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词人笔下的“青山”和“明月”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之景,起韵写水势,突出清秋清秀之美,很有层次。
B.“遥岑远目”三句写举目远眺之景,却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运用了移情及物的手法。
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以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勾画了游子形象,含蕴丰富,引人联想。
D.“可惜流年……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表达词人对北伐的渴望和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2.上阕结句说“无人会,登临意”。请具体说说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2023-08-1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淳照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劾去官后居于江西上饶带湖十年之久,本词作于此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作“效李易安体”,重在学易安“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也有稼轩语之雄浑粗犷。
B.“风景怎生图画”道出山中美景非画图能足,以虚写实,情景交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C.“青旗”三句既交代词人去处,又呼应下片“午醉醒时”,点出词人隐居生活的消夏状态。
D.全词借景抒情、情景相生,上片博山道中的风景清新秀美,下片酒家周围的环境清幽脱俗。
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023-06-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22-23高二上·山西晋中·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③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蹇谁怜汝?”这一问,写出词人的自怜怜山,自伤伤山,感情合二为一。
B.“岁晚太寒生”表面上写冬天寒气四起,实则是暗示词人悲凉的人生境遇。
C.词人在溪中月影的陪伴下,夜夜诵读《离骚》,流露出内心自在自得的情怀。
D.这首词把词人的心境投射到自然景物中去,情景交融,可称词中妙品。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2023-05-03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焦釜:烧糊的锅。②“汝说”句:《晋书·刘伶传》载,刘伶不满现实,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③肆:这里指打碎的意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戒酒词,词人因长期酗酒而身体抱恙,所以“将止酒”。
B.为了“止酒”,词人义正辞严地告诫酒杯,让它“勿留亟退”。
C.过量饮酒危害身体,词人由寻常小事引出为善去恶的哲理思考。
D.这首令人解颐的新奇之作,风趣地展现了作者放荡不羁的一面。
2.词人是如何将戒酒这件寻常小事表达得妙趣横生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徐衡仲惠琴,不受

辛弃疾

千丈阴崖百丈溪,孤桐枝上凤偏宜。玉音落落虽难合,横理庚庚定自奇。

人散后,月明诗,试弹《幽愤》泪空垂。不如却付骚人手,留和《南风》解愠诗。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十一年,辛弃疾退居带湖赋闲的第三个年头。②舜作《五弦琴歌》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阕“千丈”句,写凤凰栖息的梧桐孤危的生长环境,意在突出琴的不凡。
B.上阕“玉音”“横理”两句,描写琴声高卓不合流俗,琴身断纹横理高古名贵。
C.下阕“人散后”三句,描写作者月下试弹的琴声让退居赋闲的自己泪流不止。
D.下阕“不如”两句,借“南风”解愠的典故,重在劝勉友人多做有益百姓的事。
2.这首词借“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18-09-10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