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韩幹牧马图(节选)

苏轼

众工舐笔和朱铅,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

杜甫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1.以下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诗首句“舐笔”写画工惨淡经营的情态;“先生曹霸”写韩幹的师承,写出韩幹系出名门。
B.苏诗第五句,描写画中之马华美照人的配饰;接着,以“自然”赞美了韩幹笔下马的形象。
C.“玉花”,玄宗所乘马名,诗中指画中之马。“庭前”指庭阶上真马,“屹”表现二者的神貌。
D.玄宗看到画十分满意,故“含笑赐金”;掌管马匹的官员的反应,侧面表现了曹画的神韵。
2.两首诗都写到了曹霸、韩幹,在处理上有什么不同?
2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古风(其一)

李白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注:①《古风(其一)》是李白复古诗学的总纲领,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论诗诗。②大雅、王风:泛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正声。“吾衰”句:传说古代天子命太师搜集诗歌,献给天子,以观民风。此句谓孔子衰老,还有谁能编集“大雅”这样的诗歌向天子陈述?③扬马;汉代辞赋家扬雄、司马相如。④宪章:诗歌的法度。⑤休明:政治清明。⑥旻:天空。⑦删述:指孔子删诗和述而不作。⑧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传说当时孔子正在修订《春秋》,他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至此搁笔不复述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肯定了《诗经》对现实的关注,他认为直至唐代以前,雅正之声渐趋衰微。
B.李白指出扬马辞赋带来的变化仍不足,批评了建安后诗歌创作绮丽浮华的风气。
C.李白认为正是杰出的文人们对复古的追求,造就了唐代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景象。
D.李白自比孔子,希望达到同样彪炳千秋的成就,体现出他在文学领域的使命感。
2.下列诗文创作理念,与李白的主张不符的一项是(       
A.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
B.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C.《诗》可以群,可以怨(锺嵘《诗品序》)
D.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3.朱熹认为:李太白诗不专是豪放,如首篇“大雅久不作”,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中“和缓”的理解,并结合诗句作简要阐释。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范成大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注释:①“楼上行藏”,用三国志刘备责备许汜语:“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吾欲卧百尺楼上,卧君子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②饱外何须食肉飞,化用曹操评吕布语:“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楼上行藏”用刘备责备许汜的典故,表达自己抱负远大,但深感事与愿违,所谓“四十九俱非”,是牢骚语,“违愿”才是实质。
B.颔联所谓“别无三策”,实际上是慨叹自己生性耿直,不懂得那些钻营谋私之术;所谓“但当归”,也就是迫于环境,不得不归了。
C.颈联说“久已安心竟”,说明诗人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生活的愁苦,内心平静如水,可以无欲无求的度过一生了。
D.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是用典,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书怀”抒发情感,诗人的情感变化是这首诗的主线。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11-01更新 | 111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模拟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②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相“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浚《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
B.上片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在问答中勾画词人形象。
C.下片“宝镜”三句,笔锋从现实转到历史,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
D.最后两句,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预感明朝长江巨浪,暗示对时局的忧虑。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元遗山集

赵翼

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注]①元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金时官至尚书右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致力辑存金代文献。②楚弓,喻指金代文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阅读元好问著作后的感想和评价,肯定了《元遗山集》成就。
B.诗人认为元好问曾经经历金元两朝易代之变,最终汇集两朝文献于一身。
C.颔联用典,写元好问虽未在元朝做官,但未能不食“周粟”,有损品节。
D.《元遗山集》中有借写故都的荒凉景象来打发亡国之悲的诗句,真切动人。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尾联分析作者的创作观。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凤箫吟

(宋)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开始二句先从游子远归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遗憾的是游子来去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
B.“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人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
C.“恁时”三句,描写眼前美景,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
D.这首词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等艺术手法,生动形象,把点点离愁化作可感之物,颇有空灵之美。
2.请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词人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7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②金明灭:额上画的黄色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③罗襦:丝绸短袄。④鹧鸪: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1.“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
A.八声甘州B.水调歌头C.滚绣球D.踏莎行
2.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
B.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
C.“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
D.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3.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艺术效果。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琴兴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注】①常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来往于山水名胜之间,长期过着漫游的生活。②梧桐枝:古琴多以梧桐制成,以干枯而纹理特别的梧桐木制成的为上品。③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琴徽,系琴弦的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了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即琴声可以静人心。
B.颔联以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来衬托琴声的悠扬,突出表现了音乐之美。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都写了听众沉浸在琴声中的情境。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了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十分静谧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一联蕴含哲理,请简要分析。
2020-06-06更新 | 64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冲刺检测(二)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过西兴

刘过

奔涛汹涌欲骑鲸,船去钱塘棹不停。

何日子胥鞭楚墓,伤时周顗泣新亭。

蚊虻过耳蛮音恶,虾蟹薰人海气腥。

吴下阿蒙非昔日,眼高相对有谁青。


[注]
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②周顗(yǐ):晋朝名士、大臣。西晋灭亡,周顗过江东下,每至佳日,常友于新亭饮酒,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后以“新亭对泣”指代亡国之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过”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过”字语意是不相同的。
B.首句写舟中所见之景,浪涌鯨跃,船披波疾行,暗喻作者心情激荡不平。
C.颔联连用两个典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的心境。
D.首联颈联重写景,颔联尾联侧重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的尾句“眼高相对有谁青”写作者感叹知音难遇。如果你是作者的知音,你认为刘过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06-02更新 | 5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①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亦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镋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注】①李思训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画中绝岛即大孤山、小孤山,此画作已失传。② 搀(chān):直刺、插入。③低昂:俯仰。④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苍茫水天的衬托,峻峭山崖、参天乔木的渲染,使得孤山险峻之势跃然纸上。
B.诗人多角度感知、描绘画中兀立的山、抑扬的棹歌、起伏的客船,景物动静皆宜。
C.一江碧水与大小孤山辉映,宛若妆镜映照着美人的发鬟,孤山明丽秀美惹人遐想。
D.结尾借由谐音融民间传说入诗,赋山、石以生命,丰富了画的内容,拓展了诗境。
2.后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东坡的“奇思谐趣”,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
2020-06-01更新 | 5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洛阳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