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家(节选)

巴金

这一年除夕的前一天的下午,觉慧和觉民一起到觉新的事务所去。他们买了几本新杂志,还买了一本翻译小说《前夜》。

刚走到觉新的办公室门口,就听见里面拨算盘珠子的响声,他们掀起门帘进去。

“你出来了?”觉新看见觉慧进来,抬头看了他一眼,吃惊地问道。

“我这几天都在外面,你还不晓得?”觉慧笑着回答。

“那么,爷爷晓得了怎么办?”觉新现出了为难的样子,但他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

“我管不了这许多,他晓得,我也不怕。”觉慧冷淡地说。觉新又抬头看了觉慧一眼,把眉头皱了皱,继续拨算盘珠子。

“不要紧,爷爷哪儿记得这许多事情?我想他一定早忘记了。”觉民在旁边解释道,然后他在窗前的藤椅上坐下来。觉慧也拿着《前夜》坐在一把椅子上,随意翻着书页,口里念着:

“爱情是个伟大的词,伟大的感觉……但是你所说的是什么样的爱情呢?……照我的意思看来,所有的爱情,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你爱恋……一心去爱恋。”

觉新和觉民都抬起头带着惊疑的眼光看了他两眼,但是他并不觉得,依旧用同样的调子念下去:

“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一股热气在他的身体内直往上冲,他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他不能够再念下去,便把书固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

陈剑云从外面走了进来:“觉慧,你刚才在说什么?”

“我在读书。”觉慧答道,又翻开书再念,“宇宙里有生有死……爱情里也有死有生。”

“这是什么意思?”剑云低声说,没人回答他。一种莫名的恐怖在这小小的房间里飞翔,渐渐地压下来。“这样的社会,才有这样的人生!”觉慧觉得沉闷难受,愤愤不平地说,“这种生活简直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这种思想近来不断地折磨他。他无意间遇见了觉新的茫然的眼光,连忙掉过头去,又看见剑云的忧郁的,忍受的表情。他转眼去看觉民,觉民埋着头在看书。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他觉得什么东西在咬他的心。他不能忍受地叫起来:“为什么你们都不说话?……你们,你们都该受诅咒!”众人惊讶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大叫。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我们跟你一样,都在这个大家庭里面讨生活。”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觉慧依旧愤恨地说,“你们总是忍受,你们一点也不反抗。你们口里说反对旧家庭,实际上你们却拥护旧家庭。你们的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没有胆量……你们是矛盾的,都是矛盾的!”

“三弟,平静点,你这样吵又有什么好处?做事情总要慢慢地来,”觉民依旧温和地说,“你一个人又能够做什么?我们的痛苦不见得就比你的少。”

觉慧掉过头,又遇见觉新忧郁的眼光,好像在责备他似的。他埋下头去,过了一会儿,他的声音又响了:“我们不是奢侈家,不是贵族。也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们只是劳动者。穿起我们自己的皮制的围裙,在自己的黑暗的工厂里,做自己的工作。在我们这黯淡的生活里,也有我们自己的骄傲,自己的幸福!”“三弟,请你不要念了。”觉新痛苦地哀求道。

“为什么?难道你没有幸福,就连别人说把幸福争过来的话也不敢听吗?”觉慧对他的大哥不客气地说,他很不满意大哥那种日趋妥协的生活方式。

“唉,你不了解我,你的环境跟我的不同。”觉新推开算盘,叹口气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怕听见人提起幸福,因为我已经没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也做过美妙的梦,可是我的幸福早就给人剥夺了,我并不怪别人,我是自愿地把担子从爹的肩膀上接过来的。我的痛苦你们不会了解……我还记得爹病中告诉我的一段话:‘我的病恐怕不会好了,我把继母同弟妹交给你,你好好地替我看顾他们。你的性情我是知道的,你不会使我失望。’从此以后,我每想到爹的话,就忍不住要流泪,同时我也觉得我除了牺牲外,再也没有别的路。我愿意做一个牺牲者。然而就是这样我也对不起爹,因为我又把你们大姐失掉了……”觉新愈说下去,心里愈难过,眼泪落下来。觉慧的眼泪快要流出来了,但是他极力忍住。他看见剑云拿着手帕在揩眼睛,觉民用杂志遮住了脸。

觉新又继续说:

“妈嫁到我们家,一直到死,并没有享过福。她那样爱我,期望我,我究竟拿什么来报答她呢?为了妈,就是牺牲一切我也甘愿。只要使弟妹们长大,替爹妈争口气,我一生的志愿也就实现了……”觉新说到这里便摸出手帕揩脸上的泪痕。

觉慧让眼泪流了下来,但他马上又止住了泪。他心里想:“过去的事就让它埋葬了罢!为什么还要挖开过去的坟墓?”但是他却不能不为他的亡故的父母悲伤。

“三弟,你刚才念的话很不错。我不是奢侈家,不是命运和自然的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觉新渐渐地安静下来,他望着觉慧凄凉地笑了笑说,“然而我却是一个没有自己的幸福的劳动者,我——”他刚说了一个“我”字,忽然听见窗外的咳嗽声,便现出惊惶的神情,改变了语调低声对觉慧说:“爷爷来了,怎么办?”

觉慧稍微现出吃惊的样子,但是马上又安静了。他淡淡地说:“有什么要紧?他又不会吃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子里是死一般的静寂”使觉慧不能忍受而叫喊起来,这种“静寂”既是对当时屋中氛围的描写,也是对旧时代家庭死寂的写照。
B.从“仍旧埋下头去拨算盘珠子”“继续拨算盘珠子”到“推开算盘”,这一细节变化反映出觉慧的话对觉新内心的触动。
C.“激动得连手也颤抖起来”“把书阖上”“端起茶碗大大地喝了几口”等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波动。
D.面对觉慧愤愤不平的责问,觉新、觉民二人的反应十分的不同,觉新表现得十分痛苦,而觉民始终表现“温和”,因为这件事情与觉民无关。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就“出场”的翻译小说《前夜》,是文中重要的物象,觉慧朗读该作品的举动不仅揭示了人物的精神面貌,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本文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极具有艺术感染力。
C.本文善于运用人物对话来展开故事,如面对觉慧的责问,觉新的自我表述透露了他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D.本文描写了旧时代高家几个兄弟的家庭生活画面,谴责了旧势力对新生生命的压制,歌颂青年一代的初步觉醒,有很强的时代感。
3.小说中觉新、觉民与觉慧三兄弟的性格各不相同,请概括出三人不同的形象特征。
4.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真”,请分析本文中“真”的体现。
2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幸。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________描写,用的是______的手法;②是_________描写,突出宝玉的_________;③是模拟______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_______性格,这是宝玉的_____特点,用的是_______的手法。
2.“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是说(     
A.穷困失意,懒惰愚笨B.愚笨顽皮,不通人情世故
C.厌弃功名,否定封建正统D.不学无术,不懂儒家经典
3.“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是说(     
A.独立不羁,要求个性解放B.性格孤僻,不肯服从管教
C.桀骜不驯,追求与众不同D.固执任性,我行我素
4.对这三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段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B.②③两段都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C.除对偶外,②段还用了排比、比喻。D.③段运用了反语。
2021-04-16更新 | 31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梅花

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环境,以梅花前后左右之物烘托出梅花的清高之格、疏野之性。
B.向阳之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由此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
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只是它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希望有人引荐。
D.诗人醉酒之后不敢睡到庭前梅树近旁,是怕污损随着阵风吹落的梅花花瓣。
2.诗的颈联有何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态度?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恐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成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红楼梦新证》这部书,使周汝昌成了学界“红人”,也使得他在政治运动中被关进“牛棚”下放,他的“红学”研究被迫中断。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E.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3.简析“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这句话的作用。
4.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1-04-16更新 | 346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5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       金丝八宝攒珠髻,         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        赤金盘螭要珞圈;裙边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Y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1.依次排列在文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绾着       戴着        带着        系着B.戴着       绾着        带着        系着
C.绾着       系着        戴着        带着D.戴着       绾着        系着        穿着
2.这段文字描写王熙凤上场,作者没有采用的写法是(     
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侧面烘托D.肖像描写
3.这段文字对王熙凤的肖像进行了具体细腻的描写,从内容上说,这个肖像描写(     
A.旨在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B.旨在表现王熙凤姿容俏丽
C.旨在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D.旨在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4.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贾母的这句话说明了(     
A.贾母对王熙凤没有好看法B.王熙凤在贾府没有地位
C.王熙凤性格泼辣,话不饶人D.王熙凤是一个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5.“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王熙凤的话表现了(     
A.黛玉确实标致,讨人喜欢,王熙凤从心里喜欢上了黛玉B.王熙凤有意讨好黛玉
C.王熙凤有意讨好贾母D.王熙凤有意讨好贾母、黛玉

6.当谈到黛玉命苦时,王熙凤“便用帕拭泪”,不一会儿又“转悲为喜”,在极短的时间内这种感情的变化,表明王熙凤(     
A.富有同情心,怕引起黛玉伤心B.矫揉造作,故作姿态
C.善于察言观色,迎合贾母D.为黛玉的标致和命苦所打动,真心疼爱黛玉
7.“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些话表明王熙凤(        
A.对黛玉的生活起居十分关心B.善于卖弄,故意讨好黛玉
C.性格狡黠,故意讲给贾母听,讨好贾母D.在贾府中恃宠专权
2021-04-13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6 . 下面是“宝玉挨打”之后,三位探望者的话,请写出三位探望者的名字,并简要分析最后一位的心理。

甲:“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乙:“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丙:“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2021-04-13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7 .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刷,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探春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贾府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红楼梦》主要是写荣国府的事。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国府的罪孽超过荣国府。
C.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她不埋怨任何人,说:我们享过福也吃得起苦。关键时刻她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子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D.《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强夺了黛玉的位置。
E.作者描写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无论是在王夫人处拜见,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都十分推让,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寄人篱下”的心境。
2021-04-13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8 . 简述《红楼梦》中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
2021-04-13更新 | 23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三)
9 . 简要概括《红楼梦》的主要写作内容及写作意义。
2021-04-13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四)
10 . 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2021-04-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一下学期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四)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