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观(1049-1100)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甲)劝学      

荀子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ニ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在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现在指人格高尚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C.“蚓无爪牙之利”的“利”指“锋利”,与“非利足也”的“利”用法相同。
D.滑稽:今指人的言语、动作令人发笑。此处指巧言善辩、言辞流利的人。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甲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以生活现象设喻,从正面反复说明,强调观点。
B.选文甲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选文乙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选文乙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023-01-31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虞美人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赞美花的仙品,说它像天上和露栽种的碧桃,不是凡花俗卉一般。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写细雨轻寒,使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留住,叹息之中尽显惜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前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干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花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1-04-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各题。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1.本词为抒写暮春别恨之作。上片抒写 ______________;下片抒写____________。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与《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这两句诗在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2020-10-2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余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此,事见《图记》。其地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以为泉。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夫畜之深者,发之远。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

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注】①靡曼:美丽。②咒:祷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地西湖之西                                   当:在
B.高而望之                                          乘:趁着
C.而不以为泉                                      克:能够
D.自天竺讲事                                      谢:辞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方士葛洪尝炼丹                              不幸吕师孟构恶
B.纳光景涵烟霏                                     是知其不可为之者与
C.资阴阳之和,养其源                           先国家之仇而后私仇也
D.龙井其尤者                                      师道之不传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游龙井,作者并不限于描绘美景,借元静法师之口评议其品德:像西湖一样立场坚定,像钱塘江一样威武不屈。
B.作者认为泉水是山川精气所发,钱塘一带的美景为绚丽多姿的西湖、汹涌澎湃的钱塘江潮所诱所迫,故而不能产生泉水。
C.作者从淮南到浙江探望父母,经过钱塘,到山中拜访元静法师,元静法师送他到风篁岭上并嘱咐他为龙井写些文字,作者有所触动写了此文。
D.文章中人们对龙井是神灵之口有所怀疑,后有人见到过有龙显灵,所以深信传说真实可信,龙井之名也因此名闻天下。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2)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2019-06-18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高中、慈溪市三山高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