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学类文本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沙 祭

郭雪波

半夜里狗蛋被尿憋醒了,一看旁边,老爷子的干草铺空着。他揉着眼睛走出马架子,发现老爷子正抱膝坐在门口沙滩上,两眼凝视着前边的沙洼地。脚前堆了一堆烟锅灰。明晃晃的一轮月亮,照着坨坡,照着洼滩,泛着灰色的光。他走过去,不声不响地坐在老爷子的旁边。狗蛋屏住呼吸倾听,听不见叹息声,唯有那不倦的夜风从沙坡上丝丝吹过。月亮洒下了过于浓重的光色。使得沙坨更为沉静地酣睡了。

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人是太没用了。老头儿自顾低语着,过了片刻,明天就要撒种了,哦,红糜子……他掌心里攥着一小把红糜种子,轻轻摩挲着。狗蛋拿过几粒,月光下仔细端详。哦,你这搅得老爷子无法入睡的红糜种子哟。比高粱粒小些、比谷粒大些,籽粒饱满光洁,圆圆的,沉实而晶莹。

它能止往沙漠的叹息吗?狗蛋问。

能的。它是一种喜爱在沙上地里扎根的作物。于是,狗蛋也相信了。

东梁子上刚发白,老双阳就套起了犁杖。一天里,只有在这凌晨到小晌午的时间里较适宜播种。日头一旦升高,沙坨子里像蒸笼,人和牲畜都受不了。他们选择沙洼子的南端那片地,开犁了。

这是一幅美妙的播耕图。

晨曦中,黑键牛在前边伸脖拉犁,粗绳套绷得直直的;老双阳在后边光脚扶犁把,那松软的沙土在铁铧子两边如两道波浪翻开去;老头儿后边,是小狗蛋肩上斜挎着点葫芦,用木棍哒、哒、哒敲着点葫芦向前伸出的空心木管,那褐黄色的米粒从盛种子的葫芦头里颠拨了出来,经过木管嘴上的草穗子分解后,仨仨俩俩均匀地撒落进刚翻开的垄沟湿土里;最后边是老狗克二龙,脖子上套着拉绳,拉绳那头拴着椭圆形木制压土滚子,顺着坨沟把撒下去的种子压进土里去。人和牲畜,同力协作,进行着人类最基本而又原始的生存劳动。②哒哒哒的敲打点葫芦声,节奏清脆悠扬地传荡着,偶尔加进两声叭叭的鞭声,又由低沉的铁铧子翻土的唰唰声和木制破子压土的沙沙声做陪衬,合成了这一美妙无比、浑然一体的播耕协奏曲。庄重,和谐,古朴。

播耕三天之后,他们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尽管前几天下了一场雨,沙坨子里水的蒸发量是惊人的。沙井里的水,越来越供不应求了。后来每天仅仅渗出五六碗水,还不够人和牲畜的饮用。老双阳把沙井往下深挖了几尺,仍不大见效。只好控制使用老狗克二龙的活儿,可由狗蛋兼做。老双阳拿鞭子几次轰它回村去,它转了几个沙丘又跑回来,蹲在马架子门口。不给它水喝,趁他们去种地,它自个儿却潜进沙井,把那点水舔吸个干净。

老双阳狠狠心把它逮住后吊在木桩上。反正光喝苞米面糊糊粥,他们也越发顶不住了。狗蛋泪汪汪地抱住老狗的脖子不放。

可老狗丝毫没有痛苦的样子,神情怡然,不叫不跳,睁着的两眼里也没有丝毫哀伤,觉得以此报答一下主人多年喂养的恩德,十分值得。

老双阳一勒紧那根绳时,狗蛋一声惊叫逃进马架子里。老双阳眼睛盯着的不是狗,而是南边的等待他们去播种的土地,还有那连绵的沙坨。他一咬牙,腮帮鼓起来,双手猛地哆嗦了几下。老狗克二龙如释重负地一声低鸣,身子便软了。

狗蛋缩在马架子一角,眼睛盯着某处一动不动,对喷香的狗肉看都不看一眼。老双阳如何威逼利诱也不管用,只好由他去。

没有两天,黑犍牛也趴窝了。缺水缺草料,加上它付出的劳动量太大,它实在拉不动那沉重的犁杖了。老双阳愤怒地挥动着鞭子,叭叭打在黑牛的皮肉上,毛一团团脱落,皮上鼓起一道道血印子,但它闭上双眼任主人去打,就是没力气从垄沟里站起来。

老双阳无奈了,丢下鞭子,抱住黑牛的脖子洒下两滴浊泪,手抚摸着血印子低语:老伙计,难为你了……

他默默地卸下黑牛的轭架,解开肚带,站起来,把轭架往自己右肩上一挎,回头冲狗蛋吼:扶犁!

狗蛋看着他那干瘦的身形,站在原地没动窝。聋了?快扶犁!听见没有!”“不,俺不扶。狗蛋冷冷地说。你!……老头儿操起了刚才打牛的那条鞭子。

狗蛋无动于衷地看着他

你扶不扶?

不扶。狗蛋黑肚子一挺,脖子一梗

老双阳手中的鞭子空中挥了一圈,将落不落的时候,他丢开了它。随即,向狗蛋走了几步。扑通一声向狗蛋跪下了。祖宗,求求你了,就剩下一升多种子了,你知道,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懂吗,小祖宗!

咱们俩?明年你还叫我跟着你?

叫你跟俺一辈子,不是干儿子,是干爹!

哦,你认下俺当干儿子了?狗蛋不相信地盯着老头的脸。然后,他也不去理会老头,走过去小手扶起犁杖把。同时用脏糊的手背狠狠抹了一下眼角。

老双阳站起来,重新把轭架套在肩上。俺恨你,干爹。狗蛋从他后边静静地说。俺恨这沙漠,干儿。老双阳沉着脸回答。

铁铧子插进沙土里。老双阳躬着上身绷着腿,向前使劲一拉身子却弹簧似的被绳套拉了回来,铁铧子一丁点也没动。狗蛋把铁铧子尖稍稍往上抬高了一点。

照原先深浅!这是种糜子,不是种萝卜!”“好好,你这疯老头,你就拉吧,拉得比黑牛还黑牛吧!

老双阳把肩膀往前一横,腮帮上的咬肌拧动着,双眼往前鼓突起来,额上暴起的青筋如蚯蚓。豆粒大的汗珠从两鬓往下淌下来。嘿——!老头儿一声怒吼,铁铧子终于颤悠悠地吃土行进了。④一步、两步、三步……十步……五十步……狗蛋没想到那干瘦的身躯里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气

粗硬的轭架,挤压着他的肩胛骨,不一会儿肩上的皮和肉挤烂,显出一片血印子,渗出细细的殷红色的血丝。

(摘自《十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说狗蛋“听不见叹息声”,而老爷子说“它叹息了几十年,几百年”,暗示沙漠的的荒凉由来已久,也写出了狗蛋的稚嫩。
B.老狗面对死亡的反常表现,不仅写出了恶劣环境中生命只能听天由命的无奈,更突出了狗对养育自己的主人的温情。
C.“这红糜子是咱们俩明年一年的口粮呵!”暗示老双阳早就把狗蛋当作自己的家人,只是没有亲口说出。
D.狗蛋“我恨你”中恨的是干爹派给他活儿,老双阳“俺恨这沙漠”中恨的是沙漠环境恶劣,同时也表明以劳作改变现状的决心。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攥”“摩挲”的细节描写,突出老人对红糜子的珍视,表现出播耕前他希望与担忧并存的心理。
B.句子②中多处运用拟声词,节奏轻快,让读者身临其境如入愉悦、和谐的沙漠播耕场景,饱含美好与希望。
C.句子③通过“无动于衷”“脖子一梗”等神态或动作描写,写出了狗蛋认为老双阳不可能拉得动犁、也不忍心他这样做的复杂心理。
D.句子④中的数字看似啰嗦,实则富含深意,不仅写出了老双阳拉犁的艰难,更突出了他的坚韧。
3.狗蛋这一人物形象的创设使文章在沉郁中透出几丝暖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本文作者以“沙漠文学”蜚声文坛,他的作品常常回旋着悲怆与礼赞的旋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2024-05-04更新 | 2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下学期4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23-24高一上·浙江·期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是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两千年前楚国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溯,一定见过这种橘子树林,方写出那篇《橘颂》。两千年来这地方的人和树,都还依然寄生在沿河两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复入于土,新生的长成,自土中茁起。

辰河是沅水支流,在辰溪县城北岸和沅水汇流。吕家坪离辰溪县约一百四十里,算得是辰河中部一个腰站。省里委派来的收税官吏在此落脚,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镇相当大,市面相当繁荣。吕家坪虽俨然一个小商埠,但隔河临近数里,几个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乡村景象好好保留下来,吕家坪所有,竟仿佛对之毫无影响。人情风俗都简直不相同。即如橘园中摘橘子时,过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钱,一到吕家坪镇上,便是极酸的狗矢柑,虽并不值钱,也有老妇人守在渡口发卖了。

萝卜溪是吕家坪附近一个较富足的村子。萝卜溪人以种瓜种菜种橘子为业,村中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园,就中橘园既广大,家道又殷实,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应分得数滕长顺。滕长顺原来同本地许多人一样,年轻时两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饭。因为年纪轻,手脚灵便,对待主顾又诚实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发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来掌舵把子,再后来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讨媳妇,两夫妇强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断的作,积下的钱便越来越多。这个人于是记起两句老话:人要落脚,树要生根。两夫妇商量了一阵,又问卜打卦了几回,才决心在萝卜溪落脚,买了一块橘园,一栋房子。当家的依然还在沅水流域弄船,妇人就带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园,养猪养鸡。

自从民国以来,二十年中,这个人一面由于气运,一面由于才能,在种种变故里,不特发了家,而且发了人。妇人为他一共养了两个男孩、三个女孩,到现在,孩子已长大成人。另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枫木坳上坐坳守祠堂,关心新生活快要来到本地,想去报告滕长顺一声的老水手。这个人年轻时也吃水上饭,娶妻生子后,为了一个西瓜,母子三人在两天内全害霍乱病死掉了。自己依然勉强支撑,划那条船在沅水中行驶。但祸不单行,妇人儿子死后不到三个月,船到沅水中部青浪滩,出了事,在大石上一磕成两段,眼睛睁睁的看到所有货物全落了水,被急浪打散了。一连经过这两次打击,因此同别的失意人一样,只打量向远方跑。直到大约经过了十五年光景,这个人才又忽然出现于吕家坪,既无儿无女,无可依靠,年纪又将近六十。滕长顺原来和他同样驾船吃水上饭,现在看看这个远房老宗兄铩羽回来,像是已经倦于风浪,想要回来歇歇的样子,因此向他提议:倒不如歇下来,爽性到我家里去住,粗茶淡饭总有一口。

当地姓滕宗族多,一起了家,总得把一部分花在祠堂庙宇方面去,为祖宗增光,儿孙积福,并表扬个人手足勤俭的榜样。其时有个开油坊起家的滕姓寡妇,出了一笔钱,把整个枫树坳山头空地买来,在坳上造了座祠堂。祠堂造好后要个年纪大的看守,长顺为老水手说了句好话,因此这老水手就成了枫树坳上坐坳守祠堂人。

(摘编自沈从文小说《长河》)

材料二: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字用得很好。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是他们的命根。

农业和游牧业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由于劳动、合作、安全等需要,乡下人常常选择聚村而居,人口的流动率小,村与村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孤立、隔膜的。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字。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乡土社会里人们因熟悉得到信任,因信任而发生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法律在这里是无从发生的。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洞庭湖西南盛产橘柚,而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两千多年前屈原就曾在此地赏橘树,并创作了《橘颂》。
B.吕家坪经济繁荣,甚至过路人吃橘子也要花钱买,说明了它在发展中丢失了乡土中国的淳朴风情。
C.土地搬不动,土里的庄稼也行动不得,因此和相对自由的游牧业、工业相比,农业具有天然的劣势。
D.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因为“熟悉”而产生不逾规矩的自由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善于通过颜色、气味来描写自然景观,写橘子“丹朱明黄”,橘花“香馥醉人”,寥寥数笔勾勒出如诗如画的湘西风景。
B.材料一情节舒缓、营造意境,以随性自由的笔触,带我们走进风光秀丽、人情淳朴的湘西世界。
C.乡下人为了劳动、合作、安全等的考虑,往往选择聚村而居,从而导致村与村之间的孤立、隔膜、毫无流动。
D.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成为一种人际关系特色。
3.下列诗句中,不能反映材料二中所指乡下人“土”的一项是(     
A.“只要耕犁及时节,裹茶买饼去租牛。”
B.“二麦俱秋斗百钱,田家唤作小丰年。”
C.“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麦苗见长天苦晴,土干确确锄不得。”
4.材料二中引用《论语》中的“不亦说乎”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所具有的浓郁“乡土性”。
2024-03-2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高一上】【期末】【杭高(贡院+钱塘)】【高中语文】【马啸林收集】【xx录入】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伸手在上头取了一本,册上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宝玉拿着一想道:“我恍惚记得是那个,只恨记不得清楚。”便打开头一页看去。见上头有画,但是画迹模糊,再瞧不出来。后面有几行字迹,也不清楚,尚可摹拟,便细细的看去,见有什么“玉带”,上头有个好象“林”字,心里想道:“不要是说林妹妹罢?”便认真看去,底下又有“金簪雪里”四字,诧异道:“怎么又像她的名字呢?”复将前后四句合起来一念,道:“也没有什么道理,只是暗藏着她两个名字,并不为奇。独有那‘怜’字‘叹’字不好。这是怎么解?”

(摘自《红楼梦》第116回)


宝玉所提到的“怜”“叹”二字,隐含了小说对两个人物的评判,请简要分析。
2022-11-1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于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不管这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怎样有效,环境一旦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材料二:

刘姥姥忙赶了平儿到那边屋里,只见堆着半炕东西。平儿一一的拿与他瞧着,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作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这是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也有你吃过的,也有没吃过的,拿去摆碟子请客,比你们买的强些。这两条口袋是你昨日装瓜果子来的,如今这一个里头装了两斗御田粳米,熬粥是难得的;这一条里头是园子里果子和各样干果子。这一包是八两银子。这都是我们奶奶的。这两包每包里头五十两,共是一百两,是太太给的,叫你拿去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以后再别求亲靠友的。”说着又悄悄笑道:“这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还有四块包头,一包绒线,可是我送姥姥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狠穿,你要弃嫌我就不敢说了。”

……

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昨日叫我拿出两套儿送你带去,或是送人,或是自己家里穿罢,别见笑。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着,总包在里头了。这是两个荷包,带着顽罢。”说着便抽开系子,掏出两个笔锭如意的锞子来给他瞧,又笑道:“荷包拿去,这个留下给我罢。”刘姥姥已喜出望外,早又念了几千声佛,听鸳鸯如此说,便说道:“姑娘只管留下罢。”鸳鸯见他信以为真,仍与他装上,笑道:“哄你顽呢,我有好些呢。留着年下给小孩子们罢。”

(摘编自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礼不仅仅需要通过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还需要从教化中养成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B.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而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由此可见,礼对个人的要求更高。
C.礼治必须以传统可能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而乡土社会恰好满足了这个前提。
D.从某种角度理解,礼治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纱、实地月白纱等布料,紫金锭、活络丹、催生保命丹等药丸,各色面果子都是刘姥姥亲自向贾母要的。
B.王夫人给刘姥姥一百两银子是让她拿去或作个小本买卖,或置几亩地,希望她以后不要再来贾府投靠自己。
C.贾母从不穿众人孝敬的衣服,而是专门拿来送人,可见贾母很早就预料到刘姥姥一定会再次来贾府打秋风。
D.平儿送刘姥姥自己的袄儿、裙子、包头、绒线等物品,鸳鸯安排刘姥姥出府等事宜都可以看出两人的善良。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材料一画横线句子的一项是(     
A.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红楼梦》第3回)
B.秦氏听了笑道:“不然住我屋里去吧。”宝玉点头微笑。(《红楼梦》第5回)
C.至贾母正室,(元春)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红楼梦》第17、18回)
D.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探春)改了不成?(《红楼梦》第55回)
4.请你结合材料分析“礼治”与“法治”的差别。
5.《红楼梦》第四十三回中,贾府众人攒金给王熙凤过生日,贾母出二十两、王夫人和邢夫人出十六两、尤氏和李纨出十二两,其余众人按照其身份和地位出钱,可见贾府等级较为森严。可在材料二中贾母只是给了刘姥姥一些药丸衣物,而王夫人却给了刘姥姥一百两。你认为王夫人的行为是否合“礼”?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泡茶馆

汪曾祺

“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都有长久的意思。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到茶馆里去,首先是坐,其次才是喝茶(云南叫吃茶)。不过联大的学生在茶馆里坐的时间往往比本地人长,长得多,故谓之“泡”。

有一个姓陆的同学,是一怪人,曾经徒步旅行半个中国。这人真是一个泡茶馆的冠军。他有一个时期,整天在一家熟识的茶馆里泡着。他的盥洗用具就放在这家茶馆里。一起来就到茶馆里去洗验刷牙,然后坐下来,泡一碗茶,吃两个烧饼,看书。一直到中午,起身出去吃午饭。吃了饭,又是一碗茶,直到吃晚饭。晚饭后,又是一碗,直到街上灯火阑珊,才夹着一本很厚的书回宿舍睡觉。

路东一家较小,很干净,茶桌不多。掌柜的是个瘦瘦的男人,有几个孩子。掌柜的事情多,为客人冲茶续水,大都由一个十三四岁的大儿子担任,我们称他这个儿子为“主任儿子”。街西那家又脏又乱,地面坑洼不平,一地的烟头、火柴棍、瓜子皮。茶桌也是七大八小,摇摇晃晃,但是生意却特别好。从早到晚,人坐得满满的。也许是因为风水好。这家茶馆在风翥街和龙翔街交接处,门面一边对着风翥街,一边对着龙翔街,坐在茶馆,两条街上的热闹都看得见。到这家吃茶的全部是本地人,本街的闲人、赶马的“马锅头”、卖柴的、卖菜的。他们都抽叶子烟。要了茶以后,便从怀里掏出一个烟盒——圆形,皮制的,外面涂着一层黑漆,打开来,揭开覆盖着的菜叶,拿出剪好的金堂叶子,一支一支地卷起来。茶馆的墙壁上张贴、涂抹得乱七八糟。但我却于西墙上发现了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记得旧时好,跟随爹爹去吃茶。门前磨螺壳,巷口弄泥沙。”是用墨笔题写在墙上的。这使我大为惊异了。这是什么人写的呢?

每天下午,有一个盲人到这家茶馆来说唱。他打着扬琴,说唱着。照现在的说法,这应是一种曲艺,但这种曲艺该叫什么名称,我一直没有打听着。我问过“主任儿子”,他说是“唱扬琴的”,我想不是。他唱的是什么?我有一次特意站下来听了一会儿,是:“……良田美地卖了,高楼大厦拆了,娇妻美妾跑了,狐皮袍子当了……”我想了想,哦,这是一首劝戒鸦片的歌,他这唱的是鸦片烟之为害,这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呢?说不定是林则徐时代某一忧国之士的作品。但是,这个盲人只管唱他的,茶客们似乎都没有在听,他们仍然在说话,各人想自己的心事。到了天黑,这个盲人背着扬琴,点着马杆,踽踽地走回家去。我常想:他今天能吃饱么?

进文林街,挨着城门口就是一家茶馆,这是一家最无趣味的茶馆。茶馆墙上的镜框里装的是美国电影明星的照片,蓓蒂·黛维丝、奥丽薇·德·哈茀兰、克拉克·盖博、泰伦宝华……除了卖茶,还卖咖啡、可可。这家的特点是:进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有时到了星期六,还开舞会。茶馆的门关了,从里面传出《蓝色的多瑙河》和《风流寡妇》舞曲,里面正在“嘣嚓嚓”。

由这家茶馆往东,不远几步,街上有一家老式的茶馆,楼上楼下,茶座不少。大学二年级那一年,我和两个外文系的同学经常一早就坐在这家茶馆靠窗的一张桌边,各自看自己的书,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语。我这时才开始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

文林街中,正对府甬道,后来新开了一家茶馆。这家茶馆的特点一是卖茶用玻璃杯,不用盖碗,也不用壶。不卖清茶,卖绿茶和红茶。红茶色如玫瑰,绿茶苦如猪胆。第二是茶桌较少,且覆有玻璃桌面。在这样桌子上打桥牌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因此到这家茶馆来喝茶的,大都是来打桥牌的,这茶馆实在是一个桥牌俱乐部。联大打桥牌之风很盛。有一个姓马的同学每天到这里打桥牌。解放后,我才知道他是老地下党员,昆明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学生运动搞得那样热火朝天,他每天都只是很闲在,很热衷地在打桥牌,谁也看不出他和学生运动有什么关系。

(有删减)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汪曾祺的眼里,地下党也不过是一个每天在茶馆打牌的普通学生而已,不值得浓墨重彩地描绘。政治在他笔下褪尽色彩,他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的状态。
B.作者看到茶馆墙上的诗感到惊异是因为童年的美好画面是成人复杂世界的反观,从而心生感伤,感慨美好的易逝。
C.一个“泡”字,虽说是北京话,但已成为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反映出联大师生们不惧观险、从容自适的气度和状态。
D.西南联大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成立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几所学校迁至昆明并组成新的学校。但在文章中我们很少看到伤感之词,也感受不到危急的气氛,这源于作者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达观与超脱。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泡茶馆》历数了昆明茶馆的类型、位置和特点,对茶馆里的闲人趣事进行生动刻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于平凡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趣味。
B.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在本文中他通过对西南联大附近的茶馆的记叙,抒发了对过去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这段时光的怀念之情。
C.本文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进进出出的除了穿西服和麂皮夹克的比较有钱的男同学外,还有把头发卷成一根一根香肠似的女同学”,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学生的阔气和时髦。
D.本文通过记叙西南联大附近的许多茶馆、诸多的人和事,通过空间的转变带领读者真正走入西南联大附近的文林街,走入联大学生的生活。
3.汪曾祺说过,“研究联大校史,不能不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茶馆对联大学生的影响。
4.有人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汪曾祺曾自评此文“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结合文本对此进行评析。
2022-05-05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6 .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饰手法,可以委婉地将不便于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事说出来,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就使用了讳饰手法,用“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永远地睡着了”等说法委婉表述马克思逝世这一事件,表达了他的悼念之情。
B.对比手法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比较,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和“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和“兄弟情谊的磐石”等对比,揭露了黑人现阶段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未来自由幸福的憧憬。
C.鲁侍萍述说梅小姐的过往生活时,周朴园先“(忽然立起)你是谁?”,后又“(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表现了一直怀念侍萍的周朴园的内心激动和期盼。
D.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以“大宅子”为比喻,展开形象化的议论,批判了对待“大宅子”即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徘徊不敢走进门”的逃避主义,“放一把火烧光”的虚无主义,“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的投降主义。
2021-09-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返校检测语文试题
7 . 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窦娥冤》中窦娥已不再相信天地、鬼神、官府所代表和维护的封建秩序,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依靠天地、鬼神、官府来帮助自己洗刷冤屈,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B.《哈姆雷特》中有“生存还是毁灭”大段独白,语言雄辩华丽,思想深刻复杂,情感含蓄深沉,展现了哈姆雷特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揭示了他性格上犹豫不决、耽于沉思的弱点。
C.《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开篇运用精妙的比喻来总结评价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之于1848年革命的意义,同时极力赞扬无产阶级革命的威力,揭示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开头用了讳饰的手法,委婉地说明马克思逝世的情景。“停止思想了”“永远睡着了”等含蓄的说法,体现作者无限的遗憾、不舍与悲痛之情。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候鸟的勇敢

迟子建

金瓮河因两岸草木凋敝,陡然开阔了。

张黑脸看着夏候鸟渐次南迁,为那只有腿伤的白鹳而心焦,因为它每一次起飞,都要在地面助跑很久,勉强跃起,也飞不高。周铁牙对张黑脸说,只要大雁和东方白鹳南飞,这一季工作就宣告结束,可以回城。如果那只受伤的白鹳飞不走的话,不用管它,那是它的命。

张黑脸表示,这只东方白鹳不走,他就不撤。

周铁牙说:“白鹳是幌子,你惦记着德秀师父吧?”

张黑脸也不遮掩,非常认真地说:“俺和我,两样都惦记着。白鹳得让它飞,娘娘庙的人,俺会让她长出头发,冬天时娶她回家。”

周铁牙哈哈一笑,只当他说胡话。

最后一批东方白鹳,选择在黄昏时分迁徙。三只成年白鹳,带着它们在这儿孵育的五只白鹳,在落日中起飞。断后的是三圣殿上的那只成年雌性白鹳。它在迁徙之前,来到金瓮河畔,看望它的伴侣。它们交颈低语,耳鬓厮磨,恩爱不舍。当断后的雌性白鹳追随它们的孩子,飞向天空的刹那,落日血红,它就仿佛衔着落日在迁徙,孤独地留在大地的那只受伤的白鹳,仰望天空,发出阵阵哀鸣。

一场又一场的霜,就是一场又一场大自然的告白书,它们充分宣示了冬天即将到来。夏候鸟飞走了,山林陷入了短时的寂静。那只无法离开的东方白鹳,并不气馁,它孤独而顽强地在寒风中,一次次地冲向天空,一次次地落下,再一次次地拔头而起。每当听到它飞起后又无奈落地的沉重声响,张黑脸都要难过很久。他想着如果它落雪前不能飞走,就把它抱进管护站,饲养一冬。他不能让明年春天它的伴侣飞回时,见不到它的踪影。

张黑脸做好了为这只白鹳而留守管护站的准备,甚至要推迟婚期。一日下午,他正准备去拾柴,听见空中传来“嘎啊——嘎啊——”的叫声,是一只东方白鹳飞回来了,它直奔河畔受伤的白鹳。张黑脸欣喜地奔过去,一望,果然是受伤白鹳的伴侣。看来它将孩子们顺利送上迁徙之旅后,还是放不下它的爱侣。

“雪就要来了,抓紧飞吧,你们能行的——”张黑脸每日给它们喂食时,都要这么鼓励一句。它们似乎听懂了,在与时间赛跑,很少歇着。它们以河岸为根据地,雌性白鹳一次次领飞,受伤白鹳一遍遍跟进,越飞越远,越飞越高。终于在一个灰蒙蒙的时刻,携手飞离了结了薄冰的金瓮河,渐渐脱离了张黑脸的视线。

那天晚上,张黑脸吃过饭,刮了胡子,不久天空飘起了雪花,簌簌的落雪声,让他觉得那对白鹳走得真是及时。

第二天早晨,张黑脸还在酣睡,被“彭彭——”的敲门声惊醒了,是德秀。她为张黑脸做了早饭,他们每人吃了一碗面条,之后去山里拾柴。下雪的缘故,柴火被雪掩埋了,分辨不清,再说他们迷恋两个人在雪地无言行走的那种踏实和幸福感,所以忘却了拾柴,一路向南,走了很远很远。直到中午,他们觉得肚子有些饿了,准备回返时,德秀首先看见松林的白雪地上,似有几朵橘红的花儿在闪烁。她拽着张黑脸奔向那里。那傲雪绽放的花朵,原来是东方白鹳鲜艳的脚掌!那两只在三圣殿坐窝的东方白鹳,最终还是没有逃出命运的暴风雪。

这两只早已失去呼吸的东方白鹳,翅膀贴着翅膀,好像在雪中相拥甜睡。张黑脸指着它们对德秀说:“这只白鹳叫树森,那只叫德秀,我和你,你和俺,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起,咱把它们埋了吧。要不乌鸦和老鹰闻到了,就把它们给吃了。”

雪下林地还未冻实,他们没有工具,为两只硕大的白鹳挖墓穴,只能动用十指。他们从中午,顶风冒雪,干干歇歇,一直挖到傍晚,十指已被磨破。当他们拾白鹳入坑时,那十指流出的鲜血,滴到它们身上,白羽仿佛落了梅花,它们就带着这鲜艳的殓衣,归于尘土了。

张黑脸和德秀师父葬完东方白鹳,天已黑了,他们饥肠辘辘,分外疲惫。当他们拖着沉重的腿向回走时,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狂风搅起的飞雪,早把他们留在雪地的足迹荡平。他们很想找点光亮,做方向的参照物,可是天阴着,望不见北斗星;更没有哪一处人间灯火,可做他们的路标。

(节选自《候鸟的勇敢》,有删改)


【注】①周铁牙,金河候鸟自然管护站负责人。②德秀师父,一个被人认为是克夫的悲苦女人,走投无路之下到松雪庵出家为尼。③树森,张黑脸的原名。
1.简析张黑脸这一人物形象。
2.文中划线句子是如何表现这对白鹳恩爱不舍的?试作赏析。
3.作家阿来认为,迟子建的小说“从自然界出发,自然与人形成了一个互相映衬、互相对比、最后互相提升的关系”,请结合文本具体阐述。
4.这篇小说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
2021-07-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差序格局》节选文字,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西洋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而我们乡土社会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这个同心圆范围的大小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此如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在我们乡土社会里,不但亲属关系如此,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1)根据以上内容,给“差序格局”下一个定义。
差序格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2020-12-16更新 | 4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百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②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不得不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2020-10-07更新 | 321次组卷 | 10卷引用:浙江省瑞安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