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②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欧阳修《养鱼记》)


【注】①折檐:房檐转角。②非非堂: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堂名“非非”。③洿:音“wū”,低凹之地。这里是挖掘的意思。④甃:音“zhòu”,用砖砌。⑤锸:音“chā”,铁锹。⑥罟:音“gǔ”,鱼网。
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2.所谓“杂文”,原指作品内容驳杂,于文体不易归类,故以“杂”名之。这篇文章即是如此:前半篇绘景状物,借景抒情,后半篇则______。杂文特征十分鲜明。
3.从第①段的描写看,池塘有下列特点: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4.欧阳修此文作于其境遇不佳之时,你从文中哪些文字可见一斑?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
2022-07-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五代史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A.故B.而C.盖D.夫
2.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C.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D.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3.关于第③段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C.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D.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A.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5.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2022-06-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朴,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②世宗即位,授比部郎中。是时,世宗锐意征伐,已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言用兵之略,献《平边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③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者,然人亦莫能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④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⑤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内修制度,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注】①隐帝:指后汉末代皇帝刘承祐。②世宗:指后周皇帝柴荣。③并:并州。④舁:抬。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       )       (2)当时无敢(       )
2.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已群议(       )
A.搅动        B.阻止        C.困扰        D.屈服
(2)然人亦莫能(       )
A.欺凌        B.惩罚        C.超过        D.帮助
3.把第②段画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
4.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世宗遣朴行视汴口过故相李穀第疾作仆于坐上
5.文中多次提及王朴的用兵策略,其中第②段突出他在_____上有别于一般文士的见解,第③段则进一步强调他在军事谋划上的_______
6.关于王朴去邠东归的原因,《旧五代史》的记载是“是时汉室浸乱,大臣交恶,朴度其必危”。本文第①段对此的表述有所不同,请联系第⑤段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2022-06-2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张九龄,字子寿。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

②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副知院事。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契丹败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

④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⑤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①尝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子谅劾奏门下省侍中牛仙客。帝怒,杖子谅于朝堂,九龄举非其人,贬荆州长史。虽以直道黜,不戚戚婴望,惟文史自娱,朝廷许其胜流。

②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

(节选自《新唐书·张九龄传》)


【注】①上皇:即唐玄宗。公元755年12月发生安史之乱,后洛阳失守,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于公元756年8月在灵武自行登基,遥奉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                    (2)九龄举非其人(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以书广州刺史(       )
A.求取功名                    B.干涉政务                    C.冒犯                    D.谒见
(2)臣请罪戮之(       )
A.因为                           B.趁着                    C.趁机                    D.经由
3.把甲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
4.甲文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契丹败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
5.甲文①、②段塑造人物颇有特色,请举例简析。
6.结合乙文对张九龄的记载,推断甲文“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句中方框内应填什么词语?说说你的理由。
2022-06-2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检测)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阮郎归

赵彦端

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

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醅,酒醒香满怀。

1.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两首词依次添加题目,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A.野望   饯别B.双燕   寒梅C.青梅   春酒D.春思   赏梅
2.下列关于这两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花露重,草烟低”描绘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
B.“冰可断,玉堪裁”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情怀。
C.“双燕归”反衬寂寞心境,“香满怀”饱含欣喜之情。
D.欧词用语清丽,情思宛转;赵词不事雕琢,境界雄阔。
3.请赏析这两首词的画线句在描写上的不同。
2022-06-23更新 | 6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种树郭橐驼传

唐·柳宗元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集》,有删改)

(乙)

伐树

宋·欧阳修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改)


【注】①典出《庄子人间世》: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B.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C.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D.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缕,双股搓合的线,可泛指线状物,古有“蚕者为丝,麻者为缕”之说。
B.飧饔,古时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飧饔分别指早餐和晚餐,后引申为吃饭。
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分为游记、碑记、杂记、记事等,乙文属于杂记。
D.堂,古代住宅的一部分,是祭祀、接待宾客的地方,后面是室,室的两旁是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养树之术”和“养人之术”的类比展开,表现出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乙文针对树的“伐”与“生”,借客人对庄周之言的论述,显示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B.两文均有存疑答疑的过程:甲文因郭橐驼种树无不活和他植者莫能如而让人生疑,后郭橐驼答疑;乙文作者对园内树木的去留原则与庄周之说相似而生疑,后客人答疑。
C.甲文对比特色鲜明,有郭橐驼和他植者种树效果的对比、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等;乙文叙事脉络清晰,论述层层深入,反问句式有力,结尾句耐人寻味。
D.两文均有寓言性质:甲文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乙文通过具体的小事推而广之,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2)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5.两文认为种树和树是否被砍伐的关键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022-06-10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严毅沉果,有大略。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前此,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及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已前系,今但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徇,威震三军。乾元初,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不利,降贼,史思明乘胜西向。光弼敦阵徐行,趋东京,谓留守韦陟曰: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陟曰:益陕兵,公保潼关,可以持久。光弼曰:两军相敌,尺寸地必争。今委五百里而守关,贼得地,势益张。不如移军河阳,北阻泽、潞,胜则出,败则守,表里相应,贼不得西,此猿臂势也。遂檄河南纵官吏避贼,城无留人,督军取战守备。上元元年,进围怀州,思明来救,光弼再逐北。思明屯兵河清,声渡河绝饷路。光弼壁野水渡,既夕还军,留牙将雍希颢守,曰:贼将高晖、李日越,万人敌也。贼必使劫我。尔留此,贼至勿与战,若降与偕来。左右窃怪语无伦。是日,思明果召日越曰:光弼野次,尔以铁骑五百夜取之,不然,无归!日越至垒,使人问曰:太尉在乎?曰:去矣。”“兵几何?曰:千人。”“将为谁?曰:雍希颢。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遂请降希颢,与俱至。光弼厚待之,表授右金吾大将军。高晖闻之,亦降。或问:公降二将何易也?光弼曰:思明再败,恨不得野战,闻我野次,彼固易之,命将来袭必许以死。希颢无名,不足以为功。日越惧死,不降何待?高晖才出日越之右,降者见遇,贰者得不思奋乎?宝应元年,进封临淮郡王,赐铁券,名藏太庙,图形凌烟阁。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一卷》,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B.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C.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D.安禄山反郭子仪/荐其能诏/摄御史大夫/知节度事/肃宗即位诏/以兵赴灵武/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担任的意思。文中“摄御史大夫”就是担任御史大夫的意思。在古籍中,表示担任官职的词语还有“权、署、行”等,“除”则表免除官职。
B.上元,唐肃宗的年号。它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一个皇帝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牙将,古代一种军衔,唐朝节度使的亲兵名称,属中下级军官。唐代节度使的官署称为使牙,节度使专门组织一支保护使牙的军队,叫做牙军。
D.铁券,是古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它开始于汉高祖刘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王承业政令松弛错误,侍御史崔众在太原统兵,常侮辱戏耍王承业,李光弼一向不满,因此皇帝下诏命令众将把军队交给李光弼统领。
B.崔众一贯狂妄傲慢,见了李光弼只是长揖,不立刻交出军队,李光弼发怒了,将他拿下收押。后来又将崔众斩首示众,因此威名震动了全军。
C.在叛军乘胜前进的紧要关头,李光弼审时度势,做出胜击败守的决策,命河南道让官吏躲避叛军,城里不要留人,督促军队搬运作战防御的物资。
D.李光弼进兵包围了怀州,史思明前来救援,李光弼两次打败了他。史思明把军队驻扎在河清,并且声称要渡过黄河切断李光弼军运粮的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新胜难与争锋,欲诎之以计。然洛无具粮,危逼难守,公计安出?
(2)日越谓其下曰:“我受命云何?今顾获希颢归,不免死。”
5.李光弼为什么断定李日越和高晖会投降?
2022-06-03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路,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遵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照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B.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C.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D.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朝始设进士科。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C.仲夏,古历法习惯于把夏季分为孟夏、仲夏、季夏,由此可见,仲夏为夏季的中间月份,即午月,一般也指农历五月。
D.吏部,是古代官署之一,主要掌管贡举以及天下文官的考核与任免。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专注于治乱,对漕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不能把重镇交给藩王。
B.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黠戛斯打败回鹘之后,他认为朝廷要吸取汉军常在秋冬攻击匈奴而败多胜少的教训,应在仲夏季节乘胜追击。
C.杜牧为人刚直坦率,不拘小节。博古通今,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在官场上很少有有人帮他,因而一生从未被重用。
D.杜牧临死之时,由梦境及甑裂之中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以致他的很多诗文失传于世。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
2022-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 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兵,环挐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薨,年七十六。

【注释】①挐:,纷乱。②媢:mào,嫉妒。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
B.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
C.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邦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
D.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事/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由礼部主持的考试,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B.元和,和文中的“贞元”“太和”都是年号。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称,自汉武帝建元元年开始,历代皇帝都立年号。
C.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陆游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也是这个意思。
D.道,唐朝的行政区划名。而“路”则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被唐宪宗选拔,代表朝廷向献出六州土地的田弘正宣读诏令,田弘正出郊远迎急趋长跪,恭敬地接受诏令。
B.裴度向皇帝陈辞,使得罪了宣徽院五坊小使的下邽县令裴寰被释放出诏狱;裴度向皇帝称赞李光颜,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皇帝赞叹他有先见之明。
C.裴度奏请朝廷撤销了宦官监军;向皇帝奏请解释,最终所有的被俘贼将都受到宽恕得以保全性命。
D.裴度功业巨大,长期居于高位,受到牛僧孺、李宗闵的嫉妒,最终被排挤出朝廷,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
(2)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5.裴度请求撤除了宦官监军的制度,这样做有何成效?
2022-06-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

欧阳修

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主簿于台职最卑,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始执事举其材,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修独以为不然,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薄,直可任御史也。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尝为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以进,太祖不肯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又不用。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其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他日又问,则补缀之,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今执事之举介也,亦先审知其可举邪,是偶举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若偶举之,犹宜一请介之所言,辩其是非则后已。

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时好恶而高下者也。而执事始举介曰能,朝廷信而将用之,及以为不能,则亦曰不能,是执事自信犹不果。若遂言他事,何敢望天子取信于执事哉?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


【注】①台:即御史台。是御史所居官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B.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C.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D.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官名,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历朝多为各级主官属下的佐吏。
B.长老,对年长者的一种敬称,在古代也是对寺院里面住持僧等僧人的尊称。
C.太祖,庙号,指皇帝于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多用于称开国君主。
D.伏,原意指人如狗一般匍伏着,常用作谦敬之辞,如“伏惟”“伏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最近他听说主簿石介因上书谈论赦免之事被罢官,他觉得杜中丞的举措不妥,为他感到可惜。
B.石介是卑贱的士人,任用他与否虽然都不足以妨碍政务,但作者认为他为人刚直果敢,有气节,喜欢明辨是非,是好义之士,被罢官实在可惜。
C.欧阳修引述赵中令荐官的事例,以三次“复以进”突出表现赵中令坚持原则、不避威权的可贵品质,这正是欧阳修此时最希望杜中丞做到的。
D.欧阳修认为执事向朝廷荐官不能随着皇上的个人喜好或厌恶来决定被任用者职位的高低,而应根据被推荐者的才干决定他们的去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以此罪介。
(2)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5.为劝说杜中丞挽回石介的官职,欧阳修陈述了哪些理由?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05-2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语文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