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陷溺其民,王往征之        ②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
B.①天油作云                            ②沛谁能御之
C.①不得耕耨养其父母               ②杀人梃与刃
D.①晋国,天下莫强                  ②就之而不见所畏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忍饥挨饿,这种做法与驱赶兽类去吃人没有区别。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他现在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孟子用禾苗七八月间遇雨旺盛成长无人能阻止来比喻实施仁政,实施仁政就像天降大雨一样,百姓引颈而望,其国家统一天下势不可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2021-01-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长安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解释加点字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3)仁之                                 (4)足以四海
(5)治天下可之掌上                    (6)不充之
(7)自者也                                 (8)无辞让之心
2.翻译句子
(1)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B.仁以为己任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D.沛公安在
2021-03-2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高境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

(孟子)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宣王)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欲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疾:憎恨
B.然后从而                                     刑:刑罚
C.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张罗网
D.是故明君民之产                              制:规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异邹敌楚哉/季氏将有事颛臾
B.无恒产有恒心者/今夫颛臾,固近于费
C.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王好战,请战喻
D.故民之从也轻/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何以伐为B.无乃尔是过与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D.句读之不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B.孟子在此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其善于论辩、 富有气势的特点。
5.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020-1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金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                         恶:怎么,如何,何。
B.则塞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C.揠苗者也                                   揠:拔起。
D.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闵:怜悯。
2.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子趋往视之   ②非徒无益,又害之
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B.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以直养而无害”,意思是如果去培养它,就不要去损害它。
C.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充满于上下四方。
D.“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是相配的;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2018-04-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7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 .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2.(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好孩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6-11-18更新 | 5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B.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C.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D.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孔子弟子尊称孔子为夫子,后世遂敬称老师为“夫子”。
B.《春秋》,即《春秋经》,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修订而成。
C.处士,指那些本来有很高的才能,但因为官场黑暗或未被朝廷重用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也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D.三圣,即三个圣人。具体所指有不同,或指尧、舜、禹,或指夏禹、周公、孔子,或指伏羲、文王、孔子,或指文王、武王、周公。文中指尧、舜、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自己好辩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他借辩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宣扬儒家的“仁政”思想。
B.孟子将杨墨两家的学说概括为“无君”“无父”,杨氏“无父”,因其“为我”,墨氏“无君”,因其“兼爱”,并认为“无君无父”的人是禽兽。
C.孟子主张端正人心,消除邪说,反对偏激,批判怪论,这些做法是符合人民意愿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D.孟子认为,没有大禹,天下不会太平;没有周公,百姓将不得安宁;没有孔子,人们会思想混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原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021-1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八中特色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又害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于天地之间                                塞:充满。
B.必有事焉,而勿                            正:预期。
C.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压倒。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直养而无害                                   其外之也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人曰
C.其子趋往视之                                非徒无益,又害之
D.不耘苗                                      助之长
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C.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020-02-2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今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B.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                           罔:没有
C.故民之从之也                                        轻:容易
D.俯不足以妻子                                        畜:养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B.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龟玉毁椟中
C.有仁人在位                                        激于义而死者也
D.今制民之产                                        其下圣人亦远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先阐述“王道之始”的做法,然后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最后批评统治者的错误做法,从而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
B.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如果不能制恒产以养民,等百姓犯了罪再去处罚,这是“罔民”;并顺势劝导齐宣王要制民之产,安定民生。
C.孟子论辩时善于把握对方心理,连用数量词将宏伟蓝图生活化、具体化,极具诱惑力;同时用语短促有力,善用排比,气势恢宏。
D.孟子善用比喻论证,如选文中所用“非我也,兵也”以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而深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B.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C.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D.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问夫子恶乎长。夫子:对老师的尊称,这里指孟子。
B.集义所生者。是:表判断的动词。
C.宋人有其苗之不长。闵:通“悯”,担心,忧虑。
D.苗者也。揠:拔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告诉公孙丑,所谓浩然正气,是最伟大、最刚劲的,如果用正义去培养而不伤害它的话,它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
B.从文中可看出,孟子认为,君子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力量,只能来源于自身的正气,也就是“浩然之气”,它要靠自身的正直去培养,把它与“义”和“道”结合起来,在长期的修养中获得,而不能一蹴而就。
C.孟子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他自己也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所以当公孙丑问起时,他回答说:“难言也。”但他还是浩然之气作了一番具体的描述。
D.孟子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说明了“助长”对“知言”的危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2020-08-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汉文班)
10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乙]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如沛然下雨,则苗渤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斧斤时入山林/乱易整,不武B.材木不可用/何可道也哉
C.非我也,也/收天下之,聚之咸阳D.之而不见所畏焉/金砺则利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4.下列对以上两段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乙文孟子规劝梁惠王,强调治国不要只图眼前如何报仇雪恨,仁爱才是使人民归附的根本。
B.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将“途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与“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相比较;乙文运用了比喻论证,以“禾苗”比喻百姓,以“雨水”比喻君恩。
C.甲乙两文都具体阐述了孟子施行仁政的主张,都强调了不违农时、施行教化的重要性,从文中“谨庠序之教”“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等句可以看出。
D.甲文孟子的主张蕴含了环境保护理念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作用;乙文“仁者无敌”的观点,无论是在历史动荡时期还是当今都有积极意义。
2020-07-3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