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从十三陵的樱桃下市到枣子稍微挂了红色,这是一段果子的历史。慢慢的,杏子的核儿已变硬,而皮还是绿的,小贩们又的喊:“一大碟,好大的杏儿喽!”这个呼声,每每教小儿女们口中馋出酸水,而老人们只好摸一摸已经活动了的牙齿,惨笑一下。不久,挂着红色的半青半红的“土”杏儿下了市。而吆喝的声音开始音乐化,好像果皮的红美给了小贩们以灵感似的。而后,各种的杏子都到市上来竞赛:有的大而深黄,有的小而红艳,有的皮儿粗而味厚,有的核子小而爽口——连核仁也是甜的。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像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当杏子还没断绝,小桃子已经歪着红嘴想。杏子已不见了。各样的桃子,圆的,扁的,血红的,全绿的,浅绿而带一条红脊椎的,硬的,软的,大而多水的和小而脆的,都来到北平给人们的眼,鼻,口,以享受。红李,玉李,花红和虎拉车,。人们可以在一个担子上看到青的红的,带霜的发光的,好几种果品,而小贩得以充分施展他的喉音,一口气吆喝出一大串儿来——“买李子耶,冰糖味儿的水果来耶;喝了水儿的,大蜜桃呀耶;脆又甜的大沙果子来耶……”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C.《萨格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该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
D.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样的桃子,都给北平人们带来享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5-20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诗要讲节奏、意象、分行等技巧,小说也要讲观点、象征、意识流等等的手法,高明的作家固然可以运用这些来发挥所长,________。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

诗人的笔下往往是(       ):【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话并不一定要说给谁听,好像是无意间给人听到的。许多诗真像心灵的日记,只取其神,不记其貌,诗人眼前似乎没有读者,可谓【乙】“目中无人”。小说家对读者的态度也可谓“目中无人”,反之,读者目中也不应该有小说家。小说家应该像剧作家,尽量让他的角色发言,自己只能躲在幕后操纵。有些小说家不甘寂寞,跑到他的人物和读者之间来指指点点,甚至大发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小说体便有散文的倾向。这种小说家如果真是散文高手,则这种笔法却也大有可观。拿张爱玲和钱钟书的小说比较一下,便可见张无我而钱有我,钱钟书的小说里充满了散文家钱钟书的个性。

散文家必须目中有人,②读者和他往往保持对话的关系,③可以无拘无束,④随时向读者发言。在一般情形之下,诗人和小说家毕竟另有职务,不便像散文家这么公然、坦然地面对着读者。反之,读者面对散文家也最感亲切、踏实,因为散文家是为自己发言,【丙】而所说的也是“亮话”,少用烘托、象征、反讽之类的技巧。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低声细语B.自言自语C.闲言细语D.窃窃私语
2.根据上句,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
4.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文中【甲】【乙】【丙】三处的双引号作用各有不同,请任选两处,分别做出分析。
5.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一篇散文,谈谈你对“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一句话的理解。
2024-05-1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象着这一对夫妻的生活,不受任何灾殃祸变的干扰,诚实、体面,两个孩子更是规矩可爱,肯定会继承和发扬这一家人的地位和传统。在不知不觉间,他们俩的年纪越来越老,儿女却逐渐长大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结婚成家。最后这一对夫妻告老引退,受到子孙敬爱,过着富足、体面的晚年。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摘编自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译)

1.下列各选项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经过学者近十年的编纂,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初稿。
B.果戈理创作《钦差大臣》,使演员直接对看客说:“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上没这句。)
C.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D.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鲁滨孙漂流记》)
2.本文在叙述时穿插了“我”“他们”“你”三种人称,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他们”客观叙述世间无数对夫妻的常见生活模式。
B.用“你”交流这种平静生活产生的莫名的不安,以引起读者共鸣。
C.用“我”陈述这种平静的生活带给“我”的不安,以及“我”对惊险生活的渴望。
D.三种人称的穿插使用,让文章显得更加的严整有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文意。
3.杭杭在研读《月亮和六便士》时,发现不同版本的翻译有一些区别,如文中画线句,刘勇军的译文为:“会让人想起一条缓缓流过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茵的牧场,在郁郁葱葱的树荫庇护下,汇入汪洋大海。”原文和刘版,你更倾向哪个?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4-05-18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三)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而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的自相矛盾。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快乐的猪比较。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      ①     ,尽管有时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       ②      ,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1.下列对文中加点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远快乐”的引号表示引用,“永生”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两处引号作用不同。
B.“不讲别的”强调生活中让人感到痛苦、觉得时间漫长的情形还有很多,不宜删去。
C.“土气息,泥滋味”用语灵活,如改为“泥土的气息和滋味”,表达效果不如原句。
D.“虽然”应换成“但是”,“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与前面的分句构成转折关系。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了两个“留恋”,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4-05-1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吱吱叫着飞来了,落在门楣上。主人们善意的笑容使它们欣喜若狂,立即千百次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就是我的燕子季,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奔向刚刚返青的草地、树林和山溪,追逐蝴蝶,捕捞蝌蚪。当小燕子能够飞出来,和老燕子一起捕捉小飞虫的时候,田垄的蝈蝈叫了。蝈蝈季宣告开始,孩子们更加放任和自由了。除了在水里打扑通的时间,就是编蝈蝈笼,捉蝈蝈,喂蝈蝈,赛蝈蝈。当蝈蝈不再振翅欢唱的时候,墙缝里出现了新的、彻夜不倦的歌手,那就是蟋蟀。蟋蟀季更加热闹。白天,孩子们集中在街角里,竞相展示各自拥有的五虎上将,蟋蟀的战斗打得昏天黑地,一天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残兵败将缺了胳膊断了腿,却 ① _,有了自由,再也不会被征召入伍了。夜间,我和孩子们走进坟地。因为大家都认为坟地里的蟋蟀,十有八九都是猛将。我弯着腰, ,侧耳倾听,从它们的音色和音量去发现赵子龙式的英雄。有时是为了复仇,像燕太子丹一样,苦苦地寻找着“荆轲”;有时是为了保持霸主地位,招募战略后备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竞相展示各自满意的蟋蟀,蟋蟀之间的战斗非常激烈”,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
3.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的三处引号,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4-05-1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果说,最近有什么审美风格席卷了我们的生活,那一定是“新中式”。

中式夹袄搭配牛仔裤、盘扣皮衣叠穿帽衫、针织毛衫配马面裙……很多年轻人穿着如此搭配的“新中式”出游、逛街。从写意水墨到梅兰竹菊,从旗袍、中山装到马面裙,“新中式”服装设计元素多样,款式类型丰富,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融入“日用而不觉”的日常穿搭中。      ① ?新在既保留传统特色,又时尚实用。比如,一些“新中式”服装中的花鸟、山水暗纹融入得十分巧妙,这些精致的图案在阳光下(          ),低调典雅,既能穿上出游,也能穿着上班。

让人意外的是,与其他(             )的流行不同,这股潮流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淡去,反而走向了世界。      ② ?其实,这都得益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厚积淀。不管是旗袍、马褂、曲裾,都有其独特魅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着独具特色的气韵。细看这些服饰,从纹样到配色,从纽扣到针脚,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             )的美。

新中式的“火”,已经从服饰延伸到了家居、美妆、餐饮等多个领域。敏锐的商家嗅到了这场商机,借着这场新中式的“东风”开始加码营销。人们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矿,与现代时尚设计相融合,创意表达东方美学。“新中式”的走红,既是消费者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       ③ 。它“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白晓晴认为,不仅“新中式”风潮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性元素,也润物无声地承载了大众的审美意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四处引号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三处的一项是(     
A.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融入“日用而不觉”的日常穿搭中。
B.新中式的“火”,已经从服饰延伸到了家居、美妆、餐饮等多个领域。
C.敏锐的商家嗅到了这场商机,借着这场新中式的“东风”开始加码营销。
D.它“点燃”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根据材料内容,筛选、整合相关信息,给“新中式”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2024-05-16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第三次调查研究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7 . 语言基础运用。

①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的一种构件,位于屋顶筒瓦之端,屋檐橡头之上,既便于屋顶排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又增加了建筑的美观。②早期的瓦当素面无文,后来逐渐加上了动物纹、葵纹、云纹、网纹等纹饰。③秦汉时期,瓦当上开始出现文字,并逐渐流行开来。④瓦当本是实用物件,加上文字后就具有了人文内涵,表达了民众的心理意愿。⑤瓦当文字有四种表意作用:把建筑主人的姓氏标记出来,把建筑的名称或功用标明出来,记载某件值得纪念或炫耀的大事,寄托瓦当主人美好的祈盼等。⑥除此之外,瓦当文字还有装饰作用。⑦为了获得理想的装饰效果,往往会对瓦当文字的排布和形体进行设计变化。⑧所以,瓦当文字的构形、用字和读法,跟通用文字会有一些不同。⑨东汉以后,文字瓦当急剧减少。⑩隋唐期间,文字瓦当基本上绝迹,目前所见仅有“长安宝庆寺”瓦当一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加点词“既”可以去掉。
B.②③句位置互换,衔接更恰当。
C.⑦句中的画线部分缺少主语。
D.⑩句中引号不可改为书名号。

(2)不改变原意,对⑤句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改写,使之与⑤句后半部分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024-05-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春二月,我又踏上了故乡的土地。田野里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远远望去,广袤的原野如一张绿油油的地毯平铺在碧蓝的天空之下。风柔柔的吹着,如一只可爱的毛茸茸的小狗,萦绕在脚旁,伸出柔软的舌头舔食着脚面,像是在欢迎我这个久违的游子。

走进村庄,一排排青砖蓝瓦的起脊房屋错落有致排列着。故乡的房屋的屋顶都是小青瓦建造的。从屋檐开始,由下而上覆瓦。覆瓦一般采取小青瓦凹槽朝上,露出小青瓦的三分之一,上边的压着下边,一个压着一个向上均匀排列,直到屋脊。这种环环相扣的方式做出来,让雨水顺着瓦楞中间的小水沟直溜溜地流淌到房檐的滴水处,倾泻而下。

小青瓦如鱼鳞一样排列下来,屋檐上的滴水瓦,恰似分了叉的鱼尾。远远一望,犹如一条条鱼停栖在屋檐上。地处中原腹地的故乡夏季雨水较多,但时间不长久,往往是一场疾风暴雨刚过就会晴空万里,而雨水较多又长久的当属秋季。“不行春风,难得秋雨。”当一场场春风刮过,一场场细密绵软的秋雨就会接踵而至。此时的中原大地正是秋意正浓之时,烟雨空濛的田野,烟雾笼罩的村庄,青黄相间的色彩在雨雾中氤氲着,给人无限遐想。一场又一场的雨,如金线,如银丝,像从无数细密的网眼中筛落,飘洒在乡间的小路上,飘洒在秋天的田野里,飘洒在房顶上的小青瓦上,飘洒在门前的槐树上,飘洒在袅袅的炊烟里,飘洒在一两声犬吠声里。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文中多次出现“小青瓦”,与“瓦”相比,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文学作品中,标点标示的停顿,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具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2024-05-16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______:或许是搬入高楼后未改的陋习,或许是吵架或醉酒状态下的一时冲动,或是手一滑掉落的……然而,高空抛物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为。民警曾用假人进行高空实验,实验结果显示,②______。近年来,高空坠物事件屡次出现,这类“飞来横祸”给公众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减少此类现象,《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了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构成高空抛物罪。对于是否属于“高空”的判定可以参照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的规定,抛物点与物品实际落点之间的高度达到2米即可认定为“高空”。而是否属于情节严重,③______,而是根据物品坠落地点的人流量、抛物的高度、物品的重量与硬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根据图表和文段内容,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5个字。
2.对新闻作品来说,引号表示的词语有时起到强调的作用,请你结合文本分析引号是怎样使词语起到强调作用的。
2024-05-16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部分高中高三三模(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一代代传下的山水画里,莽莽苍苍翳翳垒垒,是 A 的群山和山上不绝的石头。石头①载土,载水,载风,载云,载众生,载着一部人类史。

陕北的石头是一种粗犷霸气的美。它们刀劈斧砍的棱角,那刺破黄土层的棱角,只能用毛辣二字形容;它们原油流贯般的线条,那②骨力感、顿挫感、节奏感极强的线条,除了天才画家石鲁,没有人能够描绘出来。那几笔确是 B ,画出了陕北石头的真魂,恢宏磅礴。

宝塔山山根的石头,就是如此。这石头上的面和块,没有笔墨和宣纸之气,是铁打钢铸,是史前洪水的凝固。在这里,我多次赏读范仲淹题刻的八字隶书: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是他对这些石头的讴歌。这些石头所显露出的强劲力量,就是数万甲兵。若非如此,巍巍宝塔山,何以能被托起?

延安的城墙也是用石头砌的。我最先看到的世界,是炕头上宠物一样陪着我的小石狮,然后是石床、石桌、石凳……上学时,我常走到清凉山下,遍布山川的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石头。当地人 C ,将一块块的好石头实锤细雕,镶满了延安街道的路面,砌出了延安城的朴拙和诗意。

1.请在材料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世界”与文中加点的“世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
B.陶渊明生活在自己田园世界里,“善万物之得时”。
C.现在这样和平、安宁的世界,我们怎能不珍惜?
D.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伟大的母亲。
3.材料中①②处都是并列的短语,而①处用逗号,②处用顿号,请说明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