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①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②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1.下列关于诗歌鉴赏及分析的有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诗首联写昨夜的欢聚,交代了欢聚的时间、地点;两个“昨夜”自对,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慨。
B.该诗颔联写今日的相思,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C.该诗颈联写宴会的热闹,宴会上诗人与佳人“隔座送钩”“分曹射覆”,实写出诗人与佳人共度良宵。
D.该诗尾联写离去的无奈,听到更鼓之声就要去当差,表达出诗人对差事的厌倦和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
2.本诗中颔联两句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成为千古名句。诗人李商隐一生写过许多首《无题》,本诗只是其一,中学阶段我们还学过一首李商隐的《无题》,其中有两句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现常用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请先默写出这两句诗,并简要赏析一下这首《无题》与本题中的《无题》有哪些共通之处?
2022-08-17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第三届学科素养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022-03-07更新 | 49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喜达行在所三首[注](其三)

杜甫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注]此诗是唐至德二载(757年)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脱险归来的感受,“始自怜”三字,极准确地传达出诗人九死一生后的复杂心情。
B.领联提及太白、武功二山,“犹瞻”是就“死去”来说,确是难得;今能得瞻,实属幸事。
C.颈联“千官”“七校”,指众多的文武官员;两句互文,即影静、心苏于千官里、七校前。
D.末联诗人表达对朝廷的赞美,今日的唐王朝如同昔日的西汉王朝,国家光复中兴指日可待。
2.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此诗诗人形象鲜明可感,感情真挚浓郁情景水乳交融。请你结合全诗对此简要分析。
2021-06-05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调考竞赛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骠骑将军王述[注]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先是,羲之常谓宾友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羲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止足之分,定之于今。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誓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暾日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美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王述(303-368),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其子王坦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暾日/
B.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暾日/
C.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暾日/
D.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暾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本义是大道、大路,就是循环往复通畅无阻的道路,文中指走遍扬州城。
B.行人,字面意思是出行的人,也指出征的人,文中指派去的人,就是小吏差役。
C.刑政,文中指刑罚与政令的使用情况,现在指刑法在--个国家贯彻实施的状况。
D.桑榆,本指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文中喻垂老之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清高气傲。他因为王述与己才能相当,故不愿与之交往。王述母亲过世他仅去吊唁了一次,致使随时准备迎接他的王述无缘与之谋面。
B.王羲之羞愧难当。他耻于位在官居显位的王述之下,请求朝廷把会稽郡改为越州,以脱离王述管辖,后在父母墓前发誓退出官场。
C.王羲之任性率直。他感叹自己终将快乐而死,想用音乐来陶冶性情排遣忧闷,但担心被儿孙们发觉,破坏了自己欢乐的情趣。
D.王羲之纵情山水。他去官归隐,在山水间陶冶性情,与吴越之地的名士游山玩水钓鱼射猎,与道士许迈遍游东南各郡访尽名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2)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
5.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之语,他这样表达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简要概括。
2021-06-05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监测联合调考竞赛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各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2.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题目。

独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两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②“朱绂”,指古代礼服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寞。
B.颔联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C.颈联“恨”“负”二字写出了杜甫感叹随着年华老去但仕途仍然不得志的遗憾。
D.本诗写景视野开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语言有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E.本诗诗写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03-2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科技节竞赛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梦得,刘禹锡,字梦得。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歌语言清新明快,感情沉郁悲壮,体现了白居易“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B.颈联的意思是喝酒的时候引经据史,行行酒令;倾听对方的吟颂,胜过聆听美好的音乐。
C.“更待菊黄家酝熟”中“家酿”指家中自酿的酒;“待”字照应了题目中的“约后期”,即秋天再相聚。
D.“共君一醉一陶然”中“君”指的是刘禹锡,“陶然”的意思是舒畅快乐的样子。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2021-03-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沙溪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自主学习竞赛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旧游:指故交。孟浩然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落第后出游吴越,本诗即写在途中。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03-28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元旦学科竞赛语文试题
2015高二上·安徽阜阳·竞赛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柳宗元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注释】
南谷:地名,在永州乡下。作者当时被贬官后居于永州。
杪(miǎo):树木的末梢。引申为年月季节的末尾。杪秋:秋末,深秋。
寂历:寂静;冷清。
机心:机巧的心计。
1.诗中的颔联、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中的意象来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2021-03-2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竞赛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
3.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4.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2021-03-2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基础知识竞赛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