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陈和仲如平生交有三言觉而记其一曰错后乱

【宋】方岳

睡残寒月海东头,不起斯人孰与游。

天下事宁堪几错,梦中语亦戒前筹。

江湖浩浩二三字,风雨寥寥十五秋。

莫向断云多感慨,孔颜无命不伊周


注:①平生交,指向来交好。如平生交,是指在梦里与陈和仲像以前一样相交很好。②方岳,南宋诗人、词人,进士出身。因抗直权贵而两遭弹劾罢官,后经明行修,隐居不仕,以诗名世。③孔颜,孔子和学生颜渊的并称;伊周,分别指商代伊尹和西周周公旦,两人都曾摄政,故并称,后亦借指执掌朝政的大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感慨在梦中与友人游兴未尽,突然醒来,天色未亮,于是写下这首律诗。
B.平生做错过那么多事,在梦里都不断地告诫他人,“宁”“亦”更见内疚之深。
C.诗人将官场比作江湖,将官场中的起伏比作风雨,表现了对仕途沉浮的嘲讽。
D.诗人结句运用典故,从一味的感慨转至对现实生活的坦然与洒脱,襟怀开阔。
2.颈联巧妙运用“二三”“十五”来表达诗人的精神世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黄庭坚

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

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


【注释】①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黔州之后。②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③远山横黛:指眉毛。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写自己未饮酒,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
B.“花病”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个病躯瘦弱之人,残春之景令人感伤。
C.“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
D.全词无一个“酒”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酒,情感抒发自然流畅。
2.上阕“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两句在语言上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十五夜月(其一)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此诗是诗人避乱蜀中、流浪到夔州时所作。②折大刀与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的传说相关。③直:通“特”,“简直”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借象征团圆的月亮和吴刚的传说,抒发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
B.诗人想象吴刚攀上柱树望到天高地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C.诗人远望,水路尽是茫茫的霜雪,阻断了他回乡的路,内心又增添了愁怨。
D.“见羽毛”“数秋毫”极写圆月之明亮,以此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请赏析“转蓬行地远”这句诗。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

共凄黯。问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注]①雪香亭:南宋皇家园林中的一处景观。词中的衬舞台、浣妆池也属于其中的池台景观,南宋亡后,园亭荒芜。这首词是宋亡后所作。②周密:南宋词人,南宋灭亡后,他坚决不仕元朝。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中的“浣妆”,含有《阿房宫赋》中“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相近意思。“轻换”是用淡笔写浓情,加重了哀痛,又有世情遽变、恍若梦幻的感觉。
B.“叹花”两句诗意又回到雪香亭梅上,词人为家国之恨优思郁结,愁损年华,在这里,物我交映,彼此相怜,作者把寂落伤国的情感深沉地吐露出来。
C.下阕将梅拟人化,写梅几度梦回繁华前朝,在今昔对比中,抒发了词人对江山兴废的哀叹。而结尾又借西泠桥断续地述说春怨的笛声,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
D.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写梅花以凭吊已亡故国,但所写又不局限于梅,而是把梅与园亭、人事巧妙融合在一起。此词前后呼应,意境较深。
2.请赏析本词开篇“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三句的妙处。
2020-11-11更新 | 8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范成大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注释:①“楼上行藏”,用三国志刘备责备许汜语:“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吾欲卧百尺楼上,卧君子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②饱外何须食肉飞,化用曹操评吕布语:“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楼上行藏”用刘备责备许汜的典故,表达自己抱负远大,但深感事与愿违,所谓“四十九俱非”,是牢骚语,“违愿”才是实质。
B.颔联所谓“别无三策”,实际上是慨叹自己生性耿直,不懂得那些钻营谋私之术;所谓“但当归”,也就是迫于环境,不得不归了。
C.颈联说“久已安心竟”,说明诗人此时已经完全摆脱了生活的愁苦,内心平静如水,可以无欲无求的度过一生了。
D.这首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是用典,全诗紧扣题目中的“书怀”抒发情感,诗人的情感变化是这首诗的主线。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11-01更新 | 111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霜天晓角·梅

王澡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应肯,千红底、怎著得?

夜色。何处笛?晓寒无耐力。飞入寿阳宫里,一点点、有人惜。

【注】①东皇:司春之神。②寿阳宫: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正月初七)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风靡一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将梅花的明朗形象和现实处境并列推出,反差明显,给人以深刻印象。
B.“千红底、怎著得”,意为梅花想以红艳的色彩装扮自己却无法如愿,内心凄苦。
C.下片前三句转写夜色、笛声和晓寒,看似没有直接写梅,而梅的形象却更加突出。
D.最后三句运用寿阳宫典故,意指梅花终于有了知音,给词人及读者带来些许安慰。
2.这首词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的?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0.1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有所思·西征登陇首

沈约(南北朝)

西征登陇首,东望不见家。

关树抽紫叶,塞草发青芽。

昆明当欲满,葡萄应作花

流泪对汉使,因书寄狭斜


注:①有所思:属乐府古辞鼓吹曲。②昆明:长安附近有昆明池,武帝时造成,春能积雪,江湖水满。③狭邪:长安的街道,代指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陇首,表明抒情主人身份是征戍之人,前两句写他远征在外,登山东望而领起全篇
B.三四句承接“东望不见家”的“望“字,写出征夫眼中所见的边塞春景塞上风光。
C.从句法结构上看,中间两联已是对句,单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已具五言律诗雏形。
D.整首诗起承转合,章法严谨,情景相融,韵律和谐,是一首典型的羁旅相思之作。
2.本诗中间两联除对仗外,写景也颇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20-07-08更新 | 11141次组卷 | 32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②金明灭:额上画的黄色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③罗襦:丝绸短袄。④鹧鸪: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1.“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
A.八声甘州B.水调歌头C.滚绣球D.踏莎行
2.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
B.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
C.“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
D.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3.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艺术效果。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借古讽今,借咏王昭君的事迹表达当朝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B.三四句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一去”,写生不能归来;“独留”,写死永葬漠北。这一去一留,一生一死,反差强烈,令人深思。
C.五六句是说汉元帝本来不认识王昭君,后来从图画里才识得昭君美貌,所以追悔莫及,只能在月夜翘首伫立,等待昭君魂归。
D.尾句借千载作胡语的琵琶曲调,委婉点出全诗“怨恨”的主题,既有“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又有对乡土故国的怀念。
2.有人认为这首诗起句“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也有人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2020-05-29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学业检测题(5月) 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