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2020-02-24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0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2 . 为什么说“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
2020-02-2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07-2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3 . 《促织》中,文章始终围绕的一条主线是什么?围绕这条主线,情节具体有几次波折?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2020-02-18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14-1 促织-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4 . 《答司马谏议书》:为什么王安石变法会遭到反对?
2020-02-13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15-2 答司马谏议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5 . 如果将第四段末句改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可有慎哉”,并删去第五段,文章也是完整的。请问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2020-02-13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16-2 六国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6 . 《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
2020-02-13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16-2 六国论-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7 .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2020-02-13更新 | 0次组卷 | 2卷引用:10-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又名秦声、梆子腔、乱弹,是我国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四大声腔指“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或“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皮簧腔”。梆子腔都是其中之一。)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戏曲园地里,它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就像秦地人一样的古朴憨厚、激昂慷慨。由于它孕育诞生于自古被称为帝王之都的秦中,长期承受着周秦汉唐文化的雨露,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遗传基因。

秦腔是以秦声为声腔体系的剧,滥觞于西周时期秦地的旷野牧歌,《秦风》《豳风》作为“乐”,已表现出音乐、诗歌与舞蹈的自然组合。在秦汉时期的百戏杂陈中,又广泛地吸收了“戏”的一些实体性的表演动作,三辅人民创作演出的《东海黄公》,标志着陕西戏曲的形成。在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高度发展的李唐时代,它又在各门类艺术都得到充分发展与日趋融合过程中,为适应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从大曲中吸收、消化了慢、中、快、散的板式结构,初步建立了以板式变化为特点的音乐体系。安史之乱后,大量教坊、梨园艺人流落秦地民间,专业艺人与群众的结合,共同促进了秦腔的形成。宋代的“串梆子”与元代的秦声杂剧,又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发展。到了明代,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一大批有识之士,积极参加秦腔的艺术实践,使之臻于成熟。至今尚保存的前七子之一的康海亲手绘制的131幅彩色脸谱,还有遍布秦大地百座戏楼、连绵不断的城乡秋神报赛演戏活动,都很有力地说明了它的成熟。也就在这个时期,秦腔清游大江南北。清代是秦腔的鼎盛时期。在秦地拥有各种类型的班社五百余家,编演的剧目,有史可查的达两千多种,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源。正是在这一大普及、大发展的形势下,陆续出现了十几部秦腔理论著作。有代表性的,像三原张鼎望康熙年间撰写的《秦腔论》,乾隆时内廷侍读严长明的《秦云撷英小谱》。乾嘉时谈论秦腔的论著多达一二百种,出现了“秦腔热”。京秦同台、徽秦同台,有力地促进了京剧的形成与发展。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花雅之争”中,由于秦腔的“随唱胡琴,善于传情”(杨静亭《都门纪略》),“易入市人耳目”(昭梿《啸亭杂录》),一举夺得剧坛盟主地位。

秦腔的艺术风格,可以用《诗经·秦风》中两首诗的首句二字加以概括,这就是“驷驖车辚”。它表现在秦腔的各个方面,诸如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剧目与舞台美术,都是这样。在陕西四十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它更具有秦人的风神品格,所以,成为陕西各阶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一种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与技艺于一炉的综合艺术。

(选自焦文彬《驷驖车辚话秦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腔又名秦声、乱弹,作为一个地方戏曲剧种,诞生于帝王之都,有着汉民族文化的许多基因。
B.秦腔发端于西周时期秦地的牧歌,它有音乐的表达,有诗歌、舞蹈的展示,百姓喜闻乐见。
C.秦地人民创作演出的《东海黄公》,标志着陕西戏曲的形成;随后各朝代都出现了不少秦腔理论著作。
D.秦腔能代表秦人的气质品格,故成为各阶层人民群众喜欢的具有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一种综合艺术。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括性介绍秦腔,然后在第二部分按照时间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介绍其历史。
B.文章第三部分先引用《秦风》中的内容概括秦腔的艺术风格,然后对其进行了评价。
C.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以说明和议论为主。
D.文中主要运用了举例、说理的论证方法,用事实和道理让文章的观点真实可信。
3.以下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断的改革,促进了秦腔这一古老艺术的发展,不断的推除出新,才使它能永葆艺术青春。
B.秦腔臻于成熟既因周秦汉唐文化雨露滋润,也因积极的艺术实践;而至今尚存的彩色脸谱能够证明其成熟。
C.清代是秦腔的鼎盛时期,当时一系列秦腔理论著作的出现和秦腔的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D.秦腔大俗大雅,它的发展既离不开专业艺人的付出,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更有各时期文化的注入。
2020-02-01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7课 秦腔-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9 . 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2019-11-30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09 说“木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2014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小阅读-课内 | 适中(0.65) |
10 . 捕捉文中信息,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A.“木叶”这个独创性的词语,源出于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木叶”之所以成为历代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对象,是因为历代诗人们受到屈原诗的影响和启发。
B.“落木”这个独创性词语,源出于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杜甫创造出了千古流传的形象鲜明的诗句,使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C.“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桑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诗中的“落叶”是碧绿柔软的,是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都有所不同。
D.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枯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是典型的清秋性格。
2016-11-18更新 | 1106次组卷 | 3卷引用:09 说“木叶”-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0分钟课前预习练(统编版必修下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