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1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三月,有机会随同文化部的几位领导同志以及茅以升先生重访阔别三十年的赵州桥,还到同样阔别三十年的正定去转了一圈。地方,是旧地重游;两地的文物建筑,却真有点像旧雨重逢了。对这些历史胜地、千年文物来说,三十年仅似     ①     ;但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却是变化多么大——     ②     三十年呀!这些文物建筑在这三十年的前半遭受到令人痛心的摧残、破坏。但在这三十年的后半——更准确地说,在这三十年的后十年,也和祖国的大地和人民一道,翻了身,获得了新的生命。其中有许多已经更加健康、壮实,而且也显得年轻了。它们都将     ③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最辉煌的典范继续发出光芒,受到我们子子孙孙的敬仰。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画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D.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3.“三十年”一词多次出现在材料中,请结合材料分析文中三处加点的“三十年”的不同含义。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不久,中央网信办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该行动旨在更好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当今时代,网络的影响无远弗届。上网在丰富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戾气的问题。网络空间具有隐匿性、虚拟化的特征,容易使一些人失去言行的边界感和责任感,地宣泄非理性情绪。或是进行人肉搜索,大肆泄露个人信息;或是动辄对骂,污名化特定群体,甚至有组织地恶意举报他人……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络戾气对广大网民的伤害、对社会文明的践踏却是真实的。若网络戾气不加遏制,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公民需要良知,网络需要清明。在热点事件中,少一些情绪宣泄,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求全责备,多一些;少一些对立对抗,多一些尊重包容。网络空间应该成为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理性交流。政府部门、平台企业以及广大网民,把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结合起来,把外部监管与自我约束结合起来,就能形成消除网络戾气的合力,共同构建理性文明的网络空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对文中的标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清朗·网络戾气整治”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而“对骂”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两处引号作用不相同。
B.文中省略号与“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的省略号作用相同。
C.文中“多一些理性思考”后的分号表示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可以改成句号,改后句意不变。
D.顿号表示句子内部最短的停顿,常见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中间。“政府部门、平台企业”的顿号是为了分隔同类。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很熟悉那个世界。我父亲所属的苏斯家族的那一代经历过最悲惨的贫困。那时,我父亲在一家机器厂打零工。他不夸耀那个时代,别人也不。可是那时候的情景是真实的。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再也不会像在童年的短短的岁月中笑得那样厉害了,这也是真实的。没有了我那笑得那么甜蜜、终于笑得流眼泪、笑到咳嗽得几乎透不过气来的、红脸盘的、快活的母亲,我怎么会笑呢。

有一次,我俩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来找七个铜板,就是她,也从来不曾像那一次笑得那么厉害。我们找寻那七个铜板,而且终于找到了。三个在缝衣机的抽屉里,一个在衣橱里,另外几个却是费了更大的劲才找出来的。

头三个铜板是我母亲一个人找到的。她希望在缝衣机抽屉里再找到几个,因为她时常给人家做点针线活,赚来的钱总是放在那里面。我看着我母亲在抽屉里边搜寻,线、顶针、剪子、扣子、碎布条等等中间摸索,又突然大惊小怪地叫了起来:“它们都躲起来啦!”她蹲在地板上,把抽屉放下来,像是怕它们会飞掉。①她又像人家用帽子扑蝴蝶似的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

看她那个样子,叫你不能不笑。“它们就在这儿啦,在里头啦。”她咯咯地笑着说,不慌不忙地把抽屉搬起来,“假如只剩一个的话,那就应该在这儿。”

……

“别笑了,”她突然说道,“我们马上就有钱了。我就要从你爸爸的衣服里找出一些来。”墙上有些钉子,上面挂着衣服。你说怪不怪,我母亲把手伸进头一个口袋,就马上摸到了一个铜板。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瞧,”她叫道,“我们找着了!②我们已经有多少啦?简直数不过来了!一,——二,——三,——四,——五,——五个!再有两个就够了。两个铜板算什么?算不了什么。既然有了五个,另外两个没有疑问就要出现的。”

1.把文中划线句①改为“她突然把抽屉翻了个身。”语意没有什么变化,但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做简要分析。
2.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划线句②在数字之间先用逗号,再用破折号,请分析其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
3.语段中母亲的语言多次出现了语气词“了”“啊”,请分析其作用。
2024-04-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还是屈原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沿袭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并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项是(     
A.言简意赅       理所当然       孜孜不倦
B.春秋笔法       自然而然       孜孜不倦
C.言简意赅       理所当然       孜孜以求
D.春秋笔法       自然而然       孜孜以求
2.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处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繁漪是一个最“雷雨”的性格,操纵着表层结构中的矛盾冲突,是整个剧本的动力。
B.周萍对鲁大海没有他父亲那样的“雅量”,而是赤膊上阵,又骂又打。
C.侍萍口口声声所说的“命”,是由于对悲剧现实无法解释又无法摆脱而发出的呼喊。
D.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院士”的称号。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使其和整个文段的语言风格相一致。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24-04-22更新 | 31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5 .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然后,在我的记忆里或者我的印象中,夏天的雷声由远而近,风尘飞扬,树叶被风刮得苍白,但没有人声,没有以往风雨欲来时人们匆忙回家去的吵嚷,没有母亲在阳台上召唤贪玩的孩子快快回家的呼喊。雨,毫不知趣地自己来了,①倾泄,飘洒,敲打着一切,但那声音也似与以往不同,②单调、沉闷。甚至无聊,如同落进了无人的旷野。就是没有人来。雨中没有人来,等雨过去,也没有。

阳光又走进屋里,显得空幻,在墙根那儿折上去,爬到老挂钟上,钟摆左右摇闪。

很久,不知他们谁对谁说:我出去看看,你就呆在家里。

无论是谁对谁说,这个字忽然从遥远或是陌生中走出来,使他们感动得几乎落泪。—就是这个发音,在弥漫无边的空寂之中余音袅袅,让他们感动涕零。

他们一同出去。关上家门,关上,就是说它暂时等在这儿,家,等在这里。斜阳中的一座小屋,随时等你们回来。他们一同离开,回头又看一眼,不说但心里都有一个字。jia—空寂之中这声音多么动人。

1.下列选项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就是告诉她,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认我。(《雷雨》)
B.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就是“落叶”,虽然常见,也不过是一般的形象。(《说“木叶”》)
D.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建和因素。(《中国建筑的特征》)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第一处“没有人声”就能把意思表述完整,为什么后面又加了两个句子?请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是两个词语的并列,中间标点却不相同,逗号和顿号能否互换?为什么?
2024-04-22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适俗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俗之人讲究的是所谓处世之道,智巧钻营、人情练达。但中国自古以来还有另一种处世方式,即守拙,看起来似乎是傻傻笨笨的,但大巧若拙,守拙其实是人生大智慧。

荣利会滋生贪婪、荒诞,权势能隐藏愚弄、残忍,机巧会伴随虚伪、狡诈,陶渊明的,针对的恰是这些。这不是消极,而是智慧。当时世人眼中看来不明智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在陶渊明自己看来则是欣然”“取拙。因为不想委曲求全,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事,舍去的是如云烟的世人竞相追逐的功名利禄,成就的却是完满人格和千载身后名。陶渊明的人生选择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真诚。

这种守拙的智慧渗透到中国文化的骨髓之中了。苏州有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光从园名就可知,园林的主人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要义的。远离纷扰世界,退避尘氛,在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悠然自得地种花植草、赏画听琴、曲廊信步,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1.文中加点的词“傻傻笨笨”,如果改成“傻笨”,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两个“名”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3.下列句中引号与文中“拙政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
B.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C.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虽然此时他已经坐在一九三○年式的汽车里,然而并不是他对儿子妥协。他早就说过,与其目击儿子那样的“离经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 他绝对不愿意到上海。荪甫向来也不坚持要老太爷来,此番因为土匪实在太嚣张,而且邻省的共产党红军也有燎原之势,让老太爷高卧家园,委实是不妥当。这也是儿子的孝心。吴老太爷根本就不相信什么土匪,什么红军,能够伤害他这虔奉文昌帝君的积善老子!但是坐卧都要人扶持,半步也不能动的他,有什么办法? 他只好让他们从他的“堡寨”里抬出来,上了云飞轮船,终于又上了这“子不语”的怪物——汽车。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来,忽地又没有了; 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 近了! 近了! 吴老太爷闭了眼睛,全身都抖了。他觉得他的头颅仿佛是在颈脖子上旋转; 他眼前是红的,黄的,绿的,黑的,发光的,立方体的,圆锥形的,——混杂的一团,在那里跳,在那里转;他耳朵里灌满了轰,轰,轰! 轧,轧,轧! 啵,啵,啵! 猛烈嘈杂的声浪会叫人心跳出腔子似的。

(摘编自茅盾《子夜》)

[注]吴老太爷年轻时跌伤了腿,又不幸半身不遂,原文说:“二十五年来,他就不曾跨出他的书斋半步! 二十五年来,他不曾经验过书斋以外的人生!”

1.下列文段中的引号和文中“离经叛道”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
B.她们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三仙姑只听见院里人说“四十五”“穿花鞋”,羞得只顾擦汗。
2.文中两处加点词形象生动且富含意味,请试作赏析。
堡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分别摘自科普类读物和现代小说,其语言也呈现出别样的风格。请从中任选一个文本,说说你的认识。
附(语言文字运用Ⅰ材料):

科学家已经在哈茨山区(Harz 证实,树木的根部确实是一种错综交织的系统,而这系统可以把同一个树种以及一个树群里的大部分个体结合起来。树木间营养物质的交换、紧急状况下的邻里互助似乎都已经是既定规则,由此我们可以认定森林是一种超生物体,也就是类似蚁窝的构成物。

但树木为何明知会助长彼此间的竞争,          A            ? 理由很单纯,其实就跟人类社会运作的原则一样: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独木不成林,独树无法制造出同一区域内稳定均衡的气候,也会受到风吹雨打而无所依怙。反之,          B          ,可以缓和酷暑与严寒,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并制造湿润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中树木能在呵护中成长,而且能够活得很久。

所以,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树木必须不计代价地          C            ,如果所有个体都只会独善其身,其中会有许多无法存活下来。不断有树木死去的结果是会使树冠层出现许多空隙,从这里风暴更容易侵入森林,并使更多树木倒下;夏天的暑气也更容易逼近地面,使土壤变得干燥。所有的树木都必须承受这些后果。因此,关于整个共同体,每棵树木都弥足珍贵,也都值得尽可能长久地存活为此,树木甚至会集体帮助生病的个体,供给其养分,直到它再度健康起来。反之亦然,曾经伸出援手的树,现在也需要协助。

摘编自《树的秘密生命》

2024-04-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是大家最熟悉的。词作上片写上元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先化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再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下片刻画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然而作者在人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

有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与世俗的高士之风。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B.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C.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那冷落的一角残灯旁边,看见了未曾离去的她,让人眼睛一亮。”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4-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双语高级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十分独特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回报——我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C.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024-04-2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卫星通信,就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卫星站之间的通信。它,视野开阔,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只要在它的覆盖范围内,不论距离的远近,都可以实现通信。但是,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地面卫星接收站每年在春分和秋分前后的两次接收信号中断现象都会,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日凌中断通信

什么是日凌呢?据介绍,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太阳穿过赤道来到地球赤道上空,而通信卫星又多行走在赤道上空,这时,如果太阳、通信卫星和地面卫星接收天线恰巧聚集在一条直线上,卫星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太阳,使太阳产生的强大的电磁波直接投射在地球站天线上。由于太阳产生的电磁波频谱很宽,因此,对地球站来说,该电磁波是一个的噪声源,对其所接受的卫星信号造成干扰从而使接收链路严重恶化甚至中断,这种现象即称为卫星通信的日凌现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根据材料第二段内容,以“日凌现象是”开头写一个单句。(不超过90个字)
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日凌中断通信”中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B.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C.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D.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先来分析一下“木”字。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