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言文翻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绍兴初,复左中大夫。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
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中进士出身,具有敏捷才思。他随众向朝廷表贺瑞应,徽宗称他为奇才,又出题专门考查,随即任命他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擢升为御史中丞。
B.王安中弹劾蔡京,得到皇上采纳。蔡京投皇上所好,引荐道术之士,扰乱朝廷,他陈奏蔡京之罪,要求惩治,蔡京恐惧,其子蔡攸也哭请皇上宽恕。
C.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不定。
D.王安中诗文兼擅。受到皇上器重。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023-01-07更新 | 5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苍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水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日:“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日:“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茌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B.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C.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D.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五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扩展确立西夏的疆域。
C.“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在唐朝是州最高行政长官,后为地方官职。
D.“生祠”,是古代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是用来纪念活人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成年后,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对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要害。
B.苏轼恪尽职守,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劳役减少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人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治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第二次到杭州任职时,疏通茅山和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并建造了坝堰闸门,作为积蓄湖水的枢纽,兼以排泄湖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文言小题-非选择类 | 适中(0.65) |
4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2023-04-06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横州市横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贞元初,擢进士第。迁监察御史,论权嬖梗切,出为河南功曹参军。元和六年,以司封员外郎知制诰。田弘正效魏、博六州于朝,宪宗遣度宣谕,弘正知度为帝高选,故郊迎趋跽受命。久之,进御史中丞。宣徽五坊小使秋阅鹰狗,所过挠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送诏狱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度曰:责若此固宜,第寰为令,惜陛下百姓,安可罪?帝色霁,乃释寰。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且问诸将才否,度对:李光颜义而勇,当有成功。不三日,光颜破时曲兵,帝叹度知言。时方连诸道兵,环拿不解,内外大恐。及度当国,外内始安。于时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唯度请身督战,俯伏流涕曰:臣誓不与贼偕存。即拜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颛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夜入悬瓠城,缚吴元济以报。度入朝,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敬宗纵弛,日晏坐朝。度谏曰:近开延英益稀,恐万机奏禀,有所壅阏。宜诘旦数坐,广加延问。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于是牛僧孺、李宗闵同辅政,媢度勋业久居上,欲有所逞,乃共损短之,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开成三年,以病丐还东都。,年七十六。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B.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C.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D.帝嘉纳/为数视朝/太和四年数引疾/不任机重/愿上政事/帝择上医护治中人/日劳问相蹑/乃诏进司徒/须疾已三日/若五日一至中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山西在黄河以东,故以之称代该地区。
B.诏狱,指朝廷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定罪的案子。也指关押、囚禁这些犯人的场所。
C.王师,指天子的、国家的军队,是相对于军阀部队之类而言的,文中指唐王朝的军队。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也用于称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公主,或封王的贵族之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度主持正义,善于开导皇帝。下邽县令裴寰因为不讨好五坊小使而惹怒了皇帝,被抓进诏狱,裴度巧妙地向皇帝陈辞,最终使裴寰被释放。
B.裴度善于识人,确认光颜有才。当皇帝询问诸将中谁有才干时,裴度认为李光颜忠义而有勇,必定能建立功勋,李光颜果然不久就建了大功。
C.裴度忠于国家,劝谏皇帝勤政。唐敬宗行为放纵,在政事上懈怠,裴度就劝他多开延英殿来咨询情况,以防耽误政务,敬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D.裴度功业巨大,受到嫉妒排挤。牛僧孺、李宗闵辅佐皇帝治理政事时,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皇帝最终采纳了二人意见,将裴度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言寰无辜,帝曰:“寰诚无罪,杖小使;小使无罪,且杖寰。”
(2)会帝以二剑付监军,使悉诛贼将,度腾奏申解,全宥者众。

6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距关,毋诸侯       内:接纳
C.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D.不如因善          遇:相逢、会面
2.下列词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②③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与项王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王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王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4.翻译。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021-04-0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区五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阀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兵部尚书。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初,太常议谥曰刚简,复改为肃简。议者以为“肃”不若“刚”为得其实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B.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C.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D.宗道在选调/久患铨格烦密/及知吏所以为奸状/多厘正之/悉揭科条庑下/人便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中国谏官制度源远流长。
B.郎中,本为帝王的侍从,后各部皆设郎中,成为分掌各部要职的高级官员。
C.临朝,既指国君临御朝廷处理政事,又特指太后摄政称制,文中指后者。
D.赠,即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和“歌以赠之”中的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勤政务实,深受百姓爱戴。他任濠州定远县尉时,派遣乡丁疏通治理了年久堵塞的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鲁宗道敢于直谏,坚持礼法制度。他直言武则天为罪人,借以警醒太后;他要求太后不能无视礼法乘辇先帝而行,使太后纠正了错误行为。
C.鲁宗道为人刚正,痛恨奸佞权贵。他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枢密使曹利用骄横跋扈,他对滥用权力为子谋取私利的权贵们也提出严厉批评。
D.鲁宗道忠实坦诚,不肯欺瞒皇帝。面对使者的提醒,他仍将微服去酒肆饮酒的事情告诉了皇上,皇上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认为他可大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六月,魏王豹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B.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C.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D.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布制的衣服,即用麻葛之类的织物制成的衣服,用来代指平民。古代指平民的词还有“黎庶”“黔首”“元元”“民氓”等。
B.三秦,项羽灭秦后,把秦关中之地分封给三个秦朝降将,其所辖地就称三秦。今把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C.斋戒,指古人在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活动前要沐浴更衣、整洁身心,不饮酒,不吃荤,不游乐,以示虔诚和庄敬。
D.谒,在此处指“谒见”,有觐见、拜见之意,是臣下、属下以恭谨的礼仪拜见君王或上级,拜见时还有一定的礼仪要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
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贯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
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
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2)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承嗣奉表侦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授以左散骑常侍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及还屯于及,留别将马嘉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洛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全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攻平阳,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乾宁二年,兖、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角王师,因兹隔绝。及瑁、瑾失守,承嗣与朱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之,军声大振。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朱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祐九年,淮人听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张皆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五•唐书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B.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C.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D.朱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杀朱玫/承嗣会鄜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函送朱玫首/献于行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年号名,年号是古代新君为区别之前君王的当政标志,新皇登基时才能改换年号。
B.客省,主要负责接待上书言事者或四方使者的官署,因黄巢政权非正统,故称“伪客省”。
C.行在,也称“行在所”,既可指古代君主所在的地方,也可以指古代君王巡行所居之地。
D.掎角,亦作“掩角”,指作战时分出部分兵力,以形成牵制、夹击敌人或互相支援之势。
3.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嗣少年得志。他早年任职于郡里,并担任武职,后因平乱有功,先被授予汾州 司马,又改任为榆次镇将。
B.李承嗣骁勇善战。辽州遇袭之时,他设伏大破孟方立的军队;张浚出兵太原时,他 又率军一鼓作气攻下平阳。
C.李承嗣曾陷淮南。为解兖、郛两地之困,他受命假装进攻魏地,实则渡河救援,但 因罗宏信背盟而身陷淮南。
D.李承嗣颇具才能。他先前深受武皇赏识重用,之后又受到杨行密的赞赏,并举荐他 担任检校太尉等重要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
(2)武皇深惜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或知非常人遂相亲附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攻十日,破之。进国安邑,数月未能下。会日暮,战罢,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兵势已摧,皆劝禹夜去,禹不听。明日癸亥,王匡等以六甲穷日不出,禹因得更理兵勒众。明旦,匡悉军出攻禹,禹令军中无得妄动。既至营下,因传发诸将鼓而开进,大破之。遂定河东。承制拜李文为河东太守,悉更置属县令长以镇抚之。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拜禹为大司徒。策曰: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诸将豪杰皆劝禹径攻长安。禹曰不然。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夫盗贼群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于是引军北至枸邑。禹所到,击破赤眉别将诸营保,郡邑皆开门归附。西河太守宗育遣子奉檄降,禹遣诣京师。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势。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修整闺门,教养子孙,皆可以为后世法。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居岁余,寝疾。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禹传》)


[注]:①五教:也称五常之教,指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其中《尚书·舜典》中记载:“敬敷五教,在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B.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C.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D.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又称《诗经》,它与《尚书》《礼记》《春秋》《周易》合称“五经”,“五经”是儒家经典。
B.节,指符节,古代朝廷派遣使者、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时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铜等制成。
C.大司徒,官名,周代掌管国家的土地与人民。汉时罢丞相之职,置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三公。
D.食邑,是古中国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审时度势,作战进退有方。在安邑之战中,敌军全军出击时,他下令不妄动;敌军到达军营下时,他下令击鼓并进。
B.邓禹深政治,注重时局调控。在平定河东后,他积极向朝廷荐举李文任河东太守,并委任各县官吏以稳定局面。
C.邓禹德才兼备,深得百姓爱戴。听闻邓禹军队纪律严明,百姓都携老扶幼来归附,他所到之处,老人孩子都挤满了他的车下。
D.邓禹崇尚文明,做好家庭示范。他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教养子孙注重能力的培养,教育他们各自掌握一门技艺,他的做法可以成为后世楷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吾众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2)显宗即位,以禹先帝元功,拜为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