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阳修(1007-1072)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①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①景祐三年(1036)作、时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 夷陵,今属湖北省宜昌。 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语言悲凉婉转、幽深绵长,综合运用典故,对比,于景物描写中寄寓深沉情感。
B.首联中“乱”字突出夷陵群山环绕、闭塞荒远的特点,“忽已穷”照应题目中的“岁暮”。
C.颔联描绘出了一幅古朴的夷陵丰收画卷:游女梳着古代发髻,野巫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D.“荆楚先贤多胜迹”写荆楚地区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名胜,引发诗人想要深入了解的心理。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与赵康靖公

欧阳修

四纪才名天下重。三朝构厦为梁栋。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宠。归来白首笙歌拥。

顾我薄才无可用。君恩近许归田垅。今日一觞难得共。聊对捧。官奴为我高歌送。

【注】①赵康靖公:赵槩,字叔平。历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官至枢密使、参知政事。以太子少师致仕。②四纪:十二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赵槩均德高望重,但欧学识浅薄,虽然同为辞官之人却大有区别。
B.赵槩为官近五十年,最终功成身退安享晚年生活,词人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C.词人已然离开仕途,与应邀前来的好友举杯畅饮,促膝谈心,略显感伤。
D.词作上片赞颂友人,下片叙写自身,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现了二人的深厚友谊。
2.本词是欧阳修致仕归颍州后在招待老朋友赵槩的宴席上所作,席上词人还曾口吟一联“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请结合本词谈谈两位“闲人”的不同之处。
2024-03-1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注】①岳阳:湖南洞庭湖边岳阳城。这首诗为诗人途经岳阳所写。②苍茫:旷远迷茫的样子。③失江路,指江水苍茫,看不清江上行船的去路。④清辉:皎洁的月光。⑤阕:乐曲终止。⑥短楫:小船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途经岳阳而暂泊,听到岳阳城里的钟声,诗人闲卧舟中,心中不由生发思绪。
B.“空江”,写出了洞庭湖口冷寂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从遐想中回过神来的茫然。
C.诗人的视线由明月转向江面,江面云水茫茫,烟霭沉沉,诗人探寻那归去的水路。
D.当诗人的注意力重返现实时,夜已深,诗人眼前呈现一片“江月弄清辉”的美景。
2.这首诗的后四句与杜甫《登岳阳楼》的后四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达的情感和情感抒发的方式均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青冢”一句写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翠崖”一句问而不答,以问为答,诗意凄婉动人。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诗人将尖锐利的诘问寄寓于这矛盾的现象中。
D.诗歌借古抒怀,体现诗人对和亲政策的追问与思考,也表达了对统治者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
2.本诗尾联中的“空”与《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用词精妙,请比较分析二者寄寓情感的异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节选)

欧阳修

吾生本寒儒,老尚把书卷。眼力虽已疲,心意殊未倦。

正经首唐虞,伪说起秦汉。篇章异句读,解诂及笺传。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断。初如两军交,乘胜方酣战。

当其旗鼓催,不觉人马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几案。

【注】①正经:指被儒家视为经典的六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料记载,欧阳修未仕时家境贫寒,读书求学并非易事;诗中对此也略有涉及。
B.有些经书,后人多有附会杜撰,不但篇章句读有所不同,解说注释也真伪难辨。
C.两军交战时,双方摇旗呐喊,鼓角相催,人马出汗,诗歌以此为喻,形象生动。
D.欧阳修在诗中娓娓道来,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体会,教导后生,言之恳切。
2.这首诗歌在读书方面对你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啼鸟   (节选)

欧阳修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
B.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
C.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
D.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
2.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7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舸”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乡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展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尾联前一句写诗人借酒消愁,迷茫伤感;后一句以景结情,写夕阳景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2.本诗和柳永的《望海潮》都是写北宋时期的杭州,请分析两者在内容和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8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出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的敬意和自勉之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见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尾联写自己寄身长松野水、无人为伴,流露出作者深深的孤寂之情。
2.作者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张卿哪些品质令欧阳修赞叹不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瓦砚

欧阳修

砖瓦贱微物,得厕笔墨间。

于物用有宜,不计丑与妍。

金非不为宝,玉岂不为坚?

用之以发墨,不及瓦砾顽。

乃知物虽贱,当用价难攀

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


【注】①古瓦砚:此砚系作者朋友获魏铜雀台瓦当镌成,赠与诗人,为诗人所珍藏。②厕:厕身,参加。③攀:比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砖瓦能跻身于笔墨之间,是因为人们用它们制成了或美或丑、形态各异的砚台。
B.诗歌中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强化了观点。
C.诗歌表面上咏物,实际上由物而及人,“岂惟瓦砾尔,用人从古难”点明了主旨。
D.前人曾评价,“宋诗主理,强调义理思辩”,从这首诗来看,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2.从诗中看,欧阳修认为应该如何用人?请简要分析。
2022-04-07更新 | 4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稳派2021-2022学年高三3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张器判官泛溪

欧阳修

园林初夏有清香,人意乘闲味愈长。

日暖鱼跳波面静,风轻鸟语树阴凉。

野亭飞盖临芳草,曲渚回舟带夕阳。

所得平时为郡乐,况多嘉客共衔觞。


【注】①此诗创作于欧阳修被贬颍州期间。溪:指西溪。②飞盖:飞车。③为郡:做郡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以看出,张器判官写了一首诗给欧阳修,于是欧阳修写了这首诗回赠他。
B.“飞盖”明写车子速度迅疾,暗写诗人一行匆忙赶路、欣赏自然美景的迫切心情。
C.诗歌从动与静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绘一幅西溪初夏图,展现了壮阔的自然风光。
D.诗歌语言平易流畅清新自然,如“园林初夏有清香”等类似于口语,通俗易懂。
2.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2021-12-29更新 | 29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智慧上进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总复习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