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
2024-01-08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三字经》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所反映的思想是(       
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
2024-01-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容易(0.94) |
名校
3 . 日本古都奈良仿照唐都长安城修建而成,不仅其皇宫、寺庙类似于长安城内的建筑,而且其城内也有一条朱雀大街。那么奈良城的朱雀大街处于奈良城的(       
A.东方B.南方C.西方D.北方
2024-01-0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4 . 指出内容有错误的一项(       
A.古人常用某些词语作为年纪的别称或解释,如“黄发”指儿童,“不惑”指四十岁,“垂髫(tiáo)”指老人。
B.《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人定初”指二更刚开始。
C.古代“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帝王所居,左宗庙,右社稷,以时祭祀,十分看重,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2024-01-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2024-01-0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基础大检测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

1.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第一句明点题中“宿”,第二句“万里”,不仅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且指出心理上的距离。
C.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D.“明日又逢春”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用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
2.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2024-01-08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乡里。长安中,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累迁中书舍人,历秦州都督、并州长史,为政严肃,甚为人吏所畏。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嘉贞因奏曰:“臣少孤,兄弟相依以至今。臣弟嘉祜今授鄯州别驾,与臣各在一方,同心离居,魂绝万里。乞移就臣侧近,臣兄弟尽力报国,死无所恨。”上嘉其友爱,特改嘉祜为忻州刺史。时突厥九姓新来内附,散居太原以北,嘉贞奏请置军以镇之,于是始于并州置天兵军,以嘉贞为使。六年春,嘉贞又入朝。俄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御史大夫王晙因而劾奏之,按验无状,上将加告者反坐之罪。嘉贞奏曰:“昔者天子听政于上,瞍赋噱诵,百工谏,庶人谤,而后天子斟酌焉。今反坐此,是塞言者之路,则天下之事无由上达。特望免此罪,以广谤诵之道。”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嘉贞又尝奏曰:“今志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三数年,即衰老无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上以其明辩,尤重之。嘉贞虽久历清要,然不立田园。及在定州,所亲有劝植田业者,嘉贞曰:“吾忝历官荣,曾任国相,未死之际,岂忧饥馁?若负谴责,虽富田庄,亦无用也。比见朝士广占良田,及身没后,皆为无赖子弟作酒色之资,甚无谓也。”闻者皆叹伏。

(摘编自《旧唐书·列传四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B.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C.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D.嘉贞奏曰/以臣草莱而得入/谒九重是千载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务竞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摧拜监察御史
2.下列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成人,但体还未壮。后泛指男子十八左右年纪。
B.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
C.官秩:指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秦汉时期,官的等级称秩,以“石”数区分。
D.奢僭:僭,古代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尤指用皇家专用的。奢僭指奢侈逾礼,不合法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嘉贞才华出众,受到侍御史张循宪举荐,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宪官。张循宪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B.张嘉贞卑恭敬上,在拜见武则天时,自称草莱;上奏玄宗时说希望能够被皇帝早点差使派遣,即便是死也不害怕。
C.张嘉贞重视亲情,他请求唐玄宗把弟弟调到自己身边任职,玄宗把张嘉祜调到忻州为刺史,以示对他友悌的嘉奖。
D.嘉贞为官清廉,虽长时间官居要职,却没有田产。他认为自己享受做官的福利,没有饿死的忧虑,要田产没有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开元初,因奏事至京师,上闻其善政,数加赏慰。
(2)从之,遂令减死,自是帝以嘉贞为忠。
5.唐玄宗因何而越来越看重张嘉贞?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2024-01-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C.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D.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024-01-0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衡: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六国结交即为连横,秦国与诸侯结交,称为合纵。
B.从子:表示亲属称谓,不同时期含义不同,旧指伯父、叔父之孙,也泛指祖兄弟之子的族子,唐宋之后称亲兄弟之子。
C.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始皇嬴政就是在他父亲做质子期间出生的。
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听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代承袭苏秦旧业,巧获燕王信任。苏代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苏秦那样的功业,最后通过为燕王献策,取得燕王信任。
B.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但是他们君骄臣贪,如果能收买利用,就能灭掉齐国。
C.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取政权,并说服燕王让出王位,致使燕国混乱。
D.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苏代被燕昭王召回,尽力策划并打败了齐国,之后联络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名声显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燕王曰:“子所谓明王者何如也?”
②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5.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4-01-0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奠中。

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摘编自雷泓霈《回归清明的节日内涵》)

材料二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有人不顾山高水远也要返乡祭祖,有人千里迢迢携老带幼只求叶落归根,有人庄严肃穆深切缅怀英雄先烈……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各地倡导祭扫。

通过云平台,献上一束鲜花、留一首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写一篇祭文,举办网络追思会等方式祭奠先祖,同样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朱子家训》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这句格言告诉我们,祭祀的关键在于。只要心诚,哪怕人在天涯海角,祭祀的目的已然达致。多一些诚心,对于逝者来说,这是最大的敬意。纪念不在形式而在心,让祭奠形式也持有绿色,保持气清景明,也是云祭祀的题中之义。

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人们称清明节为根的节日。无论走到哪里、去往何方,故土家园永远是不变的精神根脉,家庭亲情永远是最深沉的精神依恋。在祭祖寻根中省思生命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不忘根本、清心明志,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重整行囊再出发,这是绿色清明节之于我们的启示。

绿色化,不仅是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取向。多一点文明、少一些粗俗;多一点自律、少一点放纵,愿更多的人都能转变传统观念,恪守生态道德,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真正把生态环保理念实践到生活中来,以自己的绿色文明举止为清明添,为春光增色。

(摘编自李群《清明需要更多绿色》)

材料三

每逢清明,人们或是来到公墓祭拜祖先,或是走进革命陵园缅怀先烈。在青松绿柏之下,在哀思怀念之中,庄重肃穆的仪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得以抒发。只是眼下,新冠疫情还未到结束的时候,人群大量聚集公墓陵园祭奠,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巨大的健康安全隐患。此时,网上祭奠成为一种新常态。

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网上祭奠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一种全新祭奠方式,它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祖和先烈。只是,国人对清明祭奠多有在现场的庄重感,加之不负四月天的户外出游需求,使得网上祭奠显得相对冷清些。2020年形势的特殊性,让网上祭奠有了更多的现实操作性:在网页或是微信里献上一束鲜花、点一根蜡烛、写一篇思文,亦是一种祭之以礼

指尖连着心灵。网上祭奠的绿色低碳,不正是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的绝佳映照吗?祭祀自古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互联网充分融合,既有时代发展的轻推,也有科技前行的使然。在清明祭英烈的网络祭奠主题中,可以看到中小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英雄永垂不朽的众多留言。让传统不老,让英雄常在,在网上祭奠中,家族、民族、国家的共同记忆,也得以凝聚和升华。

网上祭奠,传统清明也当有些新常态。辩证去看,传统民俗的打开方式,只要是弘扬新风、摒弃陋习的,不正是要多多益善吗?

(摘编自谢伟锋《网上祭奠,传统清明节里的新常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应倡导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风尚,要摈弃焚烧冥币、购买奇葩祭品和代人扫墓的陈规陋习。
B.举办网络追思会,也可以表达追思与悼念,心诚是对逝者的最大敬意,只要心诚,祭祀的目的就能达到。
C.古代非常认同“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由此可以推知,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反对焚烧冥币冥物的做法。
D.“清明”的本质文化内涵是“清洁而明净”,只有网上祭奠才真正回归了清明的文化本源,不必追求“在现场”的庄重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是礼敬、怀念历史和先人,升华情感,从而净化身心、启迪智慧,这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是合拍的。
B.带有商业化色彩的“代人扫墓”是一种虚假表演,与清明节的庄严气氛格格不入,凡请“代人扫墓”者,其心必不诚。
C.从《论语》的记载看,古代可能有“代人扫墓”的现象;从《朱子家训》的说法看,古代也有远在他乡祭祖的活动方式。
D.人们未必一下子就能接受绿色文明、简朴节约的祭祖新风尚,这需要强化宣传和引导功能,而不能一味强行管制。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选择用读写家书的方式传递哀思,也是一种缅怀逝者、传承清明文化的风尚。”
B.“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以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C.“于一个民族而言,祭奠先烈和英雄,是责任与担当、价值与使命使然。”
D.“共同记忆是清明节祭祀的实质,也是维系家庭感情的纽带。”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清明节网上祭奠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4-01-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