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1】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2】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造口:即皂口,镇名。时作者驻节赣州,常经皂口。【2】行人:指当年在金人逼迫下逃难的人。【3】此即用唐代李勉望阙之意,这里借长安指北宋故都汴京。【4】鹧鸪:鸣声凄切,其声类似行不得也,哥哥

1.以下对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两句写江山依旧,而英雄不见,有无人可御外侮之意。
B.“元嘉”三句借刘义隆旧事,写恢复中原应靠明主,不然一定失败。
C.“四十三年”三句,作者由今忆昔,追思抗金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D.“青山”两句写大江东去不被青山遮拦,隐喻作者的壮志不可阻挡。
2.以下对两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下阕慨叹佛狸,呼应上阕“舞榭”三句,写当日的辉煌只剩下一片荒寒。
B.《菩萨蛮》句句与山水有关。上阕近处写水,远处写山;下阕山水相连,借水怨山。
C.两词同为怀古之作,《永遇乐》借古讽今,《菩萨蛮》借古伤今,风格均沉郁顿挫。
D.两词中“一片神鸦社鼓”“中间多少行人泪”都描写了眼前景象,乐忧对比鲜明。
3.两首词结尾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和“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蕴含作者深沉的情感,请分析它们在运用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2024-01-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


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
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2024-01-0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2】,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3】。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4】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作者创作此词时已被闲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词中的《停云》诗,指陶潜作《停云》诗,其诗序:“停云,思亲友也。”【3】本句借用《论语·述而》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原句表达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终究落空的失望之情。【4】浊醪:浊酒。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有对园亭题咏的惯例,见到停云堂周围风景优美,故作此词。
B.“问何物”两句,作者自问自答,因青山多姿将它赋予审美意识。
C.作者认为陶渊明创作《停云》时所饮浊酒,与作者所饮风味相同。
D.结句“知我者”回扣强调开篇作者“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之感。
2.下列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空垂三千丈”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诗句,表达作者情绪。
B.“空垂”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都是“白白地”意思。
C.“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意在暗示南宋边塞危机四起。
D.“二三子”化用了《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凸显作者才情。
3.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归纳本词蕴含的作者情感。
2023-04-14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下列对作品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中一见”,作者借忆梦反映自己对陶渊明的追慕。
B.“欲歌还止”,唏嘘之中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不满情绪。
C.“须信”两句,是说如果陶渊明还在,也会被现实震怒。
D.“富贵”三句,与孔子视富贵如浮云的态度有相似之处。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西风”是对陶渊明曾有终老于官场的想法表示惋惜。
B.“折腰五斗”表明作者与陶渊明一样痛恨坐享朝廷的俸禄。
C.“应别有”意在指出那流传已久的对陶渊明的认识是错的。
D.“东山何事”显示出作者的内心仍然期待着能被朝廷起用。
3.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3-03-30更新 | 4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1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2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1】庵:小草屋,已废弃。【2】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被免职归隐。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绕床饥鼠”,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乱窜,写得直观具体,如在眼前。
B.“蝙蝠翻灯舞”,蝙蝠居然到室内围着油灯翻飞,写出小屋久无人居。
C.“破纸窗间自语”,用拟人手法,写破碎的窗纸随斜风细雨瑟瑟作响。
D.“布被秋宵梦觉”,凄冷的秋风吹透了单薄的布被,使作者梦中惊醒。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选取了饥鼠、蝙蝠等意象,写出了古庙荒凉破败的特点。
B.“归来华发苍颜”与范仲淹“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情感不同。
C.这首词最后一句“眼前万里江山”使词的思想境界顿然提高。
D.本词风格代表辛词的另一种词风,与其豪放之作截然相反。
3.结合全词,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情感。
2023-01-0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辛弃疾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1】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2】,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3】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4】


注释:【1】此词作于作者在建康(现南京)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中秋的夜晚,为他志同道合的朋友吕叔潜而写。【2】姮娥:指嫦娥。【3】斫:砍。【4】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在沦陷的长安,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天,作《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其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将桂树枝叶比作安禄山和史思明一伙叛军,表达了作者对安史之乱造成人民流离失所的控诉之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片开头两句写景,用“金波”写月亮,用“飞镜又重磨”来比喻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
B.本词上片最后两句,作者对月抒怀,发出“白发欺人”的无奈,表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心情。
C.本词下片开头三句,作者写明月当空,幻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看祖国山河,表达了收复河山之志。
D.作者用嫦娥奔月,吴刚斫桂两个神话故事,借助想象来写景抒情,隐晦委婉,有婉约派词作的风格。
2.下列对“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三句词的意思是砍去月宫中桂树的枝叶,月光会更加明亮。作者用桂树来比喻南宋朝廷的议和派。
B.辛词化用杜甫的诗句,运用借喻手法。表达了铲除南宋议和派,抗击金兵,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C.“人道是”与苏轼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中“人道是”用法相同,都是引出怀古抒情的对象。
D.这三句词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情高潮,揭示深刻的主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警醒,具有艺术感染力。
3.以中秋赏月为题材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称为璀璨双璧。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22-12-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

【宋】辛弃疾

郁孤台【2】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3】,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4】


注释:【1】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造口一名皂口,南渡之初,金人追赶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2】郁孤台:唐代地方官李勉在贺兰山上修建了郁孤台,借此遥望皇帝的宫阙。【3】长安:此处代指宋都汴京。【4】鹧鸪:鸟名,啼声凄苦。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将连绵的“清江水”与“行人泪”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南宋人民国破家亡之痛。
B.“望长安”表现了词人虽然对长安城有无限的向往与喜爱,却被重重山峦阻隔。
C.“青山遮不住”一扫围堵封闭之感,“毕竟”一词表现了词人坚强的信念。
D.“愁余”意即“使余愁”,词人借鹧鸪的凄苦啼叫来暗示国事之艰难和自身之愁苦。
2.古代诗歌中常借助鸟鸣声来传达诗人的情感,下列诗句中的鸟鸣声所蕴含的情感与“山深闻鹧鸪”不相似的一项是(     
A.远雁下平沙,嘹亮遗凄唳。(《湘江秋晓》刘道)
B.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韦庄)
C.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李白)
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3.诗人各种情感的产生,均是受客观外物触发感召的结果。在这首词中,词人借所见山水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嘲红木犀【1】

辛弃疾【2】

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3】,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4】,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5】,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6】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释:【1】木犀:桂花的别称,花有浓香。其红花者称为丹桂。【2】辛弃疾:写作本词时作者被免职,于上饶带湖闲居。【3】开元盛日:杜甫《忆昔二首》中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4】凝碧池上:安史之乱,安禄山掳梨园弟子数百人,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5】翠华远:指北宋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幽禁。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6】取次:随意。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三句写唐宫丹桂美景,实际借唐喻宋,侧面反映当时北宋的繁荣昌盛。
B.“十里”两句写桂花之多、桂花之香,其花蕊犹如金粟点缀,独具风采。
C.“管弦”三句写凝碧池上有管弦之音、清风明月,当时的宾主却满面愁容。
D.“翠华远”三句,紧承“风月愁侬”,写了宋旧宫破败,物是人非的愁苦。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眼前实景入手,纵横古今,处处写花,处处说人论事,融汇深沉的忧思。
B.“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与“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表达的情感相近。
C.词人借木犀外表随意、香气浓郁的特点表达被迫赋闲、不改其志的高尚情操。
D.此词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在今昔对照中寄托黍离之悲,词意凄婉,含蓄幽深。
3.有人说结尾三句甚是巧妙,请结合词句,简述其妙处。
9 .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刘克庄

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骢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

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磊块,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鬓改,镜里颜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①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②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③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④磊块: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1.下片“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B.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
C.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D.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①物华:美好的景物。②蕞尔:微小的样子。③费分说:一时难以说清。④扶头:扶头酒,一种易醉人的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上阕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阕“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阕的写景,引出后面的叙事抒怀。
2.上阕“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C.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D.孤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是理解全词的关键,此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
2022-07-1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