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的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辽阳征戍之地。④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浔阳江头”句以白居易秋夜闻琵琶事自比,表达谪居之苦。
C.“贺老定场无消息”写出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
2.清人陈廷焯评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2020-12-0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 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1】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2】。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3】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4】,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释:【1】组练:“组甲被练”的简称,军士所服的两种衣甲。【2】人间儿戏千弩:钱武肃王筑江堤,命强弩数百射潮头以阻潮水。【3】属镂:古代名剑。传说春秋时伍子胥屡谏吴王夫差杀越王勾践,夫差不听,反而赐其属镂剑自刎,并抛尸于钱塘江。【4】谩教得:空使得,意为“白白便宜了”。陶朱: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立下大功。传说灭吴后,他预料难为勾践所容,便携西施隐遁于太湖一带经商,成为巨富。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地鼙鼓”化用白居易“渔阳鼙鼓动地来”诗句,写出潮来时的撼人气势。
B.“悄惯得”五句描写“吴儿”自由嬉戏于潮水中的动人情景,极为精彩壮观。
C.下片描写了落潮如白马驰素车奔向东方的景象,也抒写了对历史人物的联想。
D.词作结尾的吴越之事暗含作者对当下国家命运的关切,情绪明快,意境雄阔。
2.“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二句,将势不可挡的汹涌潮水比喻为激战中如貔虎一般勇猛奔驰的军队。下列诗句采用了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李白《清溪行》)
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C.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D.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林逋《小隐自题》)
3.同样是以“钱塘观潮”为题材,《摸鱼儿》与下面潘阆的《酒泉子》相比,在内容与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长于用典是辛弃疾词的一大特色,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结尾三句:“凭谁问,_______________?”借战国名将的典故传递出词人内心深广的忧愤。
本词描写了气势骇人的浪涛,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写到:“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笔下的浪涛有异曲同工之妙。
“万里长鲸吞吐”一句让人联想起庄子《逍遥游》中同样奇伟的想象:“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2020-10-16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斛:容量单位,古人以十斗为一斛。②陇上,此处泛指田野。③喷霜竹:即吹笛。④泪落哀筝曲: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晚年被疏,有一次陪晋孝武帝听筝,有感于自身际遇不禁落泪。⑤宝镜:传说中一块能照人肺腑的古铜镜。后于得之者惊而失手之间落入水中,遂不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来”三句直抒胸臆,“闲愁千斛”是以夸张手法状写词人内心的愁苦之多。
B.“虎踞”二句自问自答,点明吊古的主题,其中“兴亡”的意思侧重于“亡”。
C.“柳外”五句寓情于景,“归鸟”一词寄寓了词人收复中原、重返故里的抱负。
D.“江头”二句以写景收束全词,由江风怒吼而想象出“波浪翻屋”的骇人画面。
2.“谁劝杯中绿”中的“绿”本是酒面漂浮的绿色泡沫,此处代指酒。下列诗句也运用了以事物的某一特征代指该事物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3.词人说自己有“闲愁千斛”。从词作中挑出你感触最深的两处“闲愁”,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2020-05-19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5月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
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3.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

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


注释: 【1】江妃:即梅妃,性喜梅,所居处植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楼

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①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②。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③,陶县令,是吾师。待葺个园儿名“逸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④。闲饮酒,醉赋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⑤,更说甚,是和非。


【注释】①词人时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因朝政腐败,奸佞误国,故想退休。②语出《晋书》。东晋诸葛长民位高权重,贪婪奢侈,后被刘裕所杀。③穆先生:汉代楚王刘交的门客,因其不善饮酒,每次宴饮,刘交都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酒)。后来有一次主人忘了这样做,他便称病离去。④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句“在家贫亦好”,借以表达安贫乐道之意。⑤休休:通“咻咻”,指吵闹、乱说话。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须富贵何时”的“须”与“须行即骑访名山”、“须晴日”中的“须”同义。
B.词人尊穆、陶二人为师,是因为两人都不慕名利,坚守气节,双双辞官归隐。
C.“便休休”以下三句,语气强烈,表达词人对儿子阻止“乞归”的强烈不满。
D.这首词借“骂子”表明了词人对待财富的人生态度,显示了词人的高贵品质。
2.下面诗句中都提到了“酒”,请选出与辛弃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的一项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 李白《行路难》)
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 杜甫《登高》)
3.对《最高楼》这首词,有人评之曰“亦庄亦谐”、“亦雅亦俚(俚:俚俗,通俗)”。请任选其中一点,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2020-02-22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三寒假摸底考试自主练习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杯古》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以韩侂胄草率出兵遭到修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刘义隆切勿草率出兵。
D.“凭谁问:廉颜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的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阕“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2.上阕“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C.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D.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词风。
2019-09-1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房山区2018届高三4月模拟(一模)语文试题
8 .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写杭州西湖的湖山盛景。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写情人分别后所见的情景,借凄清之景渲染离愁。
C.“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写周瑜风度闲雅,谈笑自如,运筹帷幄,轻易地就挫败了敌人。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借写动作来抒发词人内心的激愤与遗憾,自然引出下文的“无人会,登临意”。
2019-09-0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下列对典故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C.“东篱把酒黄昏后”“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暗含陶渊明东篱采菊的典故,在写离愁外也寄托了自己清高、淡泊的志向。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由北向南,词人北人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触发了词人的孤苦漂泊之感。
2019-09-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1】

辛弃疾

风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2】、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撚【3】,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4】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5】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释:【l】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期所作。【2】出塞,指昭君出塞。【3】撚,同“捻”。【4】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5】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记出塞”连接到“恨难说”,从作者个人遭遇写到国家恨事。
C.下片联想到闺中少妇演奏琵琶,寄托对远戍辽阳征人的思念。
D.“弹到此,为呜咽”,抒写作者心系国家安危悲慨无穷的情感。
2.辛弃疾的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霓裳曲》罢”,借唐玄宗所做乐曲,暗含兴亡之感。
B.“浔阳江头”,用白居易情事自比,表达作者谪居之苦。
C.“望昭阳宫殿”,借昭君出塞典故,寄托报国立功决心。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诗句,写出盛时已去之悲慨。
3.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辛弃疾词作“于雄莽中别饶隽味”。意思是在豪放大气词风之外又不乏意味深长之处。请结合本词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2019-03-1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