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绾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绾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房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子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绾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B.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C.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D.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飨,“飨庙及郊”中的“飨”的意思和《鸿门宴》“旦日飨士卒”中的“飨”意思相同。
B.为……所,“为贼所得”中“为……所”的用法和意思与《六国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中“为……所”的用法和意思相同。
C.布衣:布制的衣服,古代常用来指代平民百姓。如《出师表》中“臣本布衣”中的“布衣”即为此意。
D.卒:死。古代对不同人物的死亡有不同的称呼,《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踌躇满志。他希望能够继承先祖的旧业,认为自己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但在感情抑扬、切合时宜等方面,还是可以企望赶上扬雄、枚皋的。
B.杜甫才能卓异。唐玄宗祭祀天地祖先时,杜甫曾呈奏三篇文章,唐玄宗感到很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
C.杜甫为人旷达。他放荡不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虽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自己的气节未曾被玷污。
D.杜甫性情温和。他对待朋友很友善,与严武是世交旧谊,对严武救济自己很感激,两人一直维持着稳定和谐的友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
(2)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杜甫为什么认为房琯不该被罢免宰相?请简要概括原因。
2023-07-2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忠,本奚种,始名阿劳,以勇闻,燕、赵间共推张阿劳、王没诺干,二人齐名。没诺干,王武俊也。孝忠魁伟,长六尺,性宽裕事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累加左金吾卫将军赐今名宝臣以其沈毅谨详遂为姻家易州诸屯委以统制十余年,威惠流闻。田承嗣寇冀州,宝臣付兵四千,使出上谷,屯贝丘。承嗣见其军整严,叹曰:“阿劳在焉,冀未可图也。”即焚营去。宝臣子惟岳擅立,诏朱滔以幽州兵讨之。滔忌孝忠善战,虑师出为己患,使判官蔡雄往说。孝忠然之,遣将程华报滔连和,遣易州录事参军事董稹入朝。德宗嘉之,擢孝忠检校工部尚书、成德军节度使,令与滔并力。孝忠重德滔,为子茂和聘其女。定州刺史杨政义以州降孝忠,遂有易、定。时三分成德地,诏定州置军,名义武,以孝忠为节度、易定沧等州观察使。后滔与王武俊叛,复遣蔡雄说之,答曰:“吾既为唐臣,而天性朴强,业已效忠,不复助恶矣。吾与武俊少相狎,然其心喜反覆,不可信。幸谢司徒,志鄙言。”滔复啖以金帛,皆不受。易、定介二镇间,乃浚沟垒,修器械,感厉将士,乘城固守。滔悉兵攻之,帝诏李晟、窦文场率师援孝忠,滔解去,遂全其军。孝忠因与晟结婚。天子出奉天,孝忠遣将杨荣国以锐卒六百佐晟赴难,收京师。兴元初,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贞元二年,河北蝗,民饿死如积,孝忠与其下同粗淡,日膳裁豆䜺而已,人服其俭,推为贤将。明年,检校司空。诏其子茂宗尚义章公主,孝忠遣妻入朝,赏赉甚厚。卒,年六十二,追封上谷郡王,太师,谥曰贞武。

(节选自《新唐书·张孝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宽裕/事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累加左金吾卫将军/赐今名/宝臣以其沈毅谨详/遂为姻家/易州诸屯委以统制/
B.性宽/裕事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累加左金吾卫将军/赐今名/宝臣以其沈毅谨详/遂为姻/家易州/诸屯委以统制/
C.性宽/裕事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累加左金吾卫将军/赐今名/宝臣以其沈毅谨详/遂为姻家/易州诸屯委以统制/
D.性宽裕/事亲孝/天宝末/以善射供奉仗内/累加左金吾卫将军/赐今名/宝臣以其沈毅谨详/遂为姻/家易州/诸屯委以统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营造工程,为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工部尚书。
B.沟垒,战时的防御设施,指战壕与堡垒;浚沟垒,指深挖壕沟、高筑堡垒。
C.结婚,文中指男与女结为夫妻,成婚的晚上,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又名“结发”。
D.赠,古代大臣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的功绩对其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孝忠原本出身于奚人种族,起初名为阿劳,凭借勇敢而与王没诺干齐名,闻名于燕赵一带,后来他在平叛、护主的过程中立下战功。
B.张孝忠在易州任职十多年,声威惠政辗转传闻;田承嗣进犯冀州时,张孝忠接受李宝臣命令在贝丘驻屯防御,结果吓跑了田承嗣。
C.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反叛,张孝忠在朱滔的劝说下归顺朝廷;后来朱滔又叛乱,张孝忠没有接受他的拉拢,而是激励将士,积极防御。
D.贞元二年,黄河以北发生蝗灾,张孝忠和他的部下共同吃粗淡的饭食,每天的饭只有磨碎的豆子而已,人们以其节俭推崇他为贤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嗣见其军整严,叹曰:“阿劳在焉,冀未可图也。”
(2)吾与武俊少相狎,然其心喜反覆,不可信。幸谢司徒,志鄙言。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雄诞,曹州济阴人。少强果,膂力绝人。伏威之起,用其计,战多克,署骠骑将军。

初,伏威度淮与李子通合,后子通惮其才,袭之,伏威被创堕马,雄诞负逃葭泽中,裒啸散亡,又为隋将来整所窘,众复溃。别将西门君仪妻王勇决而力,负伏威走,雄诞总麾下壮士十余人从之。追兵至,雄诞还拒,数被创,气弥厉,伏威遂脱。阚棱年长于雄诞,故军中号棱“大将军”,雄诞“小将军”。

后伏威令辅公柘击子通,以雄诞、棱为副,战溧水,子通败,公柘乘胜追之,反为所挤,士皆走壁。雄诞曰:“子通狃于胜,无营垒,今急击之,必克。”公柘不从。雄诞独提私卒数百,衔枚夜往,乘风火之,子通大败走,度太湖。武德四年,与子通战苏州,却之。子通以精兵保独松岭,雄诞遣将陈当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遍山泽。子通惧,烧营遁,保余杭,雄诞追禽之。

歙守汪华在郡称王且十年,雄诞还师攻之,华以劲甲出新安洞拒战,雄诞伏兵山谷,以弱卒数千斗,辄走壁,华来攻,壁中奋殊死,不可下。会暮还,雄诞伏兵已据洞口,不得归,遽面缚降。苏贼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以前后功授歙州总管,封宜春郡公

伏威入朝,以兵属雄诞。辅公柘将反,患其异己,纵反间,阳言得伏威教,责雄诞贰。雄诞素质直,信之,乃归卧疾。公柘夺其兵,遣西门君仪谕计,雄诞始悔寤,曰:“天下方靖,王在京师,当谨守藩,奈何为族夷事?雄诞虽死,谊不从!”公柘遂缢之。

雄诞爱人,善抚士,能致下死力,每破城邑,整众山立,无丝毫犯。死之日,江南士庶为流涕,高祖嘉其节,以子世果袭宜春郡封。太宗立,优诏赠左骁卫大将军、越州都督,谥日忠。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贼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
B.苏贼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
C.苏贼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
D.苏贼遂安据昆山/无所属/伏威使讨之/雄诞以邑险而完/攻之引日/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遂安即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士兵口中横衔着枚(呈筷子状),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B.武德,唐高祖年号,也是唐朝第一个年号;年号之设,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可有一个或数个年号。
C.郡公,中国古代的一种封爵。曹魏始置,一直延续到明朝初年,历代称谓虽同但等级有别。
D.死力,在原文中是“最大的力量”的意思,与文章开头处的“少强果,膂力超人”遥相呼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雄诞有勇有谋。他膂力超群,曾经因掩护杜伏威脱险力战隋兵,多处受伤而勇气倍增;他为杜伏威谋划军事,大多能够获胜。
B.王雄诞擅长统兵。他质朴率真、仁厚慈爱,善于安抚士卒,部下乐于拼死效力;同时军纪严明,每当攻破城堡,都能秋毫无犯。
C.王雄诞忠心耿耿。他曾勇救被李子通伏击负重伤的杜伏威;坚决反对辅公柘反叛朝廷,并向西门君仪晓以大义,最终不屈遇害。
D.王雄诞军功卓著。他先后擒获李子通,剿灭盘踞歙州和拒守昆山的贼寇,因功受封宜春郡公,并得到唐高祖、唐太宗的褒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别将西门君仪妻王勇决而力,负伏威走,雄诞总麾下壮士十余人从之。
(2)辅公柘将反,患其异己,纵反间,阳言得伏威教,责雄诞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父子华,庐亲墓,有灵芝、白兔,号“孝冯家”。宿贞元中与弟定、从弟审、宽并擢进士第,徐州张建封表掌书记。建封卒,子愔为军中胁主留事。李师古将乘丧复故地,愔大惧。于是,王武俊拥兵观衅,宿以书说曰:“张公与公为兄弟,欲共力驱两河归天子,天下莫不知。今张不幸,幼儿为乱兵所胁,内则诚款隔绝,外则强寇侵逼,公安得坐视哉?诚能奏天子不忘旧勋,赦愔罪,使束身自归,则公有靖乱之功。”武俊悦,即以表闻,遂授愔留后。宿不乐佐愔,更从浙东贾全观察府。愔憾其去,奏贬泉州司户参军。召为太常博士。王士真死,子承宗阻命,不得谥,宿谓世劳不可遗,乃上佳谥,示不忘忠。再迁都官员外郎。裴度节度彰义军,表为判官。淮西平,除比部郎中。长庆时,进知制诰。牛元翼徙节山南东道,为王廷凑所围,以宿总留事。还,进中书舍人,出华州刺史,避讳不拜,徙左散骑常侍、兼集贤殿学士。拜河南尹。洛苑使姚文寿纵部曲夺民田,匿于军,吏不敢捕。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擢东川节度使,完城郛,增兵械十余万,诏分余甲赐黔巫道。涪水数坏民庐舍,宿修利防庸,一方便赖。疾革,将断重刑。家人请宥之,宿曰:“命修短,天也。挠法以求祐,吾不敢。”卒,年七十,吏部尚书,谥曰懿。治命薄葬,悉以平生书纳墓中。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B.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C.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D.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修《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堂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参军,官名。东汉末有“参某某军事”之义,谓参谋军事。晋以后置为官员。
C.避讳,古代避忌君亲名字的礼法,冯宿因避忌父亲名字“子华”而不去华州任职。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是非正常死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宿为人至孝。他曾在父母的墓边搭棚守丧,当时有灵芝、白兔出现,世人称他家为“行孝的冯家”。
B.冯宿善抓机会。在张建封去世、李师古虎视、王武俊拥兵自重之际,他给王武俊写信,劝其帮助张愔。
C.冯宿做人正直。王士真受儿子连累没得到谥号,冯宿认为他生前的功劳不应忘记,就为其报了好谥号。
D.冯宿心系百姓。他任东川节度使时,涪水多次冲毁百姓的房屋,冯宿修筑堤防,使当地百姓都得到益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洛苑使姚文寿纵部曲夺民田,匿于军,吏不敢捕。
(2)家人请宥之,宿曰:“命修短,天也。挠法以求祐,吾不敢。”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礼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 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议籓府官属,曰:“诸使辟署,务得才以重府望,能否已试,则引而置之朝,无俾久滞。”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太子太傅,谥曰贞宪。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B.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C.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D.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品,文中指官员的某个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一品到最低九品。
B.吐著,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唐朝时,与唐频繁通使,经济文化关系密切。
C.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先辈追封官爵。
D.家庙,即祖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场所,古代的普通家庭和有官爵者都建有家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憬深得信任,考绩优良。他被皇帝点名担任要职;年终评定考核等级,他因有贪污嫌疑,请求降级,但有关官员还是提升了他的考核等级。
B.赵憬遭到排挤,愤愤不平。窦参想把赵憬贬为制史。皇帝没有答应,赵憬与陆贽共事,陆贽比较强势。把赵憬调职,赵憬感到不平,多次称病。
C.赵憬精通治理,积极进言。他精通为政之道,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选贤、节用等;他上奏皇帝,要重视选用贤人,不要耽搁人才,得到皇帝嘉奖。
D.赵憬清廉节俭,为人宽容。他身居高位,但不讲求排场,不置产业,他跟令孤峘、崔儆有过节,后来却不顾前嫌,先后提拔了这两个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仅语。
(1)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充,本名璀,少依舅家。李元为河阳节度使,署牙将。元改昭义,又从之。元尝谓宾佐曰:“充后当贵,诸君必善事之。”未几,兄韩弘领宣武,召主亲兵,元曰:“我知君旧矣,吾儿不才,无足累君者,二女方幼,以为托。”遂辞去。弘峻法,人人不自保。充谦慎无少懈,念弘在久,不入见天子,身又得士,不自安,因请入宿卫,弘许之,不即遣。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斥军士虚名不如令者七百人。穆宗立,幽、镇、魏复乱,王承元以冀兵二千屯滑州,朝廷恐冀兵相秫为叛,而授充义成军节度使。会汴军逐李愿,以李竭主留事。帝谓充素为汴士悦向,诏节度宣武,兼统义成兵讨竭。战郭桥,破之。会李质斩竭,遂入汴。初,陈许李光颜亦奉诏讨竭,屯尉氏,意先得汴,欲俘掠以饵军。充闻其谋,驰至城下,汴人望见充,欢跃无复贰者。始,帝遣人问破贼期,充对:“汴,天下咽喉,臣颇习其人,然王师临之,一月可破。”方二旬即克。帝喜曰:“充科敌若神。”加检校司空。籍揭所胁为兵者三万,悉纵之。又责首乱者千余,斥出境,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卒,年五十五,赠司徒,谥曰肃。充虽将家,性俭节,乘机决策无余悔,世推善将。李元没,充为嫁二女,周其家。自弘去汴,监军选军中敢士二千直阁下,日秩酒肴,物力几屈,然不敢废。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因悉罢之而后迎充。

(节选自《新唐书韩充传》)

1.下列对文布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B.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C.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D.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名,这里是曾用名的意思,即原来的名字,韩充原本叫作韩璀,后来改名叫韩充。
B.镇是节度使的管辖之地,唐朝中后期称方镇,其兵称镇兵,镇将掌管戍守防御之事。
C.节度,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文中意为节度使。
D.阁下,这里指官署,它在古代也常用作敬词,与陛下、殿下、执事的称法来源类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韩充为人所重,受人之托。河阳节度使李元很看重韩充,委任他为牙将,并对幕宾佐吏说一定要好好对待他,韩充离开他时,李元把两个幼女托付给他。
B.韩充很有见识,心向朝廷。韩充觉得兄长在军镇时间久了,应入朝见天子,于是他请求人朝在官禁中值宿,韩弘答应了他,但没有让他立刻离开。
C.韩充平定叛乱,安抚地方。面对穆宗时幽、镇、魏等地的叛乱,朝廷授任韩充为节度使讨伐叛军,因为他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而很快使汴州被平定。
D.韩充料敌如神,处事稳妥。皇上派人询问破贼期限,韩充回答个月,果然二十天就击破叛军;韩充把那些受胁迫的人全部释放,只责罚为首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
(2)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嘉贞,本范阳旧姓。以五经举,补平乡尉,坐事免。长安中,御史张循宪使河东,事有未决,病之,问吏曰:“若颇知有佳客乎?”吏以嘉贞对。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后引拜监察御史。累迁兵部员外郎。时功状盈几,郎吏不能决,嘉贞为详处,不阅旬,延无稽牒。进中书舍人。历梁秦二州都督、并州长史,政以严辨,吏下畏之。奏事京师,玄宗善其政,数慰劳。突厥九姓新内属,杂处太原北,嘉贞请置天兵军绥护其众,即以为天兵使。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嘉贞辞曰:“国之重兵利器皆在边,今告者一不当即罪之,臣恐塞言路,且为未来之患。”遂得减死。天子以为忠,且许以相。及宋璟等罢,帝欲果用嘉贞,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令。居位三年,善傅奏,敏于裁遣。然强躁,论者恨其不裕。秘书监姜晈得罪,嘉贞希权幸意,请加诏杖,已而晈死。会广州都督裴伷先抵罪,帝问法如何,嘉贞复援晈比,张说曰:“不然,刑不上大夫,以近君也。士可杀不可辱。”帝然之。嘉贞退,不悦曰:“言太切。”俄拜工部尚书,为定州刺史,封河东侯。及行,帝赋诗,诏百官祖道上东门。久之,以疾丐还东都,诏医驰驿护视。卒,年六十四,赠益州大都督,谥曰恭肃。嘉贞性简疏,虽贵,不立田园。有劝之者,答曰:“吾尝相国矣,未死,岂有饥寒忧?若以谴去,虽富田产,犹不能有也。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节选自《新唐书·张嘉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B.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C.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D.循宪召见/咨以事/嘉贞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大惊/试命草/奏皆意所未及/它日/武后以为能/循宪对皆嘉贞/所为因请以官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唐宋科举考试科目有五经科。
B.河东,古代指山西西南部。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故称“河东”。
C.京师,在古代一般有“国家的都城”“天子的军队”“朝廷”这三个义项,本文中指“国家的都城”。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有“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嘉贞才能出众,受到官吏推荐。张循宪巡视河东时,因处理事务操劳过度而生病了,下属推荐张嘉贞帮助处理,后来张循宪就推荐他担任监察御史。
B.张嘉贞虑事长远,为诬告者开脱。为避免突厥族群内附而带来的隐患,他请求派兵保护当地百姓;为避免堵塞言路而成为隐患,他请求饶恕诬告者。
C.张嘉贞为相强躁,性格简单粗疏。为迎合权幸心意,他请求对姜晈施以廷杖;他对裴伷先也如此,遭到张说反对;他虽然职位尊贵,但不置买田宅。
D.张嘉贞深受器重,死后赠谥褒美。玄宗认为他政事处理得好,多次慰劳;皇帝在他赴任时赋诗,后来他生病时还派太医护视,死后获得美好的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入朝,或告其反,按无状,帝令坐告者。
(2)近世士大夫务广田宅,为不肖子酒色费,我无是也。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粱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由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毕诚,字存之,黄门监构孙。构弟栩,生凌,凌生匀,世失官,为盐估。匀生诚,蚤孤。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太和中,举进士、书判拔萃,连中。辟忠武杜悰幕府。悰领度支,表为巡官,又拜侍御史。李德裕始与悰同辅政,不协,故出悰剑南东川节度使。故吏惟诚饯讯如平日,德裕忌之,出为慈州刺史。累官驾部员外郎、仓部郎中。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宰相知之,以职方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召入翰林为学士。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边事,诚援质古今,条破羌状甚悉,帝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分邠宁节度、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羌人皆顺向。时戍兵常苦调饷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诚于吏术尤所长,既贵,所得禄奉,养护宗属之乏,无间然。始,诚被知于宣宗,尝许以相。令狐绹忌之,自邠宁凡三徙,不得还。诚思有以结绹,至太原,求丽姝盛饰使献。绹曰:“太原于我无分,今以是饵,将破吾族矣。”不受。太医李玄伯者,帝所喜,以钱七十万聘之,夫妇日自进食,得其欢心,乃进之帝,嬖幸冠后宫。玄伯又治丹剂以进,帝饵之,疽生于背。懿宗立,收玄伯及方士王岳、虞芝等,俱诛死。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六毕诚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B.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C.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D.未几/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再期/固称疾/改兵部尚书/罢/旋兼平章事节度河中/卒/年六十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同一宗族次于至亲者,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的“从”即此意。
B.进士,中国古代科考中,通过最后--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
C.屯田,利用戍卒、农民、商人垦荒,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在文中屯田的目的是帮助边疆农民。
D.禁署,指官中近侍官署。后世常用“禁中颇牧”喻指宫廷侍从官中文才武略兼备,有如廉颇、李牧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毕诚通晓古今,忠于上司。宣宗曾向他询问边防事情,毕诚援引古今,博得皇帝欢心;曾入杜悰幕府,杜惊外放后,毕诚对他一如既往。
B.毕诚以柔怀人,慷慨大方。担任河西供军安抚使时,毕诚派官员对羌人怀柔晓谕,最终让他们归附朝廷;毕诚显贵以后,还不间断地接济贫困的宗属。
C.毕诚屯田防寇,治边有方。为解决调济粮食问题,毕诚招募士兵屯田,每年收获不少粮食,得到皇上嘉奖;在河东,他设法防止了胡寇的入侵。
D.毕诚长于治政,颇有心术。毕诚想送美女来结交令狐绹,最终遭到令狐绹的拒绝;为了讨好皇帝,毕诚又进送李玄伯给皇帝,皇帝因此十分宠幸毕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夜然薪读书,母恤其疲,夺火使寐,不肯息,遂通经史,工辞章。
(2)故事,要家势人,以仓、驾二曹为辱,诚沛然如处美官,无异言。
2019-03-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