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司马光(1019-108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刘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回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憙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上问赵憙以久长之计,憙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燕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B.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C.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D.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口,住户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汉朝实行全民户口登记的制度,以便对其进行管理。
B.太尉,中国古代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东汉时期,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
C.就国,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分封土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从此在该处定居的行为。
D.万岁,有永远存在的意思,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词或对皇帝的专称,此处指臣下对皇帝死亡的讳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看了陈留官吏公文上的文字,责问官吏其中的意思。官吏不肯说,当时才十二岁的东海公刘阳道出了实情。
B.皇帝下诏把大司空、大司徒、骠骑大将军中的“大”字都去掉,于是,一些官员被免职,一些官员称谓发生变化。
C.北匈奴想要和汉朝和亲,皇太子分析形势后得出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也不会再来的结论,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D.寿张侯樊宏是皇帝的舅舅,一生谦虚谨慎,带动整个宗族恪守法律,皇帝十分赏识他,并表示身殁后想要效仿樊宏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
(2)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
19-20高一·浙江·期中
2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又遣中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资治通鉴》

[乙]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曰:“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韩非子》)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赠道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住宅。④中:指宫廷。⑤来谒:禀告。⑥婴,即晏婴,又称晏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⑦烦且,良马名。⑧驺子韩枢:驺子,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韩枢,善于驾车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非亡者之                                   (2)寻向所
(3)传骑又                                      (4)若春和景明
2.用“/”给文中画线处断句。
齐 景 公 游 少 海 传 骑 从 中 来 谒 曰 婴 疾 甚 且 死 恐 公 后 之 景 公 遽 起 传 骑 又 至
3.根据上面两则故事,以下叙述错误的项是
A.魏征生病后,唐太宗派使臣送药频繁,并派专员随报病情。
B.魏征死后,他的妻子拒绝了隆重的陪葬仪式,简化了葬礼。
C.两次飞骑传报晏婴病危,齐景公有点六神无主,手忙脚乱。
D.晏婴病情严重,景公即使有良马烦且,善驾韩枢也来不及。
4.翻译划线句子
(1)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2)趋驾烦且之乘,使驺子韩枢御之。
2020-12-04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皇帝讳世民。隋祚且终,盗贼蜂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与晋阳令刘文静善,文静坐事系狱,太宗夜就狱窥见,与图大事。文静为令久,知其豪杰,乃集义兵于城,因共部署。计已定,乃因装寂告高祖。太宗率兵略徇西河,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粗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宜直入咸阳,号今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何以自全?”高祖寤,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唐兵攻长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高祖受禅,进封秦王。贞观元年,诏民弱冠及笄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资送之;妇人有子若守节者勿强。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隋文帝何等主?”对曰:“克己复礼,临朝或至日昳,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太宗曰:“其喜察,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朕则不然。简天下贤才,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因敕有司:“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刺史庞相寿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太宗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欣然纳之。十三年,召燕饮于阙,询创业熟与守成?玄龄、魏征皆有说辞。太宗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百死一生,故知创业难:征与吾共安天下,祸生所忽,故知守成难。然创业既已往矣,守成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之言,四海之福也!”

(节选自《新唐书·太宗本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B.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C.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D.迟明至霍邑/与隋将宋老生对阵/太宗怒/马自南原下坂/分伏兵断隋军/为二而击其阵后/兵败走/遂斩老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取的名号,文中高祖、太宗、隋文帝都是庙号。
B.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是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C.弱冠、及笄,古代分别指男子和女子成年的年龄,男子加冠和女子插是成年的标志。
D.“日昳”对应的是古代采用地支计时方式十二时辰中的“未时”,现在指13时至15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礼贤下士,胸有大志。太宗能舍钱财养能士并结交豪杰,偷偷去狱中拜见刘文静,和他商议聚集义兵而夺取天下的大事。
B.太宗谋略过人,有将帅才。先部署大计,再告知父亲,及时劝谏宜进不宜退;两军对战,事先谋划伏兵,出其不意而制胜。
C.太宗推出举措,惠及百姓。太宗即位后出台惠民政策,对成年男女的订婚、迎娶事宜,要求州县官府及乡里作出安排。
D.太宗善于纳谏,不徇私情。太宗原想让犯贪污罪而被除职的刺史庞相寿回到自己身边任职,因遭到魏征反对而未付诸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简天下贤才,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2)召燕饮于阙,询创业熟与守成?玄龄、魏征皆有说辞。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备入益州

法正至荆州,阴献策于刘备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响应于内;以取益州,犹反掌也。”备疑未决。庞统言于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车骑,北有曹操,难以得志。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诚得以为资,大业可成也!”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统曰:“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以为然。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备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孙权闻备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备子禅还吴,张飞、赵云勒兵截江,乃得禅还。

刘璋敕在所供奉备,备入境如归,前后赠遗以巨亿计。备至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拊心叹曰:“此听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备自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张松令法正白备,便于会袭璋。备曰:“此事不可仓卒!”庞统曰:“今因会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备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推备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备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所将吏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增备兵,厚加资给,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备并军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六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B.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C.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D.乱离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且兼弱攻昧/逆取顺守/古人所贵/若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股肱本指大腿和胳膊,喻为辅助得力的帮手,辅佐帝王的重臣,此指主要官员。
B.孙车骑指官职为车骑将军的孙权,车骑将军是皇帝册封的位次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的高级军官。
C.行大司马指担任大司马,领司隶校尉指监管指挥司隶校尉。
D.益州牧指益州的最高官员,总理益州的治安、民政、军事的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叙述了法正、庞统都劝说刘备把握时机,杀死刘璋,攻取益州,以图大业。尽管刘备不赞同,但还是听信了庞统的主张,率兵进入益州。
B.选文第二段写张飞、赵云与孙权争夺刘备的儿子刘禅,表现了张飞、赵云对刘备的忠诚。
C.选文两次写到了刘备与庞统的对话,两人的意见不一致,第一次刘备采纳了庞统的建议,但第二次却拒绝了庞统,说明刘备还是有主见的。
D.选文在叙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了刘备宽厚仁慈,尚德崇义,讲究诚信为人的处世态度,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借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奈何?
(2)璋还成都,备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