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辛弃疾(1140-1207)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蓦山溪

辛弃疾

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

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

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

【注】①1195年,辛弃疾于福建任上被弹劾罢官,本词作于作者退隐田园之后。②一丘一壑:作者退隐之地有小丘和沟壑,是作者退隐之地的代称。③饭蔬饮水: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④鸬鹚杓(sháo):一种酒具。⑤先觉者:赵昌父归乡稍晚于作者,作者戏称自己是“先觉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开头介绍了词人罢官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词人希望朋友不要嘲笑自己这样愚拙的生活状况。
B.“病来止酒”两句借景抒情,写出了词人因老来生病时要戒酒而只能辜负酒具,内心充满了无奈之感。
C.“深雪里”三句描写雪中梅花察觉到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有异曲同工之妙。
D.在这首词中,作者似乎把一切都看得闲淡无谓,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悲叹。
2.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通过用典来表达情感的。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辛弃疾

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更把,万斛琼粉盖颇黎。好卷垂虹千丈,只放冰壶一色,云海路应迷。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

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掀髯把酒一笑,诗在片帆西。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莼鲈正美,休制芰荷衣。上界足官府,汗漫与君期。

【注】①此词约作于淳熙二年(1175)或三年。王正之原唱已佚。②颇黎:大德本作“玻璃”。③“上界”句,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云:“上界真人足官府,岂如散仙鞭答凤终日相追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应和词,右司王正之在吴江观雪写词送给作者,作者因此作词回应。
B.上片就吴江观雪展开铺陈,词人看到万斛琼粉盖在玻璃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C.下片叙写旧侣情谊。“谪仙人”三句仅用九字,王正之的高士形象便呼之欲出。
D.尾句用典,表明了与友人相期约会之意,语辞之间充满豪情,语意潇洒飘逸。
2.明代卓人月、徐士俊评价这首词说:“佳句忽来,正如一片远帆,从天际落。”辛词擅长奇特景物描写,从而造就绝妙艺术效果。请结合词的上片,对此加以分析。
2023-07-23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三部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读到书中古人有趣的情节,诗人常会掩卷会心微笑。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此词大约作于词人闲居铅山期间。②马上琵琶:指王昭君出塞事。③“更长门”句:汉武帝的陈皇后失宠时辞别“汉阙”,幽闭长门宫。④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望着燕燕双飞,送别休弃去国的庄公之妾戴妫而作。⑤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算未抵、人间离别”将人间离别和啼岛的悲鸣作一比较,引出下文转入送别正题。
C.“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写啼鸟也解人间恨事,衬托人的离别之恨。
D.“谁共我,醉明月”将上文中凌空驰聘的想象和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辛词善于用典来抒发情感,请结合画线部分对此作简要分析。
2023-06-17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辛弃疾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注】①本词为辛弃疾被罢官后退居瓢泉时作。②参差:仿佛。③直饶:即使。④东山:指东晋名士谢安,他曾隐居东山,后又被朝廷起用,成功指挥了淝水之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来”二句写词人老来才识渊明,两人本志趣不同,性格各异,平静的叙述中隐藏了词人深沉情感。
B.“问北窗”四句言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里,于东篱下对酒赏菊,并且一味醉心飘逸静穆,自当别有深意。
C.“富贵他年”三句,使用东晋谢安的故事,表明即使他年词人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义的。
D.全词将叙述、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激越豪放,格调恬淡清和,在辛弃疾词上别具一格。
2.作品借“高山流水”引陶为知音。结合词句分析,辛、陶二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3-05-30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考前得分训练(二)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和赵茂嘉郎中赋梅

辛弃疾

空谷春迟懒却梅,年年不肯犯寒开。

怕看零落雁先去,欲伴孤高人未来。

解后【注】平生惟酒可,风流抵死要诗催。

更怜雪屋君家树,三十年来手自栽。

【注】解后:邂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谷”表明赵郎中住在山中,“不肯”也并非真的不肯,而是指山中的春天来得迟,所以梅花开得晚。
B.大雁不愿意看到梅花零落而先行离去,也没有人来陪伴孤傲高洁之人。这说明很少有人来拜访赵郎中。
C.诗人来到山中与梅花邂逅,顿时被梅花吸引,于是饮酒赋诗,并认为只有诗酒,才能匹配梅之风流。
D.赵郎中三十年来种了不少梅树,因偏僻无人问津,诗人感慨不已,“更怜”一词饱含诗人的不平情绪。
2.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赵郎中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7 .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春草,紫盖屹西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注】①这首词作于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带湖之际。②凤凰衔:古人以“凤凰衔书”谓帝王使者持送诏书。

1.“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可以帮助诗人丰富而含蓄地表情达意,根据本词与下面的典故资料,下列对相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刀剑化耕蚕:《汉书·龚遂传》记载,龚遂被任命为渤海太守,到任后见“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力买犊。”一一含蓄提醒友人到任后鼓励农桑,教化白姓,改变民风。
B.布髯抵儿堂上:《后汉书·廉范传》记我,朱博调任琅琊太守之初,当地官员都称病在家,“博愤髯抵儿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皆罢斥诸病吏”。一一勉励郑厚卿到任后整顿吏治,赞美其刚强豪放的性格。
C.但使民歌五袴:《后汉书·廉范传》记载,廉范任蜀郡太守后,撤销禁止夜间劳作以防火灾的旧制,只严令储水防火,百姓作《五袴》歌颂扬他。一一期待友人效法古之良吏,兴利除弊,造福一方百姓。
D.明月影成三: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洒,独酌的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词人仰望皎洁的明月,触景生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离别场景,又以“记我旧停骖”怀想自己曾停班衡阳,语带感慨。
B.“襟以”三句化用“襟三江仙带湖”句意,以动衬静,写出风景之幽美。
C.“看使君”三句承上启下,“定不凡”蕴含着对郑厚卿政事才干的称颂之情。
D.全词融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以文入词,不拘绳墨,体现豪放特色。
3.清人陈廷焯评说:“稼轩词极英雄之气。”请结合本词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的内容,从诗人形象、情感寄托的角度,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8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读书 【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B.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C.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注:①同父:陈亮字,一作同甫。作者好友。②元龙臭味,孟公瓜葛:陈登(字元龙),陈遵(字孟公)都豪放高迈,不拘礼仪,热情待友。③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龙”“孟公”,皆姓陈,以之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陈姓)。
B.两人高歌畅饮,惊散了楼头积雪,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
C.汗血宝马拉盐车而无人问及,暗示主战派受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
D.作者怜惜陈亮空有祖逖闻鸡起舞“男儿到死心如铁”之志,情感趋于哀伤。
2.“老大那堪说”意思是作者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但作者还是说了,“他说了什么”,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10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未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②《招魂》:《楚辞》中屈原的名篇,诗人期待着怀王灵魂归来,希望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③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头两句写景,通过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来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
B.上阕第四句笔锋陡然一转,写词人遇见老友张处父,立即转忧为喜,气氛也由沉闷转为轻松愉快。
C.下阕追忆往事,老友重逢,感慨今昔,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儒雅从容的潇洒风度。
D.词人认为自己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应该是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
2.本词中“挥羽扇,整纶巾”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所指对象和表达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