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62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发展数字经济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有怎样的意义?

林毅夫:发展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组成部分,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具有研发周期短、技术迭代快的特点。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为特征的新技术发展方面,中国有比较优势。

记者:“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请问,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靠的是什么?

林毅夫: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就要用好中国的比较优势。一是数据优势。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21世纪的“石油”,中国有14亿多人口,有超10亿网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数据来源国。二是人才优势。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高智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绝对量高,因此在研发上有人才优势。三是市场优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中国有最齐全的产业配套,不仅是数据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市场大国、应用场景大国,这些优势结合起来将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

记者: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遇到哪些瓶颈,应该如何突破?其中,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应该分别发挥什么作用?

林毅夫:数字经济是一个新产业,其应用场景还有待继续探索创新。目前,中国的消费互联网发展较好,产业互联网发展还有待深入。在产业互联网方面,大企业进展较好,中小企业才刚开始。从规模经济角度来看,中小企业想要自己掌握这些技术的投入较高,因此要帮助中小企业利用数字化改造提升竞争力,需要一些平台公司开发专门的技术来帮助中小企业,政府也要给予一定鼓励。

数字经济建立在数据要素基础上,涉及海量个人信息。要注意合理使用及保护个人信息,避免利用数据形成的垄断等问题,一方面要鼓励支持国内更多平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垄断反过来变成创新的障碍。其中,既要有效市场,也要有为政府。有为政府是动态的,要根据数字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特性、数字经济本身的特性,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特性不断调整政策,更好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记者:您认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应该构建一种怎样的关系?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哪些产业和行业将会抢占先机?

林毅夫: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应该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融合过程中,消费服务业走在最前面。如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服务平台有很多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不落后。原因在于,一是中国有较好的通讯、互联网网络基础;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并且较为集中;三是中国有发达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四是中国人工成本相对较低。

在生产服务业方面,发达国家发展得更快。因为生产服务业的附加值高,比如律师业、会计业,在智能化、数字化后能替代的人工成本价值很高,这更符合发达国家的国情。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帮助中国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也会实现提质增效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黄鑫《以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大国,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来源国。
B.林毅夫认为,要发展数字经济,就需用好数据、人才、市场等中国的比较优势。
C.政府对大型数字平台一方面要防止垄断,另一方面,对于平台企业的技术提升等日常经营行为,也要进行适当鼓励。
D.数字经济正在处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也可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者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概说出发,循序渐进地进行提问,深入探究以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
B.在规范数字经济市场秩序的过程中,会出现数据形成的垄断问题,也要避免因反垄断而打击数字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C.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只要用数字化缩短落后产业周期,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就能与其他发达国家齐头并进。
D.数字经济可以渗透到实体经济的一些方面,能给人们带来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创新。
3.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请结合材料提出建议。
整本书阅读-简答(多)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乡土社会是“熟人”的社会,其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这与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西洋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渍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像《红楼梦》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后来更多了,什么宝琴、岫云,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请用《乡土中国》“差序格局”理论将下面《红楼梦》中的人物填在下图中的相应位置。

《红楼梦》人物:
贾 政 贾 琏 秦 钟 茗 烟
袭 人 蒋玉菡 贾元春 贾探春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王夫人
2023-01-25更新 | 29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奥运遗产(Olympic legacy),自2014年起,就被正式视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全球各国对申办奥运会意兴阑珊的大背景下,奥运会陷入了可持续危机。为此,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加强自身改革,并将“为奥运举办城市留下丰厚奥运遗产”作为游说各国申办奥运会的主打话术之一。据体育大生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国际奥委会已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遗产战略方针:面向发展的未来》《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等多项文件中均将奥运遗产列为关键章节。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在申办之初,北京冬奥申委就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一份非常全面的奥运遗产愿景方案。2019年,北京冬奥组委颁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明确提出包括体育遗产、经济遗产、社会遗产、文化遗产、环境遗产、城市发展遗产以及区域发展遗产在内的7项奥运遗产,具体拆分成35项重点任务,由此构成了北京冬奥遗产任务体系,为国际社会提供“北京方案”,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典范的行动纲领。

材料二

创造丰厚的奥运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也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工作没有成型的国际规则可循,往届奥运会也没有留下可供借鉴的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但北京冬奥会从2015年筹办伊始就加强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充分结合筹办工作实际,不断摸索创新,从奥运会筹办之初便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也正是得益于提前的准备和规划,北京冬奥会留下了大量的奥运遗产。此次冬奥会充分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打造了6个双奥场馆,同时新建场馆超前谋划赛后利用,未来将会持续助力区域发展。三赛区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除了有形的遗产外,冬奥会还留下了很多无形的遗产,比如京张高铁通车及其背后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还有中国对绿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的倡导等。本届奥运会充分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近几十年来,举办奥运会已经超越体育本身成为一个国家展示尊严的舞台,是经济腾飞的好机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是新干线,并投入超过60亿美元改善东京的交通设施,让东京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推动了东京经济长达20年的蓬勃发展,让东京市民享受了近50年的福泽。比起里约可以为奥运会带来什么,巴西人更关心的是奥运会可以为里约带来什么。里约在申奥时曾强调,奥运会场馆分布在四个区域,其中有两个位于里约的快速发展地区,希望奥运会拉动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赛后人们期望的奥运红利虽然并没有想象中丰厚,但也给当地人生活留下了诸多便利,包括一条地铁线、一条近100英里的快速公交车道和17英里的轻轨系统,以及新建的学校和医疗诊所等。围绕盛会大规模地进行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里约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同样助推了城市的发展。由于冬奥会的举办,河北张家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激活了张家口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张家口将奥运遗产与区域旅游资源紧密融合,发挥奥运遗产特有价值。除了冬奥会举办城市直接受益外,东北、新疆、京津冀等地区的众多城市将因为发展冰雪产业、文化产业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建设将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材料四


监测项目标准值20172018201920202021
PM10705439494541
PM2.5353222232420
SO26084
NO240121010
注:执行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年均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产生了大量的、不同类别的奥运遗产,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北京方案”。
B.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更多更好,是因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为其提供了成熟的方法。
C.从材料四图2可以看出,延庆赛区五年间大气污染监测项目的数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PM10,降幅最大。
D.为了享受奥运会带来的福泽,日本和巴西把奥运会场馆建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拉动了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五年来北京的空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的幅度超过张家口的原因与北京空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浓度本来就高有一定关系。
B.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除了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等一系列有形的遗产外,还有绿色出行、新能源倡导等很多无形的遗产。
C.东京和里约都通过举办奥运会助力了城市交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给当地人生活留下了诸多便利。
D.北京冬奥会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加快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说明举办高质量体育赛事是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3.北京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双奥之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冬奥会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2023-01-25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基础性、战略性生产要素,成为决定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核心资源。9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是中国实施数据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一部基础法律,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国家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数字经济的治理能力。

随着数字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数据安全治理数据安全保护立法也成为大国竞争和争夺数字经济领先地位的重要标志。从全球范围看,近年来,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损害个人隐私,攫取破坏和滥用数据资源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国家安全。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实施相关法律,加大了数据安全治理力度。同时,在数据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38.6%,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此,防范数据安全风险、构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治理机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安全法)的实施,将改变长期以来对数据的重搜集、轻保护现象,树立全民数据安全保护理念,为企业数据安全保驾护航,全面提升政府数据安全保护和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和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摘编自《数据安全保护的中国方案》光明网2021.9.13

材料三: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移动应用(App)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白皮书》,APP已超过网站成为主要的流量入口,人均安装APP数量接近60个。因此也带来诸多安全问题,特别是收集个人信息不合规的情况在增加。用户在安装,使用App时都会发现APP请求授权取得对设备的相应权限,并请求获取相关个人资料等信息。App取得权限后获得的信息,许多都是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APP用户和APP运营者,都面临着如何处理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数据合规问题。

国内外的大数据安全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式大数据攻击,防护措施仍然显得不够充分。其原因是传统的安全防护观念以及技术无法满足大数据安全防护的需求。其中密文计算技术,数据泄露追踪技术的发展仍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难以解决数据处理过程的机密性保障问题和数据流动路径追踪溯源问题。

(摘编自《数据安全,后互联网时代的盛宴》腾讯网2021.9.27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于202191日起生效施行。当前,大数据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战略资源,对国家治理能力,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各项技术应用背后的数据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近年来,有关数据泄露、数据窃听、数据滥用等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保护数据资产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在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快车道的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治理更倾向于动态保护。

在技术设施领域要持续提升数据安全的产业基础能力,构筑技术领先、自主创新的数据基座,确保数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不断强化数据安全领域关键基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芯片操作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强密码技术基础研究,推进密码技术的成果转化,确保基础软件自主可控。同时,要健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在数据安全主权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国家地方省市以及各行业监管部门关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已颁布5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数据安全法》的出台,也预示着我国数据开发与应用将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摘编自《如何保障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人民网2021.8.4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及预测每年增长的绝对数值都超过一千亿元。
B.2017~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到2022年,将超过一万亿元。
C.2017~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同比增长率有所波动,但增长比例均超过20%
D.2020年全球数据泄露数量约350亿条,比2017~2019年数据泄露数量的总和还要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8.6%,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
B.近年来,全球数据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加大了数据安全治理力度。
C.《数据安全法》的实施,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对数据“重搜集、轻保护”的现象,保障了中小企业数据安全。
D.近五年来,我国政府关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已颁布50多部法律法规,强化了在数据安全方面的保障作用。
3.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将如何更好地保护数据信息安全?请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双减:认知更新、制度创新与改革行动

朱益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彰显出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决心与力度,产生了巨大社会反响。之所以引起如此关注与影响,在于双减直面了当下青少年教育与成长的困境,是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直接表达。

实行双减要建立创新的综合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这一论述同样适用于双减任务,推进双减需要和谐与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要注重建立政府与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等之间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而不只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不是博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付与迎合,而应是互动政策对策相互促进的教育实践创新运动。

首先,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双减综合治理的关键性问题。从学业”“负担”“压力”“教育发展等关键词入手,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界定学业负担(或者压力)是什么,其本质又是什么,在实践上,学业负担有哪些表现,不合理之处又有哪些,进而深入研究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很显然,学业负担(压力)不只是涉及学科数量、教学课时、在校时间和课外作业量等因子,还涉及教育、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涉及到学生个体对于学校(教育)与学习的态度与感受、家长对于学生教育与学习期望与行动以及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等多方面,总之,理论上梳理出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的相关因素及其逻辑关系非常必要。

其次,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实施双减综合治理。将双减综合治理与国家教育现代化理念、原则、目标等挂起钩来,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相联系,尤其要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在六个方面下功书夫要求相联系,以学生在教育与学习中是否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作为依据。很显然,实施双减要逐步进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要将《双减意见》逐步转变为双减的法律法规,使教育与培训步入教育现代化体系。

第三,科学建构双减综合治理机制。双减要有整体把握与布局,更要有各地因地制宜的行动对策。双减要有多维指标、多元方法、多个对象和多方参与,有系统性的数量与证据为依据,而不是简单的个案或者只是主观感受。双减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双减必须有系统思维,这就是:在治理执行上,要考虑多方协同参与,整合教育内外力量,关注学校内外的区别与关联,实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共振;在治理方式上,实现管理、督导、指导、引导等多样化整合,将双减综合治理发展成为发展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治理领域上,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参与表现,包括学校、社会、家庭、校外培训机构、在线平台等,关注与学业负担相关的社会舆情、家长观念与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与在线培训机构等情况。

最后,精准实施双减综合治理意味着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进行合理的规制与管控。即,有常态化的运行机制,如检查、督导与指导等,还有科学化的预警机制,如运用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即时获取义务教育学业负担的变化及其特点,及时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广大学校、教育专业机构等提供基于数据的信息。精确还意味着要对区域、城乡、不同社会背景的学生学业负担予以区分,对于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科的情况予以细化识别,对不同的学生予以个别了解与分析等。双减综合治理需要有科学的前瞻分析与即时的信息预报,需要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大范围的学业负担监测与预警体系,关注学校与教育改革发展对学生学业负担影响的变化(政策变化和实践变化)并及时发出教育专业声音(权威信息),关注外部环境尤其是家长与社会舆情并及时把控(包括积极回应和科学引领),最终形成双减综合治理合力。

(原文摘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文件,是“双减”政策出台的根本原因。
B.只要从理论上梳理出学业负担综合治理的因素和关系,就能解决“双减”综合治理的关键性问题。
C.按照“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实施“双减”综合治理,就意味着要将“双减”纳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
D.“双减”就意味着要加强对校外辅导机构的监管,通过制定严格准入制度等措施规范其办学行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双减”需要建立和谐与多元的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实践创新运动。
B.科学“双减”必须有系统思维,指的就是在治理执行上实现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共振。
C.“双减”有待于进入常态化的法治轨道,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强化其综合治理。
D.精准实施“双减”综合治理,需要关注运行机制、技术手段等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外部环境。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双减”直面当下青少年教育与成长的困境,所以说它是对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直接表达。
B.要从理论研究、法律法规、科学机制、规制管控等多方面为“双减”政策的实施保驾护航。
C.“双减”需要科学分析、即时预报,需要关注外部环境,最终形成“双减”综合治理合力。
D.实行“双减”要建立创新的综合治理体系,需建立和谐与多元、相互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5.有人认为“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管控,并没有真正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石涛一段画跋中的话,日后却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奉为圭臬的一种艺术观,以及倡导艺术创新的至理名言。然而,笔墨如何随时代?随什么样的时代?这“笔墨”是指狭义的中国画技法与形式,还是泛指中国画的精神与内涵?不同的解读使得中国画的面貌与走向居然大相径庭。我这里当然不是要谈中国画,而是想把石涛的绘画观念移植到当下的文学批评中来。

文学与时代是极其复杂的存在,但文学与时代在思想与精神上并不是一种同构与同质的关系。文学既有可能与时代同步,也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还有可能是落后甚至悖谬于时代。文学有先进与堕落之分,时代亦有光明与黑暗之别。在这种意义上,我觉得不能把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简单地理解为“跟随”时代,介入时代、表现时代以至于引领时代或许更接近石涛之本义。因此,文学批评在面对文学与时代的时候,既不能脱离文学而在时代精神上凌空蹈虚,亦不能够囿于文学而置时代精神于不顾,文学批评的艰难与复杂状态由此而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批评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我感觉很多批评家是食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而不化,导致与文学创作不同程度的错位。换言之,很多批评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中国文学创作的进程中来。我理解的文学批评是独立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一种更富于文学本体意味的文体,它的位置是在文学创作的最前沿,它的价值在于直接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进程,当然,它会给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依据与互动的动力。20世纪西方文论与批评方法所达到的高度是应当承认的,但一些批评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的生搬硬套,一定程度上让近20余年的许多中国文学创作没能真正吸收它的非凡成果。这样讲并不是排斥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研究与借鉴,而是说,生搬硬套的结果只能使一些当代文学批评者在缺乏作家关注、没有读者参与的情况下自我狂欢或自娱自乐。亦可谓,批评未随时代。

石涛的另一句话是“夫画者,从于心者也”。进一步延伸说,思想、精神和情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文学批评置作家鲜活的创作与时代的发展于不顾,而是囿于学术体制与学术规范,或沉浸在某一套理论批评体系与话语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批评如何称得上“随时代”?

哈罗德·布鲁姆说,“想象性的文学处于真理和意义之间”,这就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广阔的阐释空间。所谓“文学批评当随时代”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引领作家与文学,积极参与文华创作与时代精神的建构,在与创作的互动中建构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理想与精神。文学批评如果不能够与所处的时代相融合,不能够用自己的思想与精神参与时代精神与理想的建构,这样的文学批评肯定不是好的文学批评,更遑论伟大的文学批评。

(摘编自傅逸尘《“新笔记体批评”:“中式评论”的想象与建构》)

材料二:

文学批评必须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精神状况发言,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文学批评区别于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之所在。这一功能在文学批评的诸多维度中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将它称为文学批评的“核心”或“基石”也不为过。

20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几乎可以作为时代的文化、文学、思想、心理、社会发展风向标,有时甚至担当着塑造时代思潮范式和精神模型的功能,引领着时代美学的发展。对20世纪80年代批评家来说,“现实/时代的‘吸引’”是他们学术研究的直接动因,“而他们的研究,也成为对现实/时代的话语介入”。朦胧诗的批评实践在这一诗歌潮流的成型中起着重要作用,谢冕、孙绍振、徐敬亚不仅对诗歌美学逐层阐解,也敏锐地把握住了诗歌文本中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的变化;现代派文学的美学观是在批评探讨中逐渐成熟的,在黄子平、许子东、李劼、李洁非的批评文本中,现代主义、现代意识、当代城市青年的精神轨迹被一一勾勒出来;先锋文学则在文学批评中棋逢对手,获得了比文本表层更为丰富和有深度的阐解,作家与批评家共同以智性和才华创造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也铭刻下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的时代特征。这些批评实践在不同的精神维度和升降处进行了标本式的勘察与处理,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的面相。

但是,在当下,我们却离文学批评的这一重要功能越来越远。我们今天面临的精神状况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当今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在经济、文化、体制等方面急剧转型的“大时代”。这个时代的触角全面地影响了社会和文化生产机制,文学批评却反向地呈现出了失语的状态,或者至少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有效性和深入性。这个“失语”不是不发声--当下的批评生态可以说是多元的、活跃的、热闹的,而是指现在的批评实践无法为我们提供了解时代精神状况的经验性和复杂性的途径。那么,文学批评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回应这个丰盛的“大时代”,折射和提取出时代的精神肖像呢?

(摘编自曹霞《文学批评与当代文化建设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是复杂的,文学批评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文学批评既要立足于作家、作品本身,也要彰显出时代精神。
B.文学批评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既可以引领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也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C.成功的文学批评,往往融入了作者对于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能够引领文学思潮,促进文学发展,丰富文学的美学内涵。
D.文学批评处在文学创作最前沿,并直接参与文学创作进程,因而就传达时代精神而言,文学批评比文学创作更容易被人接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但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文学批评的现实问题不尽相同。
B.文学批评既能影响作家对文学的理解以及个人文学作品的创作,又能影响到文学社会功能的发挥以及读者对文学的鉴赏。
C.时代精神的日趋复杂化,以及不断显现的文学批评生态的多元化、活跃性等,导致文学批评的功能越来越趋向于单一化。
D.文学批评者传递、弘扬时代精神,一方面要关注现实,把握时代精神实质;另一方面要融入作品,挖掘其先进精神因子。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高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大旗,倡导“新乐府运动”,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引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
B.胡适曾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比如先秦时期的代表是诸子散文,唐宋时期代表则是唐诗宋词,明清时期却是小说戏曲。
C.鲁迅先生主张的“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的思想,成为当时进步文艺青年的座右铭,其作品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启蒙。
D.别林斯基在《致果戈理的信》中,批评果戈理的错误立场,抨击沙俄时代的黑暗现实,致使果戈理将其《死魂灵》第二部付之一炬。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如何让文学批评彰显或引领时代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情诗,也是开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最能代表“楚辞”的辞格。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后人又把“诗骚”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多以叙事为主,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多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因此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战国史籍、先秦文献对楚辞及屈原的研究的重要意义鲜有提及。最早而且权威的对于屈原生平、创作及其思想进行关注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但是在司马迁之后,出现了研究楚辞以及屈原非常繁荣的景象。在汉代,对于楚辞学研究代表著作为王逸的《楚辞章句》。“王氏训释,多有所本,或本于经书故训,或本于方言楚语,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段玉裁《广雅疏证序》)。也就是说,汉代主要倾向于对于作品的阐释、解释,帮助后人理解其作品。朱熹《楚辞集注》是承前启后的一部堪称伟大的著作,其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最早全面的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楚辞。比如说,他对于屈原作品中文学意象的分析以及最早指出了“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的含蓄象征手法。到了明代时研究的代表著作有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等,以及近现代的国学大师廖平、王国维等人。还有最为繁盛的20世纪景观:郭沫若、鲁迅、胡适、朱自清等前辈的研究成就。而且20世纪还有一个较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蔓延。比如说,在美学领域引起的关注,拿著名美学家李泽厚为例,他更倾向于屈原的死亡意识,他认为,死亡才是构成屈原作品和思想最重要的主题。他认为把屈原提升到无比深邃程度的正是这个死亡,自杀的人性主题。还有像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就涉足于戏剧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个剧作的目的在于它的教育意义,呼唤爱国主义。还有后来的电影文本创作,都在说明着屈原一直是而且现在仍是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对于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以至于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呢,主要还在于以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的模糊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而又望而却步的谜团。

(节选自《屈原及楚辞研究》,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的原因是屈原的《离骚》最能代表“楚辞”的辞格。
B.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的而且权威的对屈原生平、创作及其思想进行关注的典籍。
C.汉代对“楚辞”的研究内容都是对作品的阐释、解释,目的是帮助后人理解其作品。
D.朱熹《楚辞集注》伟大之处在于它是最早全面的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楚辞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的重点是在司马迁之后,对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出现的繁荣景象。
B.文章是基于“楚辞”和《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引出论述话题的。
C.文章在论述时主要采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具有很强的论证力和说服力。
D.文章列举李泽厚和郭沫若的例子,在于说明对屈原的研究进入了文学领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是因为风都以叙事为主,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骚都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B.在司马迁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研究楚辞以及屈原非常繁荣的景象。研究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研究的形式越来越多样,研究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C.文章认为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不仅拓宽了对楚辞和屈原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个剧作创作的目的在于它的教育意义,这就是对爱国主义的呼唤。
D.对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之所以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是因为把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作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有很强的模糊性,能给后人的研究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可随意发挥、自成观点。
2023-01-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宜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按照西方文艺理论的思想,文学和绘画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文学是时间艺术,绘画是空间艺术,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西方强调分界不同,中国传统理论中似乎更强调文学与绘画的同一关系,即“文画互通”,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东方,特别是在中国,“文画互通”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古代有许多画家本身又是文学家、诗人,他们的作品常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诗画合一、文画合一,这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文艺现象。谢灵运,山水诗的开创者,就把绘画的色彩、光线、远近、构图都运用到山水诗的创作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都是一幅幅鲜明的图画。

丰子恺曾经自谓“要沟通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他在《中国画的特色——画中有诗》《绘画与文学》《绘画概说》《艺术修养基础》等论文和著作中研究过中国古代绘画与文学的关系,指出“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即使是画石、画竹,因为是赞美石的灵秀、竹的清节,也不能说与文学全无关系”。他研究了从两汉直至明清的中国绘画,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就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色,尤其是到了宋代,画院的试法就是直接把文学与绘画拉到一起,即“用一句古诗为试题,使画家巧运其才思,描出题目的诗意”。丰子恺立志沟通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形式,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修养,给绘画注入丰富的文学因素,他自己也是“文画互通”这一理论的实践者。虽然丰子恺最初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但他在1962年回顾自己40年文艺生涯时说:“综合来看,我对文学,兴趣特别浓厚。因此我的作画,也不免受了文学的影响。”至于丰子恺的文学创作受绘画的影响就更加直接。他的漫画思维对其散文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有题材方面的,受绘画关注现实的影响,他的散文作品呈现了生活化的特点,大都取材现实生活的平凡小事及其亲身经历,儿童相、成人相、自然相等无不直接取材于现实。有构思方法上的,丰子恺的漫画注重意义特别、富有意蕴,使得其散文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即“小中见大,弦外有音”。在形式上,漫画都是简笔,线条自如简洁,散文创作都是小篇幅,语言朴素简练自然。在表现手法上,漫画的写意性、白描、比喻法、夸张法、点睛法、象征法、对比法等,特别是线条的自如简洁和白描在散文中的运用,使得丰氏散文朴实、自然、流畅、简练。

(摘编自廖静爱《丰子恺作品中的文与画》)

材料二:

丰子恺的古诗新画说白了就是一种翻译,是把古典诗词中的佳句画成与此内容相近的漫画,唯一的区别:画上题的是古诗词句,而画的都是现代人物,所以称“古诗新画”。把古诗译成画,需要画家了解诗词旨意,还要用简洁的笔墨恰如其分地勾画出诗词的意境,看似容易,其实需要很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熟练的绘画技巧。丰子恺十分重视文学对绘画的影响,认为“漫画是沟通绘画与文学的画种”。这一点,完全体现在他的漫画中。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画题化用自宋代词人谢逸所作《千秋岁·咏夏景》的最后一句,全词是“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画家用写实法描写了人去楼空的场景:廊檐下,一道卷起的竹帘,帘外是一弯新月,桌上一把壶,几个杯。画面景致简单,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人世间聚散终有时,良朋散尽,而言犹未尽,茶香尚在。孤寂的夜色里空对一弯新月,让人倍感天凉如水。寥寥几笔就把我们带进古典的诗情画意之中,引起无限的遐思。难怪有人说这幅画比诗词本身还富有诗情。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题选自宋代词人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全词:“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画家很喜欢此词最后一句,用画笔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景。精致的格窗、碧绿的芭蕉、鲜红的樱桃,还有飞舞的蜻蜓和缕缕香烟,经画家巧妙的安排,景致迷人,赏心悦目……

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数量很多,1925年初版的《子恺漫画》第一卷就收了60幅,1948年民国日报社初版《丰子恺画存》上下两集也收录近60幅,还曾专辑出版过《画中有诗》《古诗新画》等。朱自清很喜欢这类画,他在《子恺漫画》(192512月上海《文学周报》社初版)序言中写道:“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

(摘编自吴浩然《丰子恺的漫画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艺理论认为文学和绘画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严格的界限,而在中国传统理论中似乎更强调两者相结合。
B.丰子恺不仅研究文学与绘画的关系,而且也在绘画与文学创作过程中积极实践“文画互通”这一理论。
C.绘画与文学相结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谢灵运就把绘画中的色彩、光线等技巧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可见唯有懂画才能进行山水诗的创作。
D.丰子恺散文取材的生活化,构思上追求立意的鲜明和意味的深长,语言的朴素简练等都与他的漫画思维有着直接的关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画互通”在中国古代很常见,丰子恺虽是以绘画走上艺术之路的,但因他对文学有浓厚的兴趣,他的画作中免不了有受文学影响的痕迹。
B.丰子恺认为,自从王维以后,“画中有诗”成为中国画的一般特色,到了宋代,绘画考试以一句古诗为试题,更是“文画互通”的直接体现。
C.《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虽脱胎于古诗词,但经过丰子恺的加工,无论是诗情还是艺术成就都超越了原诗。
D.朱自清很喜欢丰子恺创作的古诗新画,认为丰子恺古诗新画创作有诗意,抓住了诗歌的精髓。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文画互通”理论的一项是(     
A.柳宗元的《江雪》常被才子们画成画作,清代王士祯又依据这些画创作了诗《题秋江独钓图》。
B.鲁迅小说中对林嫂、阿Q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借鉴了黑白木刻艺术中简洁、概括等手法。
C.萧红有良好的绘画素养,在其小说创作中以斑斓的色彩绘制了一幅幅多彩鲜艳的风景画。
D.在创作新闻人物通讯时,可借助小说人物塑造的“写意法”,既简洁又实用,能使人物生动形象。
4.绘画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诗意漫画的创作,更适合选择哪则材料作补充阅读,为什么?
5.下图是丰子恺根据先秦时期《越人歌》中的诗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创作的漫画,请说一说这幅画是如何体现“古诗新画”的特点的?
2023-01-2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有利于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农村网民规模已达2.84亿。

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当前,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需要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径,拓展村民参与治理的广度、深度,整合各种治理资源,实现不同治理主体协同联动。

(摘编自蒲实《准确理解把握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

材料二: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电商的东风渐强,一批返乡农民、非遗传承人和新农人回到乡镇,共同守护与发展家乡。电商大大加速了农村地区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壮大了产业、繁荣了经济、凝聚了人气,提高了村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一种基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用户潜在购物兴趣,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兴趣电商应运而生。时代赋予了农村耕耘者“电商”这把利器,用短视频等优质内容将农村土货和消费者连接起来。兴趣电商让逐梦者帮更多农民筑梦。2022年初,抖音电商推出“寻找同行者”计划,致力于挖掘优质达人和商家,助力他们在平台实现更长远的发展。青海“90后”姑娘牛梦琳把家乡的枸杞拍成短视频发布到抖音,打开了销路,不仅帮乡亲们卖出200多吨枸杞,还带动村民一起拍短视频、直播带货。这种产地直送的电商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各种差价,帮农民分享到更多的价格红利,让黄土地变成聚宝盆,圆了乡亲们的致富梦。

兴趣电商让逐梦者共绘家乡发展蓝图。过去,农村劳动力在家乡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只能外出打工,给老人和孩子留下远去的背影。电商上下行双向贯通的特性推动了资源要素在城乡双向流动,让个人打拼与家乡发展之间有了更紧密的结合点。返乡青年曾庆欢靠着抖音电商卖光了家乡湖南新化县所有豆腐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返回家乡、建设家乡。农村因此形成良性循环——园区越多、产业越强,则招工越多、人气越强、家乡越来越繁荣。

兴趣电商让逐梦者吃下“定心丸”。农业生产一直以来面对很多风险挑战,特别是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市场风险带来的价格波动时常冲击着脆弱的农民,谷贱伤农、农产品滞销事件时有发生。抖音电商有效增强了农村从业者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线上售后反馈、直播带货过程中和消费者互动,从业者能科学对接市场需求以需定产、开发新产品,从而规避市场风险,大大增强家乡农业产业的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缪翼《梦想不会辜负乡土!这个电商平台让更多家乡好物被看到》)

材料三: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农业迸发活力。互联网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聚焦“顶层设计”,着力“强保障”。越来越快的网速和不断优化的网络服务,让互联网已加速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电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聚焦“电商营销”,着力“强产业”。互联网的普及,让一部小手机,就可以联通大世界,互联网打通了城市与农村、国内与国外的信息壁垒,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网络直播带货,更是助力农产品销售迈上了快车道。

聚焦“系统建设”,着力“强合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外,利用大数据为乡村发展稳定搭建生产平台、金融平台、旅游平台、治理平台等同样需要重视。

(摘编自高鑫《“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加速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有助于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更有助于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B.只要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学会直播带货,就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C.抖音电商直接连接了农村土货和消费者,能减少中间环节差价,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D.不同治理主体协同联动能够夯实乡村治理的根基,提升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梦琳帮助乡亲们卖出200多吨枸杞是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B.互联网技术使农业迸发活力,既可以助力电商带货,还可以搭建旅游平台。
C.2021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及网民规模数据体现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
D.互联网普及让小手机联通了大世界,因此,网络直播带货能助力农产品销售。
3.互联网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哪些方面的助力?请根据材料概括。
2023-01-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就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

打一个譬喻来说明:在我们比赛足球时,裁判官吹了哨子,说哪个人犯规,哪个人就得受罚,用不到由双方停了球辩论。为什么呢?那是因为每个参加比赛的球员都应当事先熟悉规则,而且都事先约定根据双方同意的规则之下比赛,裁判员是规则的权威。球员对于规则要谙熟,技艺要能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他需要长期的训练。如果发生有意犯规的举动,就可以说是训练不良,也是指导员的耻辱。

这个譬喻可以用来说明乡土社会对于讼事的看法。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在乡村里所谓调解,其实是一种教育过程。我记得一个很有意思的案子:某甲已上了年纪,抽大烟。长子为了全家的经济,很反对他父亲有这嗜好,但也不便干涉。次子不务正业,偷偷抽大烟,时常怂恿老父亲抽大烟,他可以分润一些。有一次给长子看见了,就痛打他的弟弟,这弟弟赖在老父身上。长子一时火起,骂了父亲。家里大闹起来,被人拉到乡公所来评理。那位乡绅,先照例认为这是件全村的丑事。接着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小儿子是败类,最不好,应当赶出村子。大儿子骂了父亲,该罚。老父亲不知道管教儿子,还要抽大烟,受了一顿教训。这样,大家认了罚回家。那位乡绅回头和我发了一阵牢骚:一代不如一代,真是世风日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当时体会到了孔子说这话时的神气了。

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儆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

材料二:

嘉兴114日电“39”“25”“11”——在浙江嘉兴平湖市新埭镇星光村,村书记许强自豪地向记者举出三个数字:2017年星光村在平湖市法院涉诉纠纷39起,2018年下降到25起,2019年至今只有11起。

星光村涉诉纠纷走起了下坡路,靠的正是平湖近年来探索推广的无讼工作——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这一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不仅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矛盾纠纷产生,更推动了传统无讼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融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浙江平湖息事无讼:擦亮基层社会治理无讼品牌》)

材料三:

今天,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类利益关系相互交织,各种社会纠纷也大量增加,诉讼案件数量逐年增长。然而,司法资源相对有限,司法机关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强调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这一模式与传统的无讼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然,我们对无讼理念的借鉴,不能简单照搬历史上的某些做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纠纷的内容及复杂程度远异于前,而司法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的配合已有较好的制度基础和现实条件。我国正在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等非诉解纷手段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努力使大量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

与此同时,要强化司法对于社会纠纷解决的引导作用,特别是通过司法案例明确司法对于各种社会行为的判断,引导当事人对纠纷解决结果形成合理预期,为非诉化解纠纷提供示范。通过这些具体措施,推动人们对诉讼形成理性认识,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抑制滥用诉讼权利、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让无讼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社会需要人们服膺传统规则,做人必须遵循传统的“规矩”,即“礼”。
B.乡土社会非常注重教化,如果有人越出规矩,会被认为教化不够;如果有人打官司,也会被认为教化不够。
C.每个人都自动守规矩的情形只能出现在有理想礼治秩序的社会,所以孔子的“无讼”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成为现实。
D.乡土社会中人的利益关系相对简单,人们的权利意识也不够强,教化更多的是“以儆效尤”而不是获得规则。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觉得,听讼的过程就是自己在被批评教化的过程,十分难受,所以他认为让诉讼行为不发生才是重要的。
B.浙江平湖“息事无讼”的成功做法,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当前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
C.推行现代司法制度,能帮助人们树立法治思想、权利意识,改变其诉讼观念,因而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纠纷。
D.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不断健全,各种非诉解纷手段充分发挥作用,让一些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成为可能。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与“无讼”无关的一项是(     
A.孔子指出“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德政使人们富足,用礼教使人们知耻,人们就会自我约束,走上善道。
B.卷入党派政治斗争的苏轼,被迫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从而平息事端,苏轼最终也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C.《儒林外史》中“族长严振生,乃城中十二都的乡约。”乡约,即乡中小吏,主要负责传达政令,调解纠纷等。
D.《阿Q正传》中,阿Q调戏吴妈,被地保教训一通后,答应了地保所提出的包括到赵府赔罪在内的五项条件。
4.材料一运用了多种与鲁迅《拿来主义》相同的论证方法,请分别指出并简要说明。
5.你认为“无讼”文化在现代法治社会还有无必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