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越者,昌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闲少年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越谢曰:“ 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莫敢仰视。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

沛公击昌邑,彭越助之。汉二年,沛公与诸侯击楚,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拜彭越为魏相国,擅将其兵,略定梁地。汉王之败彭城,复亡其所下城,将其兵北居河上。汉三年,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汉五年秋,项王之南走阳夏,彭越复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以给汉王食。项籍已死。春,立越为梁王,都定陶。

十年秋,陈豨反,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 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节选自《史记就豹影越列传》)


【注】①青衣:县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B.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C.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D.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洛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日后从长安来/道见彭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都邑、城市,古时也是行政区划名、县的别称,也指国。国都等。
B.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等同于丞相。
C.斛,中国古代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D.廷尉,中央最高司法审判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越曾结伙为盗,少年劝他效仿陈胜起义,他并无此想法,成为首领后,杀一儆百,确立了威信。
B.彭越帮刘邦攻楚,被任命为魏国相国,后又断绝楚军后援粮草,攻下很多座城池,被封为梁王。
C.汉高祖率兵讨伐陈豨,向彭越征兵,彭越称病,只派将领带军队到邯郸,高祖发怒,派人责备他。
D.彭越害怕汉高祖怪罪,本想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建议他发兵反叛,可是彭越并未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四年,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越下睢阳,外黄十七城。
(2)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
5.彭越协助刘邦赢得楚汉之争,最后为何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日喻       

[宋]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浮没矣,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者以术取士,士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①眇(miǎo):盲人。②籥(yuè):笛类乐器,比笛短。③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B.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C.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D.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春秋末期兵家,齐国人,所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
B.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C.经,可指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亦指一事一艺的专书。
D.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和接待外宾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用打比方的方法来阐述明白道的艰难:天生的盲人,听说太阳光如蜡烛,就在摸到形如蜡烛的籥时,把乐器籥当作太阳。
B.在打比方说理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指出明白道比天生的盲人想认识太阳还要难,因此,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明白道。
C.紧接着作者用学习潜水来阐述理论学习的重要。生活在水边的南方人通过长期学习才会潜水,北方人想短期学会它,结果被淹死。
D.这篇议论文,用两则浅显的寓言来阐述“道可致而不可求”和“学以致其道”的见解,充满了诗一样的情趣和哲理,耐人寻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2)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5.作者在文末提到了科举考试以往和现在的弊端,其弊端分别是什么?
2022-07-0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他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穆公大悦,遂与烛武歃血为誓,反使杞子、逢孙、杨孙三将,留卒二千人助郑戍守,不告于晋,秘班师而去。

晋营于函陵,攻围如故。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烛武对曰:闻公子兰有宠于晋侯,若使人迎公子兰归国,以请成于晋,晋必从矣。石申父曰:武劳矣,臣愿代一行。乃携重宝出城,直叩晋营求见。文公曰:若欲我退兵,必迎立公子兰为世子,且献谋臣叔詹出来,方表汝诚心也。

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权詹对曰:臣闻‘主忧则臣辱,主辱则臣死。’今晋人索臣,臣不往,兵必不。是臣避死不忠,而遗君以忧辱也。臣请往!郑伯曰:子往必死,孤不忍也!叔詹对曰:君不忍于一詹,而忍于百姓之危困,社稷之陨坠乎?舍一臣以救百姓而安社稷,君何爱焉?郑伯涕泪而遣之。

晋侯见叔詹,喝曰:汝执郑国之柄,使其君失礼于宾客,一罪也;受盟而复怀贰心,二罪也。命左右速具鼎镬,将烹之。叔詹面不改色,拱手谓文公曰:臣见得尽言而死。文公曰:汝有何言?詹对曰:君侯辱临敝邑,臣常言于君曰:‘晋公子贤明,其左右皆卿才,若返国,必伯诸侯。’及温之盟,臣又劝吾君:‘必终事晋,无得罪,罪且不赦。’天降郑祸,言不见纳。今君侯委罪于执政,寡君明其非辜,坚不肯遣,臣引‘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文公悚然,命赦勿杀,曰:寡人聊以试子,子真烈士也!不一日,郑伯立公子兰为世子,晋师方退。

(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B.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C.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D.石申父入城/回复郑伯曰/孤未有子/闻子兰昔有梦征/立为世子/社稷必享之/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子,指古代诸侯王嗣子之称号,在明清两代为亲王嗣子的称号。
B.“解”是“解除”的意思,与“庖丁解牛”的“解”字含义相同。
C.寡人,与“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同义,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烈士,文中指刚强不屈、有抱负、志向高远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仅和烛武歃血盟誓,停止攻打郑国,还派遣自己的将领和士兵守卫郑国,共同对付晋国,衬托出烛武能言善辩的形象特点。
B.为了让晋军撤退,烛武又为郑伯出谋划策,让他接得到晋侯宠爱的公子兰到郑国做世子,从而得到晋侯的谅解,以达到最终撤军的目的。
C.晋侯认为叔詹不仅凭借职权让郑伯失礼于宾客,并且接受了盟约后却又怀有二心,要对他处以死刑,没想到叔詹却不惧刑罚,誓死力争。
D.叔詹和烛武一样,都很讲究谋略。他列举自己在不同时期对郑伯的言行,在晋侯面前树立自己仁智忠勇的形象,最终被晋侯赦免并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郑伯谓烛武曰:“秦兵之退,子之力也。晋兵未退,如之奈何?”
(2)乃据鼎耳而号曰:“自今已往,事君者以詹为戒!”
5.叔詹说服郑伯让自己前往晋军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卓谓袁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欲立之,能胜史侯。”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卓按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绍引刀,径出,逃奔冀州。

九月癸酉,卓大会百僚,奋首而言曰:“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皆惶恐,莫敢对。尚书卢植独曰:“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将杀植,蔡邕为之请,议郎彭伯亦谏卓曰:“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卓乃止,但免植官,植遂逃隐于上谷。

甲戊,卓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胁太后策废少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股,北面称臣,太后哽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董卓自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钱、虎贲,更封廊侯。后帝以董卓为相国,赞礼官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卓购求袁绍急,伍琼等说卓曰:“绍恐惧出奔,非有他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卓以为然,乃即拜绍渤海太守。

董卓性残忍,据有国家,甲兵珍宝,威震天下,所愿无极。语宾客曰:“我相,贵无上也。”是时,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剽虏资物,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董卓之乱》


【注】①董侯:汉灵帝的儿子汉献帝刘协,灵帝之妃所生,曾被封为陈留王。②史侯:汉灵帝的儿子汉少帝刘辩,何后所生,后被废为弘农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B.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C.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D.绍曰/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恩泽深/渥兆民戴之/今上富于春秋/未有不善宣于天下/公欲废嫡立庶/恐众不从公议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灵帝,文中指东汉帝刘宏的谥号。谥号一般具有褒贬之分。
B.癸酉,干支之一,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组合来纪年、月、日,文中用来纪日。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北,因谓称臣于人为“北面”。
D.山东,文中指泰山以东地区,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卓想要废少帝刘辩,扶持董侯刘协为帝,袁绍表示反对,董卓按剑叱骂,袁绍拔出刀,径直离开,逃向冀州。
B.董卓面对百官说出自己想废嫡立庶的想法,遭到卢植的反对。董卓勃然大怒,在其他官员的劝谏下,才没有杀卢植。
C.董卓胁迫汉少帝刘辩退位,群臣敢怒不敢言,汉献帝刘协登上位以后,授予董卓太尉的官职,并让他兼任前将军。
D.在伍琼等人的劝说下,董卓打消了捉拿袁绍的想法;董卓生性残忍贪婪,他放纵士兵冲人亲国戚的府中强夺财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帝以董卓为相国,赞礼官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2)是时,侍御史扰龙宗诣卓白事。不解剑,立挝杀之。
2022-06-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汇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李嗣昭,本姓韩氏。太祖[注]出猎,至其家,见其林中郁郁有气,甚异之,召其父问焉。父言家适生儿,太祖因遗以金帛而取之,命其弟克柔养以为子。更名嗣昭。天复元年,梁破河中,取晋、绛、慈、隰,因大举击晋,围太原。嗣昭日以精骑出击梁兵,会大雨,梁军解去。进攻蒲县。梁朱友宁以兵十万迎击之,嗣昭等败走,友宁追之,晋遣李存信率兵迎嗣昭,存信又败。梁军遂围太原,而慈、隰、汾州复入于梁。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嗣昭昼夜出奇兵击梁军,梁军解去,嗣昭复取汾、慈、隰。于此时,嗣昭力战之功为多。天祐三年,与周德威攻梁潞州,降丁会,以嗣昭为昭义军节度使。梁筑夹城以围之。梁太祖尝遣人招降嗣昭,嗣昭斩其使者,逾年,庄宗始攻破夹城。嗣昭完缉兵民,抚养甚有恩意。梁,晋战胡柳,晋军败。庄宗惧,欲收兵还临濮,嗣昭曰:梁军已胜,旦暮思归。吾若收军,使彼休息,整而复出,何以当之?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庄宗然之。十九年,从庄宗击契丹于望都。是时,晋遣阎宝攻张文礼于镇州,宝为镇人所败,乃以嗣昭代之。镇兵出掠九门,嗣昭以奇兵击之,镇军且尽,余三人匿破垣中,嗣昭驰马射之,反为贼射中脑,拔矢于脑,还营而卒。

(选自《新五代史·李嗣昭传》,有删改)

材料二:

嗣昭子继韬,少狡猃无赖,及长,谋叛,与梁通盟。及庄宗平河南,继韬惶恐,计无所出。乃赍银数万两,随母杨氏诣,冀以赂免。庄宗不听,事泄,斩于天津桥。

史臣曰: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于王事,得以为忠。然其后嗣皆不免于刑戮者,何也?盖货殖无穷,多财累愚故也。抑苟能以清白遗子孙,安有斯祸哉?

(选自《旧五代史·李嗣昭传》,有删改)

[注]太祖,指晋王李克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B.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C.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D.太祖大恐/谋走/云州李存信等劝太祖奔于契丹/嗣昭力争/以为不可赖/刘太妃亦言之/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这是用谥号来指称皇帝。此外还可以用庙号等来指称皇帝。
B.契丹,古族名。北魏以来,在今辽河上游一带游牧。后建立了辽国。
C.阙,古代王宫,祠庙前的高建筑物,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
D.货殖,古指经商或囤积财货以营利。也指经商的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嗣昭出生时即有祥瑞之象,引起太祖的注意,太祖让其弟李克柔收养了李嗣昭。
B.李嗣昭勇敢善战。在和后梁的战争中,李嗣昭威震敌胆,屡战屡胜,战功卓著。
C.李嗣昭爱护百姓。担任昭义军节度使期间,李嗣昭保全了潞州的百姓,优抚甚佳。
D.李嗣昭颇有计谋。在胡柳之战中,李嗣昭对敌我双方的分析令庄宗欣然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以精骑挠之,因其劳乏,可以胜也。
(2)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于王事,得以为忠。
5.忠臣李嗣昭之子李继韬为何被斩首?请结合史料事实和史臣观点简要说明。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送下来)而出
B.越国以(偏僻)远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共其乏困
D.(使缺,损害)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2.“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以为”得之矣
3.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君知其难也
A.共其乏困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D.失其所与
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5.把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2)夫晋,何厌之有?
2022-06-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贡士第一名称“解元”。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秦朝时候是没有太守和刺史这些职位的,那时候叫郡守,监御史。
D.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因之。官服颜色从唐朝开始: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2022-06-2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大贵阳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宣宗宣德元年,礼部进《籍田仪注》,上观之,谓侍臣曰:“先王制籍田,天子率公卿躬秉耒耜,贵有实心耳。不然,三推五推,何益于事!”侍臣曰:“先王制礼有本有文,苍生之福也。”户部奏青州借官粮赈饥,乞复勘,然后给。上曰:“民饥无食,当如拯溺救焚,即命就便分给。”

三年六月,上谕朝臣:“贪浊奈何?”杨士奇对曰:“贪风始永乐末,今更甚。太宗尝数疾不视朝,扈从之臣,请托贿赂,公行无忌。”杨荣曰:“当是时,惟方宾有贪名。”上即顾荣问:“今日贪者谁甚?”对曰:“莫甚刘观。”士奇曰:“风宪所以肃百僚,宪长如此,则不肖御史皆效之;御史奉巡四方,则不肖有司皆效之。”上叹息曰:“除恶务本,顾观去,谁代观者?”士奇曰:“通政使顾佐廉公有威。”荣曰:“佐为京尹,禁防下吏。政清弊革。”上喜曰:“顾佐乃能如是!”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上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足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九月庚戌朔,驻跸蓟州,进州官谕之曰:“此汉渔阳郡也。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又进耆老谕曰:“今岁丰稔,无他虞,善训厉子孙,务礼义廉耻,毋安温饱自弃。”

四年春,上召大学士杨溥谕曰:“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顿首谢:“臣不敢忘报。”上曰:“直箴朕过,报朕多矣。”溥又顿首谢曰:“直言求之非难,受之为难。”上曰:“然。”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文本二:

赞曰:即位以后,吏称其职,政得其平,仓庾充羡,闾阎乐业。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节选自《明史·本纪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
B.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
C.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于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
D.朕每念创业难守/成不易/夙夜倦倦/今幸百姓稍安顾/祸乱生宁不虞/迩来群臣好进谀辞令/人厌闻卿/宜勉辅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春耕前由天子、诸侯在籍田上进行示范性耕作,以示重视农业。
B.耒耜,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
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且停留一会儿,书简表奏用语。
D.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以二十五家为闾,里巷的门为阎。后泛指平民老百姓。文中代指百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宣宗对先王籍田表示认同,同时强调籍田需要以务实为本,切不可“三推五推”作秀,这表明了他对农业的重视。
B.明太宗曾经多次染疾不上朝,阿谀逢迎之臣,就贿赂成风,公开行贿、受贿毫无禁忌,那个时候最有名的贪官是刘观。
C.明宣宗认为汉武帝和隋炀帝,或穷兵黩武,或大兴土木,致使户口衰减,国家动荡,甚至社稷覆亡,他们是治世鉴戒。
D.治理地方时,明宣宗除了以“民有乐”勉励地方官员要向前代优秀官员学习,还要求老年人重视对子孙的礼义教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阅数月,乃命观巡阅河道,而以佐代之。寻下观狱。
(2)昔张堪为政,民有乐不可支之谣,尔曹勉之!
2022-06-2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北京师大贵阳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授之,俾日进读。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元祐元年复得疾。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B.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C.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D.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闻喜宴,科举制度中朝廷特赐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者的宴会,始于唐代。
C.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称为宗室。
D.序,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序”只能由他人来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能向家人讲《左氏春秋》,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他还不喜华靡,闻喜宴上唯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B.司马光敢于担当,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庞籍因此而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表示承担责任;他还重情重义,在庞籍死后把庞籍家人当成自己家人对待。
C.司马光直言敢谏,他对交趾进贡一种叫“麟”的野兽一事写赋进行讽谏,希望将“麟”送还;对表贺日食一事力陈己见,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劝谏。
D.司马光编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英宗很高兴,在秘阁设置机构续修这部书,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给此书写了《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2)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2022-06-1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精诚中学有限公司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教条示龙场诸生

王阳明

诸生相从,于此甚盛。恐无能为助也,以四事相规,聊以答诸生之意: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其慎听毋忽!

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勤学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

改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诋,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B.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C.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D.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龙场:古地名,即修文县龙场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被谪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他在此僻壤中克服困难,并日夜反省,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B.百工: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此处与韩愈《师说》里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百工”一样,有尊敬劳动者之意。
C.廉耻忠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是大成至圣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一说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总结出来的,因而后世称“朱子八德”。
D.教学相长:语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意为教与学可以互相促进与增长,教授与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得到进步,同时也能让教师原有水准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得以提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凡欲成事,必先立志。志为贤则可贤,志为圣则可圣,若人未立志,则会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荡奔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
B.王阳明认为,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即便曾有过,只要能改之,则不害为贤为君子。人懂得基本的道德准则并以之律己,是乃大善。
C.王阳明认为,朋友之间,应互相监督和提醒,从而使对方的品格臻于至善,同时,在对朋友的劝诫上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也会激之为恶。
D.选文是王阳明给执着追随他来到龙场驿继续跟他学习的学生们的勉励,同时也是他对学生提出的特别严厉的要求,从中可看出王阳明是严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有谦默自持,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2)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5.王阳明在文中认为,人立志有何好处?
2022-06-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四)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