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报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22-23高二上·浙江嘉兴·期中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习近平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方略有:一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二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三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摘编自《人民日报政文·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

材料二:

“生态”一词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不仅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

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这样的睿智,值得今人借鉴。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

《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

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

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

(摘编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

材料三:

东西方文化的形成主要是在原始自然观基础上,原始自然观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初始审视,从卡西尔的思想观念中,原始自然观就体现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以及所有的自然物都属于一种生命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由于生产力的落后,人类的生存需要顺应自然,依赖自然,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人类生产活动发明的人工取火,保存火种,制造石器、骨器等,就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成就,从创造的劳动工具方面来讲,人和其他动物就存在了本质的区别,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但本质上仍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进程的差异性角度来讲,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具的快速迭代、科技的进步,体现出了人对自然的征服观念和行为。但是,从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过程来看,原始自然观中生命一体化思想逐渐演变为天人合一,具有顺应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双重性。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继承发展了东西方传统自然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与工业文明时代中天人对立的自然观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不是征服和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工业文明的自然观是将自然和社会碎片化,利用技术和资本将其重新组合,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成为掠夺、被操纵的一种形态。自然界成为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对自然资源过度使用,从而使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恶化。工业文明时期,人和自然之间由相互依存转变为相互对立,由于对自然任意开发,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形势逐渐严峻。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是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之间遵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缓解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

(摘编自金凤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虽没有“生态”一词,但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经有了不违背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生态思想。
B.目前,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面临灭绝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之行。
C.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形态不是掠夺、被操纵,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D.“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自然观,顺应当今人类的生存需求,是当代自然观的最新体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讲天地人关系的时候,认为天人协调才是理想境界,人的生产生活不应该违逆自然,逆天而行。
B.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C.生态文明思想是西方环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思想核心是强调对环境的绝对意义上的爱护和保护。
D.无论天人一体、天人对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都是对天人关系的有益探索,都有合理的一面。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用来警醒“人类中心主义者”的一项是(     
A.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毛泽东)
B.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胡锦涛)
C.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D.征服自然的工作是一项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必然受到神的鼓励。(培根)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请结合材料,阐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2022-11-14更新 | 164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二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分层训练AB卷(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小阅读-课外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社区团购一度站上热门风口。“简单地说,社区团购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浙商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陈腾曦表示,大多数用户的涌入主要依赖于团长在各类微信群“一分钱活动”的轰炸,它是一种快速的裂变营销,可以帮助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聚拢各个社区的居民,使之成为其客户。他指出,社区团购解决了城市社区消费者下班没有时间逛菜市和超市、超市排队时间长、距离菜市场远等日常痛点。“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模式抓住了用户喜爱看短视频的习惯,引发消费者产生消费冲动,最后促成他们在社区团购平台上下单全套某道美食的食材。

每日优鲜等电商更多服务于一线城市居民,下单后30分钟或2小时之内就能送货上门,这需要在消费者附近部署一定密度的前置仓,以便快速提供配送服务。社区团购的初始流量依靠微信的社群属性,由团长带动熟人及周边人群,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等实现裂变式增长。

(摘编自《理性看待社区团购》,中国日报网2020年12月25日)

材料二: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在2020年5月达到11.6亿的高位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与波动。互联网巨头们想要像过去那样靠跑马圈地就获得高速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对用户的分层运营以及流量的交叉复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买菜”生意具有高频、受众广的特点,很容易成为流量入口。所以,巨头重注这一领域,不仅可以开拓生鲜市场线上用户,而且也可以防止竞争对手通过社区团购抢走原本属于自己的用户,守护其商业版图。

社区团购往上游撬动的是一整条农副产品供应链,往下对接的是中国十几亿人口的一日三餐,而当生鲜产品的供应模式一旦跑通,那么从生鲜到日用百货乃至更多品类的扩张更是水到渠成,“预售”+“社区自提”的模式有可能成为下沉市场家庭的主流消费方式。因此,各大互联网巨头无论是出于流量目的,或是抓住新零售的创新红利与增长前景,都不会错失社区团购带来的机遇。

未来的社区团购谁将成为行业的赢家和幸存者?只有在供应链和履约能力上面进行精细化运营,控制好成本;在商品盘、用户定位、服务体验、品牌运营上实现差异化,保障好收入;使消费者、生态伙伴及投资人长期受益,或许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未来的头部企业当中保留一席之地。

(摘编自《再思社区团购:巨头考量与监管之眼》)

材料三:

(资料来源:艾媒咨询)

材料四:

随着资本对社区团购的关注,社区团购模式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高速发展。为了抢占用户,一些社区团购平台通过巨额补贴,以低于进货成本价格销售商品,利用欺骗性的语言、文字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行为时有发生。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已依法对部分社区团购平台不正当价格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并敦促企业积极整改。

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所副所长刘斌指出,当平台企业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消费者倾销商品,且形成一种规模效应时,一些消费者可能就不再从小商小贩那里购买水果蔬菜,这就会使得小商小贩失去生计的抓手。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挤压了小商小贩的生存空间,危害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未来,国家还应完善规则供给,考虑出台规范社区团购相关市场秩序的文件,严惩社区团购领域内的垄断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刘斌进一步补充道,针对社区团购平台滥用数据算法手段进行垄断的行为,在监管时还应衔接《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他强调,加强监管的目的在于推动社区团购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消费者营造稳定便利的平台,企业只有恪守法律底线、诚信底线,才能行稳致远。

(摘编自《社区团购如何健康发展?》,《人民网》2021年11月28日)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四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2-09-29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考向39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比较侧重点-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斗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中文简称。“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自古以来,人类就非常崇拜日月星辰,华夏祖先对于北斗星更是有着高山仰止般的敬畏。指极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两颗星,通过天璇与天枢联线的五倍延长线可找到北极星),更是功能神奇,因为找到了北斗星,就可以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中找到永远在正北方向的北极星,也就实现了定向导航。所以,将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彰显华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渊源,让人浮想联翩。

(摘编自曹冲、王立、来春丽《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为什么叫“北斗”?》)

材料二:

我国自古以北斗为极重要之星座。《史记·天官书》曰:“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南宋王应麟引《春秋运斗枢》云:“北斗七星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机,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摇光即招摇也。”2000年前在黄河流域,北斗七星终年在地平线上,常明不隐,终年照耀于地平线上,自足引起深刻之注意。

(摘编自《竺可桢文集·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

材料三:

北斗七星为什么会指北呢?其实它不是总指北,只有“勺子”头的两颗星(天枢、天璇)连线是总指向北极星(见下图)。北斗七星每天都会围绕北天极转360°,这叫“恒星的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因此北斗的勺柄在一天内可以指向任意方向。

所谓“北”的方向来自地球的北极点,而这个地理北极点在天空中的反映就是北天极(也就是现在北极星的位置)。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天体于一恒星日内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赤道平行的小圆转过一周的运动,所有的天体似乎都在围绕北天极旋转。而北斗星在北半球中纬度以上地区是不会沉到地平线以下的,属于“拱极星座”(指天极附近的星座,这些星座在视觉上都像是围绕天极运行,在高纬度区,这些星座都不没入或都不升出地平面)的一部分,因此只能说北斗星的所在的方向大致是北,但不能说“北斗星总是指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北极星的方向才是正北方”。

(摘编自中国宇航学会《北斗导航天地间》)

1.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王勃《滕王阁序》)》
B.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沈约《夜夜曲》)
C.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D.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夏民族自古对北斗星非常崇拜,认为它常现不隐,运行于天空中央,可主宰四方地域。
B.北斗星是最好的指北针,从北斗星的天枢、天璇和北极星的相对位置,可找到正北方向。
C.中国古代人民由北斗斗柄位置变化确定季节,由“斗转星移”的规律区分阴阳调节五行。
D.在地球上观测,会看到北斗星并不没入或升出地平面,它们只围绕北极星做360旋转。
3.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北斗”命名有什么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2-09-20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近年来涌现出如手机实时导航、抖音快手直播、自动驾驶汽车等服务。这类应用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运营商在设计网络的时候保证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迟滞效应尽可能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信息龄用作刻画信息‘新鲜度’的一种度量,从而对网络进行优化。杨浩的研究主要聚焦模型和算法的开发,物联网和5G6G的探索等,尝试在这些领域的根本问题和理论方面潜心挖掘,寻找突破。

33岁被遴选为SCI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 onson Wireless编委,这是对杨浩多年努力和学术能力的认可。杨浩介绍了他的科研进展,他说,为了应对无线通信网规模化后带来的信息传输分析、优化和设计挑战,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发展可用的数学分析工具。我们融合了网络分析里经典的排队论与新兴的随机几何工具,发展了一套刻画无线网络中时空随机性的数学方法。基于这个工具,我们初步分析了大型无线网络中复杂的传输环境因素对信息龄的影响。进而,我们提出了从发端的更新与接入频率、功率控制、能量开销等若干方向优化信息龄,保证网络具有良好实时性的方法。我们也将在今年的国际通信大会上作专题课程讲座报告,向全世界同行展示我们的成果,为更好地开展全球科研合作奠定基础,也希望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可以树立起我们在网络研究方向的比较鲜明的特色。

去年一年,刚入职ZJUI不久的他,做出了不少成果,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效率显著。他年轻且有为,用科研知识和经验构成了茁壮的树干,他屹立且奋发,在无线网络领域枝繁叶茂。

生于斯,未长于斯,但要报于斯。杨浩拥有非常国际化的背景,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学习工作过,学成后归国,从事中国亟需发展的通信基础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并投身教育事业。他表示,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

现在国家发展如此迅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希望可以勇立潮头,面对风险,勇争机遇,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他所从事的无线网络相关研究,尽管可能从很小的角度出发,但也能积沙成塔,让世界拥抱一个更加互联的未来,让全世界的人们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对未来技术的探索,更是为未来在国际通信领域里增加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懈努力。

杨浩希望自己可以在五到十年间,在他所在的科研领域拥有国际上的影响力,立志成为领域的标杆,成长为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这棵伫立在ZJUI的大树,又将在每一年摇动一棵棵小树。他说,在国外的学习背景令他学到了,科研要保持纯粹的初心,减少拿奖的功利。同时,他了解到,想要搞好科研,除了有一心一意搞科研的耐心,还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有了好的点子就提出来,利于科研团队的进步。杨浩想要把自己学到的,通过言传身教,告诉自己的学生,培养好ZJUI的小树,培养好祖国大地的小树。这便是他心中教育的意义。

(摘编自项杨依晓谢雨欣《首先是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

材料二

相比全球整体情况,中国科研人员对未来所能获得的科研资助、科研合作的加强、技术在科研和教育中的作用、开放科学的发展等方面持更为乐观的态度。今天(425日),全球领先的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所发布的《科研未来之路》报告,提到了这一观点。

该报告基于爱思唯尔在20202021年对全球逾千名科研人员所进行的调研撰写而成,从科研速度与开放性、科研资金投入、科研合作、数字技术应用等维度,描绘了未来十年科研发展的图景,展现全球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科研经费是科研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全球有约一半的受访者指出,他们的研究领域面临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过去一年,全球科研人员对于获得经费支持的信心有所下降。

而中国却显示出了相反的趋势。同全球科研人员相比,中国科研人员更倾向于认为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同时,他们对未来持续获得科研经费支持也更为乐观。

报告显示,63%的中国受访者预计,其所在研究领域在未来几年内科研经费将会增长,而在全球范围内仅有39%的受访者会做出同样的判断。

全球超过一半(52%)的受访者表示,同两三年前相比,他们实现了更多科研数据的分享。同时,有63%的受访者认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中国科研人员对这一趋势的认同显著高于全球水平,71%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他们的研究项目中跨学科、跨国及与产业界的合作比以前更多。

(节选自《爱思唯尔发布〈科研未来之路〉报告,展现全球科研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材料三

中国科技部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十二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近年来中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注入了动力。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达6.95万件,连续第三年位居申请量排行榜首位。中国正加速向科技创新强国迈进。韩国西江大学技术经营管理学院院长丁有信认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许多领域,中国科技创新速度都在不断加快。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科菲·库阿库表示,中国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于解决就业、环境、农业、健康等关乎人民福祉的问题,这非常值得关注

全面建成并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中国将在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法国席勒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专家佩里莫尼表示,中国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在为全球科技发展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前校长里卡多·莫斯克拉看来,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大的扶持力度。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7%等目标,这为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指明方向。此外,中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学术、创新和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佩里莫尼认为,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把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大任务进行部署。中国在研发领域投入巨大,并培养大批科研人才,成为中国科技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2020年,中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10颗由阿根廷自主研制的遥感小卫星,开展对地观测。近年来,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促进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动能。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表示,科技能够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也是决定国家实力的关键因素,当前,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居于世界先进地位,阿中加强科研合作可以实现共赢

(摘编自《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科技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龄是在网络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的背景下提出的,是用作刻画信息“新鲜度”的一种度量。
B.过去一年,全球科研人员对于获得经费支持的信心有所下降,而中国却显示出了相反的趋势。
C.同两三年前相比,全球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实现了更多科研数据的分享,因此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
D.中国将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运用于解决众多关乎人民福祉的问题,这引起了国际有关人士的关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效祖国,对于杨浩来说,不仅体现在保持纯粹的初心搞科研,也体现在摇动一棵棵小树的热诚上。
B.《科研未来之路》报告展现了未来十年全球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中国科研人员对未来有些方面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C.对其所在研究领域在未来几年内科研经费是否将会增长,全球大部分的受访者对此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D.中国对科研投入巨大,在“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方面实现了年均增长,为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指明方向。
3.请分析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促进我国文化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2019年12月,相关部门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国家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发布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局优化。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区突出特色、体现差异,保护文化生态,鼓励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开展文化产业合作和帮扶,支持文化企业在西部地区投资文化产业。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方面,主要趋向于产业的较快增长与结构的持续优化,文化服务业创收能力不断提升,为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逐渐实现行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制定,将成为今后我国实现“文化产业政策法制化”的重要举措,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力愈加强劲;新技术与新业态激活新动能,文化赋能各行各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服务”“文化+金融”已成为各地区域文化发展的亮点和特色,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的互动和融合,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新发展。

(摘编自《2021年中国文化市场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

材料二: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再次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的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摘编自前瞻网《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互联网+文化”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

材料三: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共建、共赢、共享”。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挖掘最广泛的产业升级空间,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逐渐成为业内共识。

针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柳斌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把握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也逐渐发生改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也应如此;二是要打造文化新空间。文化的空间是广阔多元的,但打造新空间一定要打造真善美的新空间;三是要加快文化与产业、资本、经营、市场、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

新科技催生文化新业态,新科技促进文化新升级。作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深度参与者,完美世界游戏近年来积极探索文创跨界,如《诛仙》手游联动南京夫子庙、敦煌文化,展示秦淮、敦煌千年文化风韵等。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完美世界控股集团副董事长、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CEO萧泓表示,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单纯靠技术驱动或文化特色创造产业奇迹将越发困难,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整个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必须与时俱进。而借助文创化思维赋能,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也将加快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种大融合、大跨越的发展趋势下,中国文化产业将会孕育更多发展的新空间。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在哪儿?听听他们怎么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确立我国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并为实现此目标助力。
B.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一系列促进文化行业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发展持续向好,文化行业逐渐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C.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目标的文化和经济形态,是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
D.内容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文化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借助文创化思维可推动文化产业之间及文化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发展。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的角度来界定文化产业,它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B.2017—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呈递增发展态势,到2020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有6万家。
C.2017—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呈下降趋势,而2020年营业收入则大幅度提高,达98514亿元。
D.整体来看,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结构不均衡,其中东部地区占比最大,东北、西部、中部占比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3.你认为应如何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2022-08-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

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因,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材料二:

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

区域水资源GDP总量全国占比
总里(亿立方米)全国占比(%)20192013200820031999
黄河流域总计2947.810.7321.9523.3623.8521.1520.82
上游青海961.93.500.320.340.310.280.28
甘肃333.31.210.951.030.971.021.10
宁夏14.70.050.410.420.370.320.30
中游内蒙古461.51.681.882.742.621.741.59
陕西371.41.352.822.622.251.891.83
山西121.90.441.862.052.252.081.92
下游河南339.81.245.935.215.555.015.19
山东343.31.257.778.959.528.818.61

(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

材料三:

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乾隆年间的御史胡定在治河实践中发现,黄河泥沙多出自三门以上及山西条山一带的破涧中,于是让地方官于涧口筑坝堰来拦截上中游支流河段裹挟而下的大量泥沙,大大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与洪涝灾害。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科技与机制创新,黄河流域的饮水安全、粮食生产等普遍获得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从1999812日至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

(摘编自张建松《讲好历史上黄河治理故事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上游的青海与下游的河南相比,水资源更充足,但经济相对落后;河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更明显。
B.总体来看,黄河流域经济在1999-2013年间发展很快,之后减缓了速度,在近20年走出一条从快到慢的变化曲线。
C.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来看,总体按照上游、中动、下游表现出从低到高的阶梯型分布。
D.黄河上游地区GDP总量小,发展速度相对稳定,而中游、下游地区内部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的趋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花园口站径流量大约为恒河的八分之一,河水年均输沙量却差不多。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水灾几乎遍及黄河上中下游。
B.土壤强烈侵蚀导致大量泥沙入黄,是黄河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黄河治理应以自然修复手段为主,以其他工程措施为辅。
C.虽同样是修筑堤坝以治理黄河,但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主张以堤束水冲刷泥沙,胡定则强调筑坝堰来拦截泥沙。
D.黄河流域水安全事关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大局。近20年来黄河未曾断流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对前人黄河精神的传承。
3.黄河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黄河精神的内涵。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IP?IP即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但在我国实际使用语境中,IP的概念得到了很大延伸,它可以是消费者喜欢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一台综艺、一个吉祥物、一款游戏,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理念,只要能够持续获得吸引力和流量的文化消费品,就能称之为IP。业内专家总结,IP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在当下,除了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传统的IP来源之外,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以及不少地方政府等也纷纷加入打造网红IP的潮流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个人IP。个人IP,以李子柒为典型代表。着一袭古朴装束,在充满古意的氛围里,用古法的工序、传统的工具展现古风乡村美食文化。通过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短视频,李子柒形成了“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等身份标签,其产品由短视频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文博IP。近年来,一些广播电视和文博机构借国风浪潮创设IP。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一曲《唐宫夜宴》在网络上爆红,“唐宫小姐姐”们极具辨识度的IP形象,让其成为文创界的“新宠”。河南博物院反应迅速,开发了《唐宫夜宴》系列IP衍生品,“仕女乐队”盲盒一推出便成爆款。

城市IP。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成都的大熊猫……这些IP的走红让公众关注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城市IP。放眼世界,城市IP的概念早已有之,许多知名城市都有自己的吉祥物,它们往往承担着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日本熊本县的熊本熊就是城市IP中最知名的一个。

(摘自方曲韵《打造IP,如何从“破圈”到“常青”》,《光明日报》2021年12月23日)

材料二:

从手机外壳到零食包装,从玩具玩偶到猫爪杯,“萌经济”已悄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不过遗憾的是,此类“萌经济”的知名IP大多来自国外。这也就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对于年轻人需求主导的“萌经济”,企业要注重满足他们对于消费的精神价值诉求:以更丰富的“萌经济”好物,给消费者更充分的惊喜爆发,使得其有强大的获得感。

这考验着我国相关企业及产业的创意与内容原创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比如《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能否以萌哒哒的形象来二次创造?比如七个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形象,能否加以更加现代化、潮流化的形象改造?应当说,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数量不少,是值得重视的IP宝藏。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光想着“吃老本”,就如同国产动漫产业一样,需要吸引更多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原创内容及作品打造)、中端(市场营销及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及后端(内容及人物衍生品的产业化运作)全面入手,从而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

(摘编自毕舸《面对年轻人喜爱的“萌经济”,需要以创意造IP》,《光明日报》2021年1月21日)

材料三:

(摘编自《泛娱乐时代IP价值与粉丝经济研究报告》)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IP的概念在我国的实际适用语境中不仅指“知识产权”,还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经营。
B.当下IP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学、动漫、影视、游戏等,也可以是社交媒体平台、文博机构,还可以是地方政府。
C.李子柒是个人IP的典型代表,她用短视频展现了古风乡村美食文化,产品延伸至食品、电商领域,实现了个人IP的拓展和变现。
D.城市IP是一种崭新的概念,往往是打着城市标签的网红、网红店、动物等,城市IP可以承担推广地方旅游的重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萌经济”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企业因没有知名IP而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惊喜感和获得感。
B.企业可以充分挖掘已有文化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进行二次创造,如重新设计西游记的师徒四人、黑猫警长等形象。
C.要想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企业要吸引更多动漫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全面入手。
D.优质IP要经历孵化、开发、变现与二次变现的过程,开发阶段包括开发、运营,IP上线、IP衍生是最重要的环节。
3.三则材料谈论的话题都是“IP”,请概括分析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022-06-08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在规模化前提下,可以节约货币流通成本,节约印制现钞所需要的纸张,因而本身就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是数字钱包,在数字人民币诞生前,里面承载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数字人民币诞生后,钱包里装的内容会增加央行数字货币,大家仍然可以使用原有的钱包进行支付。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使用时收取了一定的手续费,而数字人民币作为公共产品,在使用时无需手续费。

(摘编自管筱璞、李云舒《数字人民币:弯道超车》)

材料二:

2019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11月开始,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截至20216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试点期间,数字人民币注重持续探索应用模式创新。利用智能合约技术,提升其扩展能力,促进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与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

(摘编自《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20217月)

材料三:

在美国政府的信用支撑和强大的经济价值之下,美元作为全球头号储备货币已经统治了世界金融几十年的时间。但货币形态的变化并不等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虽然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让去中心化成为可能,以美元为架构的金融信用体系正受到挑战,但目前可以替代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支付货币地位的货币并未出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张涛认为,在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后,国际货币体系将如何演变“很难预测”。储备货币被接受往往伴随着结构性变化,包括树立政策可信度,建立法治,形成具有深度和高流动性、以同一种货币计价的市场等,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变很可能十分缓慢。但张涛也指出,长远来看,广泛可得的央行数字货币,加上强大的网络外部效应,都能使储备货币地位的转变更快发生。

(摘编自桂涛《数字货币大变局将如何演变》)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央行数字人民币是指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化形式的货币,它由央行负责,具有国家信用,其价值与纸钞、硬币等人民币等值。
B.数字人民币先由央行发行,然后再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指定的运营机构,最后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
C.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因此其本身也具有了绿色低碳的特性。
D.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承载的是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和数字货币,它们只是一种电子支付手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人民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9—2021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的选择只考虑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各地产业和经济特点。
B.央行谋求和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双离线交易功能的移动支付方式,并不属于我国数字人民币应用模式创新。
C.随着近几年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快速推进和技术发展,数字人民币将会很快代替现金,使我国快速迈进无现金社会。
D.国际货币地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绝不会仅仅只是因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而提高其在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3.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你会为数字人民币的更好发展提供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但高级芯片却依然极端依赖进口,而迟迟无法在技术和市场上取得重大突破,影响了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产业有一些独特的特征。比如研发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美元的投资,对材料技术、制程工艺要求高。还有生态链的构建。生态链构建的第一个层次是,芯片生产需要超高精密仪器、数控机床、光栅刻画机、光刻机等半导体生产设备,这个基本掌握在美欧国家手中;第二个层次是,X86、ARM、MIPS等芯片架构专利基本上掌握在美日等国家手中,形成专利壁垒;第三个层次是,IOS、Windows、Android等桌面与移动操作系统不仅与前述芯片架构相兼容,它们自身作为平台,经过数十年或者数年时间,也吸引了无数程序开发者,黏住了无数用户。

要完成集成电路产业的突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技术,其底层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想,所有这一切,又都与人才有关,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摘编自支振锋《必须突破卡脖子的网络核心技术》)

材料二:

12015——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

22014——2020年前2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金额统计情况

32014——2020年前2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单价统计情况

(摘编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摩尔定律是集成电路行业所遵循的规律,是指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器件性能亦提升一倍。过去60余年,集成电路以惊人的速度在缩小,现在1平方厘米硅片上可以集成超过50亿个晶体管。但集成电路晶体管不会无限增加,性能、功耗、成本等总有一个要素会逼近极限。后摩尔时代来临,这给了追赶者以机会。

未来,创新依旧是技术发展的关键。14纳米、10纳米、7纳米,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愈发浓缩,已无限接近硅材料的物理极限,创新突破越发困难。不过,产业需求是引导科研创新的原始动力,应树立以产业技术为导向的科技文化。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并不一定从“0”“1”。目前,10纳米节点以下先进产能占17%,83%市场在10纳米以上节点。我们的创新空间巨大,在先进制程研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我国可以运用成熟的工艺,提升芯片的性能。本土可控的55纳米芯片制造,比完全进口的7纳米更有意义。在这方面,国内一些相关企业已有成果。例如,芯盟科技研发出超高性能异构AI芯片,打破了传统同构芯片内储存与计算间的数据墙,实现了数据存储、计算的三维集成。

(摘编自韩扬眉《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如何发展》)

材料四: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浦东已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综合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在浦东集成电路产业中,张江科学城占有较大比重,这里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比如在这里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的,全球芯片设计企业十强中有7家,全国芯片设计企业十强中有7家,全球半导体装备厂商十强中有6家,另外全球晶圆代工前5的企业有2家总部设在这里。

在这样的基础上,张江进一步聚焦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紧抓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建设机遇,持续强化张江的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搭建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全生命周期客户服务体系;培育创新孵化生态,发挥好张江高科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积极作用。

对于整个浦东的集成电路产业来说,也在向着集成电路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努力。浦东将通过创新驱动、生态支撑、开发合作和统筹规划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浦东全力打造集成电路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迅速背景下,如果能够完成核心技术突破,那么我国高级芯片研制严重落后的情况将会得到彻底改变。
B.2014——2020年前2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单价都要高于出口单价,但2019年以来价格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C.摩尔定律表明了集成电路行业器件性能提升但价格不提高的现象,也可以推测随着物理极限的接近,更新迭代速度会放缓。
D.张江科学城努力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这里聚集了产业链多个环节众多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上有了不小的进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14——2018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2019年出口额快速增长。而进口额有回落,贸易逆差有所缩小。
B.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销售增长率继续下降,销售额降低,从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判断,我国该行业市场空间狭窄。
C.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创新愈发困难的情况下,我国集成电路发展应以产业技术为导向,以拥有成熟的工艺为目标。
D.在集成电路的发展上,我国可从多路径探索,如像芯盟科技研发出超高性能异构AI芯片一样另辟新路,也可像浦东注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等。
3.材料一、材料三及材料四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2-03-31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焦作市、安阳市高三二模/长垣市十中2021-2022学年高三4月月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最新情况,既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二)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时查清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这一基本国情,摸清人力资源结构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状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什么意义》,2020年9月)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2020年总和生育率1.3:低生育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随着‘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出生人口数量快速回升。宁吉喆说,生育政策调整成效积极。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从生育孩次看,2014至2017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明显上升,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此后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宁吉喆说,数据表明,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这主要受到育龄妇女数量持续减少、二孩效应逐步减弱的影响。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2021年5月)

材料四

从以往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净增人口467万人;2020年,全国净增人口204万人;而2021年我国净增人口只有48万,比2020年净增人口减少156万。网友据此分析认为,如果按此速度减少,2022年新增人口可能就负增长了。如此差强人意的人口增长情况也在社会面引发热议。

出生人口走低是否说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缩小或者消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认为,我们现在的出生人口下降,实际上在0—14岁少儿人口这块比例还会继续下降,同时我们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迅速。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期,但是这个窗口期即将关闭。未来我们要把结构红利转为更长久的质量红利,我们要充分挖掘人口中的老年人口、女性人口,要把人口红利中的老年红利和性别红利充分实现出来。

(摘编自搜狐网《我国已经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国家卫健委回应热点关切》,2022年2月)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数量稳定增加,人口总量增速持续放缓。
B.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文盲率继续降低,人口素质不断提升。
C.从年龄构成上看,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劳动力人口减少明显,比重下降。
D.城镇常住人口持续增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城市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准确掌握我国人口状况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人口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信息。
B.像大多数发达国家一样,随着社会的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加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担忧,直接导致我国2020年总和生育率偏低。
C.“单独二孩”“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可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2020年全国净增人口204万人,2021年净增人口48万;网友据此推算2022年我国新增人口将有可能出现负增长,2021年我国人口可能达到峰值。
3.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有哪些人口问题值得关注?
2022-03-2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赣皖长郡十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