;对这次攻坚战,他分外乐观,分外有把握了。

彭总讲完,背着手慈祥地看着陈兴允,又问“你觉得怎么样?”

陈兴允说:“原来我担心的是时间。照彭总的计算,我们除了战斗准备需要的时间,还有四天的攻击时间。”

彭总问:“有把握吗?你用什么战术手段,拿下积玉昴这个决定全局的重要阵地?”陈兴允看着挂满地图的墙壁,回想着这几天侦察、研究的印象,边回想边盘算。彭总仿佛怕打扰陈兴允的思索,轻轻地踱着步子。

陈兴允说:“我们火器很少,炮弹有限。因此,土工作业和爆破在这次攻坚战中有决定作用……”

彭总向前微微地移动了一下脚步,他全副精力又集中到某一点上思索了。他说:“你说得对。土工作业与爆破,在这次攻坚战中是会起重大作用的。”

彭总又仔细地讲了关于侦察地形、火力和突击队的组织……还语重心长地叮咛:“你攻击这一点,你就必须打上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你也必须拿下它。这就要求指挥员有最大的决心和毅力,有坚定顽强的战斗意志。”

回来的路上,陈兴允再三地思量彭总说的每一句话,这些话好像在什么地方听过很多遍,但是这次听了又觉得格外新鲜和思想丰富。

(有删改)

文本二

西行漫记(节选)   

【美】埃德加·斯诺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

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得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彭德怀迟睡早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但是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吴景崧等译,有删改)


【注】①埃德加·斯诺:曾深入陕甘宁边区近四个月,是首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②政府军:指国民党军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写到“白天黑夜都下着雨”“雾气腾腾的”“天,越来越低”,既交代了环境,渲染了气氛,也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B.文本一采用全知视角叙述了陈旅长到野战军司令部的见闻、感想,全文通过他的观察完成了对彭德怀将军形象的塑造。
C.文本二中说彭德怀“像兔子一般蹿了出去”,生动地表现了彭德怀活泼敏捷和精力过人的特点,给斯诺留下深刻印象。
D.两个文本都通过对战争年代彭德怀的描写,表现了革命先辈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崇高精神。
2.彭德怀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3.文本二是如何通过“我”来写彭德怀以体现纪实文学真实性的?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小二)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什么。”老婆道:“你去营中寻林教头来,认他一认。”李小二道:“你不省得。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做出事来,须连累了我和你。你只去听一听,再理会。”老婆道:“说的是。”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转背没多时,只见林冲走将入店里来,说道:“小二哥!连日好买卖。”李小二慌忙道:“恩人请坐,小人却待正要寻恩人,有些要紧说话。”林冲问道:“甚么要紧的事?”李小二请林冲到里面坐下,说道:“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在我这里请管营、差拨吃了半日酒。差拨口里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来,小二心下疑惑,又着浑家听了一个时辰,他却交头接耳,说话都不听得。临了,只见差拨口里应道:‘都在我两个身上,好歹要结果了他。’那两个把一包金银递与管营、差拨。又吃一回酒,各自散了。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疑,只怕在恩人身上有些妨碍。”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面皮。”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教他骨肉为泥!”……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当晚无事。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林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到第六日,只见管营叫唤林冲到点视厅上,说道:“你来这里许多时,柴大官人面皮,不曾拾举得你。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原是一个老军看管,如今我抬举你,去替那老军来守天王堂,你在那里几贯盘缠。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林冲应道:“小人便去。”……

只说林冲来到草料场,就草屋床上放了包裹被卧,与老军交割后,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推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

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林冲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旦去!”三个人都惊得呆了,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林冲将三个人的头割下来,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李小二透露陆虞侯等人的行迹后,林冲内心萌生了反抗的意识,但因性格等因素,他当时并没有敢真正行动。
B.“酒壮英雄胆”,林冲在酒力的驱动下,冲破束缚,决然反抗,“酒”在他走向反抗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生火御寒,夜宿古庙,是林冲在恶劣环境下为生存做出的选择。因火盆里的火种没有完全浸灭,导致草料场火起。
D.林冲发现自己一再的忍辱负重、逆来顺受并没能改变“对手”蓄谋已久的加害阴谋,因此愤慨之至,手刃仇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虞侯明明是来杀害林冲的,在天王堂不杀,在沧州城不杀,直到把林冲拨往草料场才下手,这样的故事编排,使情节起伏跌宕,吊足读者胃口。
B.小说用李小二的视角写陆虞侯等人来店里密谋的情况,这样安排的用意是利用有限视角的限制性,制造出悬念,增强小说阅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C.林冲被派去看守草料场,与老军交割,沽酒路上遇到古庙,对未来充满幻想,这些内容的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气氛,使小说情节有张有弛。
D.小说叙事明、暗线交织。明线是林冲沧州遇故旧,带刀寻仇,赴草料场:暗线是陆虞侯到沧州,贿赂管营、差拨,设计火烧草料场,加害林冲。
3.金圣叹评点道:“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请结合文本,简析设计两次偷听的妙处。
4.朔风吹撼,大雪漫卷,撼动草厅,十分寒冷,风雪好像故意与林冲过不去,让他备受煎熬,似乎是林冲的对头。可有人说,风雪恰恰是林冲的守护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芜湖县

林逋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著芜湖是胜游。

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

风捎樯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

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②杜池州,即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曾任池州刺史。池州在芜湖上游,只有半日水路,杜牧写有吟咏池州、芜湖一带山水风物的诗篇。③松衣,松树上的苔。石发,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追忆唐代诗人杜牧及其吟咏芜湖的诗篇,引出所歌咏的对象。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芜湖地形的大概轮廓。
C.尾联融情于景,与第二句的“胜游”遥相呼应,意境清雅,颇有余味。
D.这首七律语言不假雕琢,平易而流畅,写景明净如画,风味恬淡自然。
2.这首诗描绘了芜湖县城怎样的“胜游”景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法替母亲老去

陈奉生

2019年第一场雪后,93岁的母亲,因心衰住进了区医院的内科病房。躺在心电图床上的母亲,干瘪的乳房,像两只空而皱的布袋,袒露的胸脯,瘦骨嶙峋,她那衰老的样子让我揪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每年冬天一到,我们都要把母亲接进城里过冬。每次从老家走,母亲都要在院子里这里瞧瞧,那里转转,眼里满含不舍。母亲托付给老婶家的小狗“途途”,知道母亲要走了,用舌头舔母亲的手,用嘴咬咬母亲的裤脚。汽车开动了,“途途”跟着汽车跑出好远,我从后视镜里,看到母亲一边回头,一边抹眼泪。

母亲每天都坚持到我家楼下的街心公园里,散散步,聊聊天。有时蹒跚着一双小脚,跟在跳广场舞的队伍后面,认真地学着,笨拙的动作,逗得周围的老人们笑声不止。母亲常把从小区里捡来的度报纸、旧纸箱,连同我写完字的毛边纸,一起叠得整整齐齐,码放在楼下的车库旁。我劝母亲多次,不要捡了,车多,危险,她却依然如故。攒够一摞,她把小区里的一个五十多岁聋哑女人领来,一分钱不要地给了她,聋哑女人跟母亲比划着。过些时日,聋哑女人给母亲做了一块坐垫,俩人又是好一阵比划。她们在那个无声的世界里给彼此添一丝温暖。

为了给母亲排遣孤独和寂寞,我把车库装修成一个小工作室,托人找了一麻袋花生,在我看书、写字时,让母亲剥花生消磨时光。仅仅十几天的光景,一袋花生就被母亲剥完了。有一天,我对母亲说,妈,我教你写字吧。母亲稍微迟疑了一下,继而,眼里闪现出一种兴奋和惊喜的光光,说,写字?好啊,就怕学不会。我说,学得会,您聪明着呢。我让地握好毛笔,颤巍巍地蘸上墨水,先教母亲写阿拉伯数字。我用儿歌形式,边写边念叨着,1像铅笔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一个星期之后,开始教她写横竖撇捺,然后过渡到写简单汉字,比如上、下、日、月等字。母亲看着自己写的字,虽七扭八歪的,但很得意,很开心。

母亲名叫郭明兰,这三个字跟随了母亲一生,是与母亲血肉相连的汉字。母亲辛苦一辈子,心里装着父亲和我们六个儿女,惟独没有她自己。我专门用半天的时间,教她写自己的名字,我想让她能认得自己的名字,写好自己的名字,让母亲在她生命的黄昏,真正地认识和关注自己一回。有一天,我下班回家,轻轻地推开工作室的门,母亲坐在桌前,夕阳晚照,落日余晖洒在写满字的纸上,那歪歪斜斜的“上、中、下”等字中间,竟然写着“郭明兰”三个字,那时,那刻,我心头一热,鼻子酸酸的……

2016年深秋的傍晚,我回到工作室,母亲不在。我到小公园里找她,没有找到。公园里的梧桐树叶已经泛黄,树杈间垂满了带刺的小铃铛。就要飘零的落叶,仿佛禁不住西坠的落日,瞬间滑落下去。天边也收起最后一束阳光,天慢慢地黑了,窗口里的灯一个接一个的地亮了。母亲去哪了?我焦急万分。爱人回来了,大姐也来了,我们找遍了小区的犄角旮旯,也没找到。那天是阴历9月14日,一轮满月从楼群中爬上半空,50多年前母亲就是在这轮满月的银辉里生下了我,可在我生日的那天,我却把母亲给丢了。焦急之中,手机突然响了。电话是学校门卫打来的,他告诉我你的老母亲在门卫室呢。我和爱人驱车来到校门卫。我走到母亲身边,一把抱住她,母亲像犯了错的孩子,把头埋在我的胸前。母亲说,今天是你生日,想去找你,结果迷路了,真是老糊涂了,连家都找不到了。我和爱人带着大姐和母亲,来到小区旁的小面馆,要了几碗面和三个小菜。我瞧着低头吃面的母亲,苍老消瘦,卑微如小草,心底不禁涌动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愫:“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周极!”

现在,母亲就躺在病床上,她跟我说,想回老家去。我说,您安心治病,病好了,天暖了,我们就回去。老家的小院里有两棵父亲去世时裁下的银杏树,一棵在几年前生虫害死了,另外一棵已高过屋檐,亭亭如盖。银杏树叶,从淡绿变成碧绿、从浅黄变成金黄,那都是她想念儿女的颜色。

从医院开车回家,收音机里正在播放黄绮珊的《灯塔》:“海浪不停整夜吟唱/孤独陪着我守望/忐忑徘徊执着等待/我要穿越过这海/灯塔的光就在彼岸/那屹立不变的爱。”

一轮圆月升到半空,我知道我正踏着母亲的衰老而衰老,岁月无法替我拾起满地的月光,就像我无法替母亲老去。城后冶山上的佛塔仙灯慈悲地亮着,我双手合十,泪,早已潸然。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叙写了母亲生病住院前在我家的一些生活片段,表现了我对母亲衰老的心疼和无奈之情。
B.文章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如母亲躺在病床上的情况和母亲在公园散步等是略写,教母亲写名字和寻找母亲是详写。
C.文章引用古诗句和《灯塔》里的歌词,既表现了我对母亲抚养我长大成人的感激和母亲衰老了而自己无法尽孝的痛苦。
D.文章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落日余晖”“飘零的落叶”“满月的银辉”等多处景物描写使文章富有诗意美。
2.文章是如何塑造母亲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无法替母亲老去”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