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汴京元夕

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①中山孺子:泛指中原地区的青年。②郑女燕姬:泛指北方少女。③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④宪王:指周宪王朱有橄,明太祖朱元璋之孙,精通音律。此词创作时,强敌入侵,南宋统治者却沉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⑥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灯。⑦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⑧蛾儿、雪柳、黄金缕:此处指古代妇女戴的饰物。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诗的第一、二句中“倚新妆”“独擅场”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倚”和“独”字都暗含着互相比赛的意思。
B.李诗的第三句直接写歌声优美,用男女声“齐唱”的形式演唱,不仅声音宏大,而且刚柔相济,雄浑中有清脆。
C.辛词的上阕通过烟火、车马、乐器、灯月等意象,描写了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彩灯曼舞的热闹繁华的景象。
D.辛词的下阕重在写人,女游客们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时她们不停地说笑,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
2.同样是写元夕,这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4-04-06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赠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住,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恰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 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革职闲居瓢泉之时,词人虽赋闲在家,仍存恢复之志。②海棠魂,此处指杜鹃花。海棠含苞未放之时特别红艳,与火红的杜鹃花相似。③唐人司空曙《杜鹃行》一诗中有句云:“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岂思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入笔起波澜,明确了时序的变化,以此构成春天到来又归去的两个层次。
B.用“海棠魂”体现杜鹃花的精神,表现杜鹃花在风雨中盛开彰显的高洁品格。
C.词的下片,在上片的基础上,着重描绘杜鹃花的姿色,并引出词人自己的议论。
D.词人问究竟谁能为花做主,此处“花”不仅是自然界的花,“惜花人”也另有深意。
2.本词上片第二句“杜鹃声苦不堪闻”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以“杜鹃”这一意象抒发悲伤之情,但二者感情颇不相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首作品所抒感情的不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

辛弃疾

一丘壑。老子风流占却。芳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寻思前事错。恼杀晨猿夜鹤。终须是、邓禹①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②。

长歌自深酌。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西风黄菊芗③喷薄。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入江海曾约。

遇合。事难托。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④,仰天大笑冠簪落。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①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②黄阁:借指宰相官署。③芗:同“香”。④“莫击”两句:勿效孔子击磬于卫,惟恐不为人知,遭他人嘲讽。磬(qìng):古时一种打击乐器。荷蒉人:挑草筐之人。
1.下列对词作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以占尽丘壑的风流自我形象领起全篇,接着以茅屋上“松月桂云”,和山脚下清泉脉脉的优美风景,衬托占尽这一丘一壑的美景者的风流意态。
B.词中“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而“西风黄菊”一句点明了作词时间,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孤冷的清寂氛围。
C.第二阕写了作者对一位曾约定同游江海、而今不见踪迹的“佳人”即知音的盼望,这位像屈原那样身佩芳香饰物的佳人,可视为作者自我精神的化身。
D.全词语言豪放,采用拟人、用典、借物抒情等手法,体现了作者的非凡志趣与精神风采,结尾呼应开篇“风流占却”,使包孕丰富的长调结构更为圆满。
2.有人说:“诗是心绪的传达。”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抒情主人公的心绪不完全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友情提示】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23-11-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

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D.在艺术手法方面,本词下片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下片,所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一致的。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023-11-1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词人笔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023-10-02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格致鼓山中学、教院二附中、铜盘中学、十五中、十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写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已五十多岁,于闲居多年后被起用,任职福建。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妖魔。③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末期人,为人机敏高爽,有扶世济民之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闲居自适的生活。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如“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指宋朝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此句写出了剑气上冲斗牛的词境。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意境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了一派和平景象。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7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此时辛弃疾约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饥鼠”“蝙蝠”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半夜眼中所见,表明这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
B.“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词人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
C.上阕四句语言平淡,运用白描手法,渲染出独居的环境氛围,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D.下阕“眼前万里江山”一句写出词人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对眼前大好河山的赞叹。
2.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天·嘲牡丹

辛弃疾

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第一。渔阳鼙鼓边风急。人在沈香亭北。

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

【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 或 1196 年),附词大阁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辇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
B.“渔阳鼙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
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
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
2.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摸鱼儿(并序)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勒,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将从鄂州至潭州主持漕运。小山亭在湖北转运使官署内。②湖北漕:荆湖北路掌管钱粮的转运副使。③同官王正之: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④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以后的居所。陈皇后幽居长门,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⑤玉环飞燕:杨玉环,唐玄宗的爱妃,后被赐死;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后自杀。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能消几番风雨”以反问语气暗示春光将逝,表现出诗人浓郁的伤春之情。
B.“算只有殷勤”三小句,作者以蜘蛛自比。蜘蛛虽微不足道,挽留春光;辛弃疾位低权小,仍然希望为南宋王朝出力。“殷勤”二字突出了诗人能为国效力的得意之情。
C.“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作者在结尾处着意运用之笔,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
D.词尾是对全词的自然挽结,典型的以景结情,抒发词人复杂难耐的况味,含蓄隽永。
2.“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与“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想法和情感?
2023-04-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等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泥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注】①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将赴京临安。倅,副职。辛弃疾当时任滁州知州。②承明,汉代有承明庐,为朝官夜值住宿的地方。③视草:为重命起草制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首句一“老”一“怯”,抓住词人心理描写,写出词人对时光流透的哀叹、始终不得重用的失意和悲痛心情。
B.上阕的后两句运用想象与列锦手法,强化江上品美味,家中团聚的画面感,情感从送别的悲伤转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
C.上阕写景造境思路清晰,词人从酒宴饯别写到归船远行再到儿女团圆,三个场景由虚入实,层层推进。层次分明。
D.上阕运用了直抒胸臆、侧面烘托、化用典故等手法,使作品既具有质朴通俗之效,又具有含蓄蕴藉之美。
2.辛弃疾善于借送别、饮宴等社交题材来抒写胸襟。下阕先写他人,后写自身,情感富于变化,跌宕起伏。请结合下阕内容,概括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