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1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贫乏童年赋予我顶高兴的事——跟随父亲沿乡庄川坝去看戏。庙会的戏从二月二“龙抬头”时开场,一出接一出。唱“大戏”的秦腔戏组表演专业。开午戏前,先唱一出折子戏,唱完后,戏场里已经 。戏场里除了合围戏台的人群,还站满了贩卖各种小吃的商贩。

黄土地上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喜欢吼两声秦腔。生活在这里的人从小,会唱戏者多,男的起唱,女的随韵,群口齐唱一阵社火小曲。若觉得还不够过瘾,就摆阵打擂台,吼秦腔,不论是谁清吼两句,听起来都像模像样。

不论是《长坂坡》《火焰驹》,还是《窦娥冤》《铡美案》,只要幕布拉开,哪怕是短短的一折,都能升华成天籁,令听者 ③     却又格外清醒。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熨平了心中的皱纹,内心的愁苦消散在粗犷、朴实的秦腔中。

在这八百里秦川上生活的粗犷而质朴的人们“不听秦腔,肉菜不香”。任何时候,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人们身上的时候,总需要找到一些宣泄的出口,秦腔应该就是这样,生存的压力有多大,就有多么疯狂的呐喊。开着拖拉机奔跑在山道上的汉子,尽着嗓门儿吼起秦腔,吼来了山风、山雨和晨露,吼走了遍野逃窜的灌田鼠,吼回了颗粒归仓的五谷丰登。贾平凹曾说“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劳作的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能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中第一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递进。
B.第二段中的“不论”一词也可改为“不管”。
C.“羌笛何须怨杨柳”与画波浪线的句子均用了拟人。
D.最后一段第一处引号后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内。
3.画横线处的句子连用两个“只有也只能有”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2024-04-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①《主角》《尘埃落定》《北上》……②今年,多部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作即将与观众见面。③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文学作品始终是剧集改编的一座“富矿”。④从四大名著等古典文学,到风大江南北的《四世同堂》《围城》等现代经典作品,再到题材新颖、受众广泛的网络文学,文学改编成就了许多热门电视剧。⑤从发展历史来看,文学与影视的双向互动始终不断:一方面,影视剧放大着经典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为影视剧发展注入坚实的人文底色。⑥近年来,一系列优秀作品厚植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贴近互联网时代受众审美需求,得到好评,这说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       。⑦现实主义作品受到广泛关注,既A反映出近年来观众的观剧新动向,也B是其文学生命力的生动写照。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②句中加点词可换为“即或”。
B.④句加点字字形应改为“糜”。
C.⑤句中第一个句号可改为分号。
D.⑦句中划线A与B可互换位置。

(2)根据文意,将⑥句横线处填写完整。
2024-04-2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花》对上海话的引入不仅表现在方言词语、句式的点缀,更倾向于营造沪语氛围,呈现“江南语态”的气韵。比如写梅瑞接触了老板阿宝后,决意与沪生分手,二人对话如下:

梅瑞说,我与沪生的关系,告一个段落,可以吧。

沪生说,跟四川路男朋友,预备结婚了。

梅瑞摇手说,我想静一静。

沪生不响。

梅瑞说,以后,我做沪生的妹妹,可以吧。

沪生说,可以。

梅瑞说,妹妹对哥哥,可以讲一点想法吧。

沪生说,可以的……

梅瑞的寥寥数句,是娇嗔嗲语,是幽怨婉转,是欲言又止,是“有礼有节”表明心意;而被拒的沪生也自然意会,“不响”的静场处理,婉曲意深。在《繁花》中作者使用了千次以上某某“不响”的形式,紧张又舒缓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有节制的微妙关系,而这种需要延时揣摩的内在语义,正是作者所营造的美中带刺、柔中含韧的“江南语态”独特的腔调与味道,上海的城市记.忆、世相风俗,上海人的典型形象都在作者创造的方言语码中得到了复生。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言,《繁花》具有“优雅之野心”,是“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之文体”。

1.上文引自小说《繁花》的对话中,梅瑞对沪生的称谓,从直呼对方名字到称其为“哥哥”,产生了微妙的“弦外之音”。请简析该段对话中人称转换产生的独特效果。
2.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B.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林黛玉)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曹雪芹《红楼梦》)
D.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鲁迅《祝福》)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中桥外,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______①_____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得像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____②____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

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藉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______③_____,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眩晕   虚无缥缈   豁然开朗
B.闪烁   虚无缥缈   茅塞顿开
C.眩晕   扑朔迷离   茅塞顿开
D.闪烁   扑朔迷离   豁然开朗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分析文中划线句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4-2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已有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剧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其含蓄的艺术风格,使观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艺术美展现得 。当然,戏剧艺术的实现不可能独来独往,也不可能 。一方面,它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与观众 进行创造。另一方面,戏剧要想超越时空的限制,则需要后来人的不断改编;新时代的戏剧若想征服观众,则必须突出戏剧的时代精神。其目的是为了调整戏剧与社会的关系,最为关键的是调整戏剧主题精神与人们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关系,这是戏剧艺术价值的增强过程。因此,戏剧必须时时改革,时时推陈出新。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晚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放权限权领域的改革进展明显,但也有专家指出目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1.下列语句,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C.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D.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3.第二段中“看来”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请说明这三个“看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024-04-2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百多年前的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如突兀异峰崛起于英国文坛。这位伟大的剧作家,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征服了当时和后世的众多读者。《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传世剧作,主人公哈姆莱特更是人们的经典形象。关于哈姆莱特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型,历来,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人物形象蕴含着无尽的意义,其一生都伴随着成长的痛楚。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亲情的背离、爱情的无望、重整乾坤的责任和作为凡夫俗子的矛盾,在他身上体现得

哈姆莱特始终没有满足于个人的复仇,而是在与社会邪恶和自身人性弱点的斗争中,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和自身人生的完美。最后,莎士比亚让他在比剑中结束了悲壮的一生。虽然哈姆莱特倒下了,反而树立了与邪恶斗争到底。从此,乾坤巨人与凡夫俗子的结合体——哈姆莱特在不同的读者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B.今年暑假,我将要回到久违的家乡——哈尔滨市。
C.“嘎——”远处传来一阵鸭子被惊动的叫声。
D.你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2024-04-2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知道情人滋味便知道“苦学”二字是骗人的话。学者每为苦学困学二字所误。读书成名的人,只有乐,没有苦。据说古人读书有追月法、刺股法及丫头监读法,其实都是很笨。读书无兴味,昏昏欲睡,始拿锥子在股上刺一下,这是愚不可当。一人书本排在面前,有中外贤人向你说极精彩的话,尚且想睡觉,便应当去睡觉,刺股亦无益。不睡觉,只有读坏身体,不会读出精彩来。刻苦耐劳,【A砺奋勉是应该的,但不应视读书为苦。视读书为苦,第一着已走了错路。天下读书成名的人皆以读书为乐;汝以为苦,彼却沉【Bmiǎn以为至乐。必如一人打麻将,或如人挟妓冶游,流连忘返,寝食俱废,始读出书来。以我所知国文好的学生,都是偷看几百万言的《三国》《水浒》而来,决不是一学年读五六十页文选,国文读好的。试问在偷读《三国》《水浒》的人,读书有什么苦处?何尝算页数?好学的人,于书无所不窥,窥就是偷看。于书无所不偷看的人,大概学会成名。

有人读书必装腔作势,嫌板凳太硬,嫌光线过弱,嫌肚子太饿,这就是读书未入门,未觉兴味所致。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间冷,怪蚊子多,怪稿纸发光,怪马路上电车声音太嘈杂,其实都是因为文思不来,写一句,停一句。一人不好读书,总有种种理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最好眠,等到秋来冬又至,不如等待到来年。其实读书是四季咸宜。所谓【C书淫之人,无论何时何地可读书皆手不释卷,这样才成读书人样子。欧阳修在马上厕上皆可做文章,因为文思一来,非做不可,非必正襟危坐明窗净几才可做文章。一人要读书,则澡堂、马路、洋车上、厕上、图书馆、理发室,皆可读。

1.下列句子中的“会”和文中加点处的“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走出校园南门,就会看到文明湖。B.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C.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D.长风破浪会有时。
2.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1)写出A处加点字的拼音:______
(2)根据B处的拼音写出汉字:______
(3)写出C处引号的用法: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有人做不出文章,怪房间冷,蚊子多,稿纸发光,马路上电车声音太嘈杂”,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4-2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那时的人们粗犷,不知精致细腻为何物;那时的人们阳刚,没有清脆轻薄纤巧透明的阴柔趣味。出土的陶罐平静地站在博物馆的橱窗里,不知何为浑朴而浑朴坦然,不知何为端庄而端庄天成,不知何为高贵而高贵自在。不输铜晕绿,漫拟玉无瑕。素面无粉黛,如人披肝胆。没有含蓄,没有朦胧,没有婉约,没有雕龙描凤的安排,没有江南四月的惆怅。

目光与陶罐对峙,在咫尺之间凝固。数千年的时间,弯曲在优美的弧度里。原始天地的蛮荒,野性温柔神祇居住的山谷,幻影迷离。散落在河岸的洞穴,风姿绰然。我听见了击缶,以及巫舞歌声。

现代人迷恋珠宝,对远古的陶罐也许不屑一顾。陶罐在遥遥岁月中,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晨曦初露,工匠已到河边 )水,细细密密的软泥从指缝渗出。泥土终于等来了一个涅 pán)重生的机遇。然后,我听见匠人杂沓的声音,响成一种节奏,为陶罐烧最后一把柴火。古树的枝条在古窑里 bèng)发激情,水与泥土,在火中羽化了自己。

1.根据括号里的拼音,在“      ”上写出相对应的汉字。
2.文段中“□”处的标点符号,有人说用分号,有人说用句号,你赞成哪个?请说明理由。
3.画线句子中三个“而”的转折,前后语意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说说这样表达的效果。
2024-04-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戏要聚焦于“人”,力求剧中人都是内心丰富、情感真实、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这一个”。这样,作品才能展现人文关怀,才能流传久远。

剧作者要关注的,首先是“人”,写好了“人”,就写好了戏。为了打动台下的人,。为了写好台上的“人”,就要关心生活中的人。写古人也需了解今人,因为人性人情相通,写古人的戏也是演给今人看的。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如树之主干,细节如干上枝叶,如果只有情节而缺乏鲜活的细节,人物会因为简单而不可信,戏也会枯燥乏味。有情节又有丰富的细节,人物才会活络生动、剧作才会有情有趣。剧本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其个性还要随着矛盾的发展、事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无一例外都有扎实的情节支撑和丰富的细节描写,如:《家》里的觉慧、觉新,《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虎妞……这些形象哪个不性格鲜明?哪个身上没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句子中的问号是如何增强文本的语言表现力的?请简要分析。
这些形象哪个不性格鲜明?哪个身上没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2024-04-2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