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标点符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6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水“火”了,但坦率地讲,相比于淄博、哈尔滨等热门城市,天水的服务能力、容纳空间仍有差距。而且,随着假期临近, A 。这将是一场针对服务力的大考,既需要游客的包容、理解与配合,也敦促当地政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提升服务能力。

天水如何能将“流量”变“留量”,化“头回客”为“回头客”?首先,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服务工作,以缓解公共资源的紧张。政府应鼓励市民参与、动员街道社区,为游客营造宾至如归的温情氛围,提供友善诚信的情绪价值。

其次,适时开展音乐节等文化活动,开发解锁新的网红打卡地,向周边丰富的文旅景点引流。作为拥有多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应充分利用其旅游资源,补足交通短板,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 B 。同时,文旅部门应大力挖掘埋没在街头巷尾的“冷门”美食,推广更为丰富多元的天水小吃。

最后,还要严格市场监管,严控价格质量,保持物美价廉的“金字招牌”。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伤害来之不易的口碑。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抽查巡查的频次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游客权益,让天水麻辣烫持续闪耀发光。

“淄淄”有味,“滨滨”有礼。网红城市的出圈看似遵循同样的道理,实则却不尽相同。天水麻辣烫的爆火,离不开当地数十年培育的特色农业产业,也离不开天水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天水这座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古城,能借麻辣烫这一国民美食破圈出彩,也希望更多被埋没光彩的小城,能够借助网络流量的热潮挖掘自身特色,实现振兴发展。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B.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让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的情况,伤害来之不易的口碑。
C.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的情况,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D.随着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使得许多网友担心,可能会出现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甚至趁势哄抬物价,毁掉来之不易的口碑。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3.结合引号的用法,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内涵。
2024-05-22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米菜渐渐被我们几个人吃光了,有人又认出一种野菜,说也可以吃的。这种菜,或不如说这种草更恰当些,枝叶深绿色,叶如猫耳大小而有缺刻,有小毛如粉,放在舌头上拉拉的。这玩意儿北方也有,叫作②灰藿菜,也有叫讹了成回回菜的,按即庄子③逃蓬整者闻人足音则恐然喜之藿也。若是裹了面,和以葱汁蒜泥,蒸了吃,也怪好吃的。可是我们买不起面粉,只有少施油盐如炒苋菜办法炒了吃吧。味道比起苋菜,可是差远了。另外还有一种菜,独茎直生,周附柳叶状而较软熟的叶子,如一根脱毛的鸡毛掸帚,在人家墙角阴湿处皆可看见的,也能吃,不知怎么似乎没有尝试过。大概灰藿菜还足够我们吃的。学校在观音寺,是一荒村,也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我们眠起居食,皆无定时。一早起来,各在屋里看看书,到山上田里走走,看看时间差不多,就招呼招呼去④采薇了。下午常在门外一家可以欠账的小茶棚中喝茶,看远山近草,看行人车马,看一阵风卷起大股黄土,映在太阳光中如轻霞薄绮,看黄土后面蓝得(真是)欲流下来的天空。到太阳一偏西,例当再去想法做晚饭菜了。晚上无灯, ——交不出电灯费教电灯公司把线给铰了,集资买一根土蜡烛,会在一个人屋里,在凌乱的衣物书籍之间各自躺下坐好,天南地北地乱聊一气。或忆述故乡风物,或臧否同学教授,清娓幽俏,百说不厌;有时谈及人生大事,析情讲理,亦颇严肃认真;至说到对于现实政治社会,各人主张不同,带骨有刺的话也有的,然而好像没有尖锐得真打起架来过。

1.下面关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处与②处的作用相同。B.②处与③处的作用相同。
C.①处与④处的作用相同。D.③处与④处的作用相同。
2.语言文字运用I与语言文字运用Ⅱ中都用到了“如”字,请分析两者的作用。
(1)《唐宫夜宴》《新龙门客栈》《上新了·故宫》,都借助新媒体和短视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2)一根脱毛的鸡毛掸帚,在人家墙角阴湿处皆可看见的,也能吃,不知怎么似乎没有尝试过。
3.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024-05-22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高新中学,安中高新分校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末诗人陈衍一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使得三坊七巷脍炙人口,不争地成了福州标志、闽都文化之魂。这里既见坊巷纵横、亭榭廊槛俊彩九州,也有美食风味、人间烟火宛转其间。它跻身中国四大文化古街之首,保存200余座精彩绝伦的明清古建筑,有“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之誉。

与三坊七巷曾在中轴线相接连的上下杭,是商业码头重镇、闽商的重要发祥地,有过“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热闹景象,只是在兵燹战乱、改朝换代中被历史的烟尘湮没。从头修复是拾人牙慧,创新传承才能让今日的双杭一年美一年。一年四季,不管你是呼朋唤友还是悄悄地来,大可感受远去的岁月在汉服木屐的摩肩接踵中活化,在精致无比的油纸伞中留香,在小桥流水、春雨秋风中流连。

如此坊巷、双杭,让两千年古都如闽江那般灵动活泼,天光云影共徘徊。两年前在福州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时,几位海外来客如出一辙地示爱,对福州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绿中、绿在花中的格调赞不绝口,对市民一出家门就能亲近自然、看到内河在家门口清澈流向闽江再奔大海的神奇网状多有艳羡。有福之州向中外客人分发着一张张“有福共享”的名片。“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福州的绿水青山,就是发展文旅、福泽百姓的金字招牌。

1.下列句子中的“如”与文中加点的“如”,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突其来的暴风雪,一下子就把前行的大军阻在了大山之下。
B.经过全体村民多年不懈的努力,生活早已经远远强往年了。
C.千万别买这种东西,塑料制品哪不锈钢的制品经久耐用呢?
D.她神色兴奋地说:“我若愿,一定到天安门看一次升旗仪式。”
2.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幼时背的诗真不易忘却,这么多年过去,“天光云影共徘徊”类妙句依然可以脱口而出。
B.“春蚕到死丝方尽”,唐李商隐的诗句对蚕吐丝现象的描写,有助于我们理解蚕的特性。
C.来到横峰县莲荷乡的万亩荷塘,一眼望去,接天莲叶无穷碧,荷香阵阵袭来,沁人心脾。
D.叶剑英元帅说:“四渡赤水使我们摆脱了困境,掌握了主动权,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跻身中国十大文化古街之首并有‘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之誉的它保存200余座精彩绝伦的明清古建筑。”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5-21更新 | 4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入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巉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我就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阕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翳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天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霄,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句子中的“又”与文中加点的“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的小说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结果,每部作品都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
B.这点小事又费得了多大工夫?
C.生活费之外,又发了五十块钱做零用。
D.冬季日短,又是阴天,夜色早已笼罩了整个市镇。
3.使用标点与否,可以流出不同的情绪,荡出不同的节奏。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024-05-20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倒是真想见一见龙,相信自己见到了绝对不会落荒而逃。相反,我要定定地站着,①定定地盯着它的眼睛——想象里,它的眼睛里凝聚着一束冰冻的火,因了对视的热力,缓缓散放开,继而腾起熊熊烈焰……但是啊,龙,岂是说见就能见到的?

只能退一步,去见一见龙的影子。

龙的影子,自然也是龙——那从小村小寨、田间地头蜿蜒而来的龙,由人充当脚爪,忽而高昂,忽而低伏,忽而趔趄,忽而腾起。这些“脚爪”,都是一些黧面红心的人,他们粗糙的手执着手臂粗的木棍,一根根木棍支撑起龙的身躯,那撑起龙首的更不得了,须得三五人一起用力,就算是拽龙尾的,也非常不易,须是身壮力强的人。他,他们,这些用平凡之躯撑起整条龙的人们,在这一刻,随着龙的舞动,有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什么东西呢?这世间有些东西注定是很难说清楚的,这便是其中之一——简单地说吧,他们有了比平常更大的力量,他们不再觉得疲累,他们不由自主地贯注了全部的精神,面上永远浮现着一种喝醉了似的笑意——他,他们,一群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这一瞬间,获得了超脱于自我的神性,他和他们,成了龙的一部分。

龙在前进,在舞动。龙,越过了油菜花的金黄、小麦的青涩、桃花的粉红,越来越近了,②那想象之中的虚幻之物——不,是那从所未见的实有之神,无比真切地朝我走来了!

1.下列各项中的“但是”与语段中加点的“但是”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如果还对他们宽容,那就会正中坏人的奸计。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对付偶然犯错误的同志。
B.虽然南国之秋有它特异的地方,但是郁达夫还是更偏爱北国的秋,故都的秋。
C.我们要建立起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但是这种新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文化呢?
D.生活的经验固然会叫人忘记许多事情,但是有些记忆经过多少时间的磨洗也不会消逝。
2.文中画横线的①②两处均使用了破折号,请分析这两处破折号的用法与作用。
3.画波浪线句的“他,他们”和“他和他们”所指代的对象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请结合语境简析。
2024-05-20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诗画中国》的开场白说得好:“中华文明如同万古江河,①______。诗笔与画笔,共同记录着发展历程,传承着精神血脉,共同描绘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经由文化类节目生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一档好的文化类节目能否为人们所夸赞、所记住,关键就在于是否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2018年,《经典咏流传》②______之时,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冷门”小诗《苔》,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观众无不感动于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长安三万里》的爆火,同样离不开那份流淌于文明长河中的“诗心”,观众由此体会到诗人哪怕③______,也要坚守理想主义的浪漫;通过《诗画中国》,人们更是从“活”起来的唯美画卷中,追寻画者与诗人寄托在一笔一画中的崇高品格与执着追求……这些文艺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辍,更帮我们找寻到契合时代要求的一系列价值准则。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材料中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经由文化类节目生发出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
B.一档好的文化类节目能否为人们所夸赞、所记住,关键就在于是否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向上向善的主流价值观。
C.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冷门”小诗《苔》,搭乘着音乐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观众无不感动于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
D.通过《诗画中国》,人们更是从“活”起来的唯美画卷中,追寻画者与诗人寄托在一笔一画中的崇高品格与执着追求。
3.文中划波浪的部分如果改成:“清朝诗人袁枚所作的小诗《苔》,传入千家万户,观众被作品散发出的在平凡中超越自我的精神感动。”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5-20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三次模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太平年月,北平的夏天是很可爱的。从十三陵的樱桃下市到枣子稍微挂了红色,这是一段果子的历史。慢慢的,杏子的核儿已变硬,而皮还是绿的,小贩们又的喊:“一大碟,好大的杏儿喽!”这个呼声,每每教小儿女们口中馋出酸水,而老人们只好摸一摸已经活动了的牙齿,惨笑一下。不久,挂着红色的半青半红的“土”杏儿下了市。而吆喝的声音开始音乐化,好像果皮的红美给了小贩们以灵感似的。而后,各种的杏子都到市上来竞赛:有的大而深黄,有的小而红艳,有的皮儿粗而味厚,有的核子小而爽口——连核仁也是甜的。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像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当杏子还没断绝,小桃子已经歪着红嘴想。杏子已不见了。各样的桃子,圆的,扁的,血红的,全绿的,浅绿而带一条红脊椎的,硬的,软的,大而多水的和小而脆的,都来到北平给人们的眼,鼻,口,以享受。红李,玉李,花红和虎拉车,。人们可以在一个担子上看到青的红的,带霜的发光的,好几种果品,而小贩得以充分施展他的喉音,一口气吆喝出一大串儿来——“买李子耶,冰糖味儿的水果来耶;喝了水儿的,大蜜桃呀耶;脆又甜的大沙果子来耶……”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成语,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B.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C.《萨格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跃在民间,首先应归功于该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民间说唱艺人。
D.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各样的桃子,都给北平人们带来享受。”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24-05-2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斗是异常激烈的,敌人排炮密集地轰击着这个小小的山头,整连整营的白军集团发起冲锋。战士们拼死地坚持着,熬过了艰苦的一天。傍晚,阵地终于被敌人突破了,连队接到了立即撤出战斗的命令。可就在彭绍明向各排传达完命令、向连长报告的时候,两颗炮弹在他的身边炸开来,一阵昏黑,他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彭绍明醒来了,朦胧中闻到一股血腥气味;睁眼一看,身旁是连的指导员,负了重伤,已是了。看见彭绍明醒过来,指导员强打起精神,把驳壳枪和两条子弹,以及一条满装银圆的米袋子递给了他。

“好,把这些东西交给你。”他把彭绍明的共青团团证和自己的党证放在彭绍明手里,用力抓住他的手,地说:“小彭,你记住: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个共青团员,是革命的……”他又一连吐了两口血,话都含混不清了,“就……就是剩一滴血,也要为……人民……流!”说完,他手一松,闭上了眼睛。

彭绍明含着眼泪,掩埋了自己的指导员以后,带上战友的遗物和要求,沿着山石和丛林坚持着向西走。他原希望能赶上自己的部队,但当他走到江边上时,只见江岸上一片火把通明,敌人已经修好了被红军炸毁的浮桥,大队的国民党军队正地拥过江去。要想超过这些密密层层的追兵,赶上自己的部队,已经不可能了。

他躲在一丛小树后面,望着那滔滔的江水和成群的敌兵,呆呆地坐着,思索着,直到天快亮了,他才拿定了主意:往回走,只要有一口气,也要回到苏区去!回到自己人中间,去进行斗争!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加点的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文中省略号很有表现力,请结合其作用加以简要分析。
2024-05-19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等校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我不是说诗人和小说家就不凭实力,而是诗人和小说家用力的方式比较间接,所以实力几何,不易一目了然。诗要讲节奏、意象、分行等技巧,小说也要讲观点、象征、意识流等等的手法,高明的作家固然可以运用这些来发挥所长,________。散文是一切文学类别里对于技巧和形式要求最少的一类: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

诗人的笔下往往是(       ):【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话并不一定要说给谁听,好像是无意间给人听到的。许多诗真像心灵的日记,只取其神,不记其貌,诗人眼前似乎没有读者,可谓【乙】“目中无人”。小说家对读者的态度也可谓“目中无人”,反之,读者目中也不应该有小说家。小说家应该像剧作家,尽量让他的角色发言,自己只能躲在幕后操纵。有些小说家不甘寂寞,跑到他的人物和读者之间来指指点点,甚至大发议论,这种夹叙夹议的小说体便有散文的倾向。这种小说家如果真是散文高手,则这种笔法却也大有可观。拿张爱玲和钱钟书的小说比较一下,便可见张无我而钱有我,钱钟书的小说里充满了散文家钱钟书的个性。

散文家必须目中有人,②读者和他往往保持对话的关系,③可以无拘无束,④随时向读者发言。在一般情形之下,诗人和小说家毕竟另有职务,不便像散文家这么公然、坦然地面对着读者。反之,读者面对散文家也最感亲切、踏实,因为散文家是为自己发言,【丙】而所说的也是“亮话”,少用烘托、象征、反讽之类的技巧。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低声细语B.自言自语C.闲言细语D.窃窃私语
2.根据上句,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
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流畅自然。
4.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文中【甲】【乙】【丙】三处的双引号作用各有不同,请任选两处,分别做出分析。
5.请结合你所熟悉的一篇散文,谈谈你对“譬如选美,散文所穿的是泳装”一句话的理解。
2024-05-18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燕博园教育集团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想象着这一对夫妻的生活,不受任何灾殃祸变的干扰,诚实、体面,两个孩子更是规矩可爱,肯定会继承和发扬这一家人的地位和传统。在不知不觉间,他们俩的年纪越来越老,儿女却逐渐长大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结婚成家。最后这一对夫妻告老引退,受到子孙敬爱,过着富足、体面的晚年。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这种想法也常在我心头作祟),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的。

(摘编自毛姆《月亮和六便士》,傅惟慈译)

1.下列各选项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四库全书》经过学者近十年的编纂,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初稿。
B.果戈理创作《钦差大臣》,使演员直接对看客说:“你们笑自己!”(奇怪的是中国的译本上没这句。)
C.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D.我默认天意的安排,现在我开始占有这种安排,开始相信一切安排已是最佳。(《鲁滨孙漂流记》)
2.本文在叙述时穿插了“我”“他们”“你”三种人称,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他们”客观叙述世间无数对夫妻的常见生活模式。
B.用“你”交流这种平静生活产生的莫名的不安,以引起读者共鸣。
C.用“我”陈述这种平静的生活带给“我”的不安,以及“我”对惊险生活的渴望。
D.三种人称的穿插使用,让文章显得更加的严整有序,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文意。
3.杭杭在研读《月亮和六便士》时,发现不同版本的翻译有一些区别,如文中画线句,刘勇军的译文为:“会让人想起一条缓缓流过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草如茵的牧场,在郁郁葱葱的树荫庇护下,汇入汪洋大海。”原文和刘版,你更倾向哪个?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24-05-18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三)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