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需要着眼于稳根基、固根本、增动能、强核心四个重要方向。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14亿多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吃得好的逐步转变,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需要多措并举。要提升粮食产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力支撑农业强国建设,为我国转型农业强国夯实粮食根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抓住耕地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建立健全各项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体系,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严格粮食安全保障考核机制。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面对人数众多的乡村人口,如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实践中不以割裂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就成为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重维度施策。从全国发展的整体性来说,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同步推进,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来说,坚持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补足乡村振兴短板,做好土特产文章。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说,要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农村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的有效手段,建设农业强国的技术路线就是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让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全球农业强国发展路径来看,科技支撑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尤为重要,农业科技含量体现着农业强国的硬实力。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业生产力,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深化农村改革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软实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需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农户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要协调城市和农村、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发展,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供给,实现我国粮食产量高位攀升,人均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450公斤以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补足农业短板,大力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摘编自《把握几个方向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增动力、添活力》)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向既定,接下来就是落实,真刀真枪干起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亿万农民的真切期盼,等不得,也慢不得。面对任务繁琐、线头庞杂的工作局面,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厘清主线,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把既定部署一项一项往前推进,确保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三农工作,要坚持守底线促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保障粮食安全,要以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为工作目标,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防止规模性返贫,要用好监测机制,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等任务要求,全方位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前景,高质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以科技创新和农村改革为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结合实际创新手段。在严格落实文件要求同时,也要结合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科学分析研判形势,结合乡村实际,因时因地制宜,着力增强系统把握三农工作、有效破解两难多难问题、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能力,与时俱进改进提升工作方法,以工作本领的强化提升不断打开三农工作新局面。

(摘编自《农民日报社论:农强国强重在落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给出全面推进我国乡村振兴的策略,坚持产业振兴成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点。
B.材料二要求我们在面对工作局面时,要抓重点,明主线,稳步推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C.两则材料的论证结构分别采用层进式和并列式,从多角度来详细阐述观点,科学严谨。
D.两则材料在论证观点上,思路清晰,采用引用、道理、比喻等论证手法,语言通俗易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农业强国,要解决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这是根本性的大问题。
B.建设农业强国,既要提升我国农业科技硬实力,也要深化农村改革,提升软实力,这才能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C.建设农业强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推进既定部署,就能确保乡村振兴不断进步。
D.建设农业强国,要善抓重点,厘清主线,守底线促发展,结合实际创新手段,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今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即抓监测帮扶落实、抓发展动力培育和抓帮扶政策完善。
B.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
C.重庆高新区西永街道劳动村村民陈安贵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花草,屋内的厨房干净整洁,院落的一角摆放着垃圾分类存放桶。
D.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5900余起,其中非法占用黑土耕地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95人,涉案耕地4571公顷。
4.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话题相同,但二者论述的出发点和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农业强国”,依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国家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3-03-27更新 | 2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第一次点进这个App社区团购频道的新访客,我刚一进去,无数新人特惠就向我砸了过来,领新人红包之类的就不说了,新人专属的特惠货物排着队点也点不完,400克云南人参果只要0.99元,500克黄心土豆只要0.99元……片刻之间我买了17种商品,付款56.49元,明天下午4点后去40米外的团长那里提货。后来我觉得意犹未尽,这单共付款87.51元。

下完单以后,我突然想起看过的文章中说,另一个巨头补贴得更厉害,于是我点开了这个巨头App上的社区团购频道,我看到这家的黄心土豆1千克才0.98元,2斤土豆比我刚买的那家的1斤土豆还便宜1分钱。我在上一家买了6斤土豆,还以为是羊毛呢,没想到这个巨头更慷慨。我也懒得退那一单了,心想下次在这家试试吧。

(摘编自腾讯网《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

材料二:

那么各大巨头都蜂拥进入社区团购行业,真的有利发展吗?说实话,最近我也是体验了几次社区团购买菜,好用是真的好用,便宜也是真的便宜。但是大家要知道,现在还是平台的竞争期,对于用户来说就是红利期。

用户的红利都是平台烧钱换来的。我印象中第一次平台大战,用户享受巨大红利是外卖出现的时候,当时可是疯狂补贴,疯狂低价,疯狂优惠。然后等竞争结束后,红利期也就结束,外卖价格也开始和门店价格持平,甚至出现了量少、价高、味差的局面。

本质上来说,现在的社区团购买菜也是一样的道理,前期是靠补贴来支撑,便宜便是优势。本身来讲,电商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真东西价格太高,就会有人选择造假售假,便宜嘛,没得说。

前几年,老两口没事干,开个小窗口卖卖手机卡、点卡啥的,再加上点饮料,基本就够吃够喝,现在呢?开始卖菜了,一大早去市场批发好,回家分拣之后来到小区或者是摊位上,买的人不多,烂了自己负责,好歹也是个营生,能够吃饱。但是现在又不行了,又被互联网淘汰了,社区团购现在正是拼刺刀的时候,都能赔钱去卖,小贩们这哪顶得住。

(摘编自腾讯网)

材料三:

这段时间,互联网巨头企业相继投入大量资源入局生鲜社区团购,“社区团购”成为互联网行业及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各大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区的生鲜团购。在购物、打车、外卖这些热点之后,卖菜几乎成了互联网的又一个风口。

今年以来,美国接连在芯片上制裁中国科技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成为举国上下的关切。当然,互联网企业也有生存的压力,也需要获得投资回报,科技创新并非要求企业不赚钱,而是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于急功近利、不热衷于短期变现,而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可以为科技创新产品提供广阔销路,从而摊薄科技创新的成本,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掌握着海量数据、先进算法的互联网巨头,理应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多担当、更多追求和更多作为。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摘编自人民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者通过下载安装并点击进入一些社区团购频道的App,可以领取新人红包、享受新人专属的特惠货物,能够以超低价格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
B.在线买菜平台上,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并展开残酷的竞争,消费者可以通过下载不同的App而货比三家,比较价格后再下单往往会更优惠。
C.互联网买菜平台上的价格低得难以想象,主要是因为电商选择使用造假售假的手段,用假冒伪劣商品来拉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下单时需要警惕。
D.互联网巨头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先进算法和雄厚资本,逐步挤占了属于一些老头老太太一类人的市场,致使他们的生存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互联网巨头通过各种“新人特惠”手段吸引消费者,进而逐步抢占买菜市场。在竞争过程中,消费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B.互联网巨头在抢占市场的时候,如果他们采用“疯狂补贴”的手段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就应该提倡;如果是使用造假售假的手段就要查处。
C.科技创新要求企业把投资的存续期延长,不痴迷急功急利,而是能够在长周期视野下赢得技术变革带来的更大收益。
D.互联网巨头掌握先进的科技水平和雄厚的资本,不应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还可以在攻克关键技术上下功夫。
3.我国互联网巨头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方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3-03-14更新 | 8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

材料二:

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

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451人)

(来源:衢州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

1.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B.“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一不可。
C.“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
D.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
B.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
C.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
D.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3.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民聚在一起从事生活和生产活动,用来表示时间的字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地支中,子代表农历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子”是指刚出生的带有囟门的婴儿,非指“儿子”“子女”之义。弄清楚了“子”字的初文之义,也就明白了先民为什么要以此字作为时间的始点的道理。十二地支的起点定为0点,《说文》称这时阳气发动,万物开始滋生。新的一天开始了,就好像婴儿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一切都是新的。

时间的起点就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先民确定了四季。冬至之后,太阳开始回归,大地逐渐变暖,生命开始滋生,冬至是四季的起点。子的本义原只表时间的起点,但就起点这点看,子与冬至是相同的,故子排在了北方,象征北方,象征一切事物的起点。

正午十二点是一天之中太阳的最高点,“午”亦即时间的最高点,过后则走向相反的时间,寓示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先民感知到的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循序渐进的有规律的运动,确定了一套完整的时间序列。时间是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的,又与方位结合在一起。因此,时间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关联在一起的。

(节选自王子林《甲骨文子午卯酉的时间观念》)

材料二:

关于时间的概念,《文子》引老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其思想反映出古人对时间与空间的一种流行看法。“宇”字为房屋之形,可知“宇”本是对空间结构的一种描画,可以引申到“四方上下”的意义上来,获得对空间一般性的理解。相较而言,以“宙”为时间并不直观。对于时间的性质,除《老子》在道论意义上认为宇宙“有始”,其他思想家多认为时间无所终始。如《庄子·庚桑楚》:“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此处直观表达出了对时间无穷尽的理解。但在这无始无终的时间内部,一般还具备着反复或循环的第二层性质。《吕氏春秋·大乐》中对天地车轮终而复始的比喻,日升月落,星辰轮回,飞鸟往复,荣枯循环,天象与物候两方面的规律性变化,在无数次的周而复始中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时间无穷,可以被标记

因为人们只能通过空间的变化见时间,所以对时间的标记,所涉及的实际上是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山海经》中记载了先民观察太阳在一年之中升落的位置,虽然这种对时间与方位的辨认还较为模糊,但基本上还原了古人对于时间的标记原理。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曾有以太阳和星象为空间坐标确定节气与季节的传统。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自然节律之中,内在包含着许多可见、可感、可知甚至可算的循环表象,因此成为人类生活秩序的一个基本模型,无论是微观的生活礼仪、社会生产,还是宏观的王朝祭礼,其制定、发生和校准等均以时间的循环规律为参照,甚至人类历史的行进,也有“终始”规律可循。从王朝更替的角度看,人类历史上不乏权力统治的“开始”与“结束”。因此,“终”与“始”很早便进入了统治集团的历史思考之中,以此为基础,最终于汉代发展形成一类专门讨论历史进程与帝王次序的“终始”之学。在秦汉终始循环的历史观念下,历法这一本以天象为依据测算时间的技术,开始承担起摹写历史的政治功能。“历史秩序”不过是一个关于时间与历史的解释框架,而历法作为时间与历史的双重摹本,在汉代承担起塑造历史秩序的功能。从这一角度上看,刘歆通过《三统历谱》所表达出的对于秩序本身的追求,与中国传统时间观念所衍生出的“天道循环”思想具有深刻的文化渊源。

(节选自贾祯祯《秦汉“天道循环”时间观的形成》)

材料三:

习总书记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如何让设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村庄历史文脉,并以“时间”为媒介,打造具有村庄特色的乡村景观呢?

百里峡村,依山傍水,拥有着良好的生态资源。作为一座原本偏僻、贫穷的小山村,1982年因河北省作家铁凝的作品《哦,香雪》进入了人们的视线。1986年,随着野三坡景区的开发,村庄大力发展,成了景区内著名的旅游度假地。

村庄的整体规划以发展的时间脉络为线。入口香雪广场的景观代表着村庄在2000年后欣欣向荣的面貌,现代的建筑形式和七彩的色彩呼应着新时代的艺术气息。沿着时光廊道,游客从现代走向过去,尽头的“时光宝盒”是村庄20世纪80年代巨变的状态,老旧的村庄和“时髦”的游客冲击着这个村庄的记忆,建筑也从现代的楼房走向了富有年代感的院落。最后的老村犹如桃花源,灰色的毛石围墙掩映着绿植,一座座老院落是村庄美好的回忆。设计师在规划时,以村庄发展年代来串联全村的旅游观光轴线,轴线上的不同节点会通过空间、建筑、景观等各种实体元素展现各个年代的历史文化特色。

百里峡艺术小镇是美丽乡村改革建设的一种尝试,它以“时间”为主角,以空间、建筑、景观等元素创造出不同时间下的文化特色,从而实现了百里峡村的“一村一品”,在“时间概念”的应用上系统性地深挖村庄历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设计语言、材料、艺术创作中融入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形成特征明显的文化链条。

(节选自牛梦媛 张天新《基于时间概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子”是时间的起点,也是四季的起点;“午”寓意时间盛极必反,从而说明时间是周而复始的。
B.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子排在北方,象征北方,这决定了人们只能通过空间的变化见时间。
C.思想家都认为,时间无所终始,但在这无始无终的时间内部,一般还具备着反复或循环的第二层性质。
D.百里峡艺术小镇的整体规划,以村庄发展的历史为时间脉络,旅游观光轴线上的不同节点既形成了特征明显的文化链,也体现了“时间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表时间的汉字为例,阐明时间是循环往复的有规律的运动,时间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服务,时间是有意义的。
B.材料二引用大量材料论证时间可以被标记,但又是无所终始,不断循环的。
C.材料三通过引用铁凝的作品《哦,香雪》来论证百里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它成为美丽乡村改革成功实践的重要因素。
D.前两则选文论证严密,展现了中国传统时间观念“天道循环”的深刻文化渊源。
3.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时间可以被标记”的一项是(     
A.战国后期流行四方配四时,五行配五方的思想结构。
B.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C.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D.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4.材料一与材料三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表达上也存在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5.“时间是有意义的,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和生产等方面关联在一起的。”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这一观点。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

材料二:

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

材料三: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综合考虑到以上两大因素,全固态电池相比于一般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到目前为止,许多实验室中,都已经可以小规模批量试制出能量密度为300—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从能量密度的数据上看,全固态电池带给人们的直观体会是我们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从“一天一充”升级到“两天一充”。

(摘编自《日本为何对全固态锂电池情有独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2018年5月份的汽车产销量为例,通过列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在汽车整体产销增长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更为迅猛。
B.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加大了对为蹭热度、蹭补贴而进入该市场的电池厂商的淘汰力度,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C.中国动力电池在市场份额和企业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虽然规模够大,但仍然存在着不足。
D.作为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之一的隔膜不能实现国产化,不仅制约了国产锂电池的进一步升级,也直接导致国产锂电池企业无法“走出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推进了地方补贴、奖励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契机,而相应的动力电池行业的跟进迫在眉睫。
B.三则材料都提及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之间的关联,新能源汽车为电池产业带来市场,优质的动力电池则是前者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C.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走在动力电池制造的前列,这可能得益于日本的企业和学术机构共同参与研究这一特点。
D.全固态锂电池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它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也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赞、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戴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域外思想,能够在中国扎根生长、枝繁叶茂、结出硕果,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绝不是偶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学理上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融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发展,以及两者之间价值内涵的互补性,是其价值得以融通的前提条件与契合点。辩证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能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与世界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价值融通的基本遵循,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内在需要。

马克思主义跨越百年时空,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和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它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以及小康、大同的社会理想等,同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为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思想资源与精神滋养。正是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文化资源碰撞交流中,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就是说兴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繁荣发展具有强大价值引导力、思想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中华民族所追求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价值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焕发了新的生命,中华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充分彰显、大放异彩。

(摘编自李殿祥《从三个维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真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只有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真正转化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既有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又使马克思主义具备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好繁荣中国文化、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放异彩。

(摘编自黄一兵《深刻认识和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责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观念具有高度契合性。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内涵能够具有互补性,在于二者在学理上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融通之处。
C.当前我国的“兴文化”,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扎根,需要不断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价值融通的基本遵循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体性与世界性。
C.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民族形式和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强大生机的根本原因。
D.从文化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马克思主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发展指引了正确方向。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真正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文艺才能发挥最大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文艺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因此,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曹雪芹如果没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做过全景式的观察和显微镜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红楼梦》这种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写作。

(摘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主流电影”坚持“人民性”原则,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策略,创造“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

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看,“新主流电影”是面向大众、邀请大众、期待通过大众检验的文化产品。“新主流电影”通过类型化,加强现实生活的可感性。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类型化程度不断加深,铸造出一批以军事战争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类型大片。如《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新主流电影”借助明星效应给现实主义带来契机与挑战。《建国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传统:众多华语明星纷纷进入主流电影生产体系,为彼此带来建设性的符号资本。“新主流电影”努力开拓市场空间,让相关产业服务于民。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摸索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电影的档期属性,形成了贺岁档、暑期档、国庆档“三足鼎立”的态势。近年来上映的 “新主流电影”也多集中在这三大档期,而且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新主流电影”采用最强大的创作团队、最精良的视听技术以及最有效的发行放映,通过 感官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沉浸,达到综合性的审美效果,潜移默化地激发观众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人民认同,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书写、中国学派的建构推向高峰。真实事件是“新主流电影”现实主义美学的木本水源。对于公众来说,历史上曾经发生、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不断载入人们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心理。记忆兼具叙事性、创造性特征。“新主流电 影”只有把“想象的共同体”的记忆经验以各种方式讲述出来,才可以获得不竭的创作动力。真实人物使得“新主流电影”浪漫主义见微知著。把人写好是“新主流电影”的重要标准。观 众看电影,最关心的还是人的故事,他们通过注视电影人物的言语、行为并审视电影人物的思想,寻找生命的参考,回望自己的本心。《中国机长》《中国医生》所创造的高票房、高热度,固然有强烈视听效果的助力,但能否体现出对于具体处境下的人的凝视才是好电影的终极标准。“新主流电影”在商业片视听奇观的轰炸和艺术片喃喃自语的留驻之间,见证“源于真实、高 于真实”的真实事件与人物。“新主流电影”对于现实、对于人类的关注还包括对于浩瀚宇宙的无限遐想。如以《流浪地球》为代表的“硬科幻”类型影片。

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也因电影的发展而繁荣,但是“新主流电影”强调:一定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一条无限趋近“人民性”的渐近线。观众即人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心理期待是文艺作品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只有真正深入人民群众,体味他们在社会变迁中的生命轨迹,揭示时代的进程,解决他们的困惑,确认他们的认同,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所以“新主流电影”视域下的“人民性”,将在“展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追求”上不遗余力。在制片、发行、放映的全过程中,“新主流电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始终沿着“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方向,使电影的社会效益最大化、最优化。

(摘编自黄钟军《新主流电影“人民性”的表述延伸与审美更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属性,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继承与发展。
B.文艺工作者在讲好中国故事时,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根植于生活,就会创作出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
C.“新主流电影”不需要有强烈视听效果,只需要把人写好,让观众通过对真实人物的凝视实现自我观照。
D.“新主流电影”要平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当两个效益发生矛盾时,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提出“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核心要义,材料二阐述了“人民性”在电影艺术产业中的具体实践。
B.“新主流电影”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的真诚践行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立足于真实事件,二是还原真实人物。
C.成功的“新主流电影”创作者为了向“人民”交上满意“答卷”,可能会吸纳众多华语明星进入生产体系。
D.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是文艺作品的灵感来源,作家要深入人民群众,如曹雪芹对清朝的社会生活做过剖析,才创作出《红楼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列宁:“艺术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
B.周作人:“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C.鲁迅:“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   ‘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D.郭沫若:“个性发展得比较完全的诗人,表示他的个性愈彻底,便愈能满足读者的要求。因而可以说个性最彻底的文艺便是最有普遍性的文艺。”
4.柳青为了创作以陕西关中农民为主体的长篇小说《创业史》,定居并蹲点在陕西原长安县的皇甫村14年,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塑造了梁生宝、梁三老汉等文学长廊里的经典形象。请结合材料一说说柳青这么做的原因。
5.如何让“新主流电影”创造更多的“文艺精品”?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21-22高一下·云南文山·期末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奥运遗产(Olympic legacy),自2014年起,就被正式视为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全球各国对申办奥运会意兴阑珊的大背景下,奥运会陷入了可持续危机。为此,国际奥委会不得不加强自身改革,并将“为奥运举办城市留下丰厚奥运遗产”作为游说各国申办奥运会的主打话术之一。据体育大生意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国际奥委会已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遗产战略方针:面向发展的未来》《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等多项文件中均将奥运遗产列为关键章节。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在申办之初,北京冬奥申委就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一份非常全面的奥运遗产愿景方案。2019年,北京冬奥组委颁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明确提出包括体育遗产、经济遗产、社会遗产、文化遗产、环境遗产、城市发展遗产以及区域发展遗产在内的7项奥运遗产,具体拆分成35项重点任务,由此构成了北京冬奥遗产任务体系,为国际社会提供“北京方案”,树立奥林匹克运动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典范的行动纲领。

材料二

创造丰厚的奥运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也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工作没有成型的国际规则可循,往届奥运会也没有留下可供借鉴的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但北京冬奥会从2015年筹办伊始就加强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充分结合筹办工作实际,不断摸索创新,从奥运会筹办之初便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也正是得益于提前的准备和规划,北京冬奥会留下了大量的奥运遗产。此次冬奥会充分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打造了6个双奥场馆,同时新建场馆超前谋划赛后利用,未来将会持续助力区域发展。三赛区冬奥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等一系列公共文化设施拓展了城市的休闲娱乐空间,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除了有形的遗产外,冬奥会还留下了很多无形的遗产,比如京张高铁通车及其背后京津冀一体化的加速,还有中国对绿色出行、使用新能源的倡导等。本届奥运会充分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近几十年来,举办奥运会已经超越体育本身成为一个国家展示尊严的舞台,是经济腾飞的好机会。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日本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是新干线,并投入超过60亿美元改善东京的交通设施,让东京一跃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推动了东京经济长达20年的蓬勃发展,让东京市民享受了近50年的福泽。比起里约可以为奥运会带来什么,巴西人更关心的是奥运会可以为里约带来什么。里约在申奥时曾强调,奥运会场馆分布在四个区域,其中有两个位于里约的快速发展地区,希望奥运会拉动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赛后人们期望的奥运红利虽然并没有想象中丰厚,但也给当地人生活留下了诸多便利,包括一条地铁线、一条近100英里的快速公交车道和17英里的轻轨系统,以及新建的学校和医疗诊所等。围绕盛会大规模地进行文化和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里约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2022年北京冬奥会也同样助推了城市的发展。由于冬奥会的举办,河北张家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一跃出现在国际视野中。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激活了张家口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张家口将奥运遗产与区域旅游资源紧密融合,发挥奥运遗产特有价值。除了冬奥会举办城市直接受益外,东北、新疆、京津冀等地区的众多城市将因为发展冰雪产业、文化产业而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建设将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

材料四


监测项目标准值20172018201920202021
PM10705439494541
PM2.5353222232420
SO26084
NO240121010
注:执行标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年均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是历史上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产生了大量的、不同类别的奥运遗产,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北京方案”。
B.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更多更好,是因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又为其提供了成熟的方法。
C.从材料四图2可以看出,延庆赛区五年间大气污染监测项目的数值都呈下降趋势,其中PM10,降幅最大。
D.为了享受奥运会带来的福泽,日本和巴西把奥运会场馆建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拉动了相关地区的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五年来北京的空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的幅度超过张家口的原因与北京空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浓度本来就高有一定关系。
B.北京冬奥会奥运遗产除了文化广场、冬奥社区、冰雪博物馆等一系列有形的遗产外,还有绿色出行、新能源倡导等很多无形的遗产。
C.东京和里约都通过举办奥运会助力了城市交通、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也给当地人生活留下了诸多便利。
D.北京冬奥会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加快了城市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说明举办高质量体育赛事是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3.北京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双奥之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冬奥会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2023-01-2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08练-2023年【暑假分层作业】高一语文(统编版)
9 . 阅读《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第二、三部分,梳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2023-01-10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大单元作业设计—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小学青少年劳动状况调研报告

王玉香 等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是人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创造性得以呈现、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性途径。但近年来,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导致“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式微”。社会上有部分人存在鄙视劳动、崇尚暴富甚至厌恶劳动的错误观念,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青少年劳动状况调查问卷样本特征

本次调研受访的男生占41.6%,女生占58.4%。中小学受访群体涵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以小学和初中学生样本为主。

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中小学生样本,其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于初中及以下,约为54.62%。

2.家庭收入水平:中小学生样本中家庭收入水平在当地处于较低水平的为11.17%,比较高水平的家庭比例要高出4.57%。

3.家庭子女数量:受访群体中,中小学生样本家庭二孩为65.74%,三孩及以上为13.6%。

二、中小学生劳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可以接触的劳动类型主要有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服务(公益)劳动。因此,调查主要聚焦他们参与这几种劳动的情况。

1.中小学生的劳动状况不容乐观。

(1)家庭劳动时间不足,劳动类型受限。

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统计发现,超过85.30%的中小学生每周平均家务劳动时长在2小时及以下,其中67.52%为1小时及以下,34.92%不超过半小时。这说明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平均每周家务劳动时间不足。在具体的劳动方式上,会打扫卫生与清洗餐具分别为96.10%与84.40%;会垃圾分类、照顾长辈或弟妹分别为66.80%与57.70%;至于购买家庭用品、做饭、家庭种植饲养、家庭物品的简单维修、缝补衣服的技能掌握则依次递减,分别为43.90%、40.90%、27.00%、19.40%、18.30%;会做其他家务劳动的仅有5.03%。总体来看,中小学生样本所会的家务劳动类型较为局限,不能掌握稍微复杂或者精细化的劳动类型。

(2)学校劳动时间不足,复杂精细劳动参与不够。

中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时长也呈现了与家务劳动类似的分布:周平均在校劳动时长不超过2小时的为85.77%,其中有69.87%不超过1小时,37.36%不超过半小时。这说明,中小学生在校劳动的时间严重不足。

校内劳动参与的诸多类别中,只有打扫卫生和手工制作的参与比例超过了半数,分别为97.70%与63.50%,其他类别的参与比例远不足一半。比如,种植活动35.00%,养殖活动7.88%,机械制作7.45%,学习烹饪等家政活动10.10%,科技创客活动21.50%,说明参与种类较为局限,复杂和精细化的劳动参与不够。

(3)社会服务劳动单一,缺乏多样性。

76.00%的中小学生参与的社会服务劳动只有打扫公共卫生环保活动,植树造林的占45.70%,维护交通秩序、敬老助残、农业劳动体验、工业劳动体验、除农业工业以外的其他职业体验、社会调查等参与率均未超过30%。参与种类相对单一,可能与学校的统一组织有关。

本次调研考察了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劳动的参与次数,通过Stata16软件对这一变量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他们最近一学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的次数平均为2.381次,且偏度系数为1.072。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量的最小值为1,说明受访的中小学生,至少参加过1次社会服务活动。

2.中小学的劳动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1)家庭劳动教育缺乏严格要求。

调研发现,大部分受访中小学生的父母在家务劳动技能教育方面有良好表现:81.80%的父母能够教给子女做家务的方法,且做家务很勤快(66.80%),能给子女树立榜样。但他们对子女的家务劳动缺乏严格要求,能够严格要求的父母只占21.40%,有奖惩的占22.20%。父母包办的为3.95%。

(2)学校劳动教育的激励与条件不足,师资匿乏。

在正向激励的选项中,表示开设劳动课程的学生为50.70%,其余的所有正面选项都未超过半数,有专门的劳动课教室占35.30%,有专门的室外的生产劳动场地为38.20%。这说明,学校劳动教育存在正向激励不足、设施条件没有很好保障的情况。同时,学校采用负向激励的为7.98%。另外,33.67%的受访老师表示担任过劳动课教师,反映出当前中小学劳动课教师多以兼任为主,专业师资匮乏。

3.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究中小学生劳动参与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课题组构建了衡量多样性的指标。具体而言,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服务劳动的多选题每个选项赋1分,对应每一类的得分越高,多样性就越充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劳动参与的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Stata16软件对模型的回归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个体特征、性别差异、是否寄宿有关。

首先,学生年级、健康水平、学业成绩水平、劳动认知水平的增加,都对劳动参与的多样性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由于这些变量体现了劳动能力的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劳动能力的增加会使得劳动参与的多样性增加。其次,回归结果显示出男生在不同类型劳动的参与多样性上表现不同: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的多样性相对较少;参与社会公益劳动的多样性相对较多。参与学校劳动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对公益劳动有着更高的参与热情,而女生更热衷于家庭劳动。再次,是否寄宿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影响:寄宿的学生劳动多样性显著较低,而与父母一起居住的学生劳动多样性显著提高,表明来自父母的劳动教育,对劳动多样性有重要影响。

(2)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子女数量有关,家庭的收入、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各类劳动参与的多样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个体特征的结果相呼应:收入水平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家庭一般会有更好的劳动教育,使得子女劳动参与多样性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子女家务劳动多样性显著较多,但在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方面,子女数量对结论没有显著的影响。

(3)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学校的类型和重视程度有关,相比于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学生的家务劳动多样性显著较少,但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的参与多样性明显较多,城乡学生在不同劳动类别的多样性上各有所长。学校拥有劳动课教室、室外生产劳动的场地与劳动评优奖励等对所有类型的劳动参与多样性都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这说明,规范的学校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多样性有积极影响。同时,本研究在问卷分析中发现了两个反差现象:一是学校的劳动教育对家务劳动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其背后的机制或许是由于家长考虑到学校劳动课教育的增多,在家庭内放松了对学生家务劳动的要求;或者是因为学习过于紧张、作业较多,家长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二是将劳动作为惩罚手段相较于什么都不做而言,对各类劳动多样性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说明,即使是负向激励手段,比起什么都不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负向激励的效率低下,虽然在量上能有显著的提高,但在质上却不能产生同样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

(文章有删改)

1.在文章结论第(3)点“中小学生劳动类型多样性与学校的类型和重视程度有关”部分,提及的“挤出效应”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
2.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劳动时间不足,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不够高。
B.青少年连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时间都不足,更没有时间参与社会服务。
C.负向激励手段,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教育起到推动作用。
D.子女数量多的家庭子女在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3.不能根据本文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A.城市学校学生的“学校与社区公益劳动的参与多样性”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
B.学生“学校劳动时间不足,复杂精细劳动参与不够”,说明学生动手能力太弱。
C.学生“学习过于紧张、作业较多”,家长“过于重视学习”影响学生参与家务劳动。
D.负向激励手段的效率低下,有时甚至会对各类劳动的实行在“质”上起到反作用。
4.请根据《中小学青少年劳动状况调查报告》的分析和结论,为改善中小学劳动状况不理想的现状,提供三条具有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