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由吾不学,无为训。然重华无严父,放勋无令子,亦各由己耳。汝辈窃议,亦当云阿越不学,在天地间可嬉戏,何忽自课?幸及盛时逐岁暮,何必有所减?汝见其一耳,不全尔也。设令吾学如马、郑,亦必甚胜,复倍不如,今亦必大减。致之有由,从身上来也。汝今壮年,自勤数倍,许胜,劣及吾耳。世中比例举眼是,汝足知此,不复具言。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复推排人间,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人或以比数汝等耳。即化之后,若自无调度,谁复知汝事者?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之后,岂龙虎之议?况吾不能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试复三思,勿讳吾言。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各在尔身,己切身,岂复关吾邪?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矣。

选自王僧虔的《诫子书》

精藏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勉诸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虽不琢以为器,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

选自欧阳修的《诫子书》

自汝行之后,恨恨不乐,何哉?我实老矣,所汝等也,皆不在目前,意遑遑也。 人居世,忽去便过。

日月可爱也!故禹不爱尺璧而爱寸阴。时过不可还,若年大不可少也。欲汝早之,未必读书,并学作人。汝今逾郡县,越山河,离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见举动之宜效高人远节,闻一得三。

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善否之要,在此际也。行止与人,务在饶之。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杀身,其余无惜也。

选自王修的《诫子书》

【注】①重华:虞舜的名。②放勋:帝尧的名。③阿越:百越子弟。④马、郑:指马融和郑玄,才高博洽,为世名儒。⑤王郎:王羲之,是王僧虔的曾祖父。传说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他的草隶为古今之冠。琅琊王氏是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王家除了王羲之外,王僧虔和《诫子书》中提到的王志都是著名书法家。⑥王修是三国时代著名的贤士。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忽自课            谪:谴责
B.失之后               荫:庇佑
C.人之性因物则     迁:迁居
D.所汝等也            恃:依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由吾不学,无为训 /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区区不能废远
B.况吾不能汝荫 / 国以礼,其言不让
C.晦,所以蓄用 /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人居世,忽去便过 / 宜乎百姓谓我爱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B.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C.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D.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
4.下列文中出现文化常识和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的“重华”、“放勋”和文三的“禹”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贤明的部落首领。
B.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五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立境,即三十岁。
C.“精藏于晦则明”中“晦”是“昏暗不明”,意同成语“韬光养晦”中的“晦”。
D.“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比喻人不经过培养教育,就不能成材。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经验,在作者生活的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具有积极意义。
B.文二将诫子内容提升到“修身治人之术”高度,这是欧阳修的自身经历和人生体悟。
C.在王修的《诫子书》中,作者首先是以理服人,说到自己“恨恨不乐”“我实老矣”。
D.三位父亲对儿子要求不同,但三篇《诫子书》都提到“学习”或“读书”的重要性。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
(2)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
(3)言思乃出,行详乃动,皆用情实道理,违斯败矣。
7.同样是饱含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期盼,三篇《诫子书》的劝诫侧重点却不尽相同,请分别概括。
2024-04-05更新 | 29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一诗后的回赠之作。
B.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果相连,富有意趣。
C.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全诗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2.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4-03-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欧阳修

四纪才名天下重。三朝构厦为梁栋。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今日一觞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注】①赵康靖公:赵槩,字叔平。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②四纪:十二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赵槩均德高望重,但欧学识浅薄,虽然同为辞官之人却大有区别。
B.赵槩为官近五十年,最终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生活,词人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C.词人已然离开仕途,与应邀前来的好友举杯畅饮,促膝谈心,略显感伤。
D.词作上片赞颂友人,下片叙写自身,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现了二人的深厚友谊。
2.本词是欧阳修致仕归颍州后在招待老朋友赵槩的宴席上所作,席上词人还曾口吟一联“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请结合本词谈谈两位“闲人”的不同之处。
2024-03-1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朋友丁宝臣(元珍)写了一首题为《花时久雨》的诗给他,欧阳修便写了这首诗作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叙写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气象,又暗含诗人山居落寞的情怀。
B.一个“欲”字赋予竹笋以知觉,生动形象地把一般人尚未觉察到的早春描绘出来。
C.诗人卧听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无尽的乡思,新年的热闹更让他感伤成疾。
D.诗歌冠以“戏”字,以浅近自然的语言写景抒情,似游戏文字,意脉却含蓄绵密。
2.诗人借“未见花”等日常小事生发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4-03-15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调四门博士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

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涧房州司马。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稹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宜,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祐皆大镇。此尔军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注]①讦牾(jié   wǔ):攻击或指责别人的话。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涧讽百姓A遮索军顿B役直C后D刺史恶之E按其狱F贬涧房州司马。
2.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师说》中“六艺经传”的“六艺”也指这六部经书。
B.博士,古为学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迁,有迁移、搬换、转变等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文中“迁监察御史”指韩愈官职提升。
D.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历朝历代每位皇帝只使用一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晋做宣武节度使时,上表章让韩愈做了观察推官;董晋去世之后,韩愈跟随护送灵柩。
B.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时,因爱护百姓而受拥戴,当地百姓生了孩子大多用他的姓起名字。
C.韩愈因上疏直陈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阳山令;后又因谏迎佛骨而激怒宪宗被贬潮州。
D.镇州动乱时,韩愈主动请命前往招抚,与王廷凑及其士兵唇枪舌剑,最终顺利完成使命。
4.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
5.根据文本,请简要概括韩愈如何说服王廷凑归顺朝廷。
2024-02-1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鉴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廷、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赦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注】①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②靧(huì):洗脸。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释囚A辟为B参谋C未几D辞职E李阳冰F为当涂令G白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以命之”与“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B.“与吴筠善”与“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善”字含义相同。
C.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与现在表示约数的“左右”并不相同。
D.“道寻阳”与《师说》“闻道有先后”两句中的“道”意思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年轻时就才华出众,益州长史苏颋见到他惊为“天才英特”,认为“少益以学”完全能赶上汉代的司马相如。
B.李白才思敏捷,写文章一气呵成。他醉酒稍醒时,为玄宗撰制乐章,挥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
C.李白为人傲慢,放荡不羁。玄宗喜爱他的才华,多次宴请他。李白侍奉玄宗,经常喝醉酒,并多次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安史之乱时李白曾在永王李璘幕下当僚佐,李璘失败李白论罪当斩。李白曾救过郭子仪,这时得郭子仪全力营救,最终免于被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2)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5.文中李白的哪些行为体现了他“骜放不自修”?请列举三处简要说明。
2024-01-2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于乡有,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材料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既而学琴A于友人B受宫声C数引D久而E乐之F不知G其疾之H在体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归去来兮辞》)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B.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C.材料一题为“听琴”,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2)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5.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2024-01-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高司谏书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有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以必以能也     责:要求,求取
B.其贤以为当黜        毁:破坏
C.亦谏臣之一        效:作用
D.故辄布区区               区区:微不足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立朝有本末                  恕乎
B.今不然                         怀王悉发国中兵
C.无妨他人堪其任者也     人又谁能以身察察
D.自足下谏官来               而自令见放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B.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C.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D.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4.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都表现欧阳修“直言不讳”特点的一组是(       
①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 ②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③信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④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⑤《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⑥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
A.①②⑥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③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作者以对高司谏的耳闻和与之接触展开叙事,叙述了三次怀疑的情况,然后联系高司谏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的结论,确立总的论点。
B.作者通过层层铺排对比,直接戳穿高司谏虚伪、谄媚的面皮,言辞激烈而论据充足,是书信体议论文的典范作品。
C.文章褒贬分明,直言不讳,把作者的喜怒爱憎毫无遮拦地加以表述,情愤激越,表现了一代文豪畅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节风骨。
D.范仲淹虽与欧阳修政见不和,但依然不影响欧阳修对他的欣赏和推重:正直之人遭贬,这已使有识者气愤;而小人落井下石,更令人不平。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3)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2024-01-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世,用之无所变改。

(节选自《新唐书·刑法志》)

材料二: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节选自欧阳修《纵囚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罪大恶A极B诚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临之F可使G变H而为君子。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囚徒,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讯察复核囚徒的罪状,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
B.苟,苟且,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终苟免而不怀仁”中的“苟”意思相同。
C.贼,伤害,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贼其君者也”的“贼”意思相同。
D.乌,文中作疑问词,何,哪里,与成语“乌合之众”中的“乌”意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宽厚仁慈,使用刑罚格外慎重,因此出现了贞观四年极少人被判处死刑和贞观六年纵囚返家的佳话。
B.视死如归是连恪守信义的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处死刑的小人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欧阳修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合人情的。
C.材料二认为,虽然太宗施政六年没能使恶人不犯重罪,但纵囚之举却感化了他们,使他们重拾信义,此举体现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
D.对于纵而复归的囚犯,偶尔赦免一次可以彰显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这样做,就会使杀人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违背圣人常法。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
(2)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5.对“太宗纵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态度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题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惰。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节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李暠是汉代前将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又是唐朝先祖,唐朝在修撰史书时,追谥他为“兴圣皇帝”。②擿tī:挑剔指摘。③沮jǔ止:阻止、遏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横术,指战国至秦汉时期,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如张仪、苏秦等人所使用的谋术。
B.翰林,古官名,最早追溯到唐代,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并备皇帝咨询。
C.辟,古代指授予官职,文言文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封、拜、除、授”等。
D.华阴,“华”指华山,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阴”,所以该县因在华山南麓而得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才华横溢。苏题称赞李白才高可比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唐玄宗初见李白便赐他为翰林供奉。
B.李白狂放不羁。李白为官后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他被赐金放还后,还穿着御赐宫锦袍月夜泛舟,旁若无人。
C.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甚至让玄宗的宠妃杨贵妃为他研墨。
D.李白声名远扬。李白在华阴公堂上的供状并未署名,仅历数自己在长安之事,县令立刻知道他的身份,并将他释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5.李白被赐金放还的原因是什么?
2023-12-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