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辛弃疾

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小渠春浪细无声。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

碧草旋荒金谷路,乌丝重记《兰亭》。强扶残醉绕云屏。一枝风露湿,花重入疏棂。


【注】①作者罢官闲居时,与友人一起游园后写下本词。②井床:井边的栏杆。③乌丝:印有墨线的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逗晓莺啼声昵昵,掩关高树冥冥”分别从听觉角度和视觉角度写春天的景色。
B.“井床听夜雨,出藓辘轳青”两句,写得有声有色,却给人以萧瑟凄清之感。
C.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物描写细腻、清新,很好地衬托了词人情感。
D.从上片“晓莺”“夜雨”两词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白天晴天,后两句写夜晚雨天。
2.本词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023-12-22更新 | 37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B.“鹏北海,凤朝阳”,比喻廓之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
C.本词的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豪放大胆。“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意境开阔。
D.本词写于作者送人参加科考时,故既有哀婉不舍的离情,也有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
2.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请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加以分析。

3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辛弃疾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其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注】①1195年,辛弃疾于福建任上被弹劾罢官,本词作于作者退隐田园之后。②一丘一壑:作者退隐之地有小丘和沟壑,是作者退隐之地的代称。③鸬鹚杓(sháo):一种酒具。④先觉者:赵昌父归乡稍晚于作者,作者戏称自己是“先觉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开头介绍了词人罢官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词人希望朋友不要嘲笑自己这样愚拙的生活状况。
B.“病来止酒”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词人因老来生病时要戒酒而只能辜负酒具,内心充满了无奈之感。
C.“深雪里”三句描写雪中梅花察觉到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D.在这首词中,作者似乎把一切都看得闲淡无谓,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悲叹。
2.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通过用典来表达情感的。

4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书中古人有趣的情节,诗人常会掩卷会心微笑。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山,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释】①谢家子弟:谢家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②相如:此处指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以风度才情出名。③太史公:指司马迁。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开篇由远及近.从灵山群峰写到飞瀑小桥,画面壮阔又秀丽。
B.词人用诙谐幽默的语气写出老天不放他悠闲,让他统率十万兵马。
C.词人结庐齐庵,每当皓月当空之时,可以看到状如龙蛇的松影。
D.该词最后,用典取事驱遣自然,语既超旷,意又平和,韵味无穷。
2.词人在写景时,往往会把主观情感投射在景物中,主观情感会影响词人对外界的感知,请谈谈词中所写之景体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当时作者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遂有此作。《晋书·张华传》中载,张华看到斗牛之间中有光芒,遂问雷焕,雷焕认为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相传宝剑在深潭之中。水中怪物,这里暗指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惨,狠毒。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杰出将领。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牛光焰”中的“斗牛”是星宿的名字,和《赤壁赋》中的“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相同,属于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玄武。
B.诗人在下阕虽然说“不妨高卧”,但是和他心中的真实情感并不相符。
C.后三句表面写诗人登楼俯瞰,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再一次卸落风帆,在沙滩上搁浅停留。实则寄寓了诗人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思。
D.本诗多用象征、暗喻,情感抒发含蓄委婉,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2.这首词形象地说明,面对国土沦丧、战云密布的情势,南宋朝廷却苟合偷安,不思进取,请找出原文中对比的诗句并对此试做分析。
2023-05-24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B.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C.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8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建康:今南京,曾为六朝国都。②史正志,字致道,时知建康府兼建康行宫留守。③安石:即谢安,字安石,早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混水之战”大败前秦苻坚,晚年位高遭忌被疏。④宝镜:唐李潜《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人肺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赢得闲愁千斛”语带夸张,《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直接设喻,又都有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之妙。
B.“却忆安石风流”中,“却忆”由实转虚、承上写登高所见所感,启下用典抒怀;苏轼“遥想公瑾当年”一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C.“宝镜”三句,词人继续虚写过去,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无人劝酒,暗喻知音难觅及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的苦闷。
D.全词以吊古伤今之法表现主题,写景与抒情都极为“老辣”。写景时,景中寓情,浓郁蕴藉;抒情时,抚今追昔,笔调深沉悲凉。
2.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诗中的意象往往都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丰富的象征性,请从这一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
(1)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2)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2023-02-2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概括写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常常会心微笑、流连忘返。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丙寅岁山间竞传诸将有下棘寺者

辛弃疾

去年骑鹤上扬州,意气平吞万户侯。

谁使匈奴来塞上,却从廷尉望山头

荣华大抵有时歇,祸福无非自己求。

记取山西千古恨,李陵门下至今羞


【注】①开禧二年丙寅夏,韩侂胄出师北伐抗金。五月,兴元、江州、池州诸路宋军皆败。其中池州军帅郭倬等因受虏伪书,败军辱国而下大理狱(即棘寺)。辛弃疾有感于时事而作。②骑鹤扬州,典出《殷芸小说·吴蜀人》,比喻做官、发财、成仙等富贵得意之事。③东晋将军苏峻不听朝廷征召,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峻曰:“台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④汉将李陵战败投降,汉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骑鹤扬州的典故,借指韩侂胄等人北伐的雄心。
B.颔联“谁使”一句设问,回答了韩侂胄北伐失利的原因。
C.颈联抒发人生感慨,无可奈何的英雄失意之悲显露无遗。
D.尾联警告投降派要汲取李陵战败投降、家族受辱的历史教训。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