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50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①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②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

我就这样从早晨里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现在我真想搭车,因为黄昏就要来了,可旅店还不知道在哪。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尽管这样我还是一次一次地往高处奔,次次都是没命地奔。

眼下我又往高处奔去。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是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方向停着的,停在公路的低处。我看到那个司机高高翘起的屁股,屁股上有晚霞。司机的脑袋我看不见,他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

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

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弄着什么。

老乡,抽烟。

这时他才使了使劲,将头从里面拔出来,并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我就绕着汽车转悠起来,转悠是为了侦察箩筐的内容。可是我看不清,便去使用鼻子闻,闻到了苹果味。

不一会他修好了车,就盖上车盖跳了下来。我赶紧走上去说:老乡,我想搭车。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气得无话可说,他却慢慢悠悠打开车门钻进了车子。我知道要是错过这次机会,将不再有机会。我知道现在应该豁出去了。

于是我跑到另一侧,也拉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准备与他在驾驶室里大打一场。我进去时首先是冲着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

然而他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

我说:随便上哪。

他又亲切地问:想吃苹果吗?

那还用问。

到后面去拿吧。

汽车朝我来时的方向驰着,我舒服地坐在座椅上,看着窗外,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

可是这汽车抛锚了。汽车是在上坡时抛锚的,像死猪那样突然就不动了。于是他爬到车头上去了,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来,脑袋又塞了进去。

修好了?我问。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

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我仍在汽车里坐着,不知该怎么办。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

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他从第一节做到最后一节,做得很认真。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司机也许是在驾驶室里呆得太久,现在他需要锻炼身体了。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人骑着自行车下来,他们停在汽车旁,有两个人爬到了汽车上,接着就翻下来十筐苹果,下面三个人把筐盖掀开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情景让我目瞪口呆。我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谁也没理睬我,继续倒苹果,我上去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

司机此刻正在慢慢地散步,我朝他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可他根本没注意我在喊什么,仍在慢慢地散步。

这时又有几辆手扶拖拉机从坡上隆隆而下,跳下一帮大汉开始往拖拉机上装苹果,那些空了的箩筐一只一只被扔了出去,③所有人都像蛤蟆似地蹲着捡苹果

我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那司机此刻正站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

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这时我看到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了,他在车斗里坐下来后还在朝我哈哈大笑。我看到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我看着拖拉机爬上了坡,然后就消失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④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座椅没被他们撬去,这让我心里稍稍有了安慰。我就在驾驶室里躺了下来。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我记得自己在外面高高兴兴地玩了半天,然后我回家了,在窗外看到父亲正在屋内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扑在窗口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后来我就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1986.10.11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我”在十八岁时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离奇遭遇,深刻地写出了成长的烦恼与痛苦,人生的无奈与残酷。
B.小说情节十分荒诞,如“司机”对“我”乘车态度的转变、在汽车抛锚后的举动、加入抢劫者的队伍等,呈现了一个看似荒谬的成人世界。
C.小说中的“旅店”具有象征意味,既象征着人们在追求理想途中渴求的安全港湾和温馨归宿,也象征着“我”心底的希望和力量。
D.小说中的“父亲”用心良苦,知道“我”缺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所以毫无准备地将我推入成人世界,让我自己去体验感悟。
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把“走路”比作“航海”,表现了即将出行的少年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也暗示着此次远行会一帆风顺。
B.句子②中胡须是逐渐长大、成熟的一种生理标志,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表明“我”正在为自己的长大成熟而骄傲。
C.句子③把抢夺苹果的山民比喻成“蛤蟆”,对一群人蹲在地上抢苹果的场面进行了讽刺,显现了“我”对抢夺者的厌恶。
D.句子④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我”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悲伤和无奈。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特点。
4.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呀鹘行

杜甫

病鹘孤飞俗眼丑,每夜江边宿衰柳。

清秋落日已侧身,过雁归鸦错回首。

紧脑雄姿迷所向,疏翮稀毛不可状。

强神迷复皂雕前,俊才早在苍鹰上。

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

念尔此时有一掷,失声溅血非其心。

【注】①此诗是诗人于大历三年(768)在公安时所作。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鹘:鸷鸟名,即年。③熊罴:熊和罴,皆为猛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了本诗的主要描写对象,一只孤单的病鹘,它在世俗人们的眼中十分丑陋,每夜孤单地宿于江边的衰柳之上,隐隐包含悲凉之意。
B.日落时分,虽然病鹘歪斜着身子,但过往的大雁和归巢的乌鸦还是被病鹘吓得频频回首,侧面衬托出病鹘虽病在外形,但仍有力气抓捕猎物。
C.五至八句通过对比写出病鹘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雄姿,羽毛稀疏得不可名状,之前它的威猛在苍鹰之上,现在强打精神也无法飞到皂雕前面。
D.末尾四句描写此时风涛飒飒寒山阴沉,熊罴潜伏、龙蛇深藏,更衬托出病鹘垂垂病死之前的状态,想奋力拼搏,但失声溅血,已无力回天。
2.有人说杜甫此诗实为自况之作,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病鹘”与诗人的相似之处。
2024-04-0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语文调研联合测评(V)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品成

晚饭时分,各家早已上灯。松明火在狭小的屋子里灿灿地燃亮。田野里蛙噪虫鸣,热浪裹挟蚊群,在浓黑的夜幕里四处骚扰。

瘦小寻思要去祠堂里识字班听那穿长衫便服的红军官长讲学问道理,讲天地人口手……长衫先生的话讲得十分在理,他疤胖不就是仗着能识文断字,能玩几分花样,才越发明火执仗地欺压咱穷苦人吗?这样,识字就尤其重要了。识了字便能明白许多道理,再不是睁眼瞎糍粑团任人欺任人捏了。

瘦小一边想,一边就踏上那架子桥。

突然,瘦小听到前面什么地方喧响一片,扭头望去,晒坪方向通亮的一片火光。瘦小便疑惑了,他在桥帮上站住,为好奇心驱使,于是反转身,急切切朝晒坪走去。

第一眼看见的便是疤胖那张恶脸。

疤胖被人五花大绑地捆缚在那棵古樟树上,周边围了许多人,举着火把,吵嚷一片。隐约看见几个汉子朝疤胖喊叫,最响亮的是赤卫队队长老耿的大嗓门。

瘦小朝人群挤去,有人却扯住他。他回头看,认出是木崽。

瘦小说:这是做什么?

木崽说:做什么?开心的事情,轮到咱有事做了。瘦小,你要真是好汉,就用烂泥糊疤胖的脸!

瘦小说:到底是桩什么事?

木崽晃晃头,朝那边一指:你看!

瘦小望去,老耿正抡了那厚重巴掌,在疤胖脸上造出一声脆响。随之,声音严厉地说:好你个胆大劣绅,你竟敢破坏红军的标语!

疤胖可怜兮兮地嚅动嘴巴。

另一个汉子就吼道:什么?!还说没有!你看!汉子拿火把照照那标语,火光映着那粗笔大字。瘦小看见那土豪字周围一片泥糊,着实将那字完整封住。瘦小霎时明白了是桩什么事,可是那些泥巴不是白天自己胡乱扔上墙去的吗?

汉子嚷道:疤胖!你这黑心恶霸!你这不是成心戏弄红军赤卫队吗!打‘土豪’,咱要打的就是你!

响起一片嚷声,就有拳头雨点般朝疤胖身上擂去,又有痰涎飞泻到疤胖那丑陋的面孔上。那本来就哭丧走样的面孔就更不成人样了,瘦小心里那复仇欲望拱动了一下。

这时,一只手从黑暗中探过来捏住瘦小的小手。那是木崽,他另一只手捧了大团稀泥。

你瞄了他脸上那疤痕,试你眼力行不行。木崽说。瘦小接过那泥,在掌心不断抓捏着,念头上来时,却被另一种东西压下去,他弄不清那东西是什么……

瘦小惶然,但看到长衫的红军官长,他立刻镇定下来,手心一使劲,稀泥就全从指缝间挤出来。这情形让木崽发觉,不由得瞪大惊疑的眼睛。瘦小却不理会,他从人缝里往前挤,挤到那穿长衫的红军官长面前。

那边汉子们还在拷打疤胖:快说,是你不是?

突然,听到身后有个细小的嗓音回答:不是!

众人回头,愣住,惊疑的目光都烙在瘦小脸上,四周顿时静了下来,只听得竹篾火把燃烧时噼啪的轻微声响。穿长衫男人的眉毛紧拧在一起,突然又舒展开来,他和气地问瘦小:瘦小,你说不是这土豪所为,那是哪个?

旁边有个汉子紧接着喊:瘦小,你昏了脑壳吧?

瘦小对长衫男人说:是我!

众人又是一愣。木崽在人堆里喊:瘦小,你发癫啦?

瘦小不做理会,依然仰头望着高个长衫红军官长的那张脸,是我!真的是我!瘦小说,晒谷时我觉得烦腻无聊,就抠了田泥打那树疤。他指了指疤胖身后,有些就打歪了,不小心弄坏了标语。

那边壮汉猛地顿了一下脚,嘿!他怨怨地朝瘦小喝了一声。

长衫男人俯下身,在瘦小耳边轻声笑了两声,说:我答应过给你安个名的,我会给你个好名字!

瘦小弄不懂这笑里话里的意味,他低着头,呆呆地看一块火光照亮的滚圆卵石,他听到长衫朝人喊:把人放了……大家去祠堂上课……随之响起四散的脚步声。

众多的脚杆在瘦小眼前晃动,步子懒软,显出失望和扫兴。

木崽爷才要返身,却冷不丁听到崖边树林里蹦蹿出说话声。听听,听出是木崽和瘦小。木崽说:你哑啦?你哑了!你说话呀,你怎么做出那事?你不是在帮疤胖忙吗?瘦小说:我做错什么啦?我……

木崽说:你忘了是疤胖害死了你爹你娘还有你叔?……瘦小说:他该千刀万剐,可标语不是他涂的,不能无中生有冤枉人……木崽说:疤胖不是常冤枉好人?那回他家少了只鸡,不是栽赃到你头上,把你一顿死打?瘦小说:所以疤胖是坏人恶人……木崽说:反正你今晚不该吭声,让疤胖吃点苦头……瘦小说:木崽,你让我也做疤胖那种坏人?

木崽声音小下去:你……你不恨疤胖……

瘦小立即答道:恨!恨得能吃他一钵肉……可……可我不想做他那样的坏人!

声音哑下去,四周又归于平静。

到半夜暑气还未消散,星星却缀满了天空。

补记

两年后,红军撤离江西苏区开始长征。瘦小参加了少共国际师随队伍远征。过雪山草地,枪林弹雨,经历无数战斗。一九四一年九月,在著名的百团大战中,瘦小消灭了三个鬼子,肉搏中被日本兵刺穿胸脯而牺牲。烈士簿上,记下他的名字,这名字叫董真,这个字,是那长衫红军官长为瘦小取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瘦小接过木崽递给的大团稀泥,在掌心不断抓捏着。“抓捏”这个细微的动作真实地刻画了他此时犹豫、顾虑、矛盾的心理。
B.村人们因为不能再对疤胖进行审判而显出失望和扫兴,内心也怀有对瘦小承认弄坏标语的事是自己所为的疑惑和抱怨。
C.小说中的“长衫红军官长”有文化,有信仰;为人襟怀坦荡,做事实事求是;有勇有谋,履职尽责,是我党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D.本文属于革命题材的小说,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叙述,展现了血与火的年代里人性的挣扎与闪光,构思巧妙,意旨深远。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小题材写大时代,以小故事写大内涵,精选典型材料反映中国人民的情感与理性,这与《大战中的插曲》中的艺术追求是一致的。
B.小说多处使用对比,如瘦小的诚实善良与疤胖的作恶多端,瘦小的清醒理智与木崽的意气用事;善与恶、成熟与幼稚,映照之间突出了人物特征。
C.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句子简短而意味深长,“星星缀满了天空”一句,赞美了瘦小身上体现的美好人性给世间带来的希望和光明。
D.小说中“红军”“土豪”“百团大战”等词语,都展现了战争时期复杂严峻的形势,富有时代气息,以此作为背景叙事,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小说中有关审判疤胖的文字写出了瘦小的多重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
4.本文选自张品成小说集《赤色小子》,书中的每篇小说后均附有“补记”,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本文“补记”的作用。
2024-04-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大数据语文调研联合测评(V)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梁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①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诗人当时在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感受到卷地的西风。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
B.颔联诗人登楼远望,从散关传来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深秋来临,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
C.尾联既承前意,又总结全诗。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魂绕梦萦,仍未去怀。“梦魂犹绕古梁州”道出了诗人的心声。
D.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感情激愤,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全诗以“愁”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孩子与老人

参卡尔

孩子们有个习惯,喜欢在睡觉前聊一会儿天。他们坐在宽阔的炉顶上,彼此谈着心里想到的一切。暮色从污黑的窗口往里窥视,眼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梦;沉默的暗影从各个角落里袅袅上升,随身带着奇怪的童话。

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可是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些美丽的故事,故事里不是谈太阳和它的温暖,就是讲爱情和梦想交织成的希望。他们的将来仅仅是个又长又愉快的假日;在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之间,是没有灰色星期三的。在华丽的幕帘后面的某个地方,生命正在泛滥奔放,默默地闪烁着,在一簇簇光华之间闪来闪去。他们说的话,是似懂非懂的悄言低语:他们的故事既没有开头,也没有鲜明的形象;他们的童话从来没有结尾。

孩子们长得那么相像,在朦胧的暮色中,谁也分辨不出哪个是汤塞克——四个里面最小的一个,或者哪个是他们最大的妹妹——十岁的路丝卡。他们都有同样纤小的脸庞,有同样睁得大大的、富于幻想的大眼睛。

可是那一天晚上,忽然从国外飞来了某种神秘的东西,它举起粗暴的手,伸到天上的光华之中,又无情地击下来,在假日、故事和童话中间一阵乱打:绿衣人带来了信息,说爸爸已经在意大利“倒下了”,是的,爸爸已经战死了,一种新的、奇怪的、毫无办法控制的神秘东西已经踏入了他们的道路:它耸立在那里,又高又大,可是却没有脸,没有眼睛,没有嘴唇。它在什么地方都不合适,不管在教堂门口或者街上的热闹生活中也好,在炉子上朦胧的暮色中也好,或者甚至在他们的童话中也好。它既不显得有丝毫快乐,却也不显得有什么悲哀,因为它是死的;它既没有眼睛可以显露表情,也没有嘴可以用言语说出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来,那幽灵走近了墙,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睡眼看着它。

“呃,那么现在他到底几时回来呢?”汤塞克迷迷糊糊地问。

路丝卡生气地看了他一眼。

“爸爸已经倒下了,怎么还能回来?”

大家都不作声。四个都在黑色的高墙前站着,没法越过它看到前面。

“我也要去打仗!”七岁大的马佳突然嚷了起来。他好像灵机一动,已经抓住了正确的想法,知道应该说什么话。

“你还太小。”还穿着裙子的四岁大的汤塞克用他那种特有的响亮嗓门劝告说。

维尔卡是他们中间个子最小、身体最弱的一个,身上裹着一条她母亲的大肩巾,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旅客的行李似的,这时她用一种平静柔和的声音提出一个请求,她的声音就好像从暗影底下冒出来似的;

“马佳,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

于是马佳解释说:“咳,战争就是人们互相残杀,用刀斩,用剑砍,用枪打。你杀死的人越多越好;谁也不会责怪你,因为这是应该如此的。这就是战争。”

“可是他们为了什么要拼命杀人呢?”纤弱的小维尔卡问。“为了皇帝!”马佳嚷道,接着四个孩子全都默不作声了。远处,出现了一样令人害怕的东西,是耀眼的光圈下一道光芒四射的毫光,他们睁着迷糊的眼睛看着。他们一动也不动,几乎连气也不敢喘:他们好像在教堂里望着。

马佳举起一只颤巍巍的手,又指手画脚地说起话来,再一次表示他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为了要赶走那已经笼罩在他们头上的抑郁的沉静。

“我也要去打仗,”他嚷道,“打倒敌人!”

“敌人是什么样儿的?……他头上长角不?”维尔卡出人意料地问,声音很低弱。

“他头上当然长角……要是头上不长角,怎么会是敌人呢?”汤塞克严肃地,几乎是生气地肯定说。连马佳听了他的话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

“我不相信他头上有角。”最后,他慢吞吞地说,接着又顿了一顿,不知该怎么说。“他怎么能长角呢?”他说,“他也是人,跟我们一样的人啊!”

汤塞克想了很久,又说:“一个人在战争里倒下是什么样子的?他是不是往后倒?”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伤害了他……把他杀死了。”马佳镇静地解释说。

“爸爸答应我回来的时候要把枪带回来!”

“他要是倒下了,怎么还能带枪回来呢?”路丝卡愤愤地反驳说。

“那么他们已经把爸爸杀死了?”

“是的,杀死了!”

八只年轻的、睁得大大的眼睛含着满眶热泪,恐怖地往黑暗里瞪着,瞪着某个神秘的东西,这东西不管是心也好,脑也好,都是没法理解的。

同一个时候,他们的祖父和祖母都在屋前的长凳上坐着。夕阳发出最后的茶色的光芒,穿过暗黑的叶丛,照射到花园里。黄昏很静,只有他们年轻的母亲在照料牛羊,从牲畜棚里传来一阵阵伤心的、哽咽的、断断续续的饮泣声。

两个老人紧挨着坐在一起,伛偻着身子,彼此握着手,就像好多年前那样。他们瞪着无泪的眼睛,默默无言地凝视看即将消逝的夕阳。

(节选自《外国短篇小说欣赏辞典》)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们“眼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梦”,这里以优美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孩子们世界的天真烂漫和他们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
B.作者模仿儿童的想象,把战争描绘成又高又大,但却没有脸、眼睛和嘴唇的奇怪幻象,符合儿童对战争的神秘认知。
C.孩子说“我也要去打仗!”,其用意也许只是想要打破压抑的气氛,也可能是想要去消灭敌人,为被杀的爸爸报仇。
D.小说以得出爸爸被“杀死了”的结论而结束孩子们的争论,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幻想和讨论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虽然主要写孩子们的对话,但同样注重对孩子们的外貌、表情和神态的刻画,展现了孩童的稚嫩和思维未成熟的特点。
B.小说对孩子们语言的详细描写,不仅塑造了孩子们的形象,推动了情节发展,还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思考。
C.小说以刻画母亲的哀伤和两位老人沉默的场景结束,运用突转的手法给读者造成心理的冲击,耐人寻味。
D.小说将故事的时间设置为黄昏,即将消逝的夕阳与文中的两位老人相互映衬,为故事涂抹上悲哀的色调。
3.小说第二段详细地叙述了孩子们日常睡前谈话的具体内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参卡尔《孩子与老人》和孙犁《荷花淀》的题材都与战争相关,但又有很大的不同。请从叙述视角、描写角度这两个方面分析两篇作品不同的表达效果。
2024-04-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宋·姜夔

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

【注】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六月,辛弃疾被重新起用,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到任后,曾与姜夔等人同登蓬莱阁,辛弃疾作《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姜夔作此词和之。②苎萝人:指西施。西施是越国苎萝村(今浙江诸暨)人。③大夫:指越国大夫文种,文种辅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范蠡劝其辞职引退,文种不听,终被勾践所杀。④小丛解唱:侍女盛小丛善歌,此借指辛弃疾的侍儿。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施一顾倾吴的故事流传至今,但是美人再难寻觅,只见重湖水面上烟雾迷茫。
B.感叹往事如一场下棋游戏,为下文埋下伏笔,吴越之争的结果并非所谓的天意。
C.在夜间泛舟,功成身退的“倦客”范蠡却产生“水鸟相呼”的错觉,令人寻味。
D.这首词于幽峭中融入议论,并揉入散文句法,其中“小丛解唱”数句饶有情趣。
2.这首词中的两处“笑”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屋的灯光

许道军

父亲去世后,我就开始特别地照顾母亲,虽然那些年,她依旧健壮,一个人在家,种植了所有的庄稼,还新开了许多荒地,每年的农作物收成,远远超过父亲在世的时候。但我依旧怕她饿着,怕她冻着,怕她委屈,总是顺着她的脾气。她现在老了,我在城里给她买了房子,还给她开了银行账户,存够她根本用不上的钱,虽然她是文盲,连取钱都不会。我时时怕她不好,怕她不测,最怕她死了。这种怕深入骨髓,甚至在梦里,现实中做的一切,我依旧在做。

事实上,母亲对我所有的付出丝毫不领情。有一次她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以后她不用我管,死了也不用。而我在青少年时期,也曾多次产生报复她的念头:辍学,离家出走;或者去当兵,战死沙场;或者出家,断绝尘缘。之所以这么想,只是因为我是她唯一的儿子,毁掉我自己,就是断绝她的希望。

三十年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故乡人人夸我孝顺。这种道德上的加持,自然给了我鼓励。我懊恼自己的软弱,曾反复细数她在生活上与工作上带给我的困扰,试图形成新的怨恨,稍解我的纠结。大舅生前对我说过,大意是一切可以选择,母亲则不能,但她既然是这样的人,我也不必太在意。但我做不到。

有天晚上,我又做了一个梦。这个梦,跟以前做过的无数次的梦有所不同。

依旧是在夜里。一片漆黑,比榨材里还黑;一片安静,比坟地里还安静。我奔向村庄。

是飞奔,要飞起来,奔向我的老屋。我飞奔至老屋房前,房子里外漆黑一片。我冲到母亲卧室前,咣咣敲打窗户,几乎要将窗棂敲断。好像过去了许多年。在我已经绝望的时候,屋子里才有个声音发问:“是谁?”听到这个声音,我感觉“轰”一声巨响,周遭瞬间安静下来,然后自己也突然平静。我低声说是我,母亲“哦”了一声,“啪”拉开电灯,屋子里顿时亮起昏黄的灯光。她起床抽开大门门栓,看也没看我一眼,兀自转身回卧室,继续睡觉。她依旧没有问我为什么深夜回家。我也没有问她一个人在老屋是否害怕。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好像一切都是走程序。只是这次,梦醒后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我总是抱怨一次一次赶回老家的辛苦,假如有一天,我在梦中回来,老屋里再也没有亮起灯光。再也没有人给我开门,任我喊叫,敲破窗棂,天地间只剩下我一人,独自站在无边的黑夜与荒野。那又如何?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我怕母亲害怕,而是我自己害怕:我在梦中深夜返回老屋保护母亲。实际上我是在寻求母亲的保护。一次一次地赶回老屋,其实也是在确证,老屋是否还在,老屋里的灯光是否能够依旧亮起。

我们这个家族人丁不旺,命运多舛。大家庭在祖母带领下,低眉顺眼地过日子,与世无争,极度隐忍。我母亲来自另一个苦家庭。姥爷性格懦弱,舅舅不请人情,母亲被迫像男人一样撑门户。她嫁过来后,立刻与这个家族格格不入。她从不认同“吃亏是福”,只是问“为什么是我”或者“为什么不是我”。她曾独自与一个健壮的族人死磕到底,这个族人先后打了我祖父,打了我二叔,也打了我,男人们都忍了,唯有她像愤怒的狮子,咆哮撕扯,奋不顾身,直到对方认错。

我特别羡慕别的孩子,他们都有那么温柔的母亲,能够享受那么充分的母爱。②我生病的时候,多么期望我的母亲能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头;拿到奖状的时候,夸我一声真聪明;晚上入睡的时候,能够在昏黄的油灯下,和颜悦色地讲姥爷姥姥的故事。但这些场景似乎从来没有出现。倒是我的耳边不时响起她用锄柄敲我头的“邦邦”声。

我希望走出她的管控,摆脱她的阴影,直到一步一步成为另一个她。作为母亲的反抗者,我最终成为她性格的继承人。然而这种莫可奈何的继承,却让我受益无穷,帮我度过许多人生关卡。之所以能够多次坚持下来,完全是靠着身上流淌着的一股不管不顾的血性。这种血性,它只可能来自母亲。

当我不知不觉走出母亲的“威压”的时候,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弱小,尤其在父亲去世的那一刻。看到她无助的样子,我手足无措。一座大山要倾倒了,我要把它扶起来,然后能够继续依靠。就这样,我开始竭力保护母亲。

我的被保护人——骨子里最依赖的人——我的母亲,也感受到了自己的衰老。一旦失去强悍,失去力量,需要我们保护的时候,她感到万分羞愧。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为了证明自己还强大,开始变本加厉地折腾。就像当初与邻居死磕,不让家人受人欺侮;就像父亲去世后她死命地种庄稼,不让孤儿寡母受人轻慢。

有一年年三十,我们让她许个愿。她想了半天,认真地对我和爱人说:“我倒是也想多活几年,但会拖累你们,丢人现眼,活到七十岁就算了吧。”

她突然的“服软”让我们措手不及。当时我就泪奔了。现在我正式恳请:不要啊,母亲,您一定要强大,像过去一样,不向苦难低头,不向命运低头,更不要向您的儿子低头。您已经在梦中给他亮了一千次灯,那就再亮一千零一次;您给他开了一千次门,那就再开一千零一次。

您在,老屋的灯光就不灭;老屋灯光亮起,他就有家可归!

(摘编自《上海文学》 2023年第9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刚嫁到我们家族时,以个人利害为行事标准,拒绝“吃亏是福”的观念,与我们这个家族显得格格不入。
B.父亲去世后,“我”出于作为儿子的责任感和情感上对母亲的依赖和爱,替她安排生活,顺着她的脾气,特别地照顾她。
C.母亲性格形成是存在一定原因的,原生家庭尤其是成家后我的祖辈、父辈们的软弱隐忍,让母亲性格格外强势。
D.母亲有着骨子里的自尊。父亲去世后,我感受到了母亲的弱小、无助,但她以自己的方式去抗争,想要证明自己还强大。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善用比拟,写祖父和二叔被族人欺负时,母亲像“愤怒的狮子”,形象地刻画了母亲的强势和不管不顾的血性。
B.文章写“我”“梦回老屋”时,运用“飞”“奔”“飞奔”“冲”“敲打”等动作描写,写出我害怕失去母亲,想见到母亲的急切心情。
C.文章标题“老屋的灯光”意蕴丰富,这一意象既是写实,又具有象征意味,“灯光”既照亮前路,又温暖心灵,灯光亮起,意味着母亲还在,作者的情感才有寄托。
D.文章人称富于变化,对母亲的称呼由第三人称转向文末的第二人称,由对现实生活的叙写转入抒情,具有浓浓的抒情意味。
3.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依旧是在夜里。一片漆黑,比棺材里还黑;一片安静,比坟地里还安静。
②我生病的时候,多么期望我的母亲能用粗糙的大手抚摸我的头;拿到奖状的时候,夸我一声真聪明;晚上入睡的时候,能够在昏黄的油灯下,和颜悦色地讲姥爷姥姥的故事。
4.《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随时间的沉淀而愈发深刻,本文的作者亦是如此,若要以“时间、我、母亲”为关键词为本文写一篇短评,请结合文章内容列出评论要点。
2024-04-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崇让宅

李商隐

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

蝙拂帘旌终展转,鼠翻窗网小惊猜。

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

【注】①崇让宅: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的住宅,李商隐夫妻二人曾居住于此。本诗作于李商隐的妻子去世后。②起夜来:古曲名,其词表现妻子思念丈夫到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连用“密”“重”“掩”“深”“迥”这几个词形容崇让宅里封闭、荒凉的景象。
B.“风起”“露寒”“花未开”承接诗题的“正月”,用阴冷的环境暗示内心的悲凉。
C.颈联以静衬动,正是室内环境的凄清冷寂,才听得见蝙、鼠发出的微细声响。
D.这首诗写出诗人悼念妻子的悲痛心情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笔触细腻,情真而深。
2.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在评价杜甫的《月夜》一诗时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李商隐的这首诗也有此特色。请结合诗歌尾联对此加以分析。
2024-04-05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正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入我门来·除夕

胡浩然

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动念流光,四序式周回。须知今岁今宵尽,似顿觉明年明日催。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

今古遍同此夜,贤愚共添一岁,贵贱仍偕。互祝遐龄,山海固难摧。石崇富贵篯铿寿,更潘岳仪容子建才。仗东风尽力,一齐吹送,入此门来。

【注】①篯铿:即彭祖,以长寿著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通过正面描绘祭神、放鞭炮等春节的习俗,展现了大家共同庆祝除夕的场景。
B.此词通过石崇、彭祖、潘岳、曹植等典故,含蓄隐晦地表达了对人们的节日祝福。
C.词中“东风”和李煜《虞美人》中“东风”均指“春风”,词人寄寓的情感却不同。
D.词的最后三句,表达形象,寓意美好,被演化成一个词牌,此词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2.这首词在描述除夕欢快情景中蕴含着某些哲理,请简要分析。
2024-04-0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桥

谭谈

①老汉今年八十岁。年岁一大,记忆力就越来越差了。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近日,故乡一座古桥复修竣工,友人发来请柬,要我回去看看。猛然间,这触动了我儿时有关桥的记忆……

这座桥,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早看到的桥。它是我去外婆家的必经之地。几岁的时候,常常跟着妈妈走在这条外婆路上。从有记忆时起,我第一次看到它,觉得它是一栋房屋。只见这座盖着黑黑瓦片的屋子,立在一条小河上。真奇怪,于是扭转头去问妈妈:这栋屋子怎么起在河面上呀?”“蠢宝,这是一座桥,一座屋桥。落雨天,可给过路的人避雨。热天里,可给赶路的人歇脚,桥立在河面上,风大,凉快。就像建在河面上的亭子。从此我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世间还有这样的桥,兼供路人过河与歇脚,有桥与亭的功能。大了,走南闯北,见识广了,知道这是风雨桥,也叫屋桥、花桥。叫它屋桥,顾名思义,它上面盖了瓦,像房屋。叫它花桥,是因为这种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画)——我们那一带把画画叫做画花。这种桥,体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智慧,也是一种文化标志。

我故乡建这座桥的地方,就叫做花桥。是不是因为建了这座花桥,因桥名地,把桥名变为地名了呢?不得而知。②但这里大一点的地名,叫做洞冲。两座山脉之间,形成一个长长的峡谷。洞冲就在这个峡谷里,所以有十里洞冲之说。又因为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数都姓谭,所以又叫洞冲谭家。尽管我老家的村子,早已属涟源市的另一个镇了,但到外面,我还是按老的讲法,对外人说,我是湖南涟源洞冲谭家的。

十来岁的时候,我到过离家二十里地的桥头河。在我儿时的见识里,那是一个大地方,好多好多的房子挤在一条河边。后来我才晓得那里叫镇。那次在桥头河镇上,见到了一座石孔桥。桥垱头,有一个老头煮了一大锅南粉(红薯粉)在卖,两分钱一小碗。妈妈给我买了一碗,味道鲜美极了。这大概是肉汤或骨头汤煮的。这份记忆,几十年了,还暖暖地留在我的心头。想到这里,一首小时候常唱的儿歌,又涌了出来:白米饭,肉汤淘,呷十二碗还肚漕(不饱)……多么温馨的儿时记忆啊!

到了十三岁,我去县城蓝田读初中。蓝田的涟水河上,也有一座石孔桥,叫蓝溪桥。桥垱头有一家面馆,特有名。做出的面,特别好吃。可是当时家里穷,兜里没有钱。记得当时的肉丝罩子面,每碗一毛八分钱。最便宜的光头面,也要一毛钱一碗。自己真想去尝尝,于是邀了一个同学,每人出五分钱,合买了一碗光头面,一人分一半。那味道,至今还留在心里……

桥头河的桥、粉,蓝田的桥、面,那份美好的记忆,伴随我终生!

这是故乡的味道啊!

这一天,是2024年元旦,一个好日子。天气真好啊!暖阳高照,惠风和畅。已是隆冬,却暖意融融。前两天看天气预报,还说有小雨,降温近十摄氏度。心里真为乡亲们捏了一把汗。也许是天公作美,开恩送给修复当地风物、保护地方文化的这一方山民一个大太阳,送来一个好天气。

修复的花桥,屹立在河面上,威武挺拔!披红挂绿,一桥喜气。河岸两边,一个个彩球,拖着一幅幅巨型喜庆标语,从空中落下。彩幅标语悬挂的两边山坡,立着一栋一栋的崭新的农舍。每一栋都亮丽、别致,造型也都有特色。如果在城里,那就是别墅了。这是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乡村新气象啊!而此时此刻,那些住在新屋里的人,都往桥边、河边走来了。③放眼看去,河乐了,山乐了,田园乐了,人乐了。整个山村,十里洞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竣工庆典的会场,就设在刚刚复修竣工的新桥一侧的河岸。此时,桥边,河边,村街边,人潮涌动。十里洞冲沸腾起来了………

这是十里洞冲的节日。

相会在这里的人群,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闪动在阳光下的,都是笑脸!不少人都拿着手机在拍照,在摄像。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国十四亿多人口,大概除了幼小的孩子外,几乎都是摄影家。而每一个家庭,都是电视台。他们摄下的新闻,随时可以发布给公众。我看到,一个七旬老妪,也举起手机,在熟练地摄像,拍短视频。虽然脸上布满了皱纹,但她的每一条皱纹里,几乎都溢满了从内心沁出的甜蜜的笑容……

主持人邀我上台讲几句。我面对着这座四百八十多年前修建、如今复修并威武地立在自己面前的花桥,面对一片欢乐的乡亲父老,动情地说:

这座桥,是四百八十多年前我们的祖宗建起的,是我们十里洞冲的文化标志、历史记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如果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损坏消失了,那是一件上对不起祖宗、下不好向子孙交代的事情。如今,通过广大乡亲父老的努力,它又屹立在这里了。你们做了一件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的好事。④我特意从省城赶回来,为你们喝彩,为你们叫好,为你们鼓掌,为你们点赞!

故乡的桥,一头连着祖先,一头连着子孙。

故乡的桥,骄傲的桥,幸福的桥!

(《人民日报》2024年1月22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花桥的廊柱、屋檐上一般都画有花,是作者家乡人的独创,体现了他们祖先的生活智慧,成为当地的文化标志。
B.作者的家乡,因为花桥而命名,洞冲也是也用类似方式命名,可见地名的命制有时和当地的建筑、地理等相关。
C.作者对桥头河镇的石孔桥印象深刻,是因为妈妈让作者在那里品尝到家乡的美食,让自己的童年充满温馨的记忆。
D.蓝溪桥垱头面的味道至今让作者记忆犹新,是因为那时家里贫穷吃一次面难能可贵,吃面见证着同学间的友谊。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写“老汉眼面前发生的事,一转过身就忘了,而小时候的事,却愈来愈清晰”衬托出其对故乡刻骨铭心。
B.②处写洞冲名字的由来以及称自己的家乡为洞冲谭家,意在说明自己的故乡叫花桥是因桥名地的可能性较大。
C.③处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乡村的新气象写得生动、具体,可知可感,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赞美之情。
D.④处中的“喝彩”“叫好”“鼓掌”“点赞”,从内容上看似重复,但十分贴切,符合当时的场景和作者的心理。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故乡的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
4.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落实这一讲话精神的。
2024-04-0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