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中国风成为舞台主角。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以地为画、踏墨而舞的国风少年,清雅身姿与芭蕾舞步融合辉映的宋韵女子,饱含隽永情谊的攀花赠友,成为传统文化赋能舞台创作的生动缩影。

以古开今、传承创新的实践精彩纷呈,折射出文艺工作者传承发展好传统文化的蓬勃创造力,更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当代观众的持久吸引力。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等活动,为观众奉献一部部守正创新的戏曲佳作。

可以看到,2023年的舞台艺术,向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奋力开掘,多了份文气、多了些诗情、多了点古意。舞台创作更密切地与文物、古诗梦幻联动,创新表达让优秀传统文化更为可知可感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艺晚会中包含无人机飞天、大跳台投影与演员共同起舞的节目《敦煌飞天》,舞台上的中国风被越来越多世界观众看见

当我们再开拓视角,便能看到传统文化正向着广阔的生活场景展开,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王瑨《传统文化有效赋能》)

材料二:

回顾2023年的舞台艺术,一个突出特点是剧目质量较高,文艺院团的创作趋于理性化、长远化,优质的创作生态正在形成。2023年演出市场的火爆,得益于一批精品力作接连涌现,保证了舞台艺术的优势供给。

越来越多院团以院团品牌为中心,进行风格化剧目建设。2023年,花鼓戏《夫子正传》获得第二十五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坚持用湖南作者写湖南故事。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生命册》在陕西首演,这是剧院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后改编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又一力作,以厚重的文学底蕴做支撑,以多个剧目的成功上演逐步完成剧院的风格化建设。

20233月,随着中国作家协会剧作家活动日的开展,戏剧与文学的话题再次得到广泛关注,多部从文学改编而来的戏剧作品成为舞台上的亮丽风景。剧作家们在前辈创作的基础上,展现着自身独特的发现、独立的思考、独到的表达。凭借在舞台语汇。表现形式、思想深度等方面的创新表达,这些作品提升了舞台艺术的文化品格与美学品位。

(节选自武丹丹《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材料三: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产电影质量日益提升,中国观众越来越青睐能与自身生活产生连接的电影作品,国产电影也越来越能够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以2023年为例,现实题材影片尤其受到观众欢迎,《孤注一掷》《八角笼中》《坚如磐石》等一批影片中的人物和事件都与普通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引发观众共情,让观众走出影院时收获感满满。

近年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不断加强,传统文化题材的电影也在积极开拓市场。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出品方于洲说:近年来,传统文化题材影片越来越受欢迎,影片质量提高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日益坚定。我们在创作中必须考虑当下观众审美变化的趋势,适当加入具有当代性的创作元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优秀影片的宝贵资源。

电影美学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电影的创作和表达不管用什么手段,最终就是要引发观众走进影院的兴趣和热情,并最终与观众达成共识。当下的国产影片逐渐找到了与观众沟通的正确方式,无论是现实题材影片还是科幻片,无论是喜剧片还是动画片,都抓住了社会热点,与观众达成了良好的互动。现实题材职场喜剧《年会不能停!》的编导董润年认为,同样作为科幻片,好莱坞超级英雄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的同时,《流浪地球2》却获得观众认可。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它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当影片中老宇航员喊出“50岁以上的宇航员出列时,唤起了中国人情感上的共鸣。

(节选自刘阳《国产电影贴近现实、创新表达,叫好又叫座》)

材料四:

2020-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国产影片票房占比表

年份中国电影票房总额(亿元人民币)国产影片票房总额(亿元人民币)国产影片票房占比
2020204.17170.9383.72%
2021472.58399.2784.49%
2022300.67255.1184.85%
2023549.15460.0583.77%
1.下列与“传承”“创新”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舞台创作运用创新的表达,舞台表演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剧作家们改编文学作品,凭借创新表达,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提升了原著的文化品格与美学品位。
C.近年来,传统文化题材影片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不断加强。
D.影片内容取材于传统文化,影片拍摄技术不断创新是打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影片的有力保障。
2.下列对四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列举2023年“中国风”成为舞台主角的实例,展现了传统文化赋能舞台创作的显著效果。
B.材料二指出,2023年,各地剧院都秉持风格化与本土化并举的理念进行剧本创作,使剧目质量普遍提高。
C.材料三从电影美学重要问题——电影与观众关系的角度分析2023年国产影片“叫好又叫座”的原因。
D.材料四显示,自2020年以来,国产影片票房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比每年都超过80%。
3.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文化对当代观众的持久吸引力,来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
B.国内多个文艺院团以院团品牌为中心,进行风格化剧目建设,它们成功的路径不同,而经验值得借鉴。
C.近年来,拍摄抓住社会热点,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的高质量影片逐渐成为中国电影人努力的方向。
D.与中国观众的日常生活缺乏直接联系,不符合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好莱坞科幻片在中国市场表现欠佳的重要原因。
2024-03-3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多数核废料都是装在金属桶里沉到海底,可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些核废料不加包装就直接投入海洋。

幸好这种危害全人类的做法,早已被制止。为了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1972年全球各国在伦敦召开政府间会议并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约定全面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海洋。在公约通过之后,大多数负责任的国家坚决遵守公约。此后虽然禁而不止的事件偶有发生,会有极个别国家将核潜艇的核反应堆废物秘密投进海洋,但总的来说,明目张胆往海洋丢弃核废料的时代已经结束。

对于核废料,有的从开始就没有认真处理,有的装入核废料桶后投入海底,但由于遭受生物化学的腐蚀,很多也已经发生渗漏。往往前代人种下的苦果,要留给后代人去品尝。著名的比基尼环礁就是一例。194671日,美国在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战后首次核爆炸试验。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总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试验,最大的一次爆炸当量达1500万吨,相当于1000多颗广岛原子弹。1954年的一次试验炸掉了比基尼两座珊瑚礁,炸出一个100米深的大坑,这一带的岛礁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统计结果显示,比基尼环礁及其周边海域至少有42种当地原有生物物种消失,其中有28种生物出现了灭绝现象。1977年开始,美国军人在各岛上收集被污染的表层土壤,统统投进被核试验炸出的一个深坑里,上面盖起一个穹隆状的圆顶,修起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核坟墓。美国在海洋环境上欠债累累,何止是核废料,更何止一处马绍尔群岛。就在其本土加利福尼亚的帕洛斯弗迪斯半岛外,仅19471971年间美国就倾倒了超过100吨的DDT农药,导致该海域成为世界上DDT污染最大的海区。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种处理办法是在被污染的海底上铺砂,但是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可想要处理核废料,那其花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对高放还是中低放核废料,至今各国的对策都还只是暂时存放。那么最终的出路又在哪里?核废料的最终处理,无非是上天,入地,下海三条出路。上天是指去太空,将核废料用火箭送上太空,在宇宙里稀释。这似乎是个好主意,可惜数量太大、不胜负担,再说万一发射失败,就会给全世界散布放射性物质,过于冒险。入地是现在讨论的重点,是目前最安全和最成熟的方法,在地下挖掘500——1000米深的隧道来储存高放射性废弃物,估计能有几十万年以上的稳定性,但是不清楚的是深层地下水的可靠程度,弄不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的流动。剩下的下海很有吸引力,一种办法是送入大洋底里的红黏土层,因为在历史上这里有上百万年的稳定性。世界海洋各不相同,有发生深海风暴的洋底,也有地质稳定的红黏土区,如果能在深海找到长期安全和切实可行的核废料处理方案,将是海洋地质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但我们至今对深海地质的了解过于肤浅,难以应对全人类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催马加鞭,尽早拿出合格的答案来。

(摘编自汪品先《深海浅说》)

材料二:

根据放射性的高低,核废料分为高放和中低放两类,处理方式各有不同。中低放核废料主要是指在核设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工具、手套、服装等,以及核电站运行产生的废水和气体。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相对较低,一般经过固化或稳定化后,储存在地表或浅层地下的设施中,等待其自然衰变至安全水平。

高放核废料主要是指从核反应堆中取出的已经燃尽的核燃料,以及核废料的再处理产物。这些核废料的放射性极高,需要长期隔离和储存,以防止其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我国对高放核废料处理的方式主要是对其进行玻璃固化后密封在隔离辐射的容器中,然后埋进5001000米深的地下处置库内,处于这一位置的地下处置库在10万年以内几乎不会因为各种地质条件而受到影响。

目前中国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仍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需要高昂的成本。据估计中国每处理一吨高放核废料,需要花费约50万美元,而每建设一座深层地下处置库,需要花费约100亿美元。同时,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还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核废料的危险性和敏感性,很多人对核废料的处理和处置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在自己的附近建设核废料储存库或处置场。

(摘编自《中国每年产生3500吨核废料,是如何处理的?》)

【注】Bq: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简称贝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被装进金属桶沉入海底的核废料仍有泄露和扩散的可能,著名的比基尼环礁核污染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B.为控制废物的海洋投放,各国通过了《伦敦倾废公约》,该公约禁止放射性废物投放入海,但收效甚微。
C.马绍尔群岛被核废料污染的土壤需采取铺砂的措施处理,但所需费用巨大,当地政府无力承担该项支出。
D.如何实现对放射性废弃物永久安全存放,目前中美等国家都还没有寻找到有效措施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作者认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但前提是不能够倾倒污染海洋环境的放射性废物。
B.材料一第二段中的“禁而不止”和第四段的核“坟墓”,两处引号作用不同,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表特殊含义。
C.为增强说服力,两则材料均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例如材料一第三段列举相关数据,说明美国对环境保护的漠视。
D.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处理核废料的方法,既肯定了我国核废料处理技术的先进性,也客观陈述了目前仍面临的困难。
3.中国为什么会采用“固化密封,深埋地下”这一方法来处理高放核废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41826分,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直至此次创纪录地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

1200亿件快递,相当于2022年全球快递包裹业务量的63%,约等于美国2022年全年包裹量的5.5倍、日本的13.3倍、英国的23.5倍。今年前11个月,我国月均快递业务量达107亿件,比英德两国去年全年业务量之和还要多。在高基数之上,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仍然保持领先,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

从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来看,每个月的指数都实现了同比提升。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同比提升27.8%、16.7%,14.5%和11.4%。11月行业规模加速扩大,快递业务量突破130亿件,单月增量有望超30亿件,创历史新高。

这些新突破的背后是整个快递行业不懈的努力,更是我国快递市扬繁荣活跃、质效提升的表现。快递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展现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了生动注脚。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   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12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二:

快递规模不断扩大的背后,是整个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最为亮眼的当数中国快递的速度。从202311”的情况来看,我国快递的速度也令人惊叹。11”期间,小时达、半日达已不是中国快递速度的极致,大促期间,分钟达的覆盖面已越来越广。

据菜鸟介绍,2023年天猫11”,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部分消费者,在1031日晚8点支付完尾款后,使获得了小时达、分钟达等极速配送体验。1023日晚8点刚过,中国最北城市漠河、千年瓷都景德镇、英国拉特沃思的消费者便纷纷收到京东11”第一单,分钟级、小时级送达让消费者惊喜加倍。今年11”德邦快递的第一个包裹,从付尾款到收货,中间仅用了7分钟。

天下物流,唯快不破。我国快递行业不断提升的速度与时效,从另一个层面凸显出中国快递的实力。

(摘编自《突破1200亿件   2023年我国快递加速奔跑》20231228日中国商界杂志社)

材料三:

过去的一年,快递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快递业改进服务组织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推动寄递服务更快更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加前置仓,到提高了包表处理效率的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再到为校因配送及偏远农村地区派件服务的无人车、无人机……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与快递业深度融合,促进了货物的周转流通。

2023512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天舟六号舱门,开始转运贷物。广受关注的天舟六号这位太空快递小哥一时间圈粉无数。网友纷纷赞叹““黑科技’真酷炫”“科技感满满”“很震撼”“像看了一部科幻大片……引得网友赞叹的天舟六号的科技创新亮点是:一套可以阻隔高温湿度、高盐雾环境对飞船的影响新型柔性船衣;一张确保天舟六号带货和航天员在轨驻留开展工作需要的电能供应的太阳能巨能翅膀100多只精密测量各系统内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监测货运船舱内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的传感器……

(摘编自潘旭涛《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太空快递小哥在互联网火了》20230519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四:

2023年伊始DT研究院联合京东快递发布《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希望通过对不同人群快递心理和快递行为的调研,洞察3年来,人们生活中留下的时代印记。

你在以下哪些收寄场景中更加依赖快递了?

(摘编自《2023快递幸福感报告》2023-3-27,来源:行业报告之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自2021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约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展现了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态势。
B.2023年中国快递各项发展指数分别同比提升了20%左右,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注脚。
C.“天舟六号”圈粉无数,是因为有科技支撑,如柔性船衣、巨能翅膀等精密仪器,体现了我国快递业应用领域不断在扩大。
D.快递业务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以日常生活用品和即时生活物资占比最多,还涉及合同、文件、交换闲置物品等其他方面。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从业务总量、业务增速、单月增量等方面,说明中国快递业在2023年实现了新突破。
B.材料二用2023年“双11”快递派送速度为例子,以小时达、分钟达覆盖面扩大来反映中国快递的速度之快。
C.材料三中以智能称重自动化分拣设备、无人车、无人机的使用说明了快递业与科技发展深度融合。
D.材料四说明近三年半数以上的受访者给父母寄送快递的频率更高,而给陌生人寄送快递更少了。
3.结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快递业的发展特点。
2024-01-2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第一次模考语文试题
4 .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篇演讲稿,作者是如何根据演讲主题与听众情况来选择材料的?
2024-01-0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7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中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删掉好不好?
2024-01-0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2019)高一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7 青蒿素 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6 . 标题中为什么选用“改造”这个动词?能不能换用“改变”或者“改进”?
2024-01-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 2 改造我们的学习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7 .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请结合文本概括屠呦呦团队的科学精神。
8 .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下讨论县城经济发展和就地就近城镇化,是因为它具备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的市场基础。”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2春季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何宇鹏指出,城市化外溢效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以及农业功能转变三重作用共同叠加,为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带来了机会。

在何宇鹏看来,“市场是看不见的‘手’,但同时也是看得见的‘脚’,这个‘脚’就是农民工的脚步”。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人口分布经历了三个阶段,恰恰反映了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空间变化。

以前,农民工吸纳主体为小城镇,他们“离土不离乡”。1998年开始,异地吸纳成为农民工吸纳的主要方式,在1998—2011年,异地吸纳以大规模跨区跨省流动为主。

若将省内流动视为就近城镇化,在异地流动中,最近十年,就近城镇化开始成为吸纳农民工的主体。数据显示,2011年开始,农民工省内流动比例达到52.9%,成为异地流动的主体,到2020年省内流动比例进一步上升到58.4%。

2020年外出农民工地区分布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按输出地分外出农民工总量构成
外出农民工外出农民工
跨省流动省内流动跨省流动省内流动
合计1695970529907100.041.658.4
中部地区46247193905100.015.584.5
中部地区621035932617100.057.942.1
西部地区549025572933100.046.653.4
东北地区635183452100.028.871.2

“在金融危机之前,即2003—2005年我国就已迎来‘刘易斯拐点’。但当时我国域镇化还未达到50%,当时希望通过就地就近城镇化来解决农民工转移的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何宇鹏表示,如今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已经具备了产业发展和就业吸纳的市场基础。

(摘编自《三个作用共同叠加,为就地就近城镇化带来机会》)

材料二:

推进县城建设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底,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1亿人。其中,1472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394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县及县级市数量点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约65%。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完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空间布局。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和安家的需求,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县城与邻近城市的产业衔接和分工配合。

县城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很大,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二分之一左右,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三分之二左右。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开拓新的投资消费空间。

县城建设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有利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健全市政公用设施,有利于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健全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增进县城民生福祉。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有利于提升县城人居环境质量。要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

(摘编自《充分认识推进县城建设的重要性》)

材料三:

县城数量大,类型多,发展路径各不相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需要科学确立功能定位,决不能“千城一面”,需要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具体来讲,就是要尊重各个县城的发展规律,根据全城资源、人口等要素流动变化趋势,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的发展路径。同时,要“跳出县城看区域”,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在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确立核心产业体系、重点产品群、供应链网络和目标市场,明晰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协作关系,培育和强化被心竞争力,提升对人才、人口、企业的有效吸引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需要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面向市场融合、产业融合、人口融合的大趋势,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有文兴文,培育有影响力、有感召力的区域品牌。全国每个县城都需要立足县城实际,认真思考什么最拿得出手,什么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优势。同时,还要坚决加店要放在第一位,形成有竞争力的区域公共品牌集群。

(摘编自《用特色优势“照亮县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宇鹏指出,中西部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在城市化外溢效应、工业化和信息化叠加以及农业功能转变的共同作用下迎来了机会。
B.推进县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多种好处,如有利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有利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C.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健全市政公用设施、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环境基础设施都是县城建设的范畴,都是用来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
D.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决不能搞成“千城一面”,要在“各具特色”上下功夫,最关键还要“跳出县城看区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1998年至2011年,异地吸纳成为农民工吸纳的主要方式,以大规模跨区跨省流动为主;2020年我国农民工跨省流动比例为41.6%。
B.现阶段县城投资、消费与城市差距大,县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等城市的三分之二左右。
C.要综合审视所在区域、经济带、交通线、物流网络中的战略定位,在梳理提炼县城发展定位的基础上,深挖区位禀赋、区域资源。
D.如果能立足县城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统筹好各方面需要,就能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3.三则材料都涉及县城建设和发展,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要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摘编自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1月24日)》)

材料二:

工匠精神是近年我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词语,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研究工匠精神的文献多如牛毛,但是,多数文献都是从“如何做”的角度研究其内涵。譬如,工匠精神需要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等。还有的学者把劳模精神中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内容纳入工匠精神的范畴,混淆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我们应该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为指导,一方面理解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认识到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相比所体现出的特色。

弘扬工匠精神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缺乏足够的全球竞争力。通过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可以全面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技术和产品竞争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工匠精神是新时代的职工素质工程。从大国工匠到各地方、企业工匠的选树工作就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具体表现。不只是产业工人,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要求的精益求精,不仅是做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高度。

因此,工匠精神是每一位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并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始终追求做更好的自己时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工作境界、工作习惯以及整体工作精神面貌。工匠精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主体是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拥有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始终追求做更好的自己,成为生命的“发光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在平凡工作中干出不平凡业绩。在工厂车间,就要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工匠精神是激发劳动者潜能的内在动力。工匠精神激发的是每一位劳动者的内在潜能和劳动热情,释放的是每一位劳动者的生命激情和创造活力。阿里巴巴集团的董文红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前台,成为一名高管,最终拥有了亿万财富。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人不能老是以打工仔的心态打工,否则他永远都是打工仔。一个人要以老板的心态打工。”这与拿破仑曾经说过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异曲同工。一个人要想有非凡成就,就必须自我加压和自我激励。一个上进的人,谁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工匠精神让每一位劳动者都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充分调动每一位劳动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工匠精神是自己成就自己的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了劳动者追求极致的精神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匠精神激励每一位劳动者永远处在永不满足的工作状态。这种不满足主要是指对工作的要求,尤其对自己进步的要求是无止境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只有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才有可能拥有高超的技术,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工匠精神才会让一个人不断自我超越和自我提升。大国工匠高凤林能在火箭发动机0.16毫米宽度的焊点上完成操作,几乎突破了人类的“极限”。所以,也有人将工匠精神称作极限精神。

(摘编自乔东《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工匠精神与时代背景、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之间的联系,二者具有相同的时代感与着眼点。
B.材料一认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C.材料二指出,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但劳动者都应该拥有工匠精神,这与《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相契合。
D.材料二以高凤林能在极微小的焊点上完成操作为例,论证了工匠精神具有“自己成就自己”“突破极限”的精神内涵。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辨明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之间的区别,可以从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寻找理论依据与支撑。
B.技术和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C.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哪怕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也能践行工匠精神,不断自我超越,成为生命的“发光体”。
D.劳动者只有通过自我加压、自我激励,激发内在潜能和劳动热情,才有可能取得非凡成就,实现卓越人生。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左传》中写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B.许慎《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
C.“探界者”钟扬多年援藏,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青藏高原的种子事业。
D.评论员李斌说:“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
4.“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践行,高中生应如何参与其中?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工匠精神”,但二者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