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隋唐作者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阔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增加全诗的气势。客是诗人自称,游目纵观,不禁激情满怀。
B.汉军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显示出汉将军营中的轻敌和松懈,让人不禁惊讶,忧心忡忡。
C.颔联和颈联描绘出一幅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充满阳刚之美。
D.诗歌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紧扣一个“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
2.尾联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2020-12-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检测(一)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
B.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
C.诗人使用多个能引起羁旅乡愁的意象,如“微霜、鸿雁、砧衣”等,意在告诫魏万到京城也莫忘故乡。
D.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荒废。
2.请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2020-12-2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市区三星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京,指长安。②李颀,唐代诗人,与魏万结为忘年交。③游子:指魏万。④关城:指潼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作者先直抒胸臆,写魏万的离开,后写“昨夜微霜初渡河”,这种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巧妙。
B.颔联中大雁的叫声,使人觉得怅惘,而对抱有满腹惆怅的他乡游子来说更是倍感愁苦,写得情切而意深。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一个“催”字,写出好像是树色带来寒气,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
D.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作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0-12-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安秋望

唐代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鲈鱼正美]西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莼菜鲈鱼脍的美味而弃官回家,司马冏果被杀。②[空戴南冠学楚囚]战国时,楚国的伶官钟仪被俘虏,献给了晋国。他为表示不忘本国,经常戴着南冠(楚国样式的帽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首联是对长安景色的总览,眼前清冷的秋意,实衬托心境的凄凉,诗人凭高而望,宫阙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让这份凄清之感更加浓郁起来。
B.颔联写残星数点,塞外秋雁成横形雁阵南下避寒,悠然传来的笛声,仿佛正有人此时倚栏吹笛,深浸其中的那份悠扬哀婉,叫人油然而生乡情的喟叹。
C.末联抒写胸怀,暗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借张季鹰“鲈鱼正美”及钟仪“戴南冠学楚囚”事,痛言自己多年居留长安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D.全诗以秋日典型景象入诗,以拂曙凄冷氛围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染、思归事典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2.有诗家以为该诗颈联,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句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品味其中的妙处。
2020-1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钱起

怜君展骥去,能解倚门愁。

就养仍荣禄,还乡即昼游。

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

与报垂纶叟,知吾世网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甥赴任常州长史,既能施展才华又能纾解家人的思念,是一举两得的事。
B.颈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营造出公务之余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C.尾联叮嘱外甥告诉家乡的长辈诗人的近况,照应了标题中的“觐省”二字。
D.这首诗技巧纯熟,风格清淡,内容和口吻贴合长辈对晚辈临别赠言的情境。
2.概括诗中隐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6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经李翰林墓

许浑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对李白给予了高度评价,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人不识李白、怀疑李白的不平。
B.看到江边的李白墓冢,诗人感到斯人虽已远去,精神却能长存,心中仍有少许宽慰。
C.诗歌围绕途经李白墓时所思所见展开,充分体现了“偶对整密、诗律纯熟”的特点。
D.诗人由李白的遭遇引发联想,联想起与李白遭遇类似的几位士人,其言语苍凉悲慨。
2.为了刻画李白形象,本诗选用了多个典故,请任选其中三个并作简要分析
2020-11-12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常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张谷田舍

储光羲

县官清且俭,深谷有人家。

一径入寒竹,小桥穿野花。

喧春涧满,梯倚绿桑斜。

自说年来稔,前村酒可赊。

【注】①县官:陪作者巡视的县令。②碓(duì):用来舂米谷的器具。③稔(rěn):庄稼成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田舍坐落的位置,引出下文对清新而自然的农村田园风光的描绘。
B.颔联的“入”和“穿”两个动词运用精当,描绘了一幅清幽、美丽的春天图景。
C.尾联的“自说”是“作者说”,写今年的收成将会不错,描写了农民在丰年里富足安乐的生活。
D.本诗描写了田舍的美丽风光与农民们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之情。
2.本诗颈联是如何凸显农民的劳动场景的?有何表达作用?
8 . 阅读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既暗示了山中环境,也反映了“野人”的志趣。
B.“朝见此山谓山晓”表明了于舍人的画作色彩明亮,给观者以黎明破晓之感。
C.独坐长松下的一人也被壁画所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慢慢地站起来。
D.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画技的得意之情。
2.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

秦韬玉

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用“皆”、“紧”“劳”等字眼,概括写出了塞下战事的频繁,营造了紧迫的战争氛围。
B.颔联具体细腻地描写了战争环境的恶劣艰苦:黑山僻远,气候寒冷;青冢所在,沙平月高,凄清荒凉。
C.颈联描写原野上矗立的雪岭和黄河依旧滚滚流淌,寓情于景,委婉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疆土残破的忧伤之情。
D.全诗虽然语言平实简朴,但意象大气雄壮,依旧有着唐边塞诗气象雄浑、慷慨激昂的风格。
2.尾联“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①拂云晴亦雨,江豚②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

【注】①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②江豚:《南越志》载:“江豚如猪,居水中,每于浪尖跳跃,风辄起。”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
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
C.颈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
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浮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E.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
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