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明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老人与海》中老人晚上在海上航行,经常靠什么来确定自己的航向?( )
A.灯光B.星位C.月亮D.风向
2020-03-29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这句话是理解人物思想性格最关键的句子,也是理解本文乃至全书的文眼。
B.“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消灭掉”的是他的生命,“打不败”的是他的精神和意志。
C.“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这是勇敢者的誓言,也是强者的生存哲学。海明威就这样借主人公桑地亚哥的话,表达了他自己认为在当时人们应有的生存信念。
D.对弄死鱼罪与非罪的思考,一方面表现了老渔夫心地善良,一方面表明了他对人生存的思考:在现实社会中要生存就必须心狠,你不弄死它,它就有可能弄死你。
2020-03-29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神的审判

海明威

迪克·海伍德扣上厚呢短衣领子的纽扣,领子竖起到了耳朵边上。小木屋里,壁炉上方的鹿角挂着来福枪。迪克取下枪,戴上他厚重的毛草连指手套。“皮埃尔,今天我要去看看朝着卢恩河的那条陷阱线路,”他说道,“天杀的,这天可真够冷。”他扫了一眼温度计,说:“零下四十二度。好了,再见,皮埃尔。”皮埃尔只是咕哝一声作为回应。

迪克穿上雪靴,在地面上,以一种旅行家在荒地上穿着雪靴迈步的姿势,大摇大摆地出发了。

皮埃尔站在木屋的门口,看着迪克大摇大摆地往前走。他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当他只能用一只脚在雪地上走,像只兔子一样蹦蹦跳跳时,这个小贼一定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寒冷。他偷了我的钱,肯定是他。”皮埃尔重重地甩上门,把几根柴扔到壁炉里,又爬回了自己的床上。

迪克一边大步走着,一边自言自语,像是在对“寂静地方”的旅行者说话一样。“我很好奇,只不过是丢了些钱,皮埃尔为什么要如此发火?我敢说,他肯定是放错了什么地方。可现在,他只会像只乖戾的猪一样发脾气。有时,我还能感觉到他在背后用恶毒的眼光盯着我。如果他以为是我偷了他的钱,为什么不说出来,跟我对质!怎么会这样!他以前很快乐,总是乐呵呵的。在密塞那坝,当我们一致同意要成为伙伴,来翁加瓦这里布陷阱捕猎的时候,我还以为他会是个让人愉快的同伴。可是现在,他已经一个星期没跟我说过话了,除了偶尔咕哝一声,或者用克里语咒骂。”

天气很冷,却是一种干燥、让人精神爽利的、属于北地的寒冷。显然,迪克很享受这种干冷的空气。很快,他就沿着陷阱线路走了五英里的路,可是,一路上他总感觉到有什么东西跟着他。他几次停下来,四处张望,却什么也没发现。他喃喃自语道:“我想那应该是库兹乌兹作怪吧。”在北地这里,只要人们无法解释某些事情,他们就会认为是那个“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在作怪。然而,当他进入一片云杉树林时,突然整个人被猛地抽起,拉向空中。当他的脑袋从与冰冷的地面碰撞中恢复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被系在一棵云杉树上的绳子吊在半空中。这棵云杉树被折弯了,以充当这个陷阱所需要的弹力,一个像是捕猎兔子的陷阱。迪克的手指根本无法碰到地面。随着他不断的挣扎,腿上的绳子越来越紧。这时,他见到了一直跟随他的东西。一群瘦削的、饥饿的大灰狼从这片树林里慢慢出现了。它们慢跑着过来,围着迪克,蹲坐下来。

而在小屋里,正躺在床上的皮埃尔被头顶上传来的啃咬声吵醒了。他懒懒地抬头望向屋梁,一只红色的小松鼠正急急地啃着他丢失的钱包的皮革。他想到了自己给迪克设计的陷阱,整个人从床上弹起来,抓起他的来福枪,来不及披上大衣或戴上手套.就冲了出去,沿着陷阱线狂奔起来,当他跑到那片云杉林时,他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快要喘不过气来。两只乌鸦飞走了,离开它们之前一直啄着的食物。眼前这个不成样的东西,曾经是名叫迪克·海伍德的人。两只乌鸦拍着翅膀,懒洋洋地飞到旁边的云杉树上。在这片布满血丝的雪地上,印满了属于大灰狼的脚印。

当皮埃尔往前走一步时,他听到捕熊用的钢夹子合起来的叮当声。这个陷阱一向是迪克负责照看的。现在,这个钢夹子在他脚上合上了。他往前倒了下去。当他倒在雪地上时,他说道:“这是大神的审判。我会为这些大灰狼省一点麻烦。”

于是他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

(选自《海明威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注]①克里语:北美印第安人克里族的语言。②库兹乌兹:克里族的一个神灵,即“克里族的坏心眼儿小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以迪克和皮埃尔两条线索共同推动情节发展,两人由亲密到生分,又走向相同的结局,整个情节富有戏剧性。
B.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皮埃尔“把手伸向了那支来福枪”有多种可能,使得小说悬念迭生。
C.天气寒冷,白雪覆盖大地,这既是客观环境描写,也为下文二人先后落入自己人设计的陷阱、身死雪地做了铺垫。
D.海明威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本文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上,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2.皮埃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小说以“大神的审判”为题,有怎样的好处?请简要分析。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还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做了记录。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的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没有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这两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计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计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他动辄会哭起来。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这能表现出孩子的紧张、恐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里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后却“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他动辄会哭起来”。这样写能表现男孩的性格特征。
C.男孩反常的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让人接近,等等。
D.九岁的小男孩尽管面对死亡时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饰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这种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与无奈。
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020-03-23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练(一)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②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去劈。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③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④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了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的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⑤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⑥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⑦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艄,发现断了的舵把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眯。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中的“拽”“打”“砍”表现人物精神。
B.“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一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鲨鱼来咬死鱼的情景。
C.第④段中“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的情景属于细节、动作描写,能表现老人战斗到底的精神。
D.选段中对老人的描写,大量采用了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
2.第⑥段中的“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3.老人在与鲨鱼搏斗后,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联系全文,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老人的这一认识的。
4.联系全文思考,作者笔下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典型形象。
2020-03-2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 高一必修三第一单元 3 老人与海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约在夜里10点钟的时候,他看见了城里的灯火映在天上的红光。最初只是依稀可辨,如同月亮初升以前天上的光亮。然后,当渐渐猛烈的海风掀得海面波涛汹涌的时候,灯火渐渐清楚了。他已经驶进了红光里面,他想,现在他马上就要撞到海流的边上了。

他想: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不过,也许它们还要向我扑来吧。可是,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一件武器,怎么去对付它们呢?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闪现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去劈。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后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颗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截去。他觉得奖把已经戳了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的最后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头儿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浓。

他往海里碎了一口唾沫,说:“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艄,发现断了的舵把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又把麻袋围在肩膀上,然后按照原来的路线把船驶回去。现在他在轻松地驶着船了,他的脑子里不再去想什么,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什么事都已过去,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他自己的港口去。夜里,鲨鱼又来咬死鱼的残骸,像一个人从饭桌子上捡面包屑似的。老头儿睬也不睬它们,除了掌舵,什么事儿都不睬。他只注意到他的船走得多么轻快,多么顺当,没有其重无比的东西在旁边拖累它了。

1.这段文字对桑地亚哥的描写,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意?
3.这段文字表现了桑地亚哥怎样的品质?
4.这段文字描写的是桑地亚哥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请概括这次搏斗中的“悲壮”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9-20高一·浙江·期末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中的猫

海明威

旅馆里,留宿的美国客人只有两个。他们打房间里出出进进,经过楼梯时,一路上碰到的人他们都不认识。他们的房间就在面对海的二楼。房间还面对公园和纪念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绿色的长椅。天气好的时候,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带着画架的艺术家。艺术家们都喜欢棕榈树那种长势,喜欢面对着公园和海的旅馆的那种鲜艳的色彩。意大利人老远赶来望着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青铜铸成的,在雨里闪闪发光。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榈树滴下来。石子路上有一潭潭的积水。海水夹着雨滚滚地冲了过来,又顺着海滩滑回去,再过一会儿,又夹着雨滚滚地冲过来。停在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一个侍者站在餐馆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广场。

那个美国太太站在窗边眺望,外边,就在他们的窗子底下,一只猫蜷缩在一张滴水的绿色桌子下面。那只猫拼命要把身子缩紧,不让雨水滴着。

“我要下去捉那只小猫,”美国太太说。

“我去捉,”她丈夫从床上说。

“不,我去捉。外边那只可怜的小猫想躲在桌子底下,不让淋湿。”

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他枕着垫得高高的两只枕头,躺在床脚那儿。

“别淋湿了,”他说。

太太下楼去,她走出办公室时,旅馆主人站起来,向她哈哈腰。主人的写字台就在办公室那一头。他是个老头,个子很高。

“下雨啦,”太太说。她喜欢这个旅馆老板。

“是,是,太太,坏天气。天气很不好。”

他站在昏暗的房间那一头的写字台后面。这个太太喜欢他。

她喜欢他听到任何怨言时那种非常认真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庄严的态度。她喜欢他愿意为她效劳的态度。她喜欢他那觉得自己是个旅馆老板的态度。她喜欢他那张苍老而厚实的脸和那一双大手。

她一面觉得喜欢他,一面打开了门,向外张望。雨下得更大了。有个披着橡皮披肩的人正穿过空荡荡的广场,向餐馆走去。那只猫大概就在这附近右边。也许她可以沿着屋檐底下走去。正当她站在门口时,在她背后有一顶伞张开来。原来是那个照料他们房间的侍女。

“一定不能让你淋湿,”她面呈笑容,操意大利语说。不用说,是那个旅馆老板差她来的。

她由侍女撑着伞遮住她,沿着石子路走到他们的窗底下。桌子就在那儿,在雨里给淋成鲜绿色,可是,那只猫不见了。她突然感到大失所望。那个侍女抬头望着她。

“您丢了什么东西啦,太太?”

“有一只猫,”年轻的美国太太说。

“猫?”

“是,猫。”

“猫?”侍女哈哈一笑。“在雨里的一只猫?”

“是呀,”她说,“在这桌子底下。”接着,“啊,我多么想要它。我要那只小猫。”

她说英语的时候,侍女的脸顿时绷紧起来。

“来,太太,”她说,“我们必须回到里面去,你要淋湿了。”

“我想是这样,”她说。

她们沿着石子路走回去,进了门。侍女呆在外面,把伞收拢。她经过办公室时,老板在写字台那边向她哈哈腰。她内心感到这是小事,也是麻烦事。这个老板使她觉得自己微不足道,却也很要紧。她突然觉得自己很要紧。她上楼。她打开房门。乔治在床上看自己的书。

“猫捉到啦?”他放下书本,问道。

“跑啦。”

“会跑到哪里去,”他说,不看书了,好休息一下眼睛。

她在床上坐下。

“我太想要那只猫了,”她说。“我不知道我干吗那么要那只猫。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做一只呆在雨里的可怜的小猫,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儿。”

乔治又在看书了。

她走过去,坐在梳妆台镜子前,拿着手镜照照自己。她端详一下自己的侧影,先看看这一边,又看看另一边。接着,她又端详一下后脑勺和脖子。

“要是我把头发留起来,你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吗?”她问道,又看看自己的侧影。

乔治抬起头来,看她的颈窝,像个男孩子那样,头发剪得很短。

“我喜欢这样子。”

“我可对它很厌腻了,”她说。“样子像个男孩子,叫我很厌腻了。”

乔治在床上换个姿势。打从她开始说话到如今,他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她。

“你真漂亮极了,”他说。

她把镜子放在梳妆台上,走到窗边,向外张望。天逐渐见黑了。

“我要把我的头发往后扎得又紧又光滑,在后脑勺扎个大结儿,可以让我摸摸,”她说。“我真要有一只小猫来坐在我膝头上,我一抚摩它,它就呜呜叫起来。”

“是吗?”乔治在床上说。

“我还要用自己的银器来吃饭,我要点上蜡烛。我还要现在是春天,我要对着镜子梳头,我要一只小猫,我要几件新衣服。”

“噢,别说了,找点东西来看看吧。”乔治说。他又在看书了。

他妻子往窗外望。这会儿,天很黑了,雨仍在打着棕榈树。

“总之,我要一只猫,”她说,“我要一只猫,我现在要一只猫。要是我不能有长头发,也不能有任何有趣的东西,我总可以有只猫吧。”

乔治不在听她说话。他在看他的书。他妻子望着窗外,广场上已经上灯了。

有人在敲门。

“请进,”乔治说。他从书本上抬起眼来。

那个侍女站在门口,她紧抱着一只大玳瑁猫,卜笃放了下来。

“对不起,”她说,“老板要我把这只猫送来给太太。”

1.简要分析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文中多次提及“做丈夫的继续在看书”“看他的书”“看自己的书”,有何用意?
3.简要分析题目“雨中的猫”的含义。
2020-03-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语文 003(第三批)
8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芦雪庵即景联句,凤姐起头一句。众人分别联句。林黛玉、薛宝琴共战史湘云。宝玉联句最少,被湘云罚去栊翠庵妙玉处乞梅。贾母也来凑热闹,甚喜宝琴。
B.《边城》中多处提到了“虎耳草”,重复出现在梦中和现实中的虎耳草,把翠翠隐秘纯真的情爱心理烘托得淋漓尽致。翠翠的爱情特点,既是含蓄朦胧的,又是现实清醒、极富诗意的。
C.贯穿《老人与海》全篇的体形庞大的马林鱼,与独孤的老人,飘零的船只形成对比,衬托出它的征服者——老人躯干中所蕴含的力量
D.“看”与“被看”,是鲁迅小说经常采取的叙述角度,其实质是“吃”与“被吃”。鲁迅小说中反复描写“看客”现象,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中,都蕴含了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体察与深入批判。
E.《茶馆》第二幕中,每一个情节的发展既是单一的,又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如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不长工钱,引发了王淑芬与王利发的口角;李三抱怨要关城门了,可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2020-02-25更新 | 19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语文试题
9 . 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是一场重头戏:贾政因宝玉怠慢贾雨村、结交忠顺王府的戏子及贾环诬告宝玉害得金钏跳井等原因,对宝玉大打出手。
B.《家》中,觉新从开始就丧失了学业和爱情的权力,在家庭约束下不得不终止学业,放弃喜欢的姑娘,和父亲为他选择的但他厌恶的姑娘结婚。
C.《哈姆莱特》中,鬼魂这一悲剧意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昭示自己的冤情,忠告哈姆莱特,推动情节发展,为故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D.《茶馆》中,把社会上的各色人物都集合到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五十多年间社会的变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E.《老人与海》中,被杀死的马林鱼的眼睛“像宗教游行行列中圣徒塑像的眼睛”,这表明,在老人眼中,原先丑陋的马林鱼变得高贵、美好。
2020-0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10 . 要求不少于150字。(二选一)
① 请你结合现实体验,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经典语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理解。
②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是《论语•泰伯》中的句子,是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结合你对《论语》以及孔子思想的了解,简要分析句中所包含的学习态度。
2020-0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北京教育学院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